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本文针对运用历史教学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以期望能进一步完善教学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历史教学案;课堂教学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很多学校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纷纷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以往僵硬而单一的教学模式,探索一条符合本校发展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新课程改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教学案作为新课改的一种重要尝试已经在很多地市实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如何有效地将教学案和课堂教学整合在一起,也令一线教师头大的事情。
使用教学案的课堂教学,老师有时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一不小心容易上成练习课、习题讲评课;教学形式也单一,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学习兴趣锐减;因为一会看课本一会做教学案,一会记笔记,学生和老师都手忙脚乱,安排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不能及时完成也是常有的事;除此以外,教学案重复使用中,发现僵化了课堂教学流程,教师的个性得不到发挥。如何能改进和提高使用教学案的历史课堂效率呢?从我个人的教学实践中发现:
一、使用教学案的历史课堂可以采取多感官协同学习
心理学上说“感官协同定律”,就是参与收集信息的感官越多,信息就越丰富,所学的知识也就越扎实。科学研究也发现,人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25%。但是如果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就能记住知识的65%。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如用脑子思考,用口去读,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笔记录或者亲身去做等,这样能达到最佳的效果。鲁迅也说过:“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多种感觉器官一齐上阵参与记忆,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使用教学案时可以运用“多感官协同学习策略”,在课堂上采用读读、背背、讲讲、议议、练练、评评等,使学生的多种感官一齐活动,从而将历史教学案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效率。
二、使用教学案的历史课堂也可以运用首因——近因效应
教育心理学上说,“首因效应”就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近因效应”就是指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也就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在城郊初中的历史教学中也可以运用“首因—近因效应”。首因效应强调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很多时候我们会因第一印象决定自己的后续工作。教学案对学生来说是新事物,不知如何操作,教师在前几课就要做好引导,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使用历史教学案和注意事项,这对教学案的顺利实施有很好的作用,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使学生对历史教学案的使用树立自信,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而且教师通过首因效应,可以与学生之间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特别是与后进生之间,为以后历史课堂教学师生积极互动创造条件。首因效应运用好,学生一开始的学习兴趣就高,畏难情绪少。依据首因--近因效应,课堂45分钟,并不是每个时间段学生的学习是最有效的。课堂开始的十五分钟为高效期,然后的二十分钟进入学习低沉期,最后十分钟又进入学习的高效期。所以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将最有效的时间花在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使历史教学案向最优化发展。
三、历史教学案可以与多媒体课堂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在前几年大家的探索、实践、研究下,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效,老师们对多媒体的运用也是熟门熟路。如今随着时代发展,微课程的出现也使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总之,使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总是会使历史课堂增色不少,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所以使用教学案的历史课堂我们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教学案和多媒体共同发挥作用,从而使历史课堂成为生动活泼,学生喜欢而又能学到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课堂,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历史教学案的课堂可以将教学方法合辙共振
教学案将教案和学案合二为一,内容丰富,功能强大,既有预习案,又有练习卷,很多都是问题式的,探究式的。就按照教学案上的按部就班,不采取一些教学手段,教师很容易将它上成练习课和习题讲评课。而且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忽视课本,将课本丢与一边。所以在实施历史教学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又要将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穿插其中,起到“共振”的效果。比如在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竞争的奖励机制,这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设计历史小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还可以将视频素材引入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利用本土资源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等。所以使用教学案的历史课堂可以是生态课,也可以是多媒体课。只要根据需要,针对不同的历史教学案内容,灵活整合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历史教学案的课堂更丰满、更生动、更有趣,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激增,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使历史课堂具有生命力。不能将历史教学案的课堂模式固定化,模式化,历史教学方法可以合辙共振。
总之在我看来,教无定法。运用教学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完善的过程。在不断地实践研究中我们可以既发挥历史教学案的作用,又使历史课堂教学呈现灵活多样,最重要的是突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使用历史教学案的课堂可以是多样而灵动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承芬.教育心理学(第2版)[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86.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第六中学)
关键词:历史教学案;课堂教学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很多学校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纷纷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以往僵硬而单一的教学模式,探索一条符合本校发展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新课程改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教学案作为新课改的一种重要尝试已经在很多地市实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如何有效地将教学案和课堂教学整合在一起,也令一线教师头大的事情。
使用教学案的课堂教学,老师有时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一不小心容易上成练习课、习题讲评课;教学形式也单一,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学习兴趣锐减;因为一会看课本一会做教学案,一会记笔记,学生和老师都手忙脚乱,安排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不能及时完成也是常有的事;除此以外,教学案重复使用中,发现僵化了课堂教学流程,教师的个性得不到发挥。如何能改进和提高使用教学案的历史课堂效率呢?从我个人的教学实践中发现:
一、使用教学案的历史课堂可以采取多感官协同学习
心理学上说“感官协同定律”,就是参与收集信息的感官越多,信息就越丰富,所学的知识也就越扎实。科学研究也发现,人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25%。但是如果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就能记住知识的65%。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如用脑子思考,用口去读,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笔记录或者亲身去做等,这样能达到最佳的效果。鲁迅也说过:“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多种感觉器官一齐上阵参与记忆,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使用教学案时可以运用“多感官协同学习策略”,在课堂上采用读读、背背、讲讲、议议、练练、评评等,使学生的多种感官一齐活动,从而将历史教学案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效率。
二、使用教学案的历史课堂也可以运用首因——近因效应
教育心理学上说,“首因效应”就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近因效应”就是指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也就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在城郊初中的历史教学中也可以运用“首因—近因效应”。首因效应强调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很多时候我们会因第一印象决定自己的后续工作。教学案对学生来说是新事物,不知如何操作,教师在前几课就要做好引导,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使用历史教学案和注意事项,这对教学案的顺利实施有很好的作用,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使学生对历史教学案的使用树立自信,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而且教师通过首因效应,可以与学生之间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特别是与后进生之间,为以后历史课堂教学师生积极互动创造条件。首因效应运用好,学生一开始的学习兴趣就高,畏难情绪少。依据首因--近因效应,课堂45分钟,并不是每个时间段学生的学习是最有效的。课堂开始的十五分钟为高效期,然后的二十分钟进入学习低沉期,最后十分钟又进入学习的高效期。所以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将最有效的时间花在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使历史教学案向最优化发展。
三、历史教学案可以与多媒体课堂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在前几年大家的探索、实践、研究下,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效,老师们对多媒体的运用也是熟门熟路。如今随着时代发展,微课程的出现也使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总之,使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总是会使历史课堂增色不少,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所以使用教学案的历史课堂我们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教学案和多媒体共同发挥作用,从而使历史课堂成为生动活泼,学生喜欢而又能学到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课堂,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历史教学案的课堂可以将教学方法合辙共振
教学案将教案和学案合二为一,内容丰富,功能强大,既有预习案,又有练习卷,很多都是问题式的,探究式的。就按照教学案上的按部就班,不采取一些教学手段,教师很容易将它上成练习课和习题讲评课。而且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忽视课本,将课本丢与一边。所以在实施历史教学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又要将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穿插其中,起到“共振”的效果。比如在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竞争的奖励机制,这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设计历史小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还可以将视频素材引入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利用本土资源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等。所以使用教学案的历史课堂可以是生态课,也可以是多媒体课。只要根据需要,针对不同的历史教学案内容,灵活整合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历史教学案的课堂更丰满、更生动、更有趣,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激增,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使历史课堂具有生命力。不能将历史教学案的课堂模式固定化,模式化,历史教学方法可以合辙共振。
总之在我看来,教无定法。运用教学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完善的过程。在不断地实践研究中我们可以既发挥历史教学案的作用,又使历史课堂教学呈现灵活多样,最重要的是突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使用历史教学案的课堂可以是多样而灵动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承芬.教育心理学(第2版)[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86.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