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俯身做教育 立业先从立德起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z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意思是才是德的支撑,德是才的统帅。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对“好老师”提出了“四有”的新要求:即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
  我1999年开始走入教育这一行业,到现在已有十八年,自己由教育的一名新兵走到现在,这么多年,我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名教育人,一切那么平淡,没有什么传奇,没有起伏,没有变化。这些年始终坚持这样的信仰:秉承良心做教育,静待花开香满溪,一天天,一年年的坚守这个清贫并不精彩的舞台,坚守着这平淡和奉献的职业。
  脑海留存18年前的记忆:那是我的老家的一所小学,破落的校园,几间低矮的砖瓦房就是教室;尘土飞扬,坑坑洼洼的就是操场,教室凌乱不堪的书桌旁,来回是追逐打闹的学生。面对简陋的教学环境,我也心生一丝彷徨,我开始怀疑我的选择。谁人不向往城市的美好、谁人不贪图生活的安逸,理想、信念、追求一些美好的字眼在现实面前显得那么的苍白和不堪一击,曾近一段时间情绪一直很低落。是学生,是我那些可爱的学生们,是真诚和宽容敲开了我年少虚掩的心门,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尊敬和友善融化了我内心的惶惑。每每读到那段文字“教室里若没有生命的成长,一切的一切都没有希望”,我都倍觉自己责任重大,教室是与生命联系在一起的,一头挑起的是课程,一头挑起的是生命。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三分地上默默坚守,笑看每一个生命在这里芬芳绽放。
  校园内有我儿时的老师,老前辈的关心和鼓励让我收敛了无知的狂傲,收起了盲目的失望,让我的心也渐渐沉淀下来,俯下身来扎扎实实去做事情,仅有专科学历的我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上了函授拿到了本科学历。平时,我不放过任何一个外出学习的机会,向优秀同行学教法,向书籍报刊学理论,广泛的涉猎,长久的积累,为我驰骋的课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教得轻松自如,学生学得愉快高效,当年考试就扭转全镇倒数第一的神话。在全县2001年开设英语之初,困难让人难以想象,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没有录音机,没有点读笔,没有电子白板……教学完全凭借一支粉笔,一张嘴巴。我不厌其烦一次次纠正孩子们的发音,也在那时我摸索中总结了互助教学法,让孩子们从爱上我的英语课堂再爱上我。上班当年,母亲因上房顶扫雪,从房顶摔下,双腿骨折,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父亲和我都要上班,无奈之举我选择了回了老家的那所小学,困难面前,我没选择做教育的逃兵,我依然坚守教学,电话响后,料理母亲后匆忙返回教室,从不无故耽误学生的正常上课,在那样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毕业会考全镇英语第一的成绩。以至于多年以后,当我的学生和我由师生变成同事,我感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感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感到我青春岁月的延续,感到我自己的价值所在,感到了教师职业的幸福感。看到他们年轻朝气蓬勃的笑脸,我才恍然忆起:为师十六年了!这十余年的时光,甜蜜了我的青春,也带走了我年轻的脸庞,不禁忆起李白描绘过的“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为师十余年,方才悟得孟子说的君子之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深刻含义。
  随后做了几年教研工作,我的人生阅历也从青涩走向成熟,目前主持的小学英语教研工作也逐渐从烦乱渐趋于有条不紊。我钻研各年级教材,分析重、难点,借鉴别人的经验,融合现有的实际,深入课堂,了解课堂教学规律。现在我能独立承担各年级段的试题,能够独立录制听力,开展英语教研活动,指导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融入自己的教学观点,一切从陌生到熟稔,一切从无到有,也一点点证明自己的存在的意义。曾国藩说过:一勤天下无难事 一懒世间万事休。我相信只要用心做事,总会有所收获,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脱去华丽的外衣,我认为其实教育就是秉承良心的公益事业。陈主任曾将高效课堂形象地概括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的确,课堂上传递的是知识,承载的是希望。也有人说教育是门科学,更是艺术,教的时间越长久越能体会这句话的深刻。现在就连家庭养殖都很讲究,养猪要听音乐熏陶,养鸡也要灯光沐浴,何况教室里的每一朵鲜花呢?每一个生命都是鲜活的,独一无二的,每一天的教育都是新的,所以在教育的世界里,是需要万变的。需要我们教育者在新教育中不断地学习,加强自身修养,用一颗博大的爱心去拥抱这个世界,不断磨砺生命特质,抛却自我缺陷,完善自我。
  回望从教以来的历程,身边有无数的感动和美好,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还记得,初為人师时,年龄虽小,却放不下自己所谓的为师的尊严架子,凡事只说一遍,绝无重复,那些善忘的孩子,可没少挨我的批评。本来一个微笑都可解决的问题,却被我无情吝啬掉了。后来,一位学生斗胆给我写了一张纸条,偷偷夹到我的书里,建议我可以换用一种温柔的方式。直到那时,我才学会了另眼看自己,才知道自己离真正的教育还很远。教育不应该是伤痕累累,应该是一场细雨润无声的过程,在这无声之处, 聆听花儿次第开放的声音。
  在教育与良心的对视中,沉淀出对待生命真正的态度,秉承良心教育,做善变老师,育人于无声处,我想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有故事,还可以是传奇!
  未来的日子里,我也真心期待,在教育的这方天地里:面朝大海,四季花开!幸福的做教育,幸福的做老师!立志俯身做教育,立业先从立德起。
其他文献
在多年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我发现我国目前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思想品德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是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这就说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
期刊
一、背景  留守儿出现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现象。随着改革开放以及中国城乡流动限制被打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去寻求新的经济收入,人口的流动与转移是社会进步的现象,但因为配套政策与措施准备不足。城市在就业、住房、医疗、教育、交通和社区服务等许多方方面面,面临流动人口带来的巨大压力,尤为突出的是,一、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以及他诸多政策规定,使进城务工农民不能得到城镇市民同等待遇,加上城市
期刊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作为班主任,传授知识是职责,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比传授知识更大的职责。老师不能陪伴学生一生的学习之路,但是学习习惯却能陪伴他们终身。可能有人会认为花费那么多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只是为了他们能在今后更好地学习,而眼前的学习会不会因为把大量时间用在培养学习习惯上,而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磨刀
期刊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建设极其重要的一个任务,已经上升到十九大报告中。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发展好教育,必须要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去具体落实,而一个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必须要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品质。  一、政治責任感的含义和地位  所谓的政治责任感就是人们从政治的高度,对
期刊
有一种自信叫“相信梦想,一起飞”;有一种真情叫“向流行许下愿望”;有一种祝福叫“祝你平安”;有一种甜蜜叫“祈愿幸福”。 有一种人生叫“无怨无悔”!这就是我的事业——爱的教育!  一、那学习的日子,解读生命的职业  人生本就是一本无字的书,教育是一份解读生命的职业。伴着仆仆风尘,实现了教育旅程的又一次完满———农村骨干教师培训。  九月的春城,飘着丹桂的幽香,凝结着乡村教师的梦。我们一百多名农村教师
期刊
“十根手指有长短,一奶同胞有高低”,在一个团体中,个体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面对一批后进生,他们一般是指在品德的发展过程中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应用等方面发展较慢或较弱的学生,多表现为有的学习吃力,有的纪律松散,有的不讲礼貌,经常搞恶作剧,骂人打架等。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可以这样说:“没有后进生的进步就
期刊
一位中层生在自己的周记中写道:“我能忍受一切,只要别要我上课……”本人感到震惊,一直认为对学习没兴趣,讨厌学习的都是学习成绩一向不好,思想品德不良,不论上哪门课都趴在桌面上半睡半醒,兴致来了还可能故意起哄,经常迟到、旷课的“坏学生”,一个班也就是那么三五个。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初中生好奇心、求知欲极强,可当前初中生厌学现象为什么越来越严重了呢?如何解决这问题?  一、初中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期刊
“ 课程领导”是校长课程实践的一种方式,是校长指引、统领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估等活动行为的总称,现汲及的“课程领导艺术”界定为课程领导能力、 领导艺术。校长课程领导能力的强弱、领导艺术的高低,决定着课程理念的转化程度和转化效率。因此,本人对校长课程领导艺术略谈的几点。  一、观念更新——校长课程领导的“第一要雾”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更新观念、改革才有动因、 才有动力。校长作为学校
期刊
儿时的选择,我从事了教育事业。十六年的教育时光在平凡和平静中悄然逝去,在这平凡和朴实中,我用心体味着教育中的感动。终于,我明白:教师的工作是充满感动的,教育的行为温润于细节的。用心与心的交流,才是一切教育渗透的基础。古有云:“感气运之和润,乐时泽之有成。”我要说:“感教育之和润,乐用心之所成。”  记得我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面对那一张张充满好奇的眼睛,稚嫩可爱的脸庞,天真无邪的童趣消除了我紧张的
期刊
一、引言  安全感这个概念我国学者丛中、安莉娟在综合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神经症及健康人群的访谈经验认为: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安全感的相关因素,在安全感现状调查方面研究偏少。民族学生群体的心理安全感如何?表现出何特点?本调查旨在了解白族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安全感状况,为白族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提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