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阅读与语文学习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不可或缺的。
多年来,在我校开展的“书香校园——特色班级专题阅读”的读书活动中,我跟学生共同经历着,在读书中成长,在读书中收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使学生的心灵田野在阅读中得到温暖,使他们的生命在语言的润泽中获得欢愉与安顿,从而在他们的灵魂深处存一笔精神财富,让他们的心灵有一个永恒的家,更为他们在祖国的优秀语言文字中腾飞铺平道路。
一、导读经典,传承薪火
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助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我们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走进我们学校的大门,拾级而上,就能看见悬挂在墙壁上的一块块书写着经典语句的古色古香的牌匾,呈现出我校特色的走廊文化。再看看教学楼内,不仅有学校统一设计制作的班级橱窗中的特色班级专题阅读计划、读书小博士评比栏,还有每间教室里设立的“好书推荐角”“流动图书箱”,使得书香浓郁的校园文化时时刻刻浸润着学生的心灵。
我们还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多角度、多方位开发了“书香润童年”校本课程。依托《中华古诗文读本》,我们编写了一套以《小学生必读古诗》《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以及古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为主要内容的《国学启蒙》丛书。教师、学生共同拟定的“点亮阅读之灯,推荐共读书目”,分年级设立读书目标,各班级制定自己的特色专题阅读计划。通过诗文欣赏课、经典阅读课等形式,学生可以接受书香润泽。
儿童时期所读的作品往往能够影响一个人一生对待阅读的态度。看到学生在参与学校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一步步走进经典里去,走进优秀中来,我相信,随着心智的成熟,这些少年时积淀到生命深处的东西会慢慢酝酿,慢慢发酵,最后会化为一个人独特的素质和修养——这是后天无论怎么学习也无法弥补和赶上的。如鲁迅、胡适、巴金、茅盾、老舍……这样一批大师级的人物,无一例外都是在少年时期下了诵读工夫的。
二、师生共读,趣味横生
阅读的主题确定了,内容有保障了,但并不意味着班级读书活动就一定成功了。我在调查中发现学生的阅读习惯仍然难以形成。虽然学生天天坚持看课外书,但很难做到定时定量,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对于经典名著的领悟,更是望而却步。教学生热爱与渴望,远比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班级读书会上,师生在共同读完一本书后,交流心得,碰撞观念,就能在看似轻松的聊书中点亮学生的阅读之灯。
读孩子们的书,就拥有了和他们交流的更多话题。“谁能做我的夏洛”,一起读过《夏洛的网》的孩子心领神会;“姐姐十五我十六,妈生姐姐我煮粥”——当孩子们大声叫嚷着这首《草房子》里的颠倒歌的时候,隔壁班没有读过的孩子,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他们为什么这么兴奋;“用你的翅膀担负起黑夜”——只有读过《人鸦》的孩子,才懂得“翅膀担负黑夜”赋予的含义。
师生共读,你将发现自己和学生已经成为朋友,有着很多相似的兴趣爱好,可以沟通的话题,真可谓“同读书,共成长”;你将发现自我在超越,在感动中幸福。因为,教育是充满人性,充满人情的艺术。在师生共读中,你会发现学生热爱读书,兴趣持久,并且给学生带来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乐园,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的大门。
班级读书会让我们的特色班级专题阅读活动走上了正轨,容纳了更多的先进理念的指导,让我们师生拥有了共同的校园生活密码。
三、书中畅游,汲取营养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指出: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对学生阅读能力评价的新理念告诉我们,“阅读能力”不是一般的读写能力,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素养,即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综合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以及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综合素养的形成,仅靠我们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我们要结合“班级专题阅读”的活动,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读书的积极态度,令其认真投入,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品味其中自己最欣赏的片段。学生只有在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教师可在班级读书会中定期举办读书推荐会,让学生把自己读到的好书向大家推荐,并说出理由,或者就师生共读的一本书进行读书交流,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写作特点或是文章的结构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产生了新的体验。同时,教师在阅读的方法上加以适当点拨,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慢慢提高了。另一方面,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做笔记。教师可在班上经常展览优秀的阅读笔记,让学生相互学习,并让学生说一说从别人的笔记中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慢慢地,阅读笔记凝聚了学生读书的精华。
在我的特色班级专题阅读活动中,我巧妙设计系列读书实践活动,将读书、感悟、体验、表达紧密结合,采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渐渐地,学生变得热爱习作,乐于表达,习作水平都大大高于以往同期学生的水平。我们还把作文本换成了活页的形式,这样方便于平时的常规性写作作业、读写性写作作业、应时性写作作业、综合性写作作业的灵活训练。根据训练的重点不同,有的作业当堂可以完成,有的作业可以日记的形式让学生选择完成,有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的时期内去完成。而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作业更是可以分层次来要求,有的学生可以完成得多,有的学生只需要完成基础的,有的学生还可以实现跨越发展。
到了学期末,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作文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比如把教材的单元训练作文和自己的自由发挥分开来,比如按照各种体裁分类,按照时间分类,按照内容分类等等,然后自己设计好目录、封面装订成册,形成自己的作文集。这样一份写作作业融合了写作知识的训练、自主作业的训练、日常观察能力的训练、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等,学生投入的热情非常高,每一本融入了自己心血的作业仿佛都是一件值得自己珍藏的宝贝。
四、潜心读书,丰实自我
我所在的学校有很好的读书氛围,我的许多同事也都有着良好的读书习惯。当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生存的方式的时候,它所充实的,绝不仅仅是我们血肉之躯,还有我们日益丰富和壮大的自由的灵魂。
行走在师生共读这条路上,潜心于我们特色班级专题阅读活动的构建中,我找到了和学生共同拥有的生活密码,每天里我都在感动着,收获着……(责编 张翼翔)
多年来,在我校开展的“书香校园——特色班级专题阅读”的读书活动中,我跟学生共同经历着,在读书中成长,在读书中收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使学生的心灵田野在阅读中得到温暖,使他们的生命在语言的润泽中获得欢愉与安顿,从而在他们的灵魂深处存一笔精神财富,让他们的心灵有一个永恒的家,更为他们在祖国的优秀语言文字中腾飞铺平道路。
一、导读经典,传承薪火
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助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我们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走进我们学校的大门,拾级而上,就能看见悬挂在墙壁上的一块块书写着经典语句的古色古香的牌匾,呈现出我校特色的走廊文化。再看看教学楼内,不仅有学校统一设计制作的班级橱窗中的特色班级专题阅读计划、读书小博士评比栏,还有每间教室里设立的“好书推荐角”“流动图书箱”,使得书香浓郁的校园文化时时刻刻浸润着学生的心灵。
我们还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多角度、多方位开发了“书香润童年”校本课程。依托《中华古诗文读本》,我们编写了一套以《小学生必读古诗》《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以及古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为主要内容的《国学启蒙》丛书。教师、学生共同拟定的“点亮阅读之灯,推荐共读书目”,分年级设立读书目标,各班级制定自己的特色专题阅读计划。通过诗文欣赏课、经典阅读课等形式,学生可以接受书香润泽。
儿童时期所读的作品往往能够影响一个人一生对待阅读的态度。看到学生在参与学校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一步步走进经典里去,走进优秀中来,我相信,随着心智的成熟,这些少年时积淀到生命深处的东西会慢慢酝酿,慢慢发酵,最后会化为一个人独特的素质和修养——这是后天无论怎么学习也无法弥补和赶上的。如鲁迅、胡适、巴金、茅盾、老舍……这样一批大师级的人物,无一例外都是在少年时期下了诵读工夫的。
二、师生共读,趣味横生
阅读的主题确定了,内容有保障了,但并不意味着班级读书活动就一定成功了。我在调查中发现学生的阅读习惯仍然难以形成。虽然学生天天坚持看课外书,但很难做到定时定量,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对于经典名著的领悟,更是望而却步。教学生热爱与渴望,远比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班级读书会上,师生在共同读完一本书后,交流心得,碰撞观念,就能在看似轻松的聊书中点亮学生的阅读之灯。
读孩子们的书,就拥有了和他们交流的更多话题。“谁能做我的夏洛”,一起读过《夏洛的网》的孩子心领神会;“姐姐十五我十六,妈生姐姐我煮粥”——当孩子们大声叫嚷着这首《草房子》里的颠倒歌的时候,隔壁班没有读过的孩子,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他们为什么这么兴奋;“用你的翅膀担负起黑夜”——只有读过《人鸦》的孩子,才懂得“翅膀担负黑夜”赋予的含义。
师生共读,你将发现自己和学生已经成为朋友,有着很多相似的兴趣爱好,可以沟通的话题,真可谓“同读书,共成长”;你将发现自我在超越,在感动中幸福。因为,教育是充满人性,充满人情的艺术。在师生共读中,你会发现学生热爱读书,兴趣持久,并且给学生带来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乐园,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的大门。
班级读书会让我们的特色班级专题阅读活动走上了正轨,容纳了更多的先进理念的指导,让我们师生拥有了共同的校园生活密码。
三、书中畅游,汲取营养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指出: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对学生阅读能力评价的新理念告诉我们,“阅读能力”不是一般的读写能力,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素养,即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综合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以及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综合素养的形成,仅靠我们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我们要结合“班级专题阅读”的活动,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读书的积极态度,令其认真投入,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品味其中自己最欣赏的片段。学生只有在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教师可在班级读书会中定期举办读书推荐会,让学生把自己读到的好书向大家推荐,并说出理由,或者就师生共读的一本书进行读书交流,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写作特点或是文章的结构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产生了新的体验。同时,教师在阅读的方法上加以适当点拨,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慢慢提高了。另一方面,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做笔记。教师可在班上经常展览优秀的阅读笔记,让学生相互学习,并让学生说一说从别人的笔记中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慢慢地,阅读笔记凝聚了学生读书的精华。
在我的特色班级专题阅读活动中,我巧妙设计系列读书实践活动,将读书、感悟、体验、表达紧密结合,采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渐渐地,学生变得热爱习作,乐于表达,习作水平都大大高于以往同期学生的水平。我们还把作文本换成了活页的形式,这样方便于平时的常规性写作作业、读写性写作作业、应时性写作作业、综合性写作作业的灵活训练。根据训练的重点不同,有的作业当堂可以完成,有的作业可以日记的形式让学生选择完成,有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的时期内去完成。而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作业更是可以分层次来要求,有的学生可以完成得多,有的学生只需要完成基础的,有的学生还可以实现跨越发展。
到了学期末,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作文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比如把教材的单元训练作文和自己的自由发挥分开来,比如按照各种体裁分类,按照时间分类,按照内容分类等等,然后自己设计好目录、封面装订成册,形成自己的作文集。这样一份写作作业融合了写作知识的训练、自主作业的训练、日常观察能力的训练、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等,学生投入的热情非常高,每一本融入了自己心血的作业仿佛都是一件值得自己珍藏的宝贝。
四、潜心读书,丰实自我
我所在的学校有很好的读书氛围,我的许多同事也都有着良好的读书习惯。当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生存的方式的时候,它所充实的,绝不仅仅是我们血肉之躯,还有我们日益丰富和壮大的自由的灵魂。
行走在师生共读这条路上,潜心于我们特色班级专题阅读活动的构建中,我找到了和学生共同拥有的生活密码,每天里我都在感动着,收获着……(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