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级语文考试中,本班学生最易在作文上丢分,原因是他们写的文章大都语言苍白,缺乏表现力。鲁迅先生说过:“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于是,笔者建议学生把名家的作品当成“酸辣汤”去“呷”(品读),从中吸收营养,提升写作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一、鼓励学生品读教材中的美文
杜甫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在作诗时字斟句酌,力求用最准确的词语描写眼前之景,表达心中之情。其实,很多作家在写作中都是这样做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名家名篇,从仿写开始,一步步提升写作水平。
语文教材中就有大量文辞优美的文章,如杜牧的《阿房宫赋》、余秋雨的《听听那冷雨》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这些美文,感受其语言美,并鼓励他们仿写。
经过一段时间的品读与练笔,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可以读山水、品风云。无一石激起千层之浪,无一呜惊起万众之心。身虽入境中,心却了无尘。窃自云:何求之有?
这是本班学生的习作《读(道德经),看无为》中的句子。在分享写作经验时,小作者说他很喜欢刘禹锡的《陋室铭》,所以在寫作文的时候就模仿和化用了《陋室铭》中的句子,为习作增添了色彩。
落日共群鸥齐飞,远山与天际同色。
此句呈现了一种空阔、辽远、浩渺的境界,文采斐然,让人心动。在分享写作经验时,小作者说道:“去年暮秋,我去杭州游玩。站在天目山脚下,我仰起头,看见太阳从半空中缓缓降落;眼前,群鸥在湖面翩跹起舞,似在迎接天空中的夕阳,红与白、上与下,动态衔接,融为一体;远处,青山、蓝天,难分彼此,浑然交融。此时,《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回响在我的耳畔,又幻化成眼前的景象,于是,我便写出了以上句子。”
在教学的第一阶段,我们带领学生品读教材中的美文,鼓励他们模仿和化用美文中的句子。
二、鼓励学生品读课外的美文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名家名篇,还要带领他们品读课外的名篇。比如,在品读三毛的《我的母亲》时,一位学生热泪盈眶,不能自已,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这篇文章通篇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却极其感人,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教师带领学生细细品读了文章的第三段:
记得放学回家,我突然脱口问道:“妈妈,你念过尼采没有?”母亲说没有。又问:“那叔本华、康德和萨特呢?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母亲还是说不晓得。我呆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一时感慨不已,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我有些发怒,向她喊:“那你去读呀!”这句喊叫,被母亲丢向油锅内的炒菜声挡掉了。我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
教师提出问题:“透过‘突然脱口’四个字,你能感受到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积极思考,指出:文中的“我”发出这样的疑问,并且还是“突然脱口”问出的,这说明“我”根本没有站在母亲的角度思考,平时对母亲缺少关爱和理解。教师继续提问:“最后,母亲说了一句‘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能将“你喜欢的菜”改成“好吃的”吗?为什么?”学生则答道:“不能改。‘我’指责母亲没有学问,还让她去读书,根本没有替她考虑,没有注意到母亲平时是如何付出的。‘我’指责了母亲,母亲却没有责怪‘我’,还像平常一样叫‘我’吃饭,吃‘我’喜欢的菜,这一细节体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此外,母亲做的都是‘我’爱吃的菜,这一细节也体现了母爱的无私。”
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学生们明白了好的文章并不是由华丽的词藻堆砌起来的,而是由细节组成,饱含真情实感的。
品读了三毛的《我的母亲》,学生也写出了许多佳作。其中,我班的一位篮球爱好者以“忙“为题写了一篇文章。全文以时间为线索,写陆女士5点20分起床,忙着切萝卜丁、火腿肠,打算给儿子做鸡蛋炒饭;5点30分,她忽然想起儿子前一天晚上说过想吃水饺,于是便匆匆忙忙打开冰箱,拿出水饺煮起来,动作一气呵成,又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还在睡觉的儿子;5点47分,她走到儿子房门前,轻轻敲门想唤醒儿子,又不觉一笑,原来今天是周日,儿子不用早起。忽然,她想起自己还要去私企上班呢!5点55分,陆女士早饭都没来得及吃便去上班了……行文流畅,记录了小作者的真实生活,引起了同班同学情感的共鸣,让他们想起了自己的妈妈,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各种名家名篇,或从中体悟到语言的锤炼,或从中碰撞出情感的共鸣,或从中发掘出构思的精巧,让他们从中吸收丰富的营养,并在仿写中内化所得,从而创作出富有文采的文章。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
一、鼓励学生品读教材中的美文
杜甫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在作诗时字斟句酌,力求用最准确的词语描写眼前之景,表达心中之情。其实,很多作家在写作中都是这样做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名家名篇,从仿写开始,一步步提升写作水平。
语文教材中就有大量文辞优美的文章,如杜牧的《阿房宫赋》、余秋雨的《听听那冷雨》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这些美文,感受其语言美,并鼓励他们仿写。
经过一段时间的品读与练笔,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可以读山水、品风云。无一石激起千层之浪,无一呜惊起万众之心。身虽入境中,心却了无尘。窃自云:何求之有?
这是本班学生的习作《读(道德经),看无为》中的句子。在分享写作经验时,小作者说他很喜欢刘禹锡的《陋室铭》,所以在寫作文的时候就模仿和化用了《陋室铭》中的句子,为习作增添了色彩。
落日共群鸥齐飞,远山与天际同色。
此句呈现了一种空阔、辽远、浩渺的境界,文采斐然,让人心动。在分享写作经验时,小作者说道:“去年暮秋,我去杭州游玩。站在天目山脚下,我仰起头,看见太阳从半空中缓缓降落;眼前,群鸥在湖面翩跹起舞,似在迎接天空中的夕阳,红与白、上与下,动态衔接,融为一体;远处,青山、蓝天,难分彼此,浑然交融。此时,《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回响在我的耳畔,又幻化成眼前的景象,于是,我便写出了以上句子。”
在教学的第一阶段,我们带领学生品读教材中的美文,鼓励他们模仿和化用美文中的句子。
二、鼓励学生品读课外的美文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名家名篇,还要带领他们品读课外的名篇。比如,在品读三毛的《我的母亲》时,一位学生热泪盈眶,不能自已,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这篇文章通篇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却极其感人,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教师带领学生细细品读了文章的第三段:
记得放学回家,我突然脱口问道:“妈妈,你念过尼采没有?”母亲说没有。又问:“那叔本华、康德和萨特呢?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母亲还是说不晓得。我呆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一时感慨不已,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我有些发怒,向她喊:“那你去读呀!”这句喊叫,被母亲丢向油锅内的炒菜声挡掉了。我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
教师提出问题:“透过‘突然脱口’四个字,你能感受到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积极思考,指出:文中的“我”发出这样的疑问,并且还是“突然脱口”问出的,这说明“我”根本没有站在母亲的角度思考,平时对母亲缺少关爱和理解。教师继续提问:“最后,母亲说了一句‘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能将“你喜欢的菜”改成“好吃的”吗?为什么?”学生则答道:“不能改。‘我’指责母亲没有学问,还让她去读书,根本没有替她考虑,没有注意到母亲平时是如何付出的。‘我’指责了母亲,母亲却没有责怪‘我’,还像平常一样叫‘我’吃饭,吃‘我’喜欢的菜,这一细节体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此外,母亲做的都是‘我’爱吃的菜,这一细节也体现了母爱的无私。”
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学生们明白了好的文章并不是由华丽的词藻堆砌起来的,而是由细节组成,饱含真情实感的。
品读了三毛的《我的母亲》,学生也写出了许多佳作。其中,我班的一位篮球爱好者以“忙“为题写了一篇文章。全文以时间为线索,写陆女士5点20分起床,忙着切萝卜丁、火腿肠,打算给儿子做鸡蛋炒饭;5点30分,她忽然想起儿子前一天晚上说过想吃水饺,于是便匆匆忙忙打开冰箱,拿出水饺煮起来,动作一气呵成,又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还在睡觉的儿子;5点47分,她走到儿子房门前,轻轻敲门想唤醒儿子,又不觉一笑,原来今天是周日,儿子不用早起。忽然,她想起自己还要去私企上班呢!5点55分,陆女士早饭都没来得及吃便去上班了……行文流畅,记录了小作者的真实生活,引起了同班同学情感的共鸣,让他们想起了自己的妈妈,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各种名家名篇,或从中体悟到语言的锤炼,或从中碰撞出情感的共鸣,或从中发掘出构思的精巧,让他们从中吸收丰富的营养,并在仿写中内化所得,从而创作出富有文采的文章。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