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篇教学模式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和有效手段,近年来,语篇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专家和学者的重视。该文从理论入手,逐步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利用语篇教学模式的优势来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关键词 语篇 语篇教学模式 阅读能力
语篇理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早在7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H.G.Windowson就提出了外语教学要从孤立的句子为中心转变到以语篇为核心的教学模式。80年代初期,著名的语言学家Canale,M与Swain又提出了“交际能力模式”,这一模式就是流行于80年代的“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进入90年代应用语言学家Brumfit也提出了自己的关于语言交际能力的观点。他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各种知识和心理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语言知识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知识当中,组织篇章结构的知识又是重点,从而受到了语言学家们的关注。
1 语篇
根据M.A.K.韩礼德和R,哈桑合著的书Cohesion in English(1976),语篇是语言学里任何口头的话语,或书面语的文字,长短不论,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可以是散文,或是诗歌;是对话,或是独白;是单独的一句谚语,或是完整的一个剧本;是短暂的一声求助的呼叫,或是长达一天的几个人的谈话。语篇无论以何种方式出现,都必须合乎语法,并且语义连贯,包括与外界在语义上和语用上(semanticallv andpragmatically)的连贯,也包括在语篇内语言的连贯。
2 语篇教学与阅读能力
近年来,语篇教学模式越来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它不仅在理论上趋于完善,被众多专家和学者所接受,在实践上也已在一些院校推广使用。语篇教学是培养各项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我们都知道,英语能力的培养大体上分为“听,说,读,写,译”五大方面。其中阅读是一种自主的,很复杂的心理过程。现代阅读理论认为,完整的阅读理解应包括四个层次:(1)字面理解,即弄懂文章字面意义,包括语言现象、词义、句法、文章大意与具体细节。(2)推断性理解,即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和逻辑判断。从字里行间推测出作品的潜在意义。(3)评价性理解,指读者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观点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评价。(4)欣赏性理解,指对文章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方面的感受,体验,鉴别和欣赏。传统的句子分析法由于着眼点经常停留在讲解词句上,所以只能有效的完成对文章局部的表层理解,而难以完成对文章整体思想及深层语义结构的全面理解。语篇分析法则重点在篇不在句,注意力放在全篇,对文体修辞加以研究上,因而能够使阅读达到更高层次,进行评价和赏析。由此可见,语篇分析法在英语教学中有着十分明显的优越之处。
3 语篇分析法
语篇分析法是指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的教学方法。它以篇章为基本教学单位,围绕语篇的整体内容讲解课文、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技巧。它不仅重视语言形式,而且重视语言功能,同时还注重文章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相关知识,因而能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全面分析理解、获取整批信息的能力。语篇因素在阅读理解中的关键作用在国外语言学界是倍受重视的。语篇中心论的创始人Widdowson断然宣称,英语教学要来一个转变,从“以句子为教学基本单位转到句子组合的使用上来。”这里的“句子組合”即指语篇。
4 语篇教学模式的优势
它冲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独立思考的习惯;可以变学生被动地接受为积极地参与,变知识的传授为技能的培养,使学生从实际阅读中总结摸索出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实际阅读能力,例如,先浏览后细读,先整体后细节,利用语篇信息推测单词含义,预测上下文发展,以及把握明显的表面意义,推测隐含的深层意义等。
5 英语阅读课教学的建议
5.1阅读课应以学生为主体
从表层上看,阅读是指人们通过视觉把文字符号转化成有声语言的过程,但有时即使是能把整篇文章读出来,却不懂得它的意思。例如,当阅读一本深奥的哲理书籍时,往往可以读出书上的每一个词句而不理解其含义,原因在于不懂得哲学方面的专业语言。
从深层上看,阅读是通过视觉把外部的印刷符号经大脑加工转化成有意义的信息,从而进行分析、推测和研究,达到理解的心理过程,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当强调习得,确保有效的时间和足够的语言输入量,让学生直接接触文字信息符号,进行语言体验,
我们应尽量避免占据学生大量的课堂时间,妨碍他们通过视觉有效地输入信息,真正意义的阅读课应该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活动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以教材提供的素材为基本的学习单位,围绕语篇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训练,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语言体验。
5.2遵循语言学习规律,优化课堂阅读步骤
阅读是一个读者对由视觉输入的语言文字符号进行解码、获取信息的心理过程,教师遵循此过程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阅读的步骤,对阅读的过程进行监控,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5.2.1课前准备
(1)排除语言障碍,避免学生在阅读中出现只重视词句而忽视语篇的现象。(2)了解背景知识,在阅读之前,教师可对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和中西文化的差异进行提示,消除由于风俗习惯、社交礼仪、文化艺术、宗教传统等因素造成的理解障碍。(3)预习阅读材料。
5.2.2课堂教学
首先,教师可就文章的通篇内容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其次,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对文章的篇章结构进行分析,找出其脉络层次,分析各层次对表达主题所起的作用。再次,教师可对文章的中心内容和文体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材料进行练习,使学生真正吃透学习的内容,并将其消化吸收,把知识变为可以创造性使用的技能。
5.2.3课后练习
语篇分析结束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就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某一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这样,不仅可以打破阅读教学完全拘泥于课本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而且可深化课本内容的学习,使阅读教学向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
语篇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育中的应用,克服了枯燥而又死板的传统英语阅读教育所带来的弊端,有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中心意思以及各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衔接,培养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语言交际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突出了阅读课的特点。目前来看,语篇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的教学模式,也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研究和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 语篇 语篇教学模式 阅读能力
语篇理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早在7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H.G.Windowson就提出了外语教学要从孤立的句子为中心转变到以语篇为核心的教学模式。80年代初期,著名的语言学家Canale,M与Swain又提出了“交际能力模式”,这一模式就是流行于80年代的“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进入90年代应用语言学家Brumfit也提出了自己的关于语言交际能力的观点。他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各种知识和心理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语言知识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知识当中,组织篇章结构的知识又是重点,从而受到了语言学家们的关注。
1 语篇
根据M.A.K.韩礼德和R,哈桑合著的书Cohesion in English(1976),语篇是语言学里任何口头的话语,或书面语的文字,长短不论,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可以是散文,或是诗歌;是对话,或是独白;是单独的一句谚语,或是完整的一个剧本;是短暂的一声求助的呼叫,或是长达一天的几个人的谈话。语篇无论以何种方式出现,都必须合乎语法,并且语义连贯,包括与外界在语义上和语用上(semanticallv andpragmatically)的连贯,也包括在语篇内语言的连贯。
2 语篇教学与阅读能力
近年来,语篇教学模式越来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它不仅在理论上趋于完善,被众多专家和学者所接受,在实践上也已在一些院校推广使用。语篇教学是培养各项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我们都知道,英语能力的培养大体上分为“听,说,读,写,译”五大方面。其中阅读是一种自主的,很复杂的心理过程。现代阅读理论认为,完整的阅读理解应包括四个层次:(1)字面理解,即弄懂文章字面意义,包括语言现象、词义、句法、文章大意与具体细节。(2)推断性理解,即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和逻辑判断。从字里行间推测出作品的潜在意义。(3)评价性理解,指读者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观点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评价。(4)欣赏性理解,指对文章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方面的感受,体验,鉴别和欣赏。传统的句子分析法由于着眼点经常停留在讲解词句上,所以只能有效的完成对文章局部的表层理解,而难以完成对文章整体思想及深层语义结构的全面理解。语篇分析法则重点在篇不在句,注意力放在全篇,对文体修辞加以研究上,因而能够使阅读达到更高层次,进行评价和赏析。由此可见,语篇分析法在英语教学中有着十分明显的优越之处。
3 语篇分析法
语篇分析法是指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的教学方法。它以篇章为基本教学单位,围绕语篇的整体内容讲解课文、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技巧。它不仅重视语言形式,而且重视语言功能,同时还注重文章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相关知识,因而能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全面分析理解、获取整批信息的能力。语篇因素在阅读理解中的关键作用在国外语言学界是倍受重视的。语篇中心论的创始人Widdowson断然宣称,英语教学要来一个转变,从“以句子为教学基本单位转到句子组合的使用上来。”这里的“句子組合”即指语篇。
4 语篇教学模式的优势
它冲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独立思考的习惯;可以变学生被动地接受为积极地参与,变知识的传授为技能的培养,使学生从实际阅读中总结摸索出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实际阅读能力,例如,先浏览后细读,先整体后细节,利用语篇信息推测单词含义,预测上下文发展,以及把握明显的表面意义,推测隐含的深层意义等。
5 英语阅读课教学的建议
5.1阅读课应以学生为主体
从表层上看,阅读是指人们通过视觉把文字符号转化成有声语言的过程,但有时即使是能把整篇文章读出来,却不懂得它的意思。例如,当阅读一本深奥的哲理书籍时,往往可以读出书上的每一个词句而不理解其含义,原因在于不懂得哲学方面的专业语言。
从深层上看,阅读是通过视觉把外部的印刷符号经大脑加工转化成有意义的信息,从而进行分析、推测和研究,达到理解的心理过程,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当强调习得,确保有效的时间和足够的语言输入量,让学生直接接触文字信息符号,进行语言体验,
我们应尽量避免占据学生大量的课堂时间,妨碍他们通过视觉有效地输入信息,真正意义的阅读课应该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活动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以教材提供的素材为基本的学习单位,围绕语篇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训练,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语言体验。
5.2遵循语言学习规律,优化课堂阅读步骤
阅读是一个读者对由视觉输入的语言文字符号进行解码、获取信息的心理过程,教师遵循此过程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阅读的步骤,对阅读的过程进行监控,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5.2.1课前准备
(1)排除语言障碍,避免学生在阅读中出现只重视词句而忽视语篇的现象。(2)了解背景知识,在阅读之前,教师可对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和中西文化的差异进行提示,消除由于风俗习惯、社交礼仪、文化艺术、宗教传统等因素造成的理解障碍。(3)预习阅读材料。
5.2.2课堂教学
首先,教师可就文章的通篇内容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其次,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对文章的篇章结构进行分析,找出其脉络层次,分析各层次对表达主题所起的作用。再次,教师可对文章的中心内容和文体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材料进行练习,使学生真正吃透学习的内容,并将其消化吸收,把知识变为可以创造性使用的技能。
5.2.3课后练习
语篇分析结束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就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某一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这样,不仅可以打破阅读教学完全拘泥于课本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而且可深化课本内容的学习,使阅读教学向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
语篇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育中的应用,克服了枯燥而又死板的传统英语阅读教育所带来的弊端,有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中心意思以及各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衔接,培养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语言交际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突出了阅读课的特点。目前来看,语篇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的教学模式,也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研究和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