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力求体现“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的探究精神,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产生问题,并指导学生按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即按“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提炼——联系生活”等基本程序自行获取知识,使探究教学理论与科学学科的特点紧密结合,以知识教学为载体,以培养能力为主线,努力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关键词:创设情境;探究能力;科学课程
1 引言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乐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并领悟科学的本质。作为科学课教师,必须在科学教学中重视和精心组织各项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训练和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 实验准备
1)学习了刘善循教授的实验教材《学习环节优化策略——提高学业成绩的技巧》和《激发潜能——心理训练技术》,并订阅了《科学课》等刊物进行认真学习,制定实验计划。
2)选定六年级(2)班为实验班,学生55人;六年级(1)班为对照班,学生55人。两个班的学生基础和教师水平基本相同。
3)召开实验班家长会,对家长进行辅导,向家长介绍实验的目的、要求和需要做好的心理准备,取得家长的支持。
4)做好学生实验动员工作。
3 实验措施
3.1 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创设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一个好的情境可以把学生的探究积极性给调动起来,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实际情境或者模拟情境实施教学,调动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里认知、探索。关于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有趣的实验现象。在科学课教学中,可以通过有趣的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提出各种问题,从而达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2)恰当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向学生展示一些非传统意义上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便于探究的环境,创设一些富于启发性问题的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留下思想的空间。
3)启发性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性语言,提出一些画龙点睛的问题,激发起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开动思维,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激发起学生不找出正确答案誓不罢休,达到自觉参与主动学习的目的。
3.2 探究,应从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开始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有质疑才会有思考。记得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了问题,就要对问题进行探究,探究前必须对问题进行预测,看看探究的结果是否与预测的一样,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态度,对探究有很大的帮助。
1)以提问题为开端。课前布置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自行思考,提出想研究的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想办法去收集相关的资料,为课堂上进一步探究的展开作好铺垫。
2)以提问题为主线。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交流各自所提出的研究问题,并一起对提出的这些问题进行问题筛选,找出多数学生感兴趣的、适合学生研究,并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根据筛选的问题,说说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或者让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或者引导学生讨论、设计探究计划,乃至进行观察、实验以及制作等实践活动。
3)以问题作延伸。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问题,而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解决或因条件所限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到课后解决。从而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3 创造条件,放手实践,让学生亲历探究
人的认识从实践中来,能力也是通过实践逐步磨练出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让学生自行探究,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开展观察、实验、讨论,然后自己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最后获得结论。从而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激发探究欲望。了解研究学生,精心设计和组织一些富有情趣的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热情和兴趣。
2)创设探究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灵活地转换角色,创设适合于学生自行探究、激励学生勇于探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参与到研究活动之中。
3)注入探究活力。在科学教学中探究性活动很多。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引导和鼓励无疑为学生深入地探究注入活力。
4)让学生亲自搜集材料,积累素材。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材料,不仅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大自然中去观察、搜集,培养他们亲自观察、动手实践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上课时有极大的热情,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5)课堂上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要让学生学会实践,根本的途径就是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独立完成实验。要多给学生一些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要充分放手,让学生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实验。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而且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尽可能地多发现自然事物的各种现象和各种属性,积累丰富的知识,有利于对事物形象本质的认识。
3.4 课外延伸,联系实际,拓宽学生实践和创新的途径
1)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面。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利用校红领巾电台和海鹰电视台,进行科技知识、科技信息的传播,利用兴趣小组阵地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与技能训练,等等。
2)利用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在课外,学生接触的科学事物和现象更广泛,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自己拟定的方案去从事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让学生联系实际,使学有所用。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是科学课学习的真正目的。在科学课堂上,经过归纳概括所获得的结论,尽管是从大量事实中总结得出的,针对学生而言,还只是经验性的规律。要使学生对获取的知识全面理解掌握,还必须引导学生把获取的知识结论应用到实际中,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对获取的知识加以检验,加以充实,加以发展完善,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4 实验结果
4.1 实验促进学生学习科学成绩的提高
从表1看出,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科学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达到P<0.01的非常显著水平。
4.2 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从表2可以看出,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能够敢说敢问,自主学习,探究气氛浓厚,创新思维得到明显的提高。这说明,通过实验,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发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5 小结
实验表明,依据刘善循教授的理论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方式的训练,不仅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习的信心,而且较好地让学生掌握了探究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做到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南市珠海路小学)
关键词:创设情境;探究能力;科学课程
1 引言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乐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并领悟科学的本质。作为科学课教师,必须在科学教学中重视和精心组织各项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训练和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 实验准备
1)学习了刘善循教授的实验教材《学习环节优化策略——提高学业成绩的技巧》和《激发潜能——心理训练技术》,并订阅了《科学课》等刊物进行认真学习,制定实验计划。
2)选定六年级(2)班为实验班,学生55人;六年级(1)班为对照班,学生55人。两个班的学生基础和教师水平基本相同。
3)召开实验班家长会,对家长进行辅导,向家长介绍实验的目的、要求和需要做好的心理准备,取得家长的支持。
4)做好学生实验动员工作。
3 实验措施
3.1 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创设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一个好的情境可以把学生的探究积极性给调动起来,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实际情境或者模拟情境实施教学,调动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里认知、探索。关于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有趣的实验现象。在科学课教学中,可以通过有趣的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提出各种问题,从而达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2)恰当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向学生展示一些非传统意义上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便于探究的环境,创设一些富于启发性问题的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留下思想的空间。
3)启发性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性语言,提出一些画龙点睛的问题,激发起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开动思维,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激发起学生不找出正确答案誓不罢休,达到自觉参与主动学习的目的。
3.2 探究,应从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开始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有质疑才会有思考。记得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了问题,就要对问题进行探究,探究前必须对问题进行预测,看看探究的结果是否与预测的一样,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态度,对探究有很大的帮助。
1)以提问题为开端。课前布置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自行思考,提出想研究的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想办法去收集相关的资料,为课堂上进一步探究的展开作好铺垫。
2)以提问题为主线。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交流各自所提出的研究问题,并一起对提出的这些问题进行问题筛选,找出多数学生感兴趣的、适合学生研究,并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根据筛选的问题,说说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或者让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或者引导学生讨论、设计探究计划,乃至进行观察、实验以及制作等实践活动。
3)以问题作延伸。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问题,而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解决或因条件所限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到课后解决。从而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3 创造条件,放手实践,让学生亲历探究
人的认识从实践中来,能力也是通过实践逐步磨练出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让学生自行探究,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开展观察、实验、讨论,然后自己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最后获得结论。从而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激发探究欲望。了解研究学生,精心设计和组织一些富有情趣的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热情和兴趣。
2)创设探究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灵活地转换角色,创设适合于学生自行探究、激励学生勇于探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参与到研究活动之中。
3)注入探究活力。在科学教学中探究性活动很多。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引导和鼓励无疑为学生深入地探究注入活力。
4)让学生亲自搜集材料,积累素材。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材料,不仅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大自然中去观察、搜集,培养他们亲自观察、动手实践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上课时有极大的热情,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5)课堂上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要让学生学会实践,根本的途径就是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独立完成实验。要多给学生一些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要充分放手,让学生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实验。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而且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尽可能地多发现自然事物的各种现象和各种属性,积累丰富的知识,有利于对事物形象本质的认识。
3.4 课外延伸,联系实际,拓宽学生实践和创新的途径
1)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面。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利用校红领巾电台和海鹰电视台,进行科技知识、科技信息的传播,利用兴趣小组阵地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与技能训练,等等。
2)利用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在课外,学生接触的科学事物和现象更广泛,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自己拟定的方案去从事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让学生联系实际,使学有所用。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是科学课学习的真正目的。在科学课堂上,经过归纳概括所获得的结论,尽管是从大量事实中总结得出的,针对学生而言,还只是经验性的规律。要使学生对获取的知识全面理解掌握,还必须引导学生把获取的知识结论应用到实际中,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对获取的知识加以检验,加以充实,加以发展完善,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4 实验结果
4.1 实验促进学生学习科学成绩的提高
从表1看出,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科学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达到P<0.01的非常显著水平。
4.2 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从表2可以看出,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能够敢说敢问,自主学习,探究气氛浓厚,创新思维得到明显的提高。这说明,通过实验,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发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5 小结
实验表明,依据刘善循教授的理论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方式的训练,不仅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习的信心,而且较好地让学生掌握了探究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做到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南市珠海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