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应以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为宗旨,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创设交际情境,提高教师素质等途径,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全面训练,获得基本的语言交际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以及激发和保持学习动力,培养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把优化课堂教学当成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尽管语文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这些现象都无疑有悖于语言教学规律,结果是教师把一门活生生的语言实践课,上成了枯燥乏味,毫无生机的呆板课。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渗透素质教育,本人有几点思考。
一、增强语文的应用意识
学语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会运用语文这一生活与工作都不可缺少的工具。所以说,一个人的语文素质的优劣不看他语文知识掌握的多少,也不看他考试分数的高低,应主要看他运用语文素质去处理现实生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习新的知识的能力如何。把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引入考试,不能不说是对中学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成功尝试。当然在平时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要实现由片面追求升学率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其根本在于彻底转变观念。只有政府部门、教育工作者、家长乃至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才有良好的环境,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国民教育。没有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的更新,再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再高水平教师队伍,都不可能创造出面向来21世纪的素质人才。“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的不同,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并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語文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三、帮助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体。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需求、爱好、兴趣等。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在发挥指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时变换课堂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一次思考的机会,一个“跳摘”的尝试。教师交给学生的应当是一把打开宝库的金钥匙,而不是金山和银山。
四、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学生 80%以上的知识接受和技能训练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因此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首当其冲。传统的“应试教育”不足之一即在于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即由原来重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特别注意对学生语文听说写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学目标,并实现目标分极使之更加层次化、具体化,这无疑给新时期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基础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带来生机。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五、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语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是整个交际能力的基础。学语言和学游泳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游泳教练只教给学生游泳的知识和要领,而不让学生下水练习,学生永远学不会游泳。但是,如果一开始就把初学游泳的孩子扔到大海里去,任其自生自灭,恐怕也没有多少人能学到游泳的本领。因此,语言教学要体现交际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在用中学”,不但要“活学”,而且要“活用”。语言形式是通过丰富多样的、直观的形式来教学,培养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六、了解个性,因人施教
月对于学生的心理,教师既要把握群体特点,又要了解个性特点,否则训练就不能向纵深地带推进,了解学生,最好的办法有两种:一是细心观察,敏锐捕捉学生心灵变化的信息,二是以心换心,乐于和学生交朋友,使他们坦露心中的世界。人民教师,铁肩担未来,任重而道远,学生身心发展重在心,构建语文教学目标时,千万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灵世界。语文学科,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还要弘扬古今中外的优秀道德品质,负担着双重的任务。“文道结合”,这也是语文教学的良好传统,以孔子为代表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就有着卓有建树的研究,他们所倡导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对中国的教育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语文教学中,我们努力继承这一优秀传统,实施德育教育.
可见,要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我们多方面的努力,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环境要素,优化语言学习各环境要素,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我们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品质的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应该以更高的姿态去迎接挑战,去学习、研究新大纲,体会其精神和要旨,并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
2、 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05。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尽管语文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这些现象都无疑有悖于语言教学规律,结果是教师把一门活生生的语言实践课,上成了枯燥乏味,毫无生机的呆板课。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渗透素质教育,本人有几点思考。
一、增强语文的应用意识
学语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会运用语文这一生活与工作都不可缺少的工具。所以说,一个人的语文素质的优劣不看他语文知识掌握的多少,也不看他考试分数的高低,应主要看他运用语文素质去处理现实生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习新的知识的能力如何。把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引入考试,不能不说是对中学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成功尝试。当然在平时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要实现由片面追求升学率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其根本在于彻底转变观念。只有政府部门、教育工作者、家长乃至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才有良好的环境,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国民教育。没有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的更新,再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再高水平教师队伍,都不可能创造出面向来21世纪的素质人才。“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的不同,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并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語文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三、帮助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体。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需求、爱好、兴趣等。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在发挥指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时变换课堂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一次思考的机会,一个“跳摘”的尝试。教师交给学生的应当是一把打开宝库的金钥匙,而不是金山和银山。
四、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学生 80%以上的知识接受和技能训练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因此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首当其冲。传统的“应试教育”不足之一即在于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即由原来重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特别注意对学生语文听说写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学目标,并实现目标分极使之更加层次化、具体化,这无疑给新时期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基础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带来生机。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五、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语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是整个交际能力的基础。学语言和学游泳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游泳教练只教给学生游泳的知识和要领,而不让学生下水练习,学生永远学不会游泳。但是,如果一开始就把初学游泳的孩子扔到大海里去,任其自生自灭,恐怕也没有多少人能学到游泳的本领。因此,语言教学要体现交际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在用中学”,不但要“活学”,而且要“活用”。语言形式是通过丰富多样的、直观的形式来教学,培养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六、了解个性,因人施教
月对于学生的心理,教师既要把握群体特点,又要了解个性特点,否则训练就不能向纵深地带推进,了解学生,最好的办法有两种:一是细心观察,敏锐捕捉学生心灵变化的信息,二是以心换心,乐于和学生交朋友,使他们坦露心中的世界。人民教师,铁肩担未来,任重而道远,学生身心发展重在心,构建语文教学目标时,千万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灵世界。语文学科,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还要弘扬古今中外的优秀道德品质,负担着双重的任务。“文道结合”,这也是语文教学的良好传统,以孔子为代表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就有着卓有建树的研究,他们所倡导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对中国的教育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语文教学中,我们努力继承这一优秀传统,实施德育教育.
可见,要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我们多方面的努力,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环境要素,优化语言学习各环境要素,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我们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品质的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应该以更高的姿态去迎接挑战,去学习、研究新大纲,体会其精神和要旨,并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
2、 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