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有时显得较为枯燥,化学家的人物故事和探索精神可以很好的激发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化学是对自然的发现,本身就是一门极为有意思的科学,本人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就把化学家的种种有意思的事放在课堂中,作为调节剂。
关键字:化学家 教学 作用 初中化学
【分类号】G633.8
正常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家是在放在化学史这一节中的,一般的化学老师并不把这节作为重点的内容,多数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导。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化学家的故事调节课堂气氛,可以利用化学家的真、善 、美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既可以摆脱学生对化学枯燥、乏味的认识,还可以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求真、务实、创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对化学的热爱。其实最为重要的是化学家艰苦卓绝的探索精神,一大批优秀的化学家,他们留下的除了物质财富,还留下了对科学的献身精神,对国家、民族的忠贞不屈,追求美好事物的崇高理想,这些都会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化学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由于篇幅的限制,主要分为两点做具体的阐述。
一、化学家的求真精神对学生学习化学的促进作用
什么求真精神?这里的“真”实际上就是客观真理,也就是人们对自然规律正确的认识。化学这门学科就是一门研究自然物质的内在结构 、化学性质、变化合成的自然科学 。化学这门学科诞生比较晚,“化学”一词,若单是从字面解释就是“变化的科学”。化学如同物理一样皆为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门捷列夫提出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大大促进了化学的发展。现在很多人称化学为“中心科学”,因为化学为部分科学学门的核心,如材料科学、纳米科技、生物化学等。化学是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这也是化学变化的核心基础。现代化学下有五门二级学科: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与高分子化学。在此期间诞生了大量的化学家,他们追求真理、发现真理,在科学的道路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告诉我们什么叫做科学探索。
科学求真务实的精神可不是嘴上说说,历史这样的化学家太多太多。例如元素周期表中鹵族元素的氟 、氯 、溴 、碘。这四种元素的发现史就是一部化学家求真求实的历史。在这四种元素中氯是最早被发现的,舍勒是个“燃素说”理论的信奉者,在1774 年他用软锰矿(MnO2)与浓盐酸在一起做实验,加热后得到新的气体, 这种新的气体就是氯气,但是他不知道这就是氯气。著名的化学家拉瓦锡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确定了“燃烧理论” 就是有氧燃烧,当时人们确定有氧气的存在。但是到了1810 年,另一位化学家戴维做了一个实验,把磷放到其中燃烧,结果只得到一种氯化物,没有氧化物 ,同样的实验,把他放在氢气中没有得到理想中的水,只有盐酸气。这次化学家可以肯定这是一种单质,这种气体是绿色所以把他命名为氯。一开始之所以没有发现氯气,就是因为一些化学家坚持传统的观念,主观意念,没有实事求是。但是后来的化学家一直孜孜不倦的追求,精心的做各种实验,最后终于发现了氯气。科学的发现不是一帆风顺的,化学的道路往往都不是很平坦。
还有两种元素就是溴和碘,这两种的元素的的发现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传奇,一位 17岁的法国在校专科生巴拉德于 1824 年发现了溴这种气体 ,巴拉德在做他的课后作业,也就是研究他老家蒙培埃盐的湖水,他在分析结晶盐后,并没有什么新奇的发现,但是在实验剩余液体中他偶尔发现了溴。碘的发现同样充满传奇色彩,一位法国的药剂师库尔特瓦斯做了一个实验,就是用海藻灰来制作硝酸钾 ,突然一只猫把海藻灰和桌子上的浓硫酸瓶撞倒。但是奇迹发生了,一股蓝紫烟慢慢升起,这是库尔特瓦斯从未见过的气体,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也许有人会说这种发现就是偶然结果,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些必然的因素,如果是你发现了紫烟,你会引起注意吗?你的大脑有必要的化学知识的储备吗? 科学的发现需要严谨的科学精神,坚持不懈的科学追求!
二、化学家创新探索的示范作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发现现在的化学教学倾向于灌输式教学,不注重化学的创新探索。这是很大的误区,长期知识的灌输,往往会枯燥乏味,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消灭学生的科学的创新探索的精神。
就拿化学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元素周期表来说,青年医生普劳特在1815年就提出一种重要的观点就是“氢原子构成论”。他的观点相对偏激,就是认为这个世界是由氢原子构成的。
到了1829年一共发现了54种化学元素。著名的化学家段柏莱纳把54种的15个分成5组:
锂 钙 磷 硫 氯
钠 锶 砷 硒 溴
钾 钡 锑 碲 碘
经过坚持不懈的研究后他发现,每3种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他命名为“3素组”。
1826年,法国地质学家尚古都画了一种图形纸,他把各种化学元素重新排列,做了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体像一根螺纹似地螺旋线, 这样的形状非常的形象直观。
在1868年,俄罗斯著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画了一张表格——《根据元素的原子量及其相似的化学性质所制定的元素系统表》,现在咱们叫化学元素周期表。1869年2月17日,门捷列夫经过日夜的研究正式写出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发表在1869年的《俄罗斯化学学会志》门捷列夫的这篇论文,这篇论文门捷列夫提出来两条著名的观点:“1.按照原子量大小排列起来的元素,在性质上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2.原子量的大小决定元素的特征。”
就是这篇论文被后人赞为“化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然而这并没有引起化学学会的注意和重视。相反,门捷列夫创新探索受到大家的一致的嘲笑,甚至有人说门捷列夫是“不务正业”。面对这样的冷嘲热讽,门捷列夫坚持自己的观点,慢慢他的观点被世人接受。
创新探索是一种可贵精神,可能在当时很难被接受,但是这就是创新。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些化学家的故事都可以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在解化学题时对化学产生兴趣,甚至将来有志于投身到化学事业中去。
参考文献:
1 江得兴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苏州 : 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
2 黄 济 . 教育哲学原理 .太原 :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0.
3 张家治 . 化学史教程 .太原 :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87.
4 袁翰青 等 .化学重要史实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关键字:化学家 教学 作用 初中化学
【分类号】G633.8
正常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家是在放在化学史这一节中的,一般的化学老师并不把这节作为重点的内容,多数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导。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化学家的故事调节课堂气氛,可以利用化学家的真、善 、美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既可以摆脱学生对化学枯燥、乏味的认识,还可以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求真、务实、创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对化学的热爱。其实最为重要的是化学家艰苦卓绝的探索精神,一大批优秀的化学家,他们留下的除了物质财富,还留下了对科学的献身精神,对国家、民族的忠贞不屈,追求美好事物的崇高理想,这些都会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化学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由于篇幅的限制,主要分为两点做具体的阐述。
一、化学家的求真精神对学生学习化学的促进作用
什么求真精神?这里的“真”实际上就是客观真理,也就是人们对自然规律正确的认识。化学这门学科就是一门研究自然物质的内在结构 、化学性质、变化合成的自然科学 。化学这门学科诞生比较晚,“化学”一词,若单是从字面解释就是“变化的科学”。化学如同物理一样皆为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门捷列夫提出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大大促进了化学的发展。现在很多人称化学为“中心科学”,因为化学为部分科学学门的核心,如材料科学、纳米科技、生物化学等。化学是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这也是化学变化的核心基础。现代化学下有五门二级学科: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与高分子化学。在此期间诞生了大量的化学家,他们追求真理、发现真理,在科学的道路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告诉我们什么叫做科学探索。
科学求真务实的精神可不是嘴上说说,历史这样的化学家太多太多。例如元素周期表中鹵族元素的氟 、氯 、溴 、碘。这四种元素的发现史就是一部化学家求真求实的历史。在这四种元素中氯是最早被发现的,舍勒是个“燃素说”理论的信奉者,在1774 年他用软锰矿(MnO2)与浓盐酸在一起做实验,加热后得到新的气体, 这种新的气体就是氯气,但是他不知道这就是氯气。著名的化学家拉瓦锡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确定了“燃烧理论” 就是有氧燃烧,当时人们确定有氧气的存在。但是到了1810 年,另一位化学家戴维做了一个实验,把磷放到其中燃烧,结果只得到一种氯化物,没有氧化物 ,同样的实验,把他放在氢气中没有得到理想中的水,只有盐酸气。这次化学家可以肯定这是一种单质,这种气体是绿色所以把他命名为氯。一开始之所以没有发现氯气,就是因为一些化学家坚持传统的观念,主观意念,没有实事求是。但是后来的化学家一直孜孜不倦的追求,精心的做各种实验,最后终于发现了氯气。科学的发现不是一帆风顺的,化学的道路往往都不是很平坦。
还有两种元素就是溴和碘,这两种的元素的的发现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传奇,一位 17岁的法国在校专科生巴拉德于 1824 年发现了溴这种气体 ,巴拉德在做他的课后作业,也就是研究他老家蒙培埃盐的湖水,他在分析结晶盐后,并没有什么新奇的发现,但是在实验剩余液体中他偶尔发现了溴。碘的发现同样充满传奇色彩,一位法国的药剂师库尔特瓦斯做了一个实验,就是用海藻灰来制作硝酸钾 ,突然一只猫把海藻灰和桌子上的浓硫酸瓶撞倒。但是奇迹发生了,一股蓝紫烟慢慢升起,这是库尔特瓦斯从未见过的气体,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也许有人会说这种发现就是偶然结果,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些必然的因素,如果是你发现了紫烟,你会引起注意吗?你的大脑有必要的化学知识的储备吗? 科学的发现需要严谨的科学精神,坚持不懈的科学追求!
二、化学家创新探索的示范作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发现现在的化学教学倾向于灌输式教学,不注重化学的创新探索。这是很大的误区,长期知识的灌输,往往会枯燥乏味,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消灭学生的科学的创新探索的精神。
就拿化学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元素周期表来说,青年医生普劳特在1815年就提出一种重要的观点就是“氢原子构成论”。他的观点相对偏激,就是认为这个世界是由氢原子构成的。
到了1829年一共发现了54种化学元素。著名的化学家段柏莱纳把54种的15个分成5组:
锂 钙 磷 硫 氯
钠 锶 砷 硒 溴
钾 钡 锑 碲 碘
经过坚持不懈的研究后他发现,每3种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他命名为“3素组”。
1826年,法国地质学家尚古都画了一种图形纸,他把各种化学元素重新排列,做了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体像一根螺纹似地螺旋线, 这样的形状非常的形象直观。
在1868年,俄罗斯著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画了一张表格——《根据元素的原子量及其相似的化学性质所制定的元素系统表》,现在咱们叫化学元素周期表。1869年2月17日,门捷列夫经过日夜的研究正式写出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发表在1869年的《俄罗斯化学学会志》门捷列夫的这篇论文,这篇论文门捷列夫提出来两条著名的观点:“1.按照原子量大小排列起来的元素,在性质上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2.原子量的大小决定元素的特征。”
就是这篇论文被后人赞为“化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然而这并没有引起化学学会的注意和重视。相反,门捷列夫创新探索受到大家的一致的嘲笑,甚至有人说门捷列夫是“不务正业”。面对这样的冷嘲热讽,门捷列夫坚持自己的观点,慢慢他的观点被世人接受。
创新探索是一种可贵精神,可能在当时很难被接受,但是这就是创新。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些化学家的故事都可以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在解化学题时对化学产生兴趣,甚至将来有志于投身到化学事业中去。
参考文献:
1 江得兴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苏州 : 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
2 黄 济 . 教育哲学原理 .太原 :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0.
3 张家治 . 化学史教程 .太原 :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87.
4 袁翰青 等 .化学重要史实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