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于小学生这一教学群体而言,他们更加倾向于将数学学习融入现实生活,而非通过机械地背诵和记忆来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与解题方法。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去学习和理解知识。基于此,本文就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作以分析探讨,旨在进一步深化数学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导入;问题;内容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为了让学生从生活中发掘、感知和理解数学,在数学中体会生活的魅力,并最终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而对现实生活与数学学科的契合点进行充分挖掘,以推动课堂导入生活化、问题设置生活化和教学内容生活化,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应用意识的目的,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端,它虽然所占时间很短,但却在极大程度上关乎着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摆在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并在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重要性的前提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体验出发来对其进行精心设计,以此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能够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活动中。
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这部分内容之初,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之前我们先轻松一下做一做课间操怎樣?甩甩你的手臂(从前往后再换个方向)、转转你的脑袋、原地转身等。这些的运动操你们发现了什么?我们在运动中可以产生圆,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的圆,比如餐盘,电风扇、车轮等,为什么这些圆大小不一呢?由此引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数学知识。这样,通过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圆,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便为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讲授奠定了基础。
二、问题设置生活化——突破难点内容,加深理解认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问题,才会驱动学生展开学习与探索活动,进而才能为教师教学内容的讲授提供前提。鉴于数学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和例题都比较抽象,且难以理解,如果直接将其引导给学生,就会为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带来一定的阻碍。对此,教师不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联系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生活原型,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难点内容、加深学生理解认识的目的。
在教学“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为使学生化难为易地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化问题情境:“假如我们班有三名同学违反了学校规定,他们分别将小刀、零食和手机带到了教室里。通过初步判断,可以知道是甲同学、乙同学和丙同学所为。经过盘问,我们知道了小刀是甲同学带来的,但是乙同学和丙同学都不承认自己偷带了违纪物品到学校来。同学们,请问结果有几种假设?每种假设的可能性是多少?”这样,通过创设这一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情境,不仅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而且还调动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优化学习体验,引起生活共鸣
学习,讲究“身临其境”。只有将教学内容置于一定的生活场景之中,才会唤醒学生原有的认知体验,促使其更为深层次地理解和体会学习内容。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及方法进行积极调整,以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引起学生的生活共鸣,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运用一定的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以“ 百分数应用(四)”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为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我结合之前学习的百分数的应用与学生平时与家长去银行存钱的体验,询问学生平时父母给自己的零花钱、压岁钱是如何管理的,存到银行年利率是多少,利息是多少等等,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教育了学生如何合理安排零花钱、压岁钱。此外,我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现了建国以来人民币的演化史,以及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生活片段,以使学生体会不同历史阶段人民币的演变历程。如此,通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积极调整,不仅优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引起了学生的生活共鸣,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运用一定的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应尽早走出“教教材”的误区,让生活融入数学课堂,让教学的各个环节彰显生活气息,以使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念得以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彰显,从而促使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能够在最大幅度上得到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堂春.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266.
[2]丁桂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69.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导入;问题;内容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为了让学生从生活中发掘、感知和理解数学,在数学中体会生活的魅力,并最终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而对现实生活与数学学科的契合点进行充分挖掘,以推动课堂导入生活化、问题设置生活化和教学内容生活化,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应用意识的目的,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端,它虽然所占时间很短,但却在极大程度上关乎着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摆在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并在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重要性的前提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体验出发来对其进行精心设计,以此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能够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活动中。
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这部分内容之初,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之前我们先轻松一下做一做课间操怎樣?甩甩你的手臂(从前往后再换个方向)、转转你的脑袋、原地转身等。这些的运动操你们发现了什么?我们在运动中可以产生圆,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的圆,比如餐盘,电风扇、车轮等,为什么这些圆大小不一呢?由此引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数学知识。这样,通过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圆,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便为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讲授奠定了基础。
二、问题设置生活化——突破难点内容,加深理解认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问题,才会驱动学生展开学习与探索活动,进而才能为教师教学内容的讲授提供前提。鉴于数学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和例题都比较抽象,且难以理解,如果直接将其引导给学生,就会为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带来一定的阻碍。对此,教师不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联系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生活原型,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难点内容、加深学生理解认识的目的。
在教学“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为使学生化难为易地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化问题情境:“假如我们班有三名同学违反了学校规定,他们分别将小刀、零食和手机带到了教室里。通过初步判断,可以知道是甲同学、乙同学和丙同学所为。经过盘问,我们知道了小刀是甲同学带来的,但是乙同学和丙同学都不承认自己偷带了违纪物品到学校来。同学们,请问结果有几种假设?每种假设的可能性是多少?”这样,通过创设这一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情境,不仅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而且还调动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优化学习体验,引起生活共鸣
学习,讲究“身临其境”。只有将教学内容置于一定的生活场景之中,才会唤醒学生原有的认知体验,促使其更为深层次地理解和体会学习内容。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及方法进行积极调整,以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引起学生的生活共鸣,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运用一定的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以“ 百分数应用(四)”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为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我结合之前学习的百分数的应用与学生平时与家长去银行存钱的体验,询问学生平时父母给自己的零花钱、压岁钱是如何管理的,存到银行年利率是多少,利息是多少等等,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教育了学生如何合理安排零花钱、压岁钱。此外,我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现了建国以来人民币的演化史,以及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生活片段,以使学生体会不同历史阶段人民币的演变历程。如此,通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积极调整,不仅优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引起了学生的生活共鸣,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运用一定的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应尽早走出“教教材”的误区,让生活融入数学课堂,让教学的各个环节彰显生活气息,以使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念得以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彰显,从而促使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能够在最大幅度上得到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堂春.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266.
[2]丁桂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