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英特尔未来教育这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已经在很多地区掀起广泛的教育思潮。简要谈一下把英特尔未来教育引入课堂所引发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英特尔未来教育;中职;历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18-0152-02
英特尔未来教育是目前国内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最为成功的范例之一,对中职历史课程改革有很大的启示。笔者作为一名中职历史教师,简要谈谈把英特尔未来教育引入课堂所引发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1 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
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以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科教学内容为基础,将学科的知识点转化成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任务,通过搜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完成任务,领悟知识产生的过程,提高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强调以学为主,以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把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教与学的辅助工具,有机地将其结合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2 英特尔未来教育应用于中职历史教学的优势
笔者通过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培训了解了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结合中职历史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若干实践,深深地感觉到:英特尔未来教育适合中职历史的教学,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在历史科目的学习上尤为突出,在课堂上是被动接受;另外由于教学条件所限,中职历史教师采用简单而机械的“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倡导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以问题来引导学生,核心是采用问题设计。教师可围绕学生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把教学内容融到各层次的问题当中,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探讨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驱动学生自己动脑解决问题,让这些带有“悬念”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之能全心投入到探究学习当中来。
中职历史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历史的应用能力和相应的专业相关知识运用能力,要求历史和其他各专业的知识结合起来教学。而英特尔未来教育强调技术和学科的整合,学科和学科的整合,两者是不谋而合的。此外中职生动手能力强,与理论学习相比更愿意动手操作。英特尔未来教育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得资源,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作为自己的支持材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处理资源的办法和技能,并掌握制作演示文稿和网站的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也相应增强。
中职学生学业水平参差不齐,传统教学模式难以体现因材施教,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倡导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把讲授的内容分成若干任务,让全班学生分工负责完成不同的任务。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分享对方的成果,写出研究过程及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共享,并能实现共同的进步。尤其是弱势学生就有可能得到展示自己能力和才华的机会,从而获得成就感,重塑学习的信心,赢得他人的尊重,从一个“差生”一跃成为学习的积极者。
现行学业成绩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这对于以动手能力见长的中职生来说却不公平,无法起到评价应有的反馈、激励和改进作用。而英特尔未来教育更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对学生个人参与状况的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价及对学生演示文稿的评价等多个方面。因此,教师对中职生能力的欠缺可采用一些针对性的方法,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是否有别具一格的观察视角、所用方法是否独特,对学生多给予正面的鼓励,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中职历史教学中利用英特尔未来教育,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3 中职历史教学应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反思
英特尔未来教育在教学上的应用确实具有优势,但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放之四海皆准”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应按需施教,对此笔者不断进行总结与反思,提出几点建议。
3.1 避免追求“面面俱到”
英特尔未来教育有很多实效的理念及模式,但并非所有课程都可以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来武装,因此,教师没有必要追求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都照搬运用所有的模式,要讲究技巧。选题方面,相比常规课,实践活动课或者专题活动课应用英特尔未来教育更具优势;教学过程设计方面,可以借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某些元素应用于教学的某一环节,整合自己的课堂,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把英特尔未来教育内化到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当中去,达到英特尔未来教育预期的教学效果。
3.2 避免“换汤不换药”
英特尔未来教育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应用于历史教学中,必须以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发挥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作用为目的。因此,运用过程中不能一味强调技术手段,教师应避免成为播放员和解说员,单纯地把书本内容搬上电脑,把答案投影呈现在屏幕上,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这种应用的形式化、表面化既忽视了课堂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实质,又浪费了多媒体这种教学资源,使学生仍然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3 避免“重量不重质”
运用英特尔未来教育,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这容易让历史教师盲目地加大知识的容量,追求学生信息量的增多,而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程度。尤其是历史资料有相当部分来自于古籍文献,而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较低,导致学生一下子接收太多难以消化的信息,不会取舍,更不会融会贯通,于是造成教学只是知识的堆砌,学生却无法形成系统认识和思维结果,其效果是适得其反的。
3.4 避免学生滥用网络资源
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倡导学生学会搜索资源与处理材料的能力,而丰富的网络资源对他们的诱惑力很大,不可避免会出现在网络查阅资料和收集资料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导致他们有可能收集与学习无关的信息甚至是不健康的知识,无法达到学习的要求。为此,教师必须适当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查阅资料,减少纷繁的网络信息对学生的诱惑,避免出现教师难于控制的现象。
总而言之,英特尔未来教育并不是万能的教育模式,只有适当、合理地运用英特尔未来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使之成为优化中职历史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
4 结束语
英特尔未来教育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上对传统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不过目前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要在中职学校全面推广实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不应该因此却步不前,相信有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的武装,有同行们的勇于探索,一定能开创历史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常冬.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一些观点、经验和教法[J].职业技术,2010(02):40
[2]杨艳丽.因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与新机会基金项目的特点比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20(01):122-124
[3]王东江.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论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1):38-39
[4]冯俊儒.“英特尔未来教育”给我们的启迪[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12):81,83
[5]梁阳.“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问题设计[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01):75-76
关键词 英特尔未来教育;中职;历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18-0152-02
英特尔未来教育是目前国内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最为成功的范例之一,对中职历史课程改革有很大的启示。笔者作为一名中职历史教师,简要谈谈把英特尔未来教育引入课堂所引发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1 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
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以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科教学内容为基础,将学科的知识点转化成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任务,通过搜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完成任务,领悟知识产生的过程,提高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强调以学为主,以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把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教与学的辅助工具,有机地将其结合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2 英特尔未来教育应用于中职历史教学的优势
笔者通过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培训了解了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结合中职历史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若干实践,深深地感觉到:英特尔未来教育适合中职历史的教学,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在历史科目的学习上尤为突出,在课堂上是被动接受;另外由于教学条件所限,中职历史教师采用简单而机械的“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倡导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以问题来引导学生,核心是采用问题设计。教师可围绕学生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把教学内容融到各层次的问题当中,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探讨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驱动学生自己动脑解决问题,让这些带有“悬念”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之能全心投入到探究学习当中来。
中职历史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历史的应用能力和相应的专业相关知识运用能力,要求历史和其他各专业的知识结合起来教学。而英特尔未来教育强调技术和学科的整合,学科和学科的整合,两者是不谋而合的。此外中职生动手能力强,与理论学习相比更愿意动手操作。英特尔未来教育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得资源,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作为自己的支持材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处理资源的办法和技能,并掌握制作演示文稿和网站的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也相应增强。
中职学生学业水平参差不齐,传统教学模式难以体现因材施教,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倡导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把讲授的内容分成若干任务,让全班学生分工负责完成不同的任务。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分享对方的成果,写出研究过程及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共享,并能实现共同的进步。尤其是弱势学生就有可能得到展示自己能力和才华的机会,从而获得成就感,重塑学习的信心,赢得他人的尊重,从一个“差生”一跃成为学习的积极者。
现行学业成绩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这对于以动手能力见长的中职生来说却不公平,无法起到评价应有的反馈、激励和改进作用。而英特尔未来教育更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对学生个人参与状况的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价及对学生演示文稿的评价等多个方面。因此,教师对中职生能力的欠缺可采用一些针对性的方法,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是否有别具一格的观察视角、所用方法是否独特,对学生多给予正面的鼓励,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中职历史教学中利用英特尔未来教育,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3 中职历史教学应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反思
英特尔未来教育在教学上的应用确实具有优势,但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放之四海皆准”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应按需施教,对此笔者不断进行总结与反思,提出几点建议。
3.1 避免追求“面面俱到”
英特尔未来教育有很多实效的理念及模式,但并非所有课程都可以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来武装,因此,教师没有必要追求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都照搬运用所有的模式,要讲究技巧。选题方面,相比常规课,实践活动课或者专题活动课应用英特尔未来教育更具优势;教学过程设计方面,可以借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某些元素应用于教学的某一环节,整合自己的课堂,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把英特尔未来教育内化到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当中去,达到英特尔未来教育预期的教学效果。
3.2 避免“换汤不换药”
英特尔未来教育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应用于历史教学中,必须以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发挥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作用为目的。因此,运用过程中不能一味强调技术手段,教师应避免成为播放员和解说员,单纯地把书本内容搬上电脑,把答案投影呈现在屏幕上,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这种应用的形式化、表面化既忽视了课堂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实质,又浪费了多媒体这种教学资源,使学生仍然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3 避免“重量不重质”
运用英特尔未来教育,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这容易让历史教师盲目地加大知识的容量,追求学生信息量的增多,而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程度。尤其是历史资料有相当部分来自于古籍文献,而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较低,导致学生一下子接收太多难以消化的信息,不会取舍,更不会融会贯通,于是造成教学只是知识的堆砌,学生却无法形成系统认识和思维结果,其效果是适得其反的。
3.4 避免学生滥用网络资源
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倡导学生学会搜索资源与处理材料的能力,而丰富的网络资源对他们的诱惑力很大,不可避免会出现在网络查阅资料和收集资料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导致他们有可能收集与学习无关的信息甚至是不健康的知识,无法达到学习的要求。为此,教师必须适当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查阅资料,减少纷繁的网络信息对学生的诱惑,避免出现教师难于控制的现象。
总而言之,英特尔未来教育并不是万能的教育模式,只有适当、合理地运用英特尔未来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使之成为优化中职历史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
4 结束语
英特尔未来教育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上对传统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不过目前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要在中职学校全面推广实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不应该因此却步不前,相信有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的武装,有同行们的勇于探索,一定能开创历史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常冬.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一些观点、经验和教法[J].职业技术,2010(02):40
[2]杨艳丽.因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与新机会基金项目的特点比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20(01):122-124
[3]王东江.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论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1):38-39
[4]冯俊儒.“英特尔未来教育”给我们的启迪[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12):81,83
[5]梁阳.“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问题设计[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0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