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书写的“偶合之像”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m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鼠疫》《丁庄梦》以疫病作为叙述主题,聚焦人类在恶性传染病肆虐之时的命运浮沉。虽说两部作品是加缪、阎连科在不同时期、不同创作意图下的文学产物,但在叙事技巧、书写方式,以及有关权力、死亡、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却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具有文本与内涵上的共通之处。
  对于文学生产活动而言,疫病不限于医学角度上的病症指代,实则被赋予了广泛深远的现实意义及社会影响,折射出作家对疾病苦痛的理解、对生命价值的态度、对人生信仰的思考。加缪、阎连科分别选取了鼠疫、艾滋病作为各自故事中的疫病展开叙述。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两位作家在叙事技巧、书写方式,以及道德判断、人性考量等认知方面却显露出一定的相连相通。笔者将从文本细读出发,对《鼠疫》《丁庄梦》的共通之处进行分析探讨。
  一、叙事视角:叙述人称、结构模式的跌宕转换
  《鼠疫》《丁庄梦》采用的叙事视角虽具有各自特性,但于叙述人称选择上却有一定的共通之处。阎连科选择被毒死的少年“我”(丁小强)作为叙述者,以“我”的娓娓道来拉开故事序幕,谋求更高层次的真实性。“埋在爷爷屋后墙下的我,刚过十二岁,读了五年书,我就死掉了。吃个番茄我就死掉了……毒死了。”在阎连科的安排下,“我”死后仍漂浮于丁庄之上,以第一人称旁观故事全过程,全知全能。在热奈特关于叙述角度的划分中,作家所构筑的“我”无疑属于“无聚焦”叙述。值得注意的是,抛开荒诞化的叙述者设置,聚焦于叙述技巧之上,“我”并非丁庄故事的完全脱离者。当丁辉给“我”迁坟配阴亲时,“我”神魂归位成为切实的参与者,呼喊着“爷”“我不想离开”“快救救我!”此刻,叙述者“我”成为事件进程中言说的“他人”,不再是现实中的丁小强。“我”在客观世界实则虚无,而以此途径介入,正是作家由现实朝想象进发的方式。
  反观加缪,开篇并未点明叙述者,结尾时才将里厄医生推出,其间一直采取“内聚焦”模式进行叙述。“这篇叙事到此行将结束。现在正是里厄医生承认自己是这本书的作者的时候了。”是故,读者常误将《鼠疫》看作第三人称叙述。揭晓后,作者仍有意维持第三人称叙述,采用“他”代指里厄医生。整个故事以第三人称叙述贯穿始终,里厄医生既是参与者,又是叙述者,恰如丁庄之中的“我”一般。无法捉摸的叙述者藏在故事之中,选择隐而不露,实际上发挥着“我”(第一人称叙述)的作用。看似通篇为第三人称叙述,实则引入了另一实际叙述者,使小说叙述角度具有了“‘第三人称化的第一人称’叙述”特征。
  此外,“《鼠疫》的作者有可能是在抑制第一人称叙述在抒情、在揭示心理活动、推测事情因由的各种方便,但同时,似乎也在削弱第三人称叙述有可能开发的那种‘全知’视角。”尽管故事叙述者里厄医生竭力以自我见闻、事实、资料为依据,来构建还原“鼠疫”来袭时奥兰城发生的种种情形。但在名为“见证”的重组中,叙述视角却显露出“无聚焦”的影子。此中缘由自是与实际叙述者不无关系。姑且将“鼠疫”发生的经过视为里厄完成的纪实内容,那么作品中,作为文本记录者、故事叙述者,里厄无疑较塔鲁、朗贝尔、格朗等人具有了先天性的预知优势,他掌握了众人所有的见闻、行动、感受,考证过的或未经证实的所有,俨然是“翻版的上帝”。但此优势亦有所限制,未达到严格上“无聚焦”叙述视角的全知程度,仅与《丁庄梦》部分相合。毕竟,其叙述的展开只基于“收集到一定数量的证词”,或可将其称为“有限无聚焦”效果。
  二、自然风物:警示、隐喻事态的发展走向
  加缪、阎连科试图借现实或虚幻的自然气候、景观加以隐晦展示,架构起自然与人物、事件的往来通道,充当故事各节点的见证与道具。换言之,自然特异现象、景观的出现或变幻,常与事态发展中的隐喻、节奏遥相呼应,甚至同人物的内心波动、精神情感产生联系。
  老舍指出,“景物与人物的相关,是一种心理的、生理的、与哲理的解析”。加缪有意在《鼠疫》中借助自然气候的变幻来预示“鼠疫”的发展态势,表露奥兰人身心的波澜。“鼠疫”伊始,“看门人”死后翌日,奥兰城随即气候骤变,噩梦开始。“大雾漫天。骤急的倾盆大雨冲击全市;骤雨后就是暴热。海水失去了它的深蓝色,在雾天下,只见一片银灰色的刺眼的反光。”突如其来的大雾、大雨、暴热,恰似自然宣言,暗指旧有秩序即将经受连续不断的猛烈冲击。温度上升,“其程度正如发烧一样。整个城市在发烧”,而“发烧”正是鼠疫病患在劫难逃的梦魇。“热”成为映射“鼠疫”严重与否,衡量奥兰人生理健康的统一标准。此外,气候变化一度成为奥兰人心绪的晴雨表,太陽露头“喜形于色”,雨天“蒙上一层阴沉”。生死、悲喜已同气候变幻融为一体。
  故事在心情的跌宕起伏中推进。面对不同热度,奥兰人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情绪表征。“鼠疫”最重时,“烈日当空”,城市被“烤炙”,丧生人数与暴热同时到达顶峰。恐惧、麻木占据了奥兰人的情感世界。“鼠疫”退却后,“太阳驱散”“寒气”,“照耀”整个城市,封城解除。回归,相聚,团圆。此时,“热”作别“鼠疫”寒冬,象征往日生活的复归,抚慰了奥兰人伤痕累累的“残心”。
  与之相比,《丁庄梦》对于自然的把握较“简化”,未有频繁的波动、变换,而以景观“色调”与情节发展结合,埋下隐喻。小说中,景物最常见的颜色是“红”,且为“血红”。阎连科行文之初即确立“红”的基调,“红”与“血”被打通,与丁庄、“热病”相联系。开篇:“黄昏里的落日,在豫东的平原上,因着黄昏,它就血成一团,漫天漫地红着。铺红着,就有了秋天的黄昏。”作家将自然黄昏之景与“血红”结合,是“因为只有通过隐喻,小说才能够使自己不仅展示一个现象世界,而且也能表现一种主体经验”。而丁庄不仅黄昏血红,早晨时亦如此。一天到头,丁庄人眼中充斥着血红,隐喻甚浓,其并非风景,而是丁庄人的生存状态,以示鲜红的代价与生命尽头的迟暮。小说中,丁水阳以“有治热病的新药”为由,挨家挨户动员庄民到学校听马香林唱坠子,可早晨时的“红”却表明一切早已注定。丁辉当场揭穿“新药”的谎言,马香林“下世”,集会在丁氏父子斗殴中惨淡收场。   作家有意将“血红”色调与自然景物绑定,以“现实与梦幻交织,借着魔幻境界折射出理不尽的严酷现实生活”。“血红”铺满丁庄各处,遍及现实与梦幻。地面洒落着红血浆,空气飘散“红烈烈的血腥气”,树叶都染上了淡红色。血红河水、井水,红日头、红血粒,在丁水阳梦中依次出现,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情感震动。“血红”的生命现实,让丁庄人踏上了自我异化的道路。譬如丁水阳,其始终处于负罪深重的状态,当杀死儿子丁辉才得以解脱。在阎连科的描绘中,丁庄人生活在血色牢笼里,无法逃脱,一旦有了“热病”,“血红”的死亡就是归宿。故事终了,丁水阳被释放回到丁庄,人迹不存,可眼中黄昏依旧“血红”,由此可见一斑。
  三、权力欲望:无法挣脱的控制与侵扰
  福柯在《谈论的秩序》中指出,权力形成谈论的秩序。《鼠疫》《丁庄梦》中,各项事物的发展、因由,秩序的建立、维持都与权力存在莫大关联。加缪、阎连科向世人展示了权力控制之下的奥兰城和丁庄。众人在世俗权力面前,或反抗,或顺应,但终究难以从权力桎梏中脱身。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权力的影子无处不在,或暗或明地将触手深入每个人内心。
  “人本身的欲望成为谈论的中心并制造权力。”权力与丁庄的兴衰变化密不可分,无形中掌控着丁庄人的生死走向。
  权力埋下悲剧祸根。丁庄卖血最初可追溯至外部权力的“威压”。行政权力、乡土威望一级级叠加。“现在我这教育局长给你这一点任务你都不完成,你是瞧不起我这局长吧?”教育局长找到丁水阳,以上级权力迫使学校“老师”丁水阳出面,号召村民卖血致富。而丁庄人又因丁水阳的“德高望重”,选择顺势而从。
  权力引发人性贪婪。“为了实现富裕欲望,权力就推动个人欲望的兴起,让个体以‘国家和集体’为借口,尽情地发泄个人的欲望。”“热病”笼罩丁庄,家家户户的病患集中管理,学校成为新权力中心,争端开始在内部蔓延。贾根柱、丁跃进为攫取学校管理权,拿到村委会公章,不惜以丁亮和杨玲玲私通之事胁迫丁水阳。权力交替后,贾、丁二人又以权谋私,公器私用。批条毫无规矩,瓜分学校物品,将集体财产的树木统统私分给个人,披着权力外衣的个人私欲得到满足。结果“学校干净了,没有东西了”,“树都砍光了,庄都不像庄子了”。
  权力改变人物命运。血头丁辉搭上高副县长的关系,摇身一变,成为县热病委员会实际负责人,由“致病者”转变为“治病者”。他开始卖棺材,给人配阴亲,治理灾难留下的现实苦痛,同时赚得盆滿钵满。丁庄内,丁辉被众人痛恨,丁庄外,却被称赞为“好人呀!”权力带来的身份转变,使丁辉的人生命运发生改变,并为其增添了自恃的凭仗,“现在只要我在城里跺一下脚,贾家房子上的椽子就得掉下一根来”。而被权力摆布,深受荼毒的大多数丁庄人则“及时”完成了心理转变,选择屈服。作为故事中心,丁庄随着一次次内外部权力的介入、交替、更迭,变得愈发破败、萧条,直至消亡。丁庄人也在权力裹挟中,成为直接或间接的受害者与牺牲品。
  相比阎连科,加缪则将世俗权力的影响分散到点滴之处,暗藏于“鼠疫”发生时的各类政府行为中,以此表明权力对奥兰人的掌控和侵扰。
  “鼠疫”之初,出现了大量死老鼠。患病致死者数量上升,政府却行动迟缓,有意淡化,以权力控制全城人的“信息获取”。“报道的方式轻描淡写,对此事只作了些暗示。”控制舆论,遮掩真实疫情,极力宣扬乐观主义,使奥兰城毫无防范地暴露在“鼠疫”的威胁下。无形之中,奥兰人的生命被滥用的权力所“挟持”。
  “鼠疫”愈演愈烈,政府陡然宣布封城,致使奥兰人“陷于远离亲人、无依无靠、既不能重逢又不能通信的绝境”。权力突然介入,打破了人际间彼此依存的旧有状态。部分奥兰人被割裂成孤立的个体,自由受到监控。封城后,众多家庭被拆散、被隔离,被破门而入的医疗人员强行带走,政府权力试图以此建构起“鼠疫”时代的秩序。其中,加缪重点选取了推事奥东一家作为代表。儿子患病死亡,夫人被二次隔离,奥东和家人被隔离在不同地点。奥东一家在“鼠疫”中备受折磨,他个人更因权力构建的秩序缺位受到不公待遇。原定隔离时间已过,却仍被关着,仅因为“找不到他进隔离营的日期”。
  权力在平日的奥兰城中,或波澜不显,但当被加缪用于“鼠疫”时代,其对奥兰居民的控制则一览无遗。
  四、死亡诘问:人类力量的“落寞”之时
  奥兰城里,丁庄之中,病亡成为“瘟疫时代”终结人类个体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死亡成为作家无法回避的命题。疫病的隐去并不取决于人类力量,而被寄托于疫病本身的动态发展和破坏程度。
  小说中,两位作家均未对“鼠疫”“热病”的真正来源做出文本解释,却流露出“命运不可知,死之不可抗”的意味,暗含对未知、对自然的敬畏。加缪没有解释“鼠疫”为何爆发,只提及城市里老鼠大量死亡,逐渐出现因发热、淋巴结肿胀致死的病患。作家将故事发展选择性地推向下个阶段,奥兰人被突兀地笼罩在“鼠疫”的死亡阴影下。而丁庄“热病”的爆发,谁是零号病人,来源无从考证。阎连科亦未对源头进行追溯,好似问题本身不可探查,注定是无解之谜。因而,作家仅将“热病”传染归结于血头丁辉,“三个人你给人家用一个棉球儿,多少人都是那一个针头儿”。面对疫病袭击的不可预料性,加缪、阎连科故意将死亡诱因模糊化,从而表露人类力量的微末。
  “疫情”时代,人类并非坐以待毙,束手就擒。然而,命运轨迹俨然已被设定。奥兰人、丁庄人面对疫病威胁,不约而同选择了抗争,可事与愿违。《鼠疫》中,里厄医生等人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来遏制“鼠疫”蔓延。大量卫生防疫志愿小队自发行动,增设临时医院,建立隔离营地,将病患与家属相互隔离,从外地调运血清,并研制本次“鼠疫”的对症血清。不过,感染人数仍不断增加,死亡人数直线上升。“棺木渐渐少了,裹尸用的布和公墓中的穴位都不够用了”,最后刨大坑埋尸,男女不分,全往里堆。血清未发挥其效,塔鲁等人注射了运来的血清,仍难逃一死。卡斯特尔研制的血清亦未挽救奥东的儿子。《丁庄梦》中,染病者被集中在学校生活,但每天仍与“热病”作斗争。“教室里,屋子里,楼上楼下的过道中,到处都摆着砂药锅,倒着黑药渣,让教室、校院和那平原上,日里夜里都是苦香香的中药味,像丁庄小学是了一个中药厂。”可是,结果表明丁庄人在疫病中的挣扎劳而无功。显然,“鼠疫”“热病”中,不是人甘愿选择死亡,而是人无法逃脱被死亡选择的命运。   疫病袭来时突兀、蹊跷,不受人们左右,其隐去亦如此。奥兰城中,肆虐长达十月之久的“鼠疫”突然毫无理由地减弱,原本凶多吉少的病例卻起死回生。丁庄里,“热病”突然爆发,人烟不存。附骨之疽的“热病”与丁庄一同瞬间隐没。
  文本中,加缪、阎连科不谋而合,“鼠疫”“热病”的退走或暂时隐却,并非人类反抗的胜利,而是疫病的自我选择,它从产生到消失的全过程都不可捉摸。面对疫病的死亡诘问,生命个体听随天命或坐等死亡成为一种常态。
  五、人道信仰:良知叩问与道德坚守
  《鼠疫》《丁庄梦》蕴藏着两位作家对于道德伦理、人性良知等问题的潜在思考。加缪将“鼠疫”视为威胁人类生命的恶魔,阎连科则着重剖露“热病”之下人性的丑恶。“恶”的极尽书写并非作家的目的,其仅是“善”的反衬。而“善”的演绎常与人物塑造相联系。毫无疑问,里厄医生、丁水阳正是加缪、阎连科选择的旗帜。
  “热病”不请自来,淳朴的中国乡村形象逐渐沦陷。在阎连科的刻画下,命不久矣的丁庄人于身心的双重负荷下萌发“及时行乐”的思想,潜藏于人性中的恶被无尽释放。“人性的晦暗和扭曲直接导致的是乡村伦理和道德的衰微和堕落”,丁庄“患者”疯狂地寻找情感的宣泄:“我”被投毒,丁亮与杨玲玲双双出轨,学校中偷盗事件频出,根柱、跃进利用诡计夺取学校管理权,等等。
  当众人恣意纵情时,只有丁水阳化身乡村伦理的“护道人”,坚守着道德良知的刻度、维系精神信仰不倒,试图纠正已经偏离的路线,使其复归原有轨道。丁辉曾是庄上最大的血头,“他们都是跟着你学的。他们谁也没有你挣的血钱多”,故其成为“热病”蔓延的活体符号。为此,丁水阳总是逼丁辉给庄民磕头,甚至不惜让其以死谢罪。阎连科正是以“磕头”“去死”表达了对旧有道德秩序复归的期望,而丁水阳无疑是此目标的“实施者”。丁水阳让病患住到学校,统一管理,同吃同住,竭力维系正常秩序,控制传染范围。收粮时,有人弄虚作假,往米袋中放石头、砖块,众人互相推诿,亦是丁水阳让丁辉捐出两袋面解决了争端。然而,面对丁庄人道德的集体沦落,丁水阳也不得不以极端手法重塑秩序,进行弥补。“爷就举起那五尺长的栗木大棒朝爹的后脑勺砸过去”,并向众人报喜:“我把丁辉打死啦。”丁辉之死被认定为“喜讯”,阎连科以此说明丁庄道德滑坡已积重难返,只有杀人才能遏止。因此,丁水阳以亲手了结儿子的生命作为交代,对良知进行救赎,完成了最终的道德审判。值得注意的是,丁水阳从始至终都未染上“热病”,哪怕与患者同吃同住。阎连科未让丁水阳与众人一同“覆没”,实则是为保持其道德良知坚守者的特殊性。
  与丁水阳一样,里厄医生在“鼠疫”中同样特殊,拥有“豁免性”。预警、防疫、功成,里厄领导并参与了抗击“鼠疫”全过程,奋战在疫情一线,但在作家的偏爱下却安然无恙。究其缘由,则是加缪如阎连科一般,竭力维系着“良心”“正义感”在其文本中的延续性。
  因里厄职业特殊性,其道德良知被加缪集中解读为医生的职业操守与人道关怀,其中以两件事最具代表性。一是里厄、朗贝尔关于“生活在抽象观念中”的讨论。里厄表示公众利益为重,“职责所在,不能殉情”。在朗贝尔看来,这完全忽视了个人幸福是公众利益的基础。里厄的“抽象观念”从全局考虑,个人欲望、难处同集体苦难相形见绌。其对朗贝尔的“出逃”行为视而不见,甚至默许,“但当这种抽象观念涉及人的生死问题时,那就必须认真对待,不能掉以轻心”。在里厄的认知中,同情、理解朗贝尔,并非意味着主动放弃防疫者的职责与操守。
  二是里厄摒弃帕纳卢称道的天主信仰。神甫帕纳卢将“鼠疫”认定为天主对有罪之人的惩罚,“好人不用怕它,坏人则应该发抖”,美化为天主“恩赐”。奥东的儿子无罪却要经受“鼠疫”折磨至死。道德观与宗教观对立。“我至死也不会去爱这个使孩子们惨遭折磨的上帝的创造物”,里厄对天主进行公开反叛,回护了自我的良心道德。加缪正是以里厄的话语对抗,肯定了“正义”“良知”及人本身存在的价值意义,隐含了对极端宗教观信仰的否定和批评。
  六、结语
  《鼠疫》《丁庄梦》是加缪、阎连科各自生命体验的结晶,寄寓了作家丰富的人生观感与价值认知。两位作家虽所处时代不同,疫病书写对象亦不同,写作缘起更不尽相同,但作品中,关于权力、死亡、道德、信仰等内部问题的阐释、看法,关于叙述视点、自然风物等外部方面的设计、运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合与相似,显现出加缪、阎连科在疫病题材文学生产活动上的共通性。此“巧合”看似意料之外,但思及人类普世价值,则无疑又在情理之中。
  (武汉大学)
  作者简介:李坤霖(1996-),男,湖南耒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其他文献
中国民间舞蹈的历史悠久,人们常说:“中国民间舞蹈是所有舞蹈创作的源泉。”民间舞蹈在舞蹈艺术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传统舞蹈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民间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过了解这些民间舞蹈,人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环境和民族风格。苗族历史悠久,苗族人不仅善于唱歌,还善于跳舞。自古以来,苗族人的生活中就充满歌舞。苗族舞蹈种类繁多
期刊
色彩对舞台的表演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色彩带给人的感觉有所不同。演员穿戴不同颜色的装饰品以及服装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印象与感觉。在当前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演员通过多种多样的妆容以及色彩绚丽的服装,能够呈现很好的视觉效果。观众通过十分直观的色彩表现,能够对舞台效果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基于此,本文将对舞台美术设计中色彩的应用效果及其改善措施进行分析。  色彩能给人们带来十分具体而又直观的视觉冲击力
期刊
视错觉是人们在观察物象时,由于受到某种客观因素的干扰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与客观事物不符的一种错觉。视错觉应用在平面设计中能够刺激人的感官,使设计作品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着重对日本艺术家福田繁雄的招贴设计作品进行解读,分析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创意表达手法。  一、视错觉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一)视错觉的概念  从字源意义上来讲,“视”即视觉,意思是看;“错”有错误、交错的意思。顾名思义,“
期刊
随着现如今网络技术的发展,传播途径愈来愈丰富。新媒体的出现对推动文化艺术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舞蹈传播借助新媒体这一形式开辟了新的天地,为舞蹈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无尽可能。本文将立足于新媒体,探讨网络媒体以及手机媒体中舞蹈传播的多种方式。  一、新媒体的概念解读  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说:“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广播、报刊、
期刊
观看先于语言,人们在进入一个展厅后最直观的感受一般都是视觉上的。如今的许多展览已不再是简单的陈列展品,而是通过丰富的视觉效果、文字叙事、电影叙事等讲述产品故事或品牌故事。无论是地域文化,还是历史发展等都运用了视觉叙事的方式。下文将运用个案分析法和实地考察法来比较论述不同类型展览空间中视觉叙事的运用。  一、人类文明类展览空间中的视觉叙事  艺术展览在当代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艺术展
期刊
《82年生的金智英》是韩国作家赵南柱创作的短篇小说。2014年底,韩国网络发生了“妈虫”事件,赵南柱深受触动,为了反映当代社会女性所遭受的歧视与苛责,写下了这篇小说。在此基础上,导演金度英于2019年将这篇小说拍成了电影,一上映便引起了广泛关注。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讲述了30多岁的韩国平凡女性金智英承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不公平对待,通过努力改变了自身所面临的困境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这部作品并非
期刊
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追求。自古以来,人们在解决了基本温饱问题后,就会开始追求精神生活,这就促使许多人开始艺术创作。每一时期都有许多艺术家呕心沥血的创作,但最后留在艺术史上或出现在书本、博物馆的优秀作品少之又少。认真研究艺术家们的代表作,笔者发现它们具有很多类似的特征,除了具备画面感、有较强的审美趣味之外,它们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直线上升,民宿对发展现代旅游产业有着重要作用。民宿是利用当地居民的休闲住宅空间,让游客在空间中感受到不同地方的文化氛围,并沉浸在文化气息和风土人情之中的一种生活方式。民宿的兴起带动了当地的产业发展,促进了文化交流与互动模式的形成,激发了更多人对民宿生活的向往。  民宿发展至今不再只有居住、休息的功能,而是一个艺术休闲的场所,具备各式各样的服务,如
期刊
美声作为歌唱艺术中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并通过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影响和文化融合,成为歌唱表演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开始重视歌唱等艺术的发展,在歌唱中吸收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唱法和形式。美声唱法传入我国已经有许多年的历史,受我国文化的影响,将美声唱法融入汉语歌曲的演唱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今,美声唱法已经成为我国歌唱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歌唱形式。每个
期刊
中国书法是一种传统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其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彰显着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广大中华儿女更要重视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学习,通过学习书法鉴赏原则及方法,深刻感受书法艺术魅力,促使文化得到全面传承。本文主要描述书法鉴赏的基本原则,并对鉴赏的主要方法提供一些个人看法。  在书法艺术的发展长河中,书法鉴赏和书法创作往往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一般来说,中国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