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笔者参加了一次“三校同课异构”活动,聆听了三位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一课(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引起了笔者对这一课的一些思考。
一、导入激趣的目的是什么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课堂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整堂课的成败。?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巧妙的开讲,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在本课的导入中,三位老师做了如下的设计:
(课堂一)
1、播放《乌鸦喝水》的故事。
2、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生:做事情要动脑子)
师:数学解决问题也要策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应用策略解决问题。
(课堂二)
出示文字表述的和用表格呈现的“三校同课异构”活动安排。
1、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生:表格,清楚,一目了然)
2、像这样把复杂的变成简单的是一种策略,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堂三)
1、出示文字表述的四(3)班的课程表。(语文7节,分别是星期一的第一节;星期二的第2节……数学5节,分别是……)
你能说出四(3)班这节是什么课吗?(沉默,学生在找)
2、出示四(3)班课程表。
现在你知道了吗?(生:科学)
3、表格呈现的有什么好处?(生:清晰、简单)
指出:信息多、乱,同类信息反复出现时,可以用列表来整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过的老师和听课的老师都会有这样一个体会,就是教材中例题的难度小、比较简单,属于两步计算的归一应用题,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所以学生自已就能把题目解答出来,学生没有列表整理题目的一个意愿,如硬要求学生把条件和问题加以整理,学生没有动力,效果可想而知。教师一显然没有达到本课导入所要的目的,学生对接下来要研究的是什么还不清楚,更谈不上什么列表的欲望了。教师二和教师三可谓不谋而合,通过对文字信息和表格的对比,使学生认识表格的优点,激发了学生尝试列表整理信息的欲望,解决了为什么列表的问题,达到了很好的导入效果。相比这下,教师二选择的对比信息不够强烈,而教师三安排的文字信息与表格信息对比尤为强烈,学生由一时的答不出到立马知道,变化非常大,感受非常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方法多样化何去何从
方法多样化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每一个学生独立地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多样化可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第一问中,三位老师不约而同的采用了让学生主动探究的方法,但在具体的活动中却有着不同的安排,回放如下:
(课堂一)
出示情境图
1、你从中得到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生:小华用去多少元?)
2、能用喜欢的方式把条件和问题整理出来让我看清楚吗?小组讨论一下吧。(学生活动:有的互相在讲条件问题、有的在摘录、有的在直接计算、有的在叽叽呱呱……)
(课堂二)
出示情境图。
1、有什么信息?你们说,老师在黑板上记。(板书: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
谁的信息完整?把完整的信息放在上面,小华的信息放在下面。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用什么符号记录?(板书“?元”)
2、你有办法把图中的信息进行一个整理吗?我们学过什么方法?(生:线段图,板书:画图)刚才我们见到的是什么?(生:表格,板书表格)
3、选择画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一下。(学生活动)
4、展示学生整理的线段图,学生评价(略)。
5、把线段图与列表对比展示,哪个更好?
6、全班分成两方辨论,分别说出自已的观点。
7、如果要买30本,用画图方便吗?指出:数字大时,线段图不方便,列表更好。
(课堂三)
出示例图(例题中两个题目的条件一并呈现)。
1、你看出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2、出示第一问。
师:在这些信息中,你会利用到哪些信息解决这个问题?
3、你能把它们整理成一个表格吗?(学生尝试,教师注意收集学生作品)
4、分层次对比展示学生作品,全班学生一一评析。
5、说说列表时该怎么做。
教师一让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式去整理,实际上就是为了体现方法多样化。看似是尊重学生的选择,实则是活动目的不明确,要求不具体,让学生不知所措,也反映出教师对学情的分析不够,在学生茫然的时候,教师为了避免冷场,让学生去讨论,学生在没有自己想法的情况下,除了叽叽呱呱不知所云外,就没有任何实质的活动,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有的学生在重复说题目,有的学生在纸上完整摘录,有的在直接计算,有的干脆在玩……这样的教学,笔者认为是无效的。
教师二在让学生说条件时,就将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并指明问题要用“?”表示,实际上就是在告诉学生该怎么列表。除了直接演示列表的方法外,还让学生在画图与列表两种方法中任选一种整理,也是一种方法的多样化(从课堂上看半数的同学采用了画线段图的方法)。教师在教学列表时,为了体现表格的优点,就把列表与画图相比,证明列表好画图不好,那么
是不是在教学画图策略时,也把它们相比,然后说明画图好呢?应该说这两种策略各有特点,都有应用价值。
教师三的教学设計目的性很强,在呈现情境图时,将原本两个问题的条件一道呈现,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解决第一问题时,让学生说说选择哪些条件,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经历一个过滤与筛选条件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尝试列表整理,活动的目的性很明确,并留给学生充足的列表时间,学生在尝试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情况,这时教师注意收集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分层次的对比展示,让学生比较、评价,在全班的交流中,明确了列表的方法。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完成了知识的建构,训练了能力。
怎样列表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列表看似简单,但要过滤掉一些情境性的东西,这一过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它包括合理的选择条件问题,制表格,摘出关键词,并要将同一关系和同类数量对齐。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列表,将掩盖学生的真实想法,把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感受很浅,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事实上,方法多样化并非教学的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多样化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在于独立思考,不能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通地对《解决问题策略—列表》一课的思考,笔者认为,同一课题,不同的执教者有不同的设计,但无论怎么设计,都应深入钻研教材及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做到有效教学。
一、导入激趣的目的是什么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课堂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整堂课的成败。?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巧妙的开讲,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在本课的导入中,三位老师做了如下的设计:
(课堂一)
1、播放《乌鸦喝水》的故事。
2、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生:做事情要动脑子)
师:数学解决问题也要策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应用策略解决问题。
(课堂二)
出示文字表述的和用表格呈现的“三校同课异构”活动安排。
1、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生:表格,清楚,一目了然)
2、像这样把复杂的变成简单的是一种策略,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堂三)
1、出示文字表述的四(3)班的课程表。(语文7节,分别是星期一的第一节;星期二的第2节……数学5节,分别是……)
你能说出四(3)班这节是什么课吗?(沉默,学生在找)
2、出示四(3)班课程表。
现在你知道了吗?(生:科学)
3、表格呈现的有什么好处?(生:清晰、简单)
指出:信息多、乱,同类信息反复出现时,可以用列表来整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过的老师和听课的老师都会有这样一个体会,就是教材中例题的难度小、比较简单,属于两步计算的归一应用题,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所以学生自已就能把题目解答出来,学生没有列表整理题目的一个意愿,如硬要求学生把条件和问题加以整理,学生没有动力,效果可想而知。教师一显然没有达到本课导入所要的目的,学生对接下来要研究的是什么还不清楚,更谈不上什么列表的欲望了。教师二和教师三可谓不谋而合,通过对文字信息和表格的对比,使学生认识表格的优点,激发了学生尝试列表整理信息的欲望,解决了为什么列表的问题,达到了很好的导入效果。相比这下,教师二选择的对比信息不够强烈,而教师三安排的文字信息与表格信息对比尤为强烈,学生由一时的答不出到立马知道,变化非常大,感受非常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方法多样化何去何从
方法多样化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每一个学生独立地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多样化可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第一问中,三位老师不约而同的采用了让学生主动探究的方法,但在具体的活动中却有着不同的安排,回放如下:
(课堂一)
出示情境图
1、你从中得到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生:小华用去多少元?)
2、能用喜欢的方式把条件和问题整理出来让我看清楚吗?小组讨论一下吧。(学生活动:有的互相在讲条件问题、有的在摘录、有的在直接计算、有的在叽叽呱呱……)
(课堂二)
出示情境图。
1、有什么信息?你们说,老师在黑板上记。(板书: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
谁的信息完整?把完整的信息放在上面,小华的信息放在下面。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用什么符号记录?(板书“?元”)
2、你有办法把图中的信息进行一个整理吗?我们学过什么方法?(生:线段图,板书:画图)刚才我们见到的是什么?(生:表格,板书表格)
3、选择画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一下。(学生活动)
4、展示学生整理的线段图,学生评价(略)。
5、把线段图与列表对比展示,哪个更好?
6、全班分成两方辨论,分别说出自已的观点。
7、如果要买30本,用画图方便吗?指出:数字大时,线段图不方便,列表更好。
(课堂三)
出示例图(例题中两个题目的条件一并呈现)。
1、你看出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2、出示第一问。
师:在这些信息中,你会利用到哪些信息解决这个问题?
3、你能把它们整理成一个表格吗?(学生尝试,教师注意收集学生作品)
4、分层次对比展示学生作品,全班学生一一评析。
5、说说列表时该怎么做。
教师一让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式去整理,实际上就是为了体现方法多样化。看似是尊重学生的选择,实则是活动目的不明确,要求不具体,让学生不知所措,也反映出教师对学情的分析不够,在学生茫然的时候,教师为了避免冷场,让学生去讨论,学生在没有自己想法的情况下,除了叽叽呱呱不知所云外,就没有任何实质的活动,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有的学生在重复说题目,有的学生在纸上完整摘录,有的在直接计算,有的干脆在玩……这样的教学,笔者认为是无效的。
教师二在让学生说条件时,就将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并指明问题要用“?”表示,实际上就是在告诉学生该怎么列表。除了直接演示列表的方法外,还让学生在画图与列表两种方法中任选一种整理,也是一种方法的多样化(从课堂上看半数的同学采用了画线段图的方法)。教师在教学列表时,为了体现表格的优点,就把列表与画图相比,证明列表好画图不好,那么
是不是在教学画图策略时,也把它们相比,然后说明画图好呢?应该说这两种策略各有特点,都有应用价值。
教师三的教学设計目的性很强,在呈现情境图时,将原本两个问题的条件一道呈现,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解决第一问题时,让学生说说选择哪些条件,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经历一个过滤与筛选条件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尝试列表整理,活动的目的性很明确,并留给学生充足的列表时间,学生在尝试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情况,这时教师注意收集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分层次的对比展示,让学生比较、评价,在全班的交流中,明确了列表的方法。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完成了知识的建构,训练了能力。
怎样列表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列表看似简单,但要过滤掉一些情境性的东西,这一过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它包括合理的选择条件问题,制表格,摘出关键词,并要将同一关系和同类数量对齐。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列表,将掩盖学生的真实想法,把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感受很浅,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事实上,方法多样化并非教学的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多样化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在于独立思考,不能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通地对《解决问题策略—列表》一课的思考,笔者认为,同一课题,不同的执教者有不同的设计,但无论怎么设计,都应深入钻研教材及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做到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