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要讲述的是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核心、基本思想、目标、基本要求、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两种模式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深化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核心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与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是指在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物理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物理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2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物理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物理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基本思想包括三个基本点:
1 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教学尤为理科教学活动
2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好的理念与实践科教媒介优化学习最佳资源.
3 利用信息技术加工理科教学实践演讲中无法演示无法达到的直观教学的重叠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3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目标
3.1 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终身学习就是要求学习者能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求,确定继续学习的目标,并有意识地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主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要实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要使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作业协同化,要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作为学习的培养目标
3.2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育信息化为终身学习带来了机遇;但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把把终身学习看成是自己的责任,才能够理解信息所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正是培养学生形成所有这些必备技能和素养的有效途径。
3.3 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重要的变化。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1). 会利用资源进行学习;
(2). 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
(3). 学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学习;
(4). 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4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是一种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其根本宗旨是要培养学习者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物理课程学习的目标并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的本领。因此,学校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组织教学模式和策略的研究十分重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符合如下基本要求:
1 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能满足个体需要;
2 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
3 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
4 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
5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
为了达到前面提到的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物理程整合的基本策略包括:
1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包括自然、社会、文化、各种问题情境以及虚拟实验环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思维能力;
2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能力;
3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精神和科学的研究的方法;
4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
5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6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
7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通过形成性练习、作品评价方式获得学习反馈,调整学习的起点和路径。
6 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目标的三种模式
物理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广泛联系实际的一门学科。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可以将知识的表达成多媒体化、图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出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获取知识的数量,又可延长知识的持久性。 6.1 化“演示”实验为“投影”实验
物理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常常是先做实验,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传统的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讲台上做,学生在座位上看,对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只有前几排能观察到,后面的学生难于全面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采用投影或多媒体的方式放大,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全面观察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在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第四节“动能和势能”,在讲“影响动能大小因素”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然后在利用多媒体播放实验过程,让学生在看一遍实验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在脑海有更深的印象,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实践证明,适当的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能使学生观察不到的现象一下子呈现有学生眼前,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6.2 化现场实验为播放实验录像
如在初中物理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三节“大气压强”里的演示实验测定大气压强的数值,即托里拆利实验,由于这个实验用到了化学物质水银,而水银是有毒的对环境会造成污染,同时对师生的身体健康也会有不良的影响。因此,本节实验用用徼实验录像,让学生能知道大气压的数值是从何而来的,不然任你说破嘴皮学生也不所以然。对于这种实验采用播放录像的方法来学习,既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能保护环境,同时也保护了学生和教师的身体健康,也让学生了解了现代教学对学习所带来的益处。
6.3 化“抽象”的物理过程为“直观”
如在讲初中物理第二章“光现象”第三节“平面镜成像”这一节时,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选择实验与投影相结合的方式。首先,由学生动手进行分组实验,找出平面镜成像特点。由于该实验所用器材较少,且操作简单,学生可以很快完成,而且实验效果较好。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了对该问题的理解,也便于记忆。接下来讲到平面镜成像原理,这个内容让初学者觉得很难理解,并且也很抽象,这时就可利用多媒体投影,来模拟蜡烛发光时经过平面镜成像的过程,经过这样的处理把物理过程变得直观、生动而形象,使学生一看就能理解。同时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7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对深化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
实践证明,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不仅在实验教学中能把“现象”化“直观”,化“污染”为“环保”,化“演示”为“投影”,使课堂教学更新颖,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学习的效果更好,同时也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的欲望,增强学生自我学习意识。
1 促进师生信息意识的形成。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意识,信息技术是当代劳动者具备的基本素养的技能。
2 促进物理课程结构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反馈及时性等特点,可以改变现有物理课程结构的许多不合理性。
3 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帮助学生由依赖书本的学习转向学会利用资源的学习;由记忆学习转向意义构建式学习;使学生由依靠老师的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由按部就班的学习转向具有个性特征的跨越式学习;由局限于校内的学习转向超越校园围墙的学习。
4. 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数字代的信息媒体由教师展示教学内容的工具、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并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由课堂上的显形行为,逐渐转变为课堂内外教学设计中的隐性行为。
参考文献
[1] 《现代教育技术》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芒主编2006年5月第1版.
[2] 《教学软件的选用与评价》 人民邮电出版社 刘儒德编着1997年6月版.
[3] 何克抗,《论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新阶段》,《计算机世界报》,1999年10月13日“专家论坛”.
[4] 《教育部赴加美教育考察报告》,世界教育信息,2000年第8期.
[5]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天科冀公司联合编写,几何画板参考手册,内部资料,1998.10(第四版) .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核心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与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是指在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物理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物理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2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物理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物理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基本思想包括三个基本点:
1 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教学尤为理科教学活动
2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好的理念与实践科教媒介优化学习最佳资源.
3 利用信息技术加工理科教学实践演讲中无法演示无法达到的直观教学的重叠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3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目标
3.1 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终身学习就是要求学习者能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求,确定继续学习的目标,并有意识地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主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要实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要使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作业协同化,要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作为学习的培养目标
3.2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育信息化为终身学习带来了机遇;但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把把终身学习看成是自己的责任,才能够理解信息所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正是培养学生形成所有这些必备技能和素养的有效途径。
3.3 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重要的变化。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1). 会利用资源进行学习;
(2). 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
(3). 学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学习;
(4). 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4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是一种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其根本宗旨是要培养学习者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物理课程学习的目标并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的本领。因此,学校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组织教学模式和策略的研究十分重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符合如下基本要求:
1 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能满足个体需要;
2 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
3 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
4 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
5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
为了达到前面提到的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物理程整合的基本策略包括:
1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包括自然、社会、文化、各种问题情境以及虚拟实验环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思维能力;
2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能力;
3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精神和科学的研究的方法;
4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
5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6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
7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通过形成性练习、作品评价方式获得学习反馈,调整学习的起点和路径。
6 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目标的三种模式
物理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广泛联系实际的一门学科。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可以将知识的表达成多媒体化、图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出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获取知识的数量,又可延长知识的持久性。 6.1 化“演示”实验为“投影”实验
物理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常常是先做实验,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传统的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讲台上做,学生在座位上看,对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只有前几排能观察到,后面的学生难于全面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采用投影或多媒体的方式放大,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全面观察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在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第四节“动能和势能”,在讲“影响动能大小因素”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然后在利用多媒体播放实验过程,让学生在看一遍实验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在脑海有更深的印象,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实践证明,适当的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能使学生观察不到的现象一下子呈现有学生眼前,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6.2 化现场实验为播放实验录像
如在初中物理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三节“大气压强”里的演示实验测定大气压强的数值,即托里拆利实验,由于这个实验用到了化学物质水银,而水银是有毒的对环境会造成污染,同时对师生的身体健康也会有不良的影响。因此,本节实验用用徼实验录像,让学生能知道大气压的数值是从何而来的,不然任你说破嘴皮学生也不所以然。对于这种实验采用播放录像的方法来学习,既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能保护环境,同时也保护了学生和教师的身体健康,也让学生了解了现代教学对学习所带来的益处。
6.3 化“抽象”的物理过程为“直观”
如在讲初中物理第二章“光现象”第三节“平面镜成像”这一节时,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选择实验与投影相结合的方式。首先,由学生动手进行分组实验,找出平面镜成像特点。由于该实验所用器材较少,且操作简单,学生可以很快完成,而且实验效果较好。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了对该问题的理解,也便于记忆。接下来讲到平面镜成像原理,这个内容让初学者觉得很难理解,并且也很抽象,这时就可利用多媒体投影,来模拟蜡烛发光时经过平面镜成像的过程,经过这样的处理把物理过程变得直观、生动而形象,使学生一看就能理解。同时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7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对深化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
实践证明,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不仅在实验教学中能把“现象”化“直观”,化“污染”为“环保”,化“演示”为“投影”,使课堂教学更新颖,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学习的效果更好,同时也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的欲望,增强学生自我学习意识。
1 促进师生信息意识的形成。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意识,信息技术是当代劳动者具备的基本素养的技能。
2 促进物理课程结构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反馈及时性等特点,可以改变现有物理课程结构的许多不合理性。
3 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帮助学生由依赖书本的学习转向学会利用资源的学习;由记忆学习转向意义构建式学习;使学生由依靠老师的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由按部就班的学习转向具有个性特征的跨越式学习;由局限于校内的学习转向超越校园围墙的学习。
4. 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数字代的信息媒体由教师展示教学内容的工具、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并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由课堂上的显形行为,逐渐转变为课堂内外教学设计中的隐性行为。
参考文献
[1] 《现代教育技术》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芒主编2006年5月第1版.
[2] 《教学软件的选用与评价》 人民邮电出版社 刘儒德编着1997年6月版.
[3] 何克抗,《论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新阶段》,《计算机世界报》,1999年10月13日“专家论坛”.
[4] 《教育部赴加美教育考察报告》,世界教育信息,2000年第8期.
[5]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天科冀公司联合编写,几何画板参考手册,内部资料,1998.10(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