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论述了利用有线电视推动农村信息化的意义,探讨了建设荆州市农村有线电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方法,讨论了解决农村信息传输技术和平台实现的功能目标等问题。
关键词:
有线电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F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1026201
1 建设农村有线电视综合服务平台的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近几年有了快速的发展,农民对于农技、农资和产品市场等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农村信息化也逐渐成为了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支撑农村信息发展的网络资源按功能划分,有三类,即电信网、广电网和计算机网。而有线电视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和有线电视数字化启动,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扶持下,有线电视网络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以湖北荆州市为例,市政府在2008年第三次将发展农村有线电视十万户列入了十件实事之一, 荆州市也连续三年新增有线用户超十万户,有线电视总户数达到80万户,入户率53%,有线电视通村近2100个,通村率超过85%。2008年底荆州市开始启动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目前已平移15万户。通过这两项工程的实施,有线电视在农村有了很大的发展,已基本具备成为农村信息基础资源平台的条件。
2 研究区域概况
荆州市目前所辖9个县市区,103个乡镇,2861个村,目前人口630万人,150.1万户,其中农户100万户。目前全市总有线电视用户80万户,有线电视总户数达到80万户,入户率53%,有线电视通村近2100个,通村率超过85%。全市有线电视平均入户率54.4%,通村率超过90%。目前全市正在进行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预计今年内完成平移15万户,明年底数字电视用户将达到28万户以上。
3 平台建设目标
按照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标准,全面优化和完善农村有线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双向、交互、高质、大容量的农村有线电视综合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覆盖地市以及周边的乡镇和农村,通过对进村入户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整体规划、统一部署,丰富服务“三农”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和综合信息,使涉农、惠农信息进村入户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使有线电视网成为“三网融合”和农村信息化的基础平台。
4 平台建设原则
4.1 技术先进性的原则
方案在充分考虑网络传输的稳定性、安全性的前提下应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使终端用户得到目前最为有效的技术服务。
4.2 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资产的原则
在现有模拟电视传输网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改造,在保证数字电视正常传输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原有网络有效资产。
4.3 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
在全市范围内制定总体规划,按照先主干后支干的次序分步实施,滚动发展。
5 平台提供业务和功能
(1)基本业务:普通模拟广播型业务、普通模拟电视频道、调频广播。
(2)拓展业务:数字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数据广播、网络信息资源发布、高清晰电视、VOD视频点播、时移电视。
(3)增值业务:广播型数据业务、宽带Internet 接入、互动消息发布、IP电话业务、网上游戏、数据通信业务、视频会议电视、可视电话、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社区服务、买卖信息、电子商务。
6 平台建设内容
6.1 平台总体架构
整体系统包含有线数字电视系统和IP宽带传输网系统。有线数字电视系统采用分布式体系架构部署,整体分为内容服务平台、存储分发平台、运营支撑平台、网络传输平台、终端服务平台五大部分。IP宽带传输网系统包括前端管理系统、运营支撑平台、网络传输系统和终端系统。
6.2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
系统采用分布式体系架构部署,整体分为内容服务平台、存储分发平台、运营支撑平台、网络分发平台、终端服务平台五大部分。
(1)内容服务平台:主要完成前端电视节目的引入、编码、播控、管理和播出。主要构建由卫星接收机/DVB信号接收机、信号冗余交叉矩阵、设备管理平台、播控平台、内容编码设备和操作维护终端组成。
(2)运营支撑平台:运营支撑平台主要负责互动电视系统的业务管理(产品及业务定义、计费、统计等)、用户管理(开销户、认证、查询等)、用户自我服务、设备管理(系统部件的操作、维护、日志等)、媒体内容管理(节目信息、EPG等媒体内容的引入、查询、分发和调度等)、DRM系统、数据库
存储系统、第三方业务平台对接等功能。
(3)存储分发平台:存储分发平台主要负责互动电视系统的媒体内容的分发合存储。包括视频存储播出系统和媒体平台。视频存储播出系统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服务器系统,EPG,STB。同时还需要和其他相关系统如SMS、CAS、节目内容管理系统紧密配合。媒体平台负责系统的媒体内容存储和向STB提供媒体服务。并向用户提供电子节目向导。用户通过电子节目向导进行节目内容的定购和点播。媒体平台响应用户媒体定购和点播请求,为用户提供流媒体服务。同时配合计费系统实现计费。
(4)网络传输平台:由光缆骨干网和用户接入网组成。光缆网分三级,第一级为市至各县市主干环网;第二级为县市区至各乡镇,架构为环形和星型混合型;第三级为乡镇至各村组,以星型为主。用户接入网为同轴电缆网。
(5)用户终端服务平台:主要指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STB)和电视机。机顶盒前期为单向,后期可升级为双向互动机顶盒。
6.3 宽带IP传输网系统
(1)前端管理系统:包括地市级城域核心汇聚层和业务接入控制层。城域核心汇聚层由高端路由器构建,通过出口连接到外部高速IP网络。业务接入控制层实现用户接入控制和业务分离。
(2)运营支撑平台:主要负责宽带网用户的业务管理、用户管理、用户自我服务、设备管理、数据库存储系统等功能。
(3)网络传输平台:采用“EPON(光纤收发器)+有源EOC”解决方案。EPON为无源光网络技术,它将传统有线电视网和数据网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了现有光纤资源,其网络组成符合原有HFC网络结构,实现数据业务或电视回传业务;EOC为用户接入网技术,头端设备接在EPON(光纤收发器)系统下,充分利用原有同轴电缆,在基本不改动原有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在同轴网络上的双向改造。从而将数据业务和电视业务混合集中传输,并混合在同一根同轴中,最终送入用户端。以此最大程度的发挥原有有线电视网络资源。
采用EPON需要对现有有线网络进行无源化改造,按照数据传输要求,每个光节点所带用户控制在150户到200户为宜,要求放大器控制在2级以内,且用户分支分配器质量应稳定可靠。需要对部分农村有线网进行双向网升级改造。
(4)用户终端系统:用户终端系统包括有源EOC终端和计算机,主要解决农户家庭上网需求,可提供1-2Mbps传输带宽。
7 结语
有线电视综合服务平台以面向农村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实现模拟和数字广播电视节目传送、数字视音频点播、节目推送、宽带上网、信息发布、数字电话、电子政务等多种业务,建设普及以数字机顶盒为主的农户家庭信息终端,为农民提供 “一站式”多种信息服务,满足其多樣化、个性化信息需求。另外,立足农村实际,对如何接入宽带接入“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了尝试,为其它网络平台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DB/OL].资源网,2007-11-30.
[2]马费成.信息管理学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李菲,王丹,等.面向农户的市场信息服务研究综述[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4,34(4).
[4]胡昌平.管理学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论述了利用有线电视推动农村信息化的意义,探讨了建设荆州市农村有线电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方法,讨论了解决农村信息传输技术和平台实现的功能目标等问题。
关键词:
有线电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F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1026201
1 建设农村有线电视综合服务平台的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近几年有了快速的发展,农民对于农技、农资和产品市场等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农村信息化也逐渐成为了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支撑农村信息发展的网络资源按功能划分,有三类,即电信网、广电网和计算机网。而有线电视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和有线电视数字化启动,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扶持下,有线电视网络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以湖北荆州市为例,市政府在2008年第三次将发展农村有线电视十万户列入了十件实事之一, 荆州市也连续三年新增有线用户超十万户,有线电视总户数达到80万户,入户率53%,有线电视通村近2100个,通村率超过85%。2008年底荆州市开始启动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目前已平移15万户。通过这两项工程的实施,有线电视在农村有了很大的发展,已基本具备成为农村信息基础资源平台的条件。
2 研究区域概况
荆州市目前所辖9个县市区,103个乡镇,2861个村,目前人口630万人,150.1万户,其中农户100万户。目前全市总有线电视用户80万户,有线电视总户数达到80万户,入户率53%,有线电视通村近2100个,通村率超过85%。全市有线电视平均入户率54.4%,通村率超过90%。目前全市正在进行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预计今年内完成平移15万户,明年底数字电视用户将达到28万户以上。
3 平台建设目标
按照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标准,全面优化和完善农村有线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双向、交互、高质、大容量的农村有线电视综合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覆盖地市以及周边的乡镇和农村,通过对进村入户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整体规划、统一部署,丰富服务“三农”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和综合信息,使涉农、惠农信息进村入户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使有线电视网成为“三网融合”和农村信息化的基础平台。
4 平台建设原则
4.1 技术先进性的原则
方案在充分考虑网络传输的稳定性、安全性的前提下应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使终端用户得到目前最为有效的技术服务。
4.2 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资产的原则
在现有模拟电视传输网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改造,在保证数字电视正常传输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原有网络有效资产。
4.3 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
在全市范围内制定总体规划,按照先主干后支干的次序分步实施,滚动发展。
5 平台提供业务和功能
(1)基本业务:普通模拟广播型业务、普通模拟电视频道、调频广播。
(2)拓展业务:数字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数据广播、网络信息资源发布、高清晰电视、VOD视频点播、时移电视。
(3)增值业务:广播型数据业务、宽带Internet 接入、互动消息发布、IP电话业务、网上游戏、数据通信业务、视频会议电视、可视电话、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社区服务、买卖信息、电子商务。
6 平台建设内容
6.1 平台总体架构
整体系统包含有线数字电视系统和IP宽带传输网系统。有线数字电视系统采用分布式体系架构部署,整体分为内容服务平台、存储分发平台、运营支撑平台、网络传输平台、终端服务平台五大部分。IP宽带传输网系统包括前端管理系统、运营支撑平台、网络传输系统和终端系统。
6.2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
系统采用分布式体系架构部署,整体分为内容服务平台、存储分发平台、运营支撑平台、网络分发平台、终端服务平台五大部分。
(1)内容服务平台:主要完成前端电视节目的引入、编码、播控、管理和播出。主要构建由卫星接收机/DVB信号接收机、信号冗余交叉矩阵、设备管理平台、播控平台、内容编码设备和操作维护终端组成。
(2)运营支撑平台:运营支撑平台主要负责互动电视系统的业务管理(产品及业务定义、计费、统计等)、用户管理(开销户、认证、查询等)、用户自我服务、设备管理(系统部件的操作、维护、日志等)、媒体内容管理(节目信息、EPG等媒体内容的引入、查询、分发和调度等)、DRM系统、数据库
存储系统、第三方业务平台对接等功能。
(3)存储分发平台:存储分发平台主要负责互动电视系统的媒体内容的分发合存储。包括视频存储播出系统和媒体平台。视频存储播出系统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服务器系统,EPG,STB。同时还需要和其他相关系统如SMS、CAS、节目内容管理系统紧密配合。媒体平台负责系统的媒体内容存储和向STB提供媒体服务。并向用户提供电子节目向导。用户通过电子节目向导进行节目内容的定购和点播。媒体平台响应用户媒体定购和点播请求,为用户提供流媒体服务。同时配合计费系统实现计费。
(4)网络传输平台:由光缆骨干网和用户接入网组成。光缆网分三级,第一级为市至各县市主干环网;第二级为县市区至各乡镇,架构为环形和星型混合型;第三级为乡镇至各村组,以星型为主。用户接入网为同轴电缆网。
(5)用户终端服务平台:主要指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STB)和电视机。机顶盒前期为单向,后期可升级为双向互动机顶盒。
6.3 宽带IP传输网系统
(1)前端管理系统:包括地市级城域核心汇聚层和业务接入控制层。城域核心汇聚层由高端路由器构建,通过出口连接到外部高速IP网络。业务接入控制层实现用户接入控制和业务分离。
(2)运营支撑平台:主要负责宽带网用户的业务管理、用户管理、用户自我服务、设备管理、数据库存储系统等功能。
(3)网络传输平台:采用“EPON(光纤收发器)+有源EOC”解决方案。EPON为无源光网络技术,它将传统有线电视网和数据网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了现有光纤资源,其网络组成符合原有HFC网络结构,实现数据业务或电视回传业务;EOC为用户接入网技术,头端设备接在EPON(光纤收发器)系统下,充分利用原有同轴电缆,在基本不改动原有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在同轴网络上的双向改造。从而将数据业务和电视业务混合集中传输,并混合在同一根同轴中,最终送入用户端。以此最大程度的发挥原有有线电视网络资源。
采用EPON需要对现有有线网络进行无源化改造,按照数据传输要求,每个光节点所带用户控制在150户到200户为宜,要求放大器控制在2级以内,且用户分支分配器质量应稳定可靠。需要对部分农村有线网进行双向网升级改造。
(4)用户终端系统:用户终端系统包括有源EOC终端和计算机,主要解决农户家庭上网需求,可提供1-2Mbps传输带宽。
7 结语
有线电视综合服务平台以面向农村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实现模拟和数字广播电视节目传送、数字视音频点播、节目推送、宽带上网、信息发布、数字电话、电子政务等多种业务,建设普及以数字机顶盒为主的农户家庭信息终端,为农民提供 “一站式”多种信息服务,满足其多樣化、个性化信息需求。另外,立足农村实际,对如何接入宽带接入“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了尝试,为其它网络平台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DB/OL].资源网,2007-11-30.
[2]马费成.信息管理学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李菲,王丹,等.面向农户的市场信息服务研究综述[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4,34(4).
[4]胡昌平.管理学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