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古文教学,其目的重在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学习一定的文言词汇和浅显的文言知识,感受文言文的魅力,获得语言的发展,为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作好铺垫,同时也进一步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行走,去感受精美的语言文字,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和体现,是了解古代文化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激活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这是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司马光》是义务教育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砸缸救伙伴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文字精炼,内容简短,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简短又包含丰富的内容。
一、“趣”字入手,积累丰富语言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为了激发他们热爱文言文的兴趣,不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我设计了“读一读”“译一译”“说一说”“编一编”四大板块,在教学中进行层层推进,特别是在“读一读”上下足了功夫,通过划分节奏读、你问我答读、变化格式读、记忆挑战读、去掉标点读等多种形式的美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二、古今对译,感受故事语言
教学中,准确理解古文的意思与通过想象丰富故事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准确的理解是想象的基础,否则再丰富的想象也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丰富的想象是准确理解的终极目标。而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课堂上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既要把古文理解透彻,又不显繁琐冗长,不留牵引痕迹;既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又不离古文文本,想象恰到好处。这两方面,教师在课堂操作上,往往容易失衡。
例如,在教学中,为了理解延伸“戏于庭”的意思,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群儿戏于庭。
这一句虽然看似平淡,但是却描写了一个欢乐的场面。想象一下,孩子们都在庭院里干什么呢?(一群小孩在庭中玩耍,他们可能在捉迷藏,可能在追逐打闹。)
这群孩子玩得多开心啊,我们可以读得好玩一些,读出快乐,怎么来读呢?(指导读)
“戏于庭”是在庭院里玩耍,那么,如果在树林里面玩,叫什么?(戏于林)。你们觉得还可以在哪里嬉戏?(戏于池、戏于院……)
再如,对“跌”字的理解我采用了多种方式: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跌“是本课的一个生字,看这个字,你怎么理解并记住它呢?(学生理解“失足”即为“跌”),除了这个方法,我们还可以为这个生字组词,这也是理解和记忆这个生字的好办法,孩子们能组哪些词呢?(跌倒,跌落)
教学中要多关注小古文的语言表达,适当地辅以语用练习,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悟和理解。
三、品味语言,创编补白想象
发展学生对语言的情感,表现学生对语言的滋味,教学中看似漫不经心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可能都是老师精心设计的。《司马光砸缸》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同学们基本上都听过,所以在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时,我没有一词一句地去解释意思,而是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在按原文复述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补白想象的创编,目的是为学生平时学会抓细节写一件具体的事而服務的。并请他们回忆妈妈给自己讲故事时的情景,像妈妈一样,把故事娓娓道来,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文言文作品经过历史长河的淘汰筛选,流传下来的大多具有不凡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特级教师韩军认为,是古文教育造就了白话大师,学习古文能够养成纯粹、典雅的汉语语感,更是表明文言文是白话的根基。古代汉语较之现代白话而言,更凝重、雅致、端庄、斯文。这种语感经过不断的锤炼,能帮助他们更加灵动地运用汉语文字。倘若我们的学生在少年时期也能大量的阅读文言,相信他们的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会更强,这也是古文教学的言语价值。
责任编辑韦英哲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和体现,是了解古代文化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激活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这是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司马光》是义务教育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砸缸救伙伴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文字精炼,内容简短,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简短又包含丰富的内容。
一、“趣”字入手,积累丰富语言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为了激发他们热爱文言文的兴趣,不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我设计了“读一读”“译一译”“说一说”“编一编”四大板块,在教学中进行层层推进,特别是在“读一读”上下足了功夫,通过划分节奏读、你问我答读、变化格式读、记忆挑战读、去掉标点读等多种形式的美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二、古今对译,感受故事语言
教学中,准确理解古文的意思与通过想象丰富故事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准确的理解是想象的基础,否则再丰富的想象也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丰富的想象是准确理解的终极目标。而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课堂上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既要把古文理解透彻,又不显繁琐冗长,不留牵引痕迹;既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又不离古文文本,想象恰到好处。这两方面,教师在课堂操作上,往往容易失衡。
例如,在教学中,为了理解延伸“戏于庭”的意思,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群儿戏于庭。
这一句虽然看似平淡,但是却描写了一个欢乐的场面。想象一下,孩子们都在庭院里干什么呢?(一群小孩在庭中玩耍,他们可能在捉迷藏,可能在追逐打闹。)
这群孩子玩得多开心啊,我们可以读得好玩一些,读出快乐,怎么来读呢?(指导读)
“戏于庭”是在庭院里玩耍,那么,如果在树林里面玩,叫什么?(戏于林)。你们觉得还可以在哪里嬉戏?(戏于池、戏于院……)
再如,对“跌”字的理解我采用了多种方式: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跌“是本课的一个生字,看这个字,你怎么理解并记住它呢?(学生理解“失足”即为“跌”),除了这个方法,我们还可以为这个生字组词,这也是理解和记忆这个生字的好办法,孩子们能组哪些词呢?(跌倒,跌落)
教学中要多关注小古文的语言表达,适当地辅以语用练习,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悟和理解。
三、品味语言,创编补白想象
发展学生对语言的情感,表现学生对语言的滋味,教学中看似漫不经心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可能都是老师精心设计的。《司马光砸缸》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同学们基本上都听过,所以在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时,我没有一词一句地去解释意思,而是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在按原文复述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补白想象的创编,目的是为学生平时学会抓细节写一件具体的事而服務的。并请他们回忆妈妈给自己讲故事时的情景,像妈妈一样,把故事娓娓道来,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文言文作品经过历史长河的淘汰筛选,流传下来的大多具有不凡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特级教师韩军认为,是古文教育造就了白话大师,学习古文能够养成纯粹、典雅的汉语语感,更是表明文言文是白话的根基。古代汉语较之现代白话而言,更凝重、雅致、端庄、斯文。这种语感经过不断的锤炼,能帮助他们更加灵动地运用汉语文字。倘若我们的学生在少年时期也能大量的阅读文言,相信他们的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会更强,这也是古文教学的言语价值。
责任编辑韦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