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是一种自发的,内在的愿望,如果这种好奇心能够得到满足、延缓,就能转化为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动力。幼儿的绘画活动中如果生成了这种长效的动力,无疑会为幼儿认识、创造世界的活动打下最好的基奠。在绘画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兴趣,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把握对象
一个人从一出生,睁开眼睛看世界,动手接触世界那一刻起,就开始对这个世界上有形有色的事物产生了兴趣。当襁褓中的婴儿用胖胖的肘臂拍打被褥时;当依呀学语的孩子在地上“尿尿和泥时”,他们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事物的认知欲望和对“涂抹”游戏活动的强烈兴趣。喜爱绘画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仅喜欢玩弄各种色彩,更喜欢在纸上大手笔的涂抹,他们不在意画出的作品是否能得到别人的认同,更多的是沉浸在有趣的绘画过程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的这些共性都是因为对绘画情有独钟、兴趣使然。但是,由于幼儿年龄不同、认知水平不同、个性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绘画兴趣也存在着差异,体现出了个性的方面。比如:男孩子总是喜欢奥特曼,铠甲勇士之类舞刀弄枪之类的,而女孩子则多大喜欢芭比娃娃,蝴蝶结之类的;而形象期的幼儿却不满足只画一条大鱼、一座房子,描画“奇妙的海底世界”、“美丽的城堡”才能表达他们内心世界的五彩斑斓……可见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指向是因人而异的。那么作为教师就要了解和把握住自己的教育对象对绘画兴趣有什么样的共性和个性,从而在绘画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差异,因势利导,寓教于乐、因材施教,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佳的发展。
二、精心选材
精选教材是搞好幼兒绘画教学的关键。因为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绘画题材,可以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使孩子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之中成为活动的主体。不夸张的说,选对了题材就等于绘画活动成功了一半。那么怎么选择易于幼儿表现又能令其感兴趣的绘画题材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1、选择孩子最熟悉的,最常见的事物
在幼儿绘画过程中,不是要相当强的画功,只要是他们熟悉的,身边常见到的,他们也会很乐意动笔尝试。例如:前两周,我们班的美术课,题材是画人物。很多老师肯定会选爸爸、妈妈等亲人让幼儿画。可我不这样认为,其实孩子们从早上入园开始,一天中见到最多的是老师。于是,我将题材定为《我的老师》。孩子们一听可乐了,因为我告诉他们,画的时候,帮老师变个发型,给老师化点妆,幼儿边画边仿佛出现在我和他们游戏的场面上,我在课堂上的形象跃然纸上,使积聚在幼儿心中的情感得以自然的宣泄和表达。
2、选择孩子易于表现的事物
易于表现的事物造型简单,具有典型性。还是以上述绘画课为例,幼儿在画我的发型时,有的画的直发,有的画的卷发,其实,无论哪种都很简单,就是用平时乱涂乱画中的直线,曲线来表现。这类选材幼儿易于把握增加了幼儿对自己绘画表现力的信心。
3、选择孩子们最喜欢的故事,游戏和动物
优美、有趣、富于幻想的故事;开心的游戏;可爱的小动物…这些都是孩子们的最爱。这类题材为孩子的创作提供了最佳的表现空间,最能调动幼儿的绘画兴趣,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4、选择幼儿生活化的题材
题材的选择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及年龄特点。比如:小班幼儿没有明确的绘画构思和目的,常常将绘画、游戏和现实生活相混淆。教师可以帮他们选择一些《给妈妈画长发》、《帮太阳公公串糖葫芦》、《小鱼吐泡泡》等蕴含丰富情感的题材;中班幼 儿进入象征期阶段喜欢描画具体事物,可以尝试选择《我是鱼王》、《一辆花汽车》等表现具体内容的题材;大班幼儿对现实生活有了更多的观察和了解,对未知世界充满了思考和想象。可以多选择一些《瓦罐联想》、《未来世界》、《足球比赛》等能够鼓励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题材。
三、寓教于乐
在活动中如果想让幼儿保持全程的绘画兴趣,就需要教师在导入、指导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利用、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快乐与发展。只有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做到寓教于乐,保持、延缓幼儿的绘画兴趣,才能令其专注、持久的投入到整个绘画过程中,使幼儿创造出富有新意和美感的作品来。以下是我在几个教育环节中调动幼儿兴趣的一些尝试。
1、拟人化的指导语言满足幼儿的游戏心理。
孩子们经常把生活和游戏连在一起。在绘画活动中用拟人化的语言来指导,既能满足孩子喜爱游戏、富于幻想的特点,又有利于帮助他们直观理解和表现绘画对象。在教孩子们画蝴蝶时,如果教师仅采用这样的指导语:“我们来画蝴蝶吧,看谁画的最美!”你的表情再丰富、语气再亲切也不会引起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创作愿望。同样的活动给孩子讲一个关于“虫虫变蝴蝶”的故事,对孩子们说:“虫虫特别想变成美丽的蝴蝶,你能用漂亮的线条和颜色帮它变出美丽的翅膀吗?”孩子们便会满怀兴趣的想出各种办法来装饰描绘美丽的蝴蝶。
2、利用多种材料吸引幼儿积极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
幼儿绘画可使用的材料多种多样,作用也各不相同。油画棒可以肆无忌惮的宣泄情感;勾线笔可以细腻的描绘花纹;水彩笔更可以快捷的完成涂色…要尽可能多的让幼儿尝试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创造性活动并从中体验到绘画的乐趣。当幼儿画的有些厌烦时,帮他换一种新的材料常常能重新燃起他的绘画兴趣。
3、提供宽松的精神环境,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的绘画活动是由幼儿内心世界的宣泄和表达欲望所引发的。教师要正确认识理解幼儿的绘画行为,为幼儿营造宽松的活动氛围。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幼儿的绘画活动中去,无论幼儿画出的形象多么幼稚无形,教师都要毫不吝啬给予鼓励。这样,幼儿才会增强自信心,越来越喜爱绘画活动,在绘画活动中大胆尝试创造。
四、巡视鼓励并与幼儿一起创作
幼儿在作画时,教师并不是就轻松地坐下来休息了。其实,教师巡视时并鼓励幼儿,对提高幼儿绘画兴趣也很有帮助,在鼓励的过程中适当给幼儿一些建议,孩子们会很积极的。最有趣的是,当你看到孩子们在泄气时,积极地拿起笔和幼儿一起创作,孩子们马上会活跃起来。就说上次吧,我给的题材是用简单的图形拼组成常见的物体。目的是训练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平时的观察能力。对于其它孩子来说,都很喜欢,可唯有明明和 琪琪 这两个平时画得好的孩子来说太简单了,没趣,画好了就不愿意再去涂色了。我揣摩到了他们的心思。于是,我对他们说:“来,我们三个来个涂色比赛,看谁涂得好涂得快。”开始,两个小家伙还不理睬,我不管那么多,快速地拿起笔涂起来,并笑着对他们说:“反正我是不会输的。”俩人一听这话,慌了,也很快地拿起笔涂起来,这时,我才放慢速度,提醒他们:“注意,不但要涂得快,还要涂得好哦。”这样一说,两个小家伙比刚才认真多了。画完后,他们一直嚷着,下次还用这种方式画。看着自己的这些“绝招”这么有效果,我不由得会心地笑了。
教师只有抓住幼儿绘画中的每一个环节,从始至终的把培养幼儿有益兴趣和表现力作为教学的关注点,才能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喜爱用绘画这种儿童语言形式大胆的表现表达、想象创造、突破自我、走向未来。
一、把握对象
一个人从一出生,睁开眼睛看世界,动手接触世界那一刻起,就开始对这个世界上有形有色的事物产生了兴趣。当襁褓中的婴儿用胖胖的肘臂拍打被褥时;当依呀学语的孩子在地上“尿尿和泥时”,他们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事物的认知欲望和对“涂抹”游戏活动的强烈兴趣。喜爱绘画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仅喜欢玩弄各种色彩,更喜欢在纸上大手笔的涂抹,他们不在意画出的作品是否能得到别人的认同,更多的是沉浸在有趣的绘画过程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的这些共性都是因为对绘画情有独钟、兴趣使然。但是,由于幼儿年龄不同、认知水平不同、个性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绘画兴趣也存在着差异,体现出了个性的方面。比如:男孩子总是喜欢奥特曼,铠甲勇士之类舞刀弄枪之类的,而女孩子则多大喜欢芭比娃娃,蝴蝶结之类的;而形象期的幼儿却不满足只画一条大鱼、一座房子,描画“奇妙的海底世界”、“美丽的城堡”才能表达他们内心世界的五彩斑斓……可见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指向是因人而异的。那么作为教师就要了解和把握住自己的教育对象对绘画兴趣有什么样的共性和个性,从而在绘画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差异,因势利导,寓教于乐、因材施教,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佳的发展。
二、精心选材
精选教材是搞好幼兒绘画教学的关键。因为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绘画题材,可以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使孩子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之中成为活动的主体。不夸张的说,选对了题材就等于绘画活动成功了一半。那么怎么选择易于幼儿表现又能令其感兴趣的绘画题材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1、选择孩子最熟悉的,最常见的事物
在幼儿绘画过程中,不是要相当强的画功,只要是他们熟悉的,身边常见到的,他们也会很乐意动笔尝试。例如:前两周,我们班的美术课,题材是画人物。很多老师肯定会选爸爸、妈妈等亲人让幼儿画。可我不这样认为,其实孩子们从早上入园开始,一天中见到最多的是老师。于是,我将题材定为《我的老师》。孩子们一听可乐了,因为我告诉他们,画的时候,帮老师变个发型,给老师化点妆,幼儿边画边仿佛出现在我和他们游戏的场面上,我在课堂上的形象跃然纸上,使积聚在幼儿心中的情感得以自然的宣泄和表达。
2、选择孩子易于表现的事物
易于表现的事物造型简单,具有典型性。还是以上述绘画课为例,幼儿在画我的发型时,有的画的直发,有的画的卷发,其实,无论哪种都很简单,就是用平时乱涂乱画中的直线,曲线来表现。这类选材幼儿易于把握增加了幼儿对自己绘画表现力的信心。
3、选择孩子们最喜欢的故事,游戏和动物
优美、有趣、富于幻想的故事;开心的游戏;可爱的小动物…这些都是孩子们的最爱。这类题材为孩子的创作提供了最佳的表现空间,最能调动幼儿的绘画兴趣,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4、选择幼儿生活化的题材
题材的选择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及年龄特点。比如:小班幼儿没有明确的绘画构思和目的,常常将绘画、游戏和现实生活相混淆。教师可以帮他们选择一些《给妈妈画长发》、《帮太阳公公串糖葫芦》、《小鱼吐泡泡》等蕴含丰富情感的题材;中班幼 儿进入象征期阶段喜欢描画具体事物,可以尝试选择《我是鱼王》、《一辆花汽车》等表现具体内容的题材;大班幼儿对现实生活有了更多的观察和了解,对未知世界充满了思考和想象。可以多选择一些《瓦罐联想》、《未来世界》、《足球比赛》等能够鼓励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题材。
三、寓教于乐
在活动中如果想让幼儿保持全程的绘画兴趣,就需要教师在导入、指导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利用、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快乐与发展。只有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做到寓教于乐,保持、延缓幼儿的绘画兴趣,才能令其专注、持久的投入到整个绘画过程中,使幼儿创造出富有新意和美感的作品来。以下是我在几个教育环节中调动幼儿兴趣的一些尝试。
1、拟人化的指导语言满足幼儿的游戏心理。
孩子们经常把生活和游戏连在一起。在绘画活动中用拟人化的语言来指导,既能满足孩子喜爱游戏、富于幻想的特点,又有利于帮助他们直观理解和表现绘画对象。在教孩子们画蝴蝶时,如果教师仅采用这样的指导语:“我们来画蝴蝶吧,看谁画的最美!”你的表情再丰富、语气再亲切也不会引起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创作愿望。同样的活动给孩子讲一个关于“虫虫变蝴蝶”的故事,对孩子们说:“虫虫特别想变成美丽的蝴蝶,你能用漂亮的线条和颜色帮它变出美丽的翅膀吗?”孩子们便会满怀兴趣的想出各种办法来装饰描绘美丽的蝴蝶。
2、利用多种材料吸引幼儿积极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
幼儿绘画可使用的材料多种多样,作用也各不相同。油画棒可以肆无忌惮的宣泄情感;勾线笔可以细腻的描绘花纹;水彩笔更可以快捷的完成涂色…要尽可能多的让幼儿尝试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创造性活动并从中体验到绘画的乐趣。当幼儿画的有些厌烦时,帮他换一种新的材料常常能重新燃起他的绘画兴趣。
3、提供宽松的精神环境,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的绘画活动是由幼儿内心世界的宣泄和表达欲望所引发的。教师要正确认识理解幼儿的绘画行为,为幼儿营造宽松的活动氛围。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幼儿的绘画活动中去,无论幼儿画出的形象多么幼稚无形,教师都要毫不吝啬给予鼓励。这样,幼儿才会增强自信心,越来越喜爱绘画活动,在绘画活动中大胆尝试创造。
四、巡视鼓励并与幼儿一起创作
幼儿在作画时,教师并不是就轻松地坐下来休息了。其实,教师巡视时并鼓励幼儿,对提高幼儿绘画兴趣也很有帮助,在鼓励的过程中适当给幼儿一些建议,孩子们会很积极的。最有趣的是,当你看到孩子们在泄气时,积极地拿起笔和幼儿一起创作,孩子们马上会活跃起来。就说上次吧,我给的题材是用简单的图形拼组成常见的物体。目的是训练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平时的观察能力。对于其它孩子来说,都很喜欢,可唯有明明和 琪琪 这两个平时画得好的孩子来说太简单了,没趣,画好了就不愿意再去涂色了。我揣摩到了他们的心思。于是,我对他们说:“来,我们三个来个涂色比赛,看谁涂得好涂得快。”开始,两个小家伙还不理睬,我不管那么多,快速地拿起笔涂起来,并笑着对他们说:“反正我是不会输的。”俩人一听这话,慌了,也很快地拿起笔涂起来,这时,我才放慢速度,提醒他们:“注意,不但要涂得快,还要涂得好哦。”这样一说,两个小家伙比刚才认真多了。画完后,他们一直嚷着,下次还用这种方式画。看着自己的这些“绝招”这么有效果,我不由得会心地笑了。
教师只有抓住幼儿绘画中的每一个环节,从始至终的把培养幼儿有益兴趣和表现力作为教学的关注点,才能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喜爱用绘画这种儿童语言形式大胆的表现表达、想象创造、突破自我、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