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差生”是任何一位教师都不可回避的群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很痛心的发现“差生”在被某些教师忽视甚至抛弃。本文中,笔者分析了“差生”的形成原因,提出教师应该给予“差生”自尊,重视赏识教育,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帮助“差生”尽早改掉行为习惯上的不足,提高学习成绩,赶上其他学生。
关键词:“差生”;转化;关爱;自尊;赏识教育
一、“差生”形成原因
做差生工作,首先要分析產生差生的原因。就家庭方面而言,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或是由于溺爱,或是由于放任,教育不得法,或是无暇顾及而造成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差,甚至一差再差。就学生方面而言,有的因为懒惰好玩而不好学,有的因为受了社会上的坏影响沾染了坏习气而无心读书,有的是因为接受能力差或原来的基础差造成学习成绩很差。然而最重要的原因是学校方面。学校和教师对差生的产生应承担很大的责任。当前我国各中学,普遍地都在追求升学率,这在我国目前经济后,就业难的情况下一时难以改变。不少中学,一切教学措施都是围绕升学率这个中心问题转。尤其是一些农村中学,教师上课只考虑升学率,在五、六十个学生甚至七、八十个学生的大班里,教师讲课往往就只顾十几个尖子,以尖子的需要安排教学进度,只要那些考学校有希望的尖子懂了,就往前教,对中下学生是不管的。如此做法,不仅原来的差生无法赶上去,就连原来是中等成绩的学生也有不少赶不上教师为成绩上等学生安排的进度,于是他们沦为差生的人数越来越多,比例越来越大。
据统计,全国约有3亿学生,被学校和家长划入“差生”之列的有5000万之多。如此多的“差生”是如何产生的?他们真的就那么差吗?《没有孩子是差生》的作者朱国红老师曾经在班里做过问卷调查,87%的学生称“差生”一词是从老师口中和眼神中知道的,13%是从自己父母的口中知道的。他痛心地说,事实上,是老师和家长制造了“差生”。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天生有差异的学生。学生来到这个世界,他的一切社会性都是成人世界给的。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期望效应理论清楚地说明了社会标签过程对个体的自我态度和自我行为的影响。由于教师与家长为“差生”贴上了失败的标签,就很容易使这些学生形成习得性的失败心态。他们就会自认为天生不是学习的料,这无疑会导致这些学生学业失败。
二、正确引导转化“差生”的策略
1、转化“差生”的第一步:给“差生”关爱,给“差生”自尊
作为教师,我和我身边的同事转化“差生”的办法一般就是以下几种:为“差生”补课,把做错了的作业重做,把平时做错的习题抄在“错误订正本”上,对“差生”苦口婆心地说教……可是,“差生”似乎都岿然不动,一如既往地成绩差。家长的叮咛嘱咐、老师的强制约束,使得一些成绩差的学生误认为认真学习是别人强加给他们的,他们便对认真学习的要求心生反感,千方百计地逃避学习。
其实这些是早已被实践证明在多数情况下效率低下的教育方法,因为多数转化“差生”的做法都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很少真正考虑到“差生”的需求。强制要求“差生”认真学习,只能使“差生”更加讨厌学习。
“差生”最渴望的是教师的关爱。教育必须真正走进“差生”的心灵,让“差生”真切地体会到,认真学习是他们所拥有的权利,是他们人生成功的需要。
此外,我们应该给于“差生“尊重。“差生”也是一名学生,同样也应受到尊重。生活中他们却经常是同学嘲笑、老师歧视、家长训斥的对象。如当堂让学生下跪,当堂打骂学生都是对学生自尊心极大的伤害,这样教育反而会适得其反。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是适应师生感情的基础。在学习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尊重,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释放。尤其是对“差生”的尊重更是对他们的一种最大的激励,也是给了他们一种向上的动力。
2、赏识教育:发现每位“差生”的优点和优势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认识“差生”的优点,并赏识其优点,让其他学生学习。比如:成绩不好的学生,绝大多数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都是好的,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抗挫折能力很强;因为学习花费时间少,课外运动的时间相对就多一些,因而绝大多数都有较强健的体魄;因为受到老师关心少,便会努力与同学相处,特别是与其他成绩差的同学友好相处,因而绝大多数都有较强的人际沟通技能;走上社会后,见到老师总是特别地尊重……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适合每个学生智能倾向的教学环境,根据“差生”的智能强项进行教学设计,促成优势智能向弱势智能迁移,就能把每位“差生”塑造成可用之材。
3、做好“差生”的转化
对“差生”的教育最终的落脚点是对他们进行转化。首先就应对”差生”的情况作全面深入的调查。老师可通过与该生面对面地交流直接得到他的有关情况,也可从他的同学、其他老师、家长及其他与其交往密切的人口中间接得到他的各方面情况,还可以亲自对其进行“追踪”调查。如该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情况、学习动机、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家庭情况、性格爱好、为人处世和心理素质等等,并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分类归档、认真分析、找出原因。
其次对差生的教育要严慈相济。在”差生”转化工作中,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个”差生”。当他们学习目的含糊,给以明确指引;学习方法欠佳,帮助指导;纪律松散,予以严格要求;身体不适,给以关怀……但光有爱是不够的,还要“严”,做到“爱与严”相结合。严也是一种爱,严在教育管理,爱在情理感化;严是形式、手段,爱是内容、目的;严是方向,爱是桥梁、是力量。只有严与爱的统一,才能把”差生”转化过来,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在这里还需要指出惩罚的作用。现在的教育严禁对学生实施体罚,但允许必要的惩罚。目前还不能完全否定惩罚的某些实际效果,但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这就是对受教育者的必要惩罚,只有在强有力的说理教育的基础上,并与诚恳的正面教育相结合,才能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而不是伤害人。当代的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就有一些惩罚性的措施,但他的措施不伤害人。犯了错误写500字的说明书,锻炼写作能力。迟到了,为班上的同学唱一首歌或做一件好事以弥补,多好啊!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参考文献:
[1]魏书生.魏书生文选(第一卷)[M].漓江:漓江出版社,2002.
[2]胡兴宏,吴增强.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和成因探索[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1998.6.
[3]王后雄. 困惑之重:教育离“差生”有多远[J]. 《河南教育》(郑州)2006,2: 35~37。
[4]钟启泉.“学业不良”的界定及其析因模式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3):37.
[5]崔允漷.新世纪师范大学的使命[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3):41.
关键词:“差生”;转化;关爱;自尊;赏识教育
一、“差生”形成原因
做差生工作,首先要分析產生差生的原因。就家庭方面而言,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或是由于溺爱,或是由于放任,教育不得法,或是无暇顾及而造成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差,甚至一差再差。就学生方面而言,有的因为懒惰好玩而不好学,有的因为受了社会上的坏影响沾染了坏习气而无心读书,有的是因为接受能力差或原来的基础差造成学习成绩很差。然而最重要的原因是学校方面。学校和教师对差生的产生应承担很大的责任。当前我国各中学,普遍地都在追求升学率,这在我国目前经济后,就业难的情况下一时难以改变。不少中学,一切教学措施都是围绕升学率这个中心问题转。尤其是一些农村中学,教师上课只考虑升学率,在五、六十个学生甚至七、八十个学生的大班里,教师讲课往往就只顾十几个尖子,以尖子的需要安排教学进度,只要那些考学校有希望的尖子懂了,就往前教,对中下学生是不管的。如此做法,不仅原来的差生无法赶上去,就连原来是中等成绩的学生也有不少赶不上教师为成绩上等学生安排的进度,于是他们沦为差生的人数越来越多,比例越来越大。
据统计,全国约有3亿学生,被学校和家长划入“差生”之列的有5000万之多。如此多的“差生”是如何产生的?他们真的就那么差吗?《没有孩子是差生》的作者朱国红老师曾经在班里做过问卷调查,87%的学生称“差生”一词是从老师口中和眼神中知道的,13%是从自己父母的口中知道的。他痛心地说,事实上,是老师和家长制造了“差生”。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天生有差异的学生。学生来到这个世界,他的一切社会性都是成人世界给的。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期望效应理论清楚地说明了社会标签过程对个体的自我态度和自我行为的影响。由于教师与家长为“差生”贴上了失败的标签,就很容易使这些学生形成习得性的失败心态。他们就会自认为天生不是学习的料,这无疑会导致这些学生学业失败。
二、正确引导转化“差生”的策略
1、转化“差生”的第一步:给“差生”关爱,给“差生”自尊
作为教师,我和我身边的同事转化“差生”的办法一般就是以下几种:为“差生”补课,把做错了的作业重做,把平时做错的习题抄在“错误订正本”上,对“差生”苦口婆心地说教……可是,“差生”似乎都岿然不动,一如既往地成绩差。家长的叮咛嘱咐、老师的强制约束,使得一些成绩差的学生误认为认真学习是别人强加给他们的,他们便对认真学习的要求心生反感,千方百计地逃避学习。
其实这些是早已被实践证明在多数情况下效率低下的教育方法,因为多数转化“差生”的做法都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很少真正考虑到“差生”的需求。强制要求“差生”认真学习,只能使“差生”更加讨厌学习。
“差生”最渴望的是教师的关爱。教育必须真正走进“差生”的心灵,让“差生”真切地体会到,认真学习是他们所拥有的权利,是他们人生成功的需要。
此外,我们应该给于“差生“尊重。“差生”也是一名学生,同样也应受到尊重。生活中他们却经常是同学嘲笑、老师歧视、家长训斥的对象。如当堂让学生下跪,当堂打骂学生都是对学生自尊心极大的伤害,这样教育反而会适得其反。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是适应师生感情的基础。在学习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尊重,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释放。尤其是对“差生”的尊重更是对他们的一种最大的激励,也是给了他们一种向上的动力。
2、赏识教育:发现每位“差生”的优点和优势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认识“差生”的优点,并赏识其优点,让其他学生学习。比如:成绩不好的学生,绝大多数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都是好的,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抗挫折能力很强;因为学习花费时间少,课外运动的时间相对就多一些,因而绝大多数都有较强健的体魄;因为受到老师关心少,便会努力与同学相处,特别是与其他成绩差的同学友好相处,因而绝大多数都有较强的人际沟通技能;走上社会后,见到老师总是特别地尊重……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适合每个学生智能倾向的教学环境,根据“差生”的智能强项进行教学设计,促成优势智能向弱势智能迁移,就能把每位“差生”塑造成可用之材。
3、做好“差生”的转化
对“差生”的教育最终的落脚点是对他们进行转化。首先就应对”差生”的情况作全面深入的调查。老师可通过与该生面对面地交流直接得到他的有关情况,也可从他的同学、其他老师、家长及其他与其交往密切的人口中间接得到他的各方面情况,还可以亲自对其进行“追踪”调查。如该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情况、学习动机、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家庭情况、性格爱好、为人处世和心理素质等等,并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分类归档、认真分析、找出原因。
其次对差生的教育要严慈相济。在”差生”转化工作中,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个”差生”。当他们学习目的含糊,给以明确指引;学习方法欠佳,帮助指导;纪律松散,予以严格要求;身体不适,给以关怀……但光有爱是不够的,还要“严”,做到“爱与严”相结合。严也是一种爱,严在教育管理,爱在情理感化;严是形式、手段,爱是内容、目的;严是方向,爱是桥梁、是力量。只有严与爱的统一,才能把”差生”转化过来,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在这里还需要指出惩罚的作用。现在的教育严禁对学生实施体罚,但允许必要的惩罚。目前还不能完全否定惩罚的某些实际效果,但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这就是对受教育者的必要惩罚,只有在强有力的说理教育的基础上,并与诚恳的正面教育相结合,才能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而不是伤害人。当代的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就有一些惩罚性的措施,但他的措施不伤害人。犯了错误写500字的说明书,锻炼写作能力。迟到了,为班上的同学唱一首歌或做一件好事以弥补,多好啊!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参考文献:
[1]魏书生.魏书生文选(第一卷)[M].漓江:漓江出版社,2002.
[2]胡兴宏,吴增强.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和成因探索[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1998.6.
[3]王后雄. 困惑之重:教育离“差生”有多远[J]. 《河南教育》(郑州)2006,2: 35~37。
[4]钟启泉.“学业不良”的界定及其析因模式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3):37.
[5]崔允漷.新世纪师范大学的使命[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