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dongyan900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天不封阳台》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与环境”单元主题下的一篇记叙文。学习这一单元既可以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又可以倾听大自然的呼声,透过自然界来解读人类,从而做出善待自然,优化生存环境的明智抉择,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本文是对这一重大主题的很好诠释——作为居于高楼大厦的某一单元的都市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和展现,这里有作者一段心灵历程的叙说,有对受伤而“怀孕”的鸽子的简洁传神的描摹,表达了一个现代都市人朴素美好的愿望。
  文章篇幅不长,行文脉络清晰,文字平实,初二学生完全可以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通过一课时披文入情,感悟作品的主题。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否审视隐藏在文本表面之下的作者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严肃思考,体会朴实传神语言中传递出的忧患意识,进而引發自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书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阅读是一种对话,阅读教学是这种对话的过程,是在为学生构筑对话的平台;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养成学生与文本之间良好的对话习惯。
  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阅读对话的真正主人,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自主的学习,快乐的学习,创造的学习,使阅读理解与感悟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上课伊始,在预习检测扫清字词障碍后,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告诉他们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完成四次角色变换:
  一、第一次角色变换(记者与作者)
  1.准备封阳台,出于什么考虑?做出不封的决定,又是出于什么目的?
  2.你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用意是?你在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点?
  (说明:这一环节中,学生充当作者,老师充当记者,“作者”接受“记者”的采访,目的在于整体感知文本,明确中心、理清线索。)
  二、第二次角色变换(读者与鸽子)
  1.我很想知道你是怎样落到这样的地步的:只能蜷缩在人家的阳台上孵化小宝宝?
  2.躲在阳台上,突然被作者和儿子发现时,你蜷缩着,眼睛里充满惊恐,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3.看到作者和儿子无伤害之意时,你眼睛却紧盯着他们,那时你又在想什么?
  4.你想对文中的父与子说些什么?又想对人类说些什么?
  (说明:这一环节中,学生充当鸽子的角色,进行角色转换,以大自然中一个的弱者的口吻,向人类叙说。从内容上来说,是在换位思考的过程中透过语言文字,走进弱者的情感世界,更深层次理解作品的内涵;从方法上来说,是对简洁传神描写方法的检验与落实。)
  三、第三次角色变换(点评者)
  我喜欢文中的_________(这个词、这个句子、这段话)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这一环节是针对教学重点设计的,学生此时变成了文章的点评者,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必须立足于品词析句,这就要求学生深入字词句段,含英咀华。同时要求学生赏析时一定要联系现实生活谈感受,这样更能引起他们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四、第四次角色变换(智者)
  作为一位智者,请你与人类进行一次严肃的沟通:可用警示标语、对联、公益广告、诗歌、书信,日记等形式。
  (说明:这一环节学生充当智者的角色,学生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通过独特的生命体验,形成对作者所表达观点的再认识、再体验,读出了自我,实际上是自己与心灵的对话。它不仅仅是训练了思维能力,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学生对“人与自然”如何相处严肃的反思。)
  在学生抒写感悟前,我先用课件给他们播放了一组链接材料。
  学生的课堂发言与课后作业反馈回来的情况令人欣慰,下面是小“智者”们的精彩习作:
  1.树倒了,鸟飞了,水黑了,鱼死了,人还会笑吗?
  2.自然的明天在哪里,我们的明日就在何方?
  3.也许我们不会因为自己砍倒一棵树而叹息,可是若干年后,这种声音可能会成为世界末日的敲门声。
  4.城市的繁华掩盖不了人类的罪行,无边的沙漠与无数动物的尸体是大自然颁给人类的荣誉证书。
  5.一花一鸟皆风景,一草一木皆兄弟。
  6.人类,谱写着历史,而大自然在无休无止的破坏中发出怒吼时,这部历史就画上了句号。
  7.晚风习习,夜悄悄,月上竹梢。望月笑,幽幽潭水,竹林密茂。水波粼粼净烦恼,茂林修竹引曼妙。泪雨漂,梦世外桃源,心浩渺。
  尘世吵,竹林萧;风轻悄,月正好。千山涛影消,孤蓬飘摇。欲将心事付瑶琴,孤寂弦断有谁听?暗香动,看鱼翔浅底,任逍遥。
  收获与反思:
  总的来说,这堂课新颖的设计令听课教师眼前一亮,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学生的课堂表现更是一大亮点。小小的欣慰表面看得益于耳目一新的设计,实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成功践行。四次角色变换,学生始终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人,阅读对话的主人:第一次角色变换是学生与作者的浅层次对话,二者心意相通,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第二次角色变换是学生与鸽子的对话,换位思考才能真切感受到鸽子做为一名弱者的基本诉求,真正走进弱者的内心世界,读懂大日然,读懂作者的创作意图;第三次角色变换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深入字词句段含华咀英,评出语言文字的味道来,才是语文课的根本所在;第四次角色变换既是学生与作者的深层次对话,更是学生与自己的对话,读懂作者,读出自我,方为读书的最高境界!
  课堂是学生生命历程的一个阶段,学生的生命表现形式通过课堂行为得到生动的体现。因此,要把课堂看作学生生命的组成部分,把对话做为课堂的主旋律!
其他文献
有一种自信叫“相信梦想,一起飞”;有一种真情叫“向流行许下愿望”;有一种祝福叫“祝你平安”;有一种甜蜜叫“祈愿幸福”。 有一种人生叫“无怨无悔”!这就是我的事业——爱的教育!  一、那学习的日子,解读生命的职业  人生本就是一本无字的书,教育是一份解读生命的职业。伴着仆仆风尘,实现了教育旅程的又一次完满———农村骨干教师培训。  九月的春城,飘着丹桂的幽香,凝结着乡村教师的梦。我们一百多名农村教师
期刊
“十根手指有长短,一奶同胞有高低”,在一个团体中,个体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面对一批后进生,他们一般是指在品德的发展过程中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应用等方面发展较慢或较弱的学生,多表现为有的学习吃力,有的纪律松散,有的不讲礼貌,经常搞恶作剧,骂人打架等。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可以这样说:“没有后进生的进步就
期刊
一位中层生在自己的周记中写道:“我能忍受一切,只要别要我上课……”本人感到震惊,一直认为对学习没兴趣,讨厌学习的都是学习成绩一向不好,思想品德不良,不论上哪门课都趴在桌面上半睡半醒,兴致来了还可能故意起哄,经常迟到、旷课的“坏学生”,一个班也就是那么三五个。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初中生好奇心、求知欲极强,可当前初中生厌学现象为什么越来越严重了呢?如何解决这问题?  一、初中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期刊
“ 课程领导”是校长课程实践的一种方式,是校长指引、统领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估等活动行为的总称,现汲及的“课程领导艺术”界定为课程领导能力、 领导艺术。校长课程领导能力的强弱、领导艺术的高低,决定着课程理念的转化程度和转化效率。因此,本人对校长课程领导艺术略谈的几点。  一、观念更新——校长课程领导的“第一要雾”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更新观念、改革才有动因、 才有动力。校长作为学校
期刊
儿时的选择,我从事了教育事业。十六年的教育时光在平凡和平静中悄然逝去,在这平凡和朴实中,我用心体味着教育中的感动。终于,我明白:教师的工作是充满感动的,教育的行为温润于细节的。用心与心的交流,才是一切教育渗透的基础。古有云:“感气运之和润,乐时泽之有成。”我要说:“感教育之和润,乐用心之所成。”  记得我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面对那一张张充满好奇的眼睛,稚嫩可爱的脸庞,天真无邪的童趣消除了我紧张的
期刊
一、引言  安全感这个概念我国学者丛中、安莉娟在综合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神经症及健康人群的访谈经验认为: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安全感的相关因素,在安全感现状调查方面研究偏少。民族学生群体的心理安全感如何?表现出何特点?本调查旨在了解白族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安全感状况,为白族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提供
期刊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意思是才是德的支撑,德是才的统帅。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对“好老师”提出了“四有”的新要求:即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  我1999年开始走入教育这一行业,到现在已有十八年,自己由教育的一名新兵走到现在,这么多年,我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名教育人,一切那么平淡,没有什么传奇,没有起伏,没有变化。这些年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理事长崔峦老师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由此可看出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而小练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内涵,也使得语文课
期刊
陶行知先生就曾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崇拜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教师能否获得职业幸福感需要一种能力,需要一种职业境界,这就需要教师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种教学方式,换一种生活方式。  一
期刊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期,是人生发展历程中一个独具特色的阶段。青少年心理之父——霍尔曾用“暴风骤雨”来描述这一时期个体心理起伏跌宕、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发展特点。初中生正值青少年初期,情绪的特征之一就是情绪容易冲动,爆发快,强度大,而且很不稳定。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关心关爱学生,尊重对待学生,善于观察学生,及时了解其情绪情感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沟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