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让他“风光无限”
问:去年您凭借一组《极地》摄影作品荣获了“中国摄影金像奖”,在南北极这种极端气候下,您使用的是哪种相机?
答:近些年来我一直使用佳能EOS相机,我曾经10次前往极地拍摄,每次都是携带两套佳能相机。从最早的EOS 5D,到EOS 5D Mark Ⅱ,再到现在的EOS 5D Mark Ⅲ相机,佳能的“5”系列数码单反相机一直是我的主力拍摄工具。
问:有人说您是中国风光摄影师当中最“风光”的一位了,您不仅有很多次极地拍摄的经历,而且多次前往非洲和美洲拍摄。您是带着约稿项目去呢,还是纯粹个人兴致?
答:我曾经7次前往北极,3次前往南极。此外,我还去了8次非洲、4次美国、8 次印度、20次尼泊尔,在地球七大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拍摄。这些拍摄经历中,有的是应其他国家旅游部门的邀请前往,有的是作为《中国摄影》杂志等单位组织的风光摄影创作团指导教师前往,当然也有和朋友们结伴而行的兴致所至。我每次并不是走马观花,除了对于当地地理、地貌的认识之外,还有对文化的了解以及对一个民族认知方面的兴趣。只要一个地方觉得可拍,我可能会多次前往。
“国家地理”式的风格
问:您的摄影风光风格颇有“国家地理”的味道,这是否与您的《中国国家地理》首席摄影师的工作经历有关?
答:确实如此。我曾经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工作过几年时间,因为这本杂志在办刊方面借鉴了美国《国家地理》的风格,因此我有机会欣赏到大量美国《国家地理》刊登的摄影作品。美国《国家地理》的风光摄影不仅侧重对地理地貌的再现,场面宏大,气度非凡,而且也非常在意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表现。《国家地理》在美学上属于壮美风格,而不属于优美型。从作品就可以看出,美国《国家地理》的摄影师为了拍摄到满意的作品是不惜代价的,有时甚至要冒着生命的危险才能获得一张难得的作品。
问: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工作之前,您是怎样的摄影风格?
答:此前我的作品完全不是这个路子,以优美型的风格为主,这主要是受国内各种摄影大赛的影响。我和大家一样,在摄影追求上都是将大赛获奖作品作为方向标,特别讲究光影、构图、色彩等摄影基础方面的东西,什么秋天的黄叶啊,什么虚实相映啊,都成了竞相模仿的对象。参加此类影赛对于摄影者的技术提高有很多的益处,但是摄影人不能将这些作为终生的追求目标。
问:很多风光摄影爱好者拍了几年之后往往会陷入创作的困境,不知道自己怎样往前发展,您对此有哪些建议?
答:很多摄影人特别在意在摄影大赛中的得失,他们的创作更多是为了迎合大赛评委的口味。我觉得一个摄影人不能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这些,否则他的摄影造诣就会停滞不前了,他的作品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经典,顶多可以视为精彩。我在摄影讲座中常常提到摄影的“三精(经)”,即:精确、精彩和经典。所谓“精确”,是指曝光和构图等摄影基本功要锤炼到位;而“精彩”指的是在内容题材和形式技法上要做到完美结合,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想做到“经典”,需要摄影者要有良好的修养、多年的沉淀和深刻的思考,唯有此才能做到不可重复的“精彩”。
相机选用的原则
问:在器材使用方面,您有哪些建议呢?
答:我觉得够用即可,比如在像素方面,我觉得1600万至2200万像素的全画幅相机对于绝大多数拍摄情况足够用了。作为一名摄影师,在器材选择方面我给自己制定了“三用”原则,即:耐用、好用、真用。所谓“耐用”, 就是俗话说的“皮实”,它要切实经得起风风雨雨和路途的颠簸;“好用”就是方便实用,就像枪一样能做到“百发百中”;而“真用”,就是说数码相机的一般寿命也就是五六年时间,没有收藏价值,买来后要真正做到物有所用。
问:您多次前往极地拍摄,在这种极端环境下,EOS 5D Mark Ⅲ“耐用”吗?
答:人们去极地旅游和拍摄都选择在夏季出行,气温一般在摄氏零下10至20度左右,EOS 5D Mark Ⅲ从来没有出现过电池问题,我甚至都不要把它放在怀里保温。有一次冬季去阿尔山拍摄,当时气温低至零下45度,我的佳能相机都能照样拍摄。
问:很多摄影者更加偏爱顶级相机,您却将准专业相机的佳能EOS 5D Mark Ⅲ作为主力拍摄工具。您为何如此钟情佳能EOS 5D Mark Ⅲ?
答:我最早的佳能相机是早年的胶片相机A-1,后来是佳能F-1,从佳能EOS 5D发布后,我就将这个系列作为主力了。我觉得EOS 5D Mark Ⅲ的连拍速度可以胜任绝大多数拍摄情况,而且它在体积和重量方面比较适中,拿久了也不会觉得累。要知道,倘若摄影师背着沉重的器材外出,可能会觉得特别疲乏,这会极大地消耗他的创作锐气。我将EOS 5D Mark Ⅲ作为主力,就是觉得它在像素、连拍、自动调焦以及体积、重量等方面相当均衡,非常耐用、极为好用,我也因此做到了真用。
问:您常使用EOS 5D Mark Ⅲ的高感光度吗?
答: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我尽量选择低感光度拍摄,EOS 5D Mark Ⅲ在低感光度的情况下的像质十分完美。弱光下我当然要用高感光度拍摄,我通常用到ISO 800和ISO 1600,有时也会用到ISO 3200和ISO 6400。说实话,现在没有无噪点的相机,EOS 5D Mark Ⅲ高感光度下拍摄的画面没有粗糙感,综合像质相当优异。
问:很多摄影爱好者热衷于16-35mm和70-200mm的搭配,不喜欢用24-70mm这个标准焦段。24-70mm镜头却是您的挂机头,您为何最喜欢这款镜头?
答:我的大多数作品都是用24-70mm镜头拍摄的,我现在用的是佳能最新的EF 24-70mm f/4L IS USM。喜欢这款镜头并不是因为它比f/2.8那款便宜,主要是我看中了它的防抖和微距两大特色功能。我觉得具有视觉冲击力的16-35mm以及空间压缩感的70-200mm也是非常好的镜头,它们在视觉感受上的确抓眼球,但我还是希望我的作品靠内容吸引人。我觉得有丰富内涵、能打动自己的画面不仅能留住眼球,更能深入人心,让人久久不能忘怀,仅仅依靠视觉冲击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
问:去年您凭借一组《极地》摄影作品荣获了“中国摄影金像奖”,在南北极这种极端气候下,您使用的是哪种相机?
答:近些年来我一直使用佳能EOS相机,我曾经10次前往极地拍摄,每次都是携带两套佳能相机。从最早的EOS 5D,到EOS 5D Mark Ⅱ,再到现在的EOS 5D Mark Ⅲ相机,佳能的“5”系列数码单反相机一直是我的主力拍摄工具。
问:有人说您是中国风光摄影师当中最“风光”的一位了,您不仅有很多次极地拍摄的经历,而且多次前往非洲和美洲拍摄。您是带着约稿项目去呢,还是纯粹个人兴致?
答:我曾经7次前往北极,3次前往南极。此外,我还去了8次非洲、4次美国、8 次印度、20次尼泊尔,在地球七大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拍摄。这些拍摄经历中,有的是应其他国家旅游部门的邀请前往,有的是作为《中国摄影》杂志等单位组织的风光摄影创作团指导教师前往,当然也有和朋友们结伴而行的兴致所至。我每次并不是走马观花,除了对于当地地理、地貌的认识之外,还有对文化的了解以及对一个民族认知方面的兴趣。只要一个地方觉得可拍,我可能会多次前往。
“国家地理”式的风格
问:您的摄影风光风格颇有“国家地理”的味道,这是否与您的《中国国家地理》首席摄影师的工作经历有关?
答:确实如此。我曾经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工作过几年时间,因为这本杂志在办刊方面借鉴了美国《国家地理》的风格,因此我有机会欣赏到大量美国《国家地理》刊登的摄影作品。美国《国家地理》的风光摄影不仅侧重对地理地貌的再现,场面宏大,气度非凡,而且也非常在意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表现。《国家地理》在美学上属于壮美风格,而不属于优美型。从作品就可以看出,美国《国家地理》的摄影师为了拍摄到满意的作品是不惜代价的,有时甚至要冒着生命的危险才能获得一张难得的作品。
问: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工作之前,您是怎样的摄影风格?
答:此前我的作品完全不是这个路子,以优美型的风格为主,这主要是受国内各种摄影大赛的影响。我和大家一样,在摄影追求上都是将大赛获奖作品作为方向标,特别讲究光影、构图、色彩等摄影基础方面的东西,什么秋天的黄叶啊,什么虚实相映啊,都成了竞相模仿的对象。参加此类影赛对于摄影者的技术提高有很多的益处,但是摄影人不能将这些作为终生的追求目标。
问:很多风光摄影爱好者拍了几年之后往往会陷入创作的困境,不知道自己怎样往前发展,您对此有哪些建议?
答:很多摄影人特别在意在摄影大赛中的得失,他们的创作更多是为了迎合大赛评委的口味。我觉得一个摄影人不能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这些,否则他的摄影造诣就会停滞不前了,他的作品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经典,顶多可以视为精彩。我在摄影讲座中常常提到摄影的“三精(经)”,即:精确、精彩和经典。所谓“精确”,是指曝光和构图等摄影基本功要锤炼到位;而“精彩”指的是在内容题材和形式技法上要做到完美结合,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想做到“经典”,需要摄影者要有良好的修养、多年的沉淀和深刻的思考,唯有此才能做到不可重复的“精彩”。
相机选用的原则
问:在器材使用方面,您有哪些建议呢?
答:我觉得够用即可,比如在像素方面,我觉得1600万至2200万像素的全画幅相机对于绝大多数拍摄情况足够用了。作为一名摄影师,在器材选择方面我给自己制定了“三用”原则,即:耐用、好用、真用。所谓“耐用”, 就是俗话说的“皮实”,它要切实经得起风风雨雨和路途的颠簸;“好用”就是方便实用,就像枪一样能做到“百发百中”;而“真用”,就是说数码相机的一般寿命也就是五六年时间,没有收藏价值,买来后要真正做到物有所用。
问:您多次前往极地拍摄,在这种极端环境下,EOS 5D Mark Ⅲ“耐用”吗?
答:人们去极地旅游和拍摄都选择在夏季出行,气温一般在摄氏零下10至20度左右,EOS 5D Mark Ⅲ从来没有出现过电池问题,我甚至都不要把它放在怀里保温。有一次冬季去阿尔山拍摄,当时气温低至零下45度,我的佳能相机都能照样拍摄。
问:很多摄影者更加偏爱顶级相机,您却将准专业相机的佳能EOS 5D Mark Ⅲ作为主力拍摄工具。您为何如此钟情佳能EOS 5D Mark Ⅲ?
答:我最早的佳能相机是早年的胶片相机A-1,后来是佳能F-1,从佳能EOS 5D发布后,我就将这个系列作为主力了。我觉得EOS 5D Mark Ⅲ的连拍速度可以胜任绝大多数拍摄情况,而且它在体积和重量方面比较适中,拿久了也不会觉得累。要知道,倘若摄影师背着沉重的器材外出,可能会觉得特别疲乏,这会极大地消耗他的创作锐气。我将EOS 5D Mark Ⅲ作为主力,就是觉得它在像素、连拍、自动调焦以及体积、重量等方面相当均衡,非常耐用、极为好用,我也因此做到了真用。
问:您常使用EOS 5D Mark Ⅲ的高感光度吗?
答: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我尽量选择低感光度拍摄,EOS 5D Mark Ⅲ在低感光度的情况下的像质十分完美。弱光下我当然要用高感光度拍摄,我通常用到ISO 800和ISO 1600,有时也会用到ISO 3200和ISO 6400。说实话,现在没有无噪点的相机,EOS 5D Mark Ⅲ高感光度下拍摄的画面没有粗糙感,综合像质相当优异。
问:很多摄影爱好者热衷于16-35mm和70-200mm的搭配,不喜欢用24-70mm这个标准焦段。24-70mm镜头却是您的挂机头,您为何最喜欢这款镜头?
答:我的大多数作品都是用24-70mm镜头拍摄的,我现在用的是佳能最新的EF 24-70mm f/4L IS USM。喜欢这款镜头并不是因为它比f/2.8那款便宜,主要是我看中了它的防抖和微距两大特色功能。我觉得具有视觉冲击力的16-35mm以及空间压缩感的70-200mm也是非常好的镜头,它们在视觉感受上的确抓眼球,但我还是希望我的作品靠内容吸引人。我觉得有丰富内涵、能打动自己的画面不仅能留住眼球,更能深入人心,让人久久不能忘怀,仅仅依靠视觉冲击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