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使课堂教学有效,备课有效是前提。换句话说,教师如果备课无效,那么课堂教学必然无效,那么,怎样备课才是有效的?高效备课的误区又有哪些呢?有效备课的核心在哪?
一、有效备课的基本要求
(一)备教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首先,作为生物教师,为了做到上课有的放矢,备课前必须研读《中学生物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其次,全面深刻阅读理解教材。比如,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膜内阳离子减少膜外阳离子增多引起,而不是静息时钾离子膜外高于膜内。这些只有深刻的理解教材,才能认识到这一步。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所以不仅如此,还可以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跳出教材,进行拓展延伸。再次,准备上课需要用到的许多教学资源,包括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和家庭资源等。
(二)备学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上课前,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经接受着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所以,首先要求学生主动预习。根据教师课前发放的导学案自主预习,明确学习目标、内容以及自己不懂的地方和听课重点等;同时也对“本节聚焦”问题进行预习和初步思考。预习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思考,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上才会积极投入、配合教学,对疑难问题有针对性的听讲,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从而为有效教学起到铺垫作用。其次,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备教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最有效,教师们需要仔细斟酌。首先,巧妙设计导入。在讲《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时,我播放了一段克隆羊多利诞生过程的视频,在学生的兴趣与疑问中顺利导入。其次,备核心环节---明确要怎么做,围绕教学目标,教师要通过核心问题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发现,合理地安排学生活动。即这节课安排几个问题,什么时候提问,先后顺序如何。再次,备练习---精讲精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练习应该有目标、有层次、有重点、有拓展。最后,备变化---一些教师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往往会有“措手不及”的感觉,那么可以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预测,做出应对的预设。比如对一些重难点,要多考虑几种教法,以防冷场。
二、有效备课的误区
(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或制作课件。著名特级教师,把写教案称为显性备课,把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称为隐性备课。显然后者重于前者。隐性备课是“内功”,有时是看不到的,也无法形诸于文字。“内功”深厚的教师可以用15分钟准备一节课。“内功”浅的教师教案写得再好,也不一定能上好一节课。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等。而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写教案就是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
(二)备学生不是一句口号。学生的预习效果要提前检查了解。学生哪里有问题,上课前一定要调查清楚。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不同层次的学生里面了解学生的疑难点所在。根据学生的问题备课,这才可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把教材看成是一个例子,一个发展学生能力的“媒介”,不能唯教材是论,重要的是要举一反三。备课一定要把该学科与生活现象,或者该知识点最新发展动态联系起来。比如讲《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时,我给学生播放有关太空育种的短片,使学生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三、备课的几点思考:
(一)深刻钻研教材
首先阅读课文,边读边动笔画出本节课需要理解知识点,然后对难理解的词语、句子,上网查询或同事之间交流,直到明白为止,把教科书“备厚”。其次,领会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意图。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老师有深刻的领悟,才能引导学生有深刻的领悟。例如在教学《神经调节》一课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是传递。再次,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并亲自做一做,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以上是钻研教材的几个主要方面,钻研教材是备课的重要一环。
(二)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备课时,我们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备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来。比如我擅长画画,在讲《基因表达》一课时,黑板的板书我多以图画的形式展现,直观又好理解。也擅长做一些模型,讲《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细胞核的功能,我动手用硬纸做了伞藻的模型。讲染色体时用电线和小夹子做演示道具,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善抓“主线”
一本书有主线,一节课也有主线。因此,教师拿到教材一定要“啃”教材,钻进去,找到这个主线,然后创意和设计。比如,《遗传和进化》的主线是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位置-基因本质-基因功能-基因变异-变异应用,把握住这条线,《遗传和进化》学起来思路就很清晰。而《神经调节》一节是以反射为核心的,了解这一点每节内容都可以串起来,最后形成知识体系。
(四)进行课后备课,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教师的成长来源于课后总结和反思。课后反思不在多,贵在精。写教学后记应该记那些呢?记师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产生的智慧的火花;记“成功之举”和“败笔之处”;记突发事件。然后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则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本领。
总之,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能像“准备了一辈子”的那位教师那样,下真功夫、备好每一节课,下大功夫,深刻反思教学行为和过程。这样,必然能够探索出一条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有效备课”新路。
一、有效备课的基本要求
(一)备教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首先,作为生物教师,为了做到上课有的放矢,备课前必须研读《中学生物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其次,全面深刻阅读理解教材。比如,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膜内阳离子减少膜外阳离子增多引起,而不是静息时钾离子膜外高于膜内。这些只有深刻的理解教材,才能认识到这一步。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所以不仅如此,还可以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跳出教材,进行拓展延伸。再次,准备上课需要用到的许多教学资源,包括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和家庭资源等。
(二)备学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上课前,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经接受着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所以,首先要求学生主动预习。根据教师课前发放的导学案自主预习,明确学习目标、内容以及自己不懂的地方和听课重点等;同时也对“本节聚焦”问题进行预习和初步思考。预习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思考,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上才会积极投入、配合教学,对疑难问题有针对性的听讲,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从而为有效教学起到铺垫作用。其次,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备教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最有效,教师们需要仔细斟酌。首先,巧妙设计导入。在讲《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时,我播放了一段克隆羊多利诞生过程的视频,在学生的兴趣与疑问中顺利导入。其次,备核心环节---明确要怎么做,围绕教学目标,教师要通过核心问题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发现,合理地安排学生活动。即这节课安排几个问题,什么时候提问,先后顺序如何。再次,备练习---精讲精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练习应该有目标、有层次、有重点、有拓展。最后,备变化---一些教师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往往会有“措手不及”的感觉,那么可以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预测,做出应对的预设。比如对一些重难点,要多考虑几种教法,以防冷场。
二、有效备课的误区
(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或制作课件。著名特级教师,把写教案称为显性备课,把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称为隐性备课。显然后者重于前者。隐性备课是“内功”,有时是看不到的,也无法形诸于文字。“内功”深厚的教师可以用15分钟准备一节课。“内功”浅的教师教案写得再好,也不一定能上好一节课。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等。而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写教案就是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
(二)备学生不是一句口号。学生的预习效果要提前检查了解。学生哪里有问题,上课前一定要调查清楚。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不同层次的学生里面了解学生的疑难点所在。根据学生的问题备课,这才可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把教材看成是一个例子,一个发展学生能力的“媒介”,不能唯教材是论,重要的是要举一反三。备课一定要把该学科与生活现象,或者该知识点最新发展动态联系起来。比如讲《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时,我给学生播放有关太空育种的短片,使学生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三、备课的几点思考:
(一)深刻钻研教材
首先阅读课文,边读边动笔画出本节课需要理解知识点,然后对难理解的词语、句子,上网查询或同事之间交流,直到明白为止,把教科书“备厚”。其次,领会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意图。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老师有深刻的领悟,才能引导学生有深刻的领悟。例如在教学《神经调节》一课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是传递。再次,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并亲自做一做,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以上是钻研教材的几个主要方面,钻研教材是备课的重要一环。
(二)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备课时,我们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备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来。比如我擅长画画,在讲《基因表达》一课时,黑板的板书我多以图画的形式展现,直观又好理解。也擅长做一些模型,讲《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细胞核的功能,我动手用硬纸做了伞藻的模型。讲染色体时用电线和小夹子做演示道具,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善抓“主线”
一本书有主线,一节课也有主线。因此,教师拿到教材一定要“啃”教材,钻进去,找到这个主线,然后创意和设计。比如,《遗传和进化》的主线是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位置-基因本质-基因功能-基因变异-变异应用,把握住这条线,《遗传和进化》学起来思路就很清晰。而《神经调节》一节是以反射为核心的,了解这一点每节内容都可以串起来,最后形成知识体系。
(四)进行课后备课,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教师的成长来源于课后总结和反思。课后反思不在多,贵在精。写教学后记应该记那些呢?记师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产生的智慧的火花;记“成功之举”和“败笔之处”;记突发事件。然后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则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本领。
总之,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能像“准备了一辈子”的那位教师那样,下真功夫、备好每一节课,下大功夫,深刻反思教学行为和过程。这样,必然能够探索出一条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有效备课”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