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中,基于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对适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的绘本进行主题分类,并提出课堂延伸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绘本;小学美术教学;主题分类;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169-02
“绘本作品的主题越来越具有深度和广度,并趋向于多元。”对绘本主题的理解也就更具开放性和个性化。结合论著对绘本的主题分类,根据小学美术教学(主体与客体)的状况,把适用于小学美术教学的绘本进行主题分类——“趣味性”、“想象类”、“团结与智慧”这三类,当然这样的划分不仅仅是依据绘本中所生发的主题,还依据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作品的最终呈现来划分的。
一、“趣味性”
绘本的适用群体大都是低龄儿童,所以儿童绘本大都具有趣味性。但并不是所有看似简简单单以趣味性方式表达的主题都是浮于表面的,有时也暗含着“玄机”。绘本的“趣味性”表現在:构图的简洁概括、造型的生动活泼、情节极富游戏性等。而趣味性在绘本参与美术教学中,最终呈现的是学生作品表达的趣味性,以及学习美术过程中引发的趣味。下面主要就《蚂蚁和西瓜》、《指印画动物园》、《蜡笔小黑》等绘本适用于美术课堂中的“趣味性”进行论述,并提出这三本绘本运用于美术教学的实施建议。
绘本《蚂蚁与西瓜》是一本非常具有“趣味性”的代表作,书中讲述了小蚂蚁们是用怎样的方式与方法,最终将一大块西瓜“消灭”掉的。故事中的场景表现非常丰富到位,情节表现也适于低年段学生的接受能力。语言加上拟声词,能够更好的向学生传达趣味性的故事情节。在一次以“蚂蚁与西瓜”为表现题材,以趣味与想象为主题的课程中,笔者在做如下思考与分析:(1)绘本中的所表现的具体形象——半块西瓜。对作品进行分析后发现有80%的小朋友是参照绘本中的半块西瓜进行描绘的。可见,图画中的图式,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2)一些场景的描绘也是会有绘本中一些场景的影子。若单纯引用一本绘本来进入课堂,不能够足以调动他们的表现创意,反而他会受一定的影响与限制。所以,“绘本遇见美术课”,是一场集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参与的课堂,需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提前备课。
《指印画动物园》与《蜡笔小黑》融入小学美术课堂,能使学生在趣味性的情境中,掌握美术学科知识的要领。指印画在小学低段美术教科书中有所涉及。在绘本《指印画动物园》中以趣味性的故事情节贯穿整体,而就指印画的方法与步骤在本书中都有明确示例,最后通过添画的方式,更能够使学生感受指印画学习的趣味性与多种可能性。绘本《蜡笔小黑》,是以趣味性的故事呈现刮画纸的做法。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蜡笔小黑》创设一种有效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颜色,认识蜡笔这种常用工具的另一面。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刮画,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设置,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动手制作的成就感以及更加自信的去表达。
二、“想象类”
《我的连衣裙》、《小蓝和小黄》、《有麻烦了》能够传达出丰富的想象之义。这类绘本的语言与画面能引申出想象的多种可能,而参与到美术教学中,能促使学生学生想象力提升。在本部分,笔者将以绘本《小蓝和小黄》、《有麻烦了》这两本绘本进行阐释。
《小蓝和小黄》可以说是一部经典的抽象派之作,在众多绘本的研究著述中,均有提及。它是以抽象的两个色块为载体,诉说着一个别致的爱与融合的故事。以《小蓝和小黄》这一点切入教学,引发学生对于颜色的思考,学习三原色、间色等美术学科知识,通过折叠纸张进行染纸游戏,感受颜色融合的魅力。最后根据所形成的图案,学生对其归纳与延伸图形,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小蓝和小黄》的故事情节,依据自己的画面汇编出x和x的故事。
《有麻烦了!》是一部极具视觉想象与心理情感变化的绘本。图文巧妙的结合,调动的不仅是观者的感官与自身经验,更是在反复品味之间所产生一种的情感链接。认真审视绘本《有麻烦了!》,笔者作如下反思:孩子在美术课学习的过程中,画面中难免会有不妥之处。面对孩子们的“不会画”、“画错了”,美术教师应该像书中所提及的“妈妈”一样,把“麻烦”变为“创意”。当然,由此绘本还可以延伸出图形延伸的创意美术课程。例如,给学生同一个单元形,引发学生创意添加,发现图形的多种可能性;或者给出新的形状,经过创意想象添加,汇编成一个新的小故事。
三、“团结与智慧”
《拔萝卜》《小黑鱼》均是表现“团结与智慧”主题的绘本,也能够反映出“个体”与“整体”的相互关系。当然,此类绘本运用到美术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在画面中表达出团结的力量。在这一部分,笔者就绘本《拔萝卜》作美术教学总结与实施建议。
将绘本《拔萝卜》引入美术教学中,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一边读文字,一边运用肢体语言做拔萝卜的动作,也可以故意设置悬念来让同学们猜想是“谁”又来帮忙了呢?在文字描述的层层叠加中,学生很快就会跟读起来,文本中融入拟声词“嘿哟”、“嘿哟”,加深了学生对于“拔”这个词的理解。最后终于成功的那一刻,学生也体会到了无限的满足感。课程中可以加入拔萝卜的游戏,运用游戏激发法,使学生体会到语言游戏与肢体游戏的乐趣。
当然,还可以把儿童歌谣《拔萝卜》(据了解小学低段学生在幼儿园期间就已经学过此歌谣)融入到课程设计中。接下来的环节可以对课程进行引申,让学生自己设计拔萝卜的场景。根据绘本表现的题材,通过“剪”、“贴”、“画”的形式来表现萝卜的形,最后通过添画的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的主角,运用自己的方式来“拔萝卜”。
四、小结
在美术教学中,对绘本的主题分类,文献与著述并没给予很多明确的建议与参考。以上对绘本的分类与教学实施建议,是基于对小学学生这一主体需求的理解,立足于美术学科本体来进行把握的。以上就是笔者参与教学的总结与想法,将其予以呈现,可为研究绘本融入美术教学的教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梦.模式与实施:绘本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2]余治莹,王林.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4.
[3]姜文如.《儿童图画书融入国小低年级[生活]课程之延伸教学研究》[D].新竹师范学院美劳教育研究所,2002:35.
【关键词】绘本;小学美术教学;主题分类;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169-02
“绘本作品的主题越来越具有深度和广度,并趋向于多元。”对绘本主题的理解也就更具开放性和个性化。结合论著对绘本的主题分类,根据小学美术教学(主体与客体)的状况,把适用于小学美术教学的绘本进行主题分类——“趣味性”、“想象类”、“团结与智慧”这三类,当然这样的划分不仅仅是依据绘本中所生发的主题,还依据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作品的最终呈现来划分的。
一、“趣味性”
绘本的适用群体大都是低龄儿童,所以儿童绘本大都具有趣味性。但并不是所有看似简简单单以趣味性方式表达的主题都是浮于表面的,有时也暗含着“玄机”。绘本的“趣味性”表現在:构图的简洁概括、造型的生动活泼、情节极富游戏性等。而趣味性在绘本参与美术教学中,最终呈现的是学生作品表达的趣味性,以及学习美术过程中引发的趣味。下面主要就《蚂蚁和西瓜》、《指印画动物园》、《蜡笔小黑》等绘本适用于美术课堂中的“趣味性”进行论述,并提出这三本绘本运用于美术教学的实施建议。
绘本《蚂蚁与西瓜》是一本非常具有“趣味性”的代表作,书中讲述了小蚂蚁们是用怎样的方式与方法,最终将一大块西瓜“消灭”掉的。故事中的场景表现非常丰富到位,情节表现也适于低年段学生的接受能力。语言加上拟声词,能够更好的向学生传达趣味性的故事情节。在一次以“蚂蚁与西瓜”为表现题材,以趣味与想象为主题的课程中,笔者在做如下思考与分析:(1)绘本中的所表现的具体形象——半块西瓜。对作品进行分析后发现有80%的小朋友是参照绘本中的半块西瓜进行描绘的。可见,图画中的图式,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2)一些场景的描绘也是会有绘本中一些场景的影子。若单纯引用一本绘本来进入课堂,不能够足以调动他们的表现创意,反而他会受一定的影响与限制。所以,“绘本遇见美术课”,是一场集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参与的课堂,需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提前备课。
《指印画动物园》与《蜡笔小黑》融入小学美术课堂,能使学生在趣味性的情境中,掌握美术学科知识的要领。指印画在小学低段美术教科书中有所涉及。在绘本《指印画动物园》中以趣味性的故事情节贯穿整体,而就指印画的方法与步骤在本书中都有明确示例,最后通过添画的方式,更能够使学生感受指印画学习的趣味性与多种可能性。绘本《蜡笔小黑》,是以趣味性的故事呈现刮画纸的做法。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蜡笔小黑》创设一种有效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颜色,认识蜡笔这种常用工具的另一面。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刮画,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设置,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动手制作的成就感以及更加自信的去表达。
二、“想象类”
《我的连衣裙》、《小蓝和小黄》、《有麻烦了》能够传达出丰富的想象之义。这类绘本的语言与画面能引申出想象的多种可能,而参与到美术教学中,能促使学生学生想象力提升。在本部分,笔者将以绘本《小蓝和小黄》、《有麻烦了》这两本绘本进行阐释。
《小蓝和小黄》可以说是一部经典的抽象派之作,在众多绘本的研究著述中,均有提及。它是以抽象的两个色块为载体,诉说着一个别致的爱与融合的故事。以《小蓝和小黄》这一点切入教学,引发学生对于颜色的思考,学习三原色、间色等美术学科知识,通过折叠纸张进行染纸游戏,感受颜色融合的魅力。最后根据所形成的图案,学生对其归纳与延伸图形,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小蓝和小黄》的故事情节,依据自己的画面汇编出x和x的故事。
《有麻烦了!》是一部极具视觉想象与心理情感变化的绘本。图文巧妙的结合,调动的不仅是观者的感官与自身经验,更是在反复品味之间所产生一种的情感链接。认真审视绘本《有麻烦了!》,笔者作如下反思:孩子在美术课学习的过程中,画面中难免会有不妥之处。面对孩子们的“不会画”、“画错了”,美术教师应该像书中所提及的“妈妈”一样,把“麻烦”变为“创意”。当然,由此绘本还可以延伸出图形延伸的创意美术课程。例如,给学生同一个单元形,引发学生创意添加,发现图形的多种可能性;或者给出新的形状,经过创意想象添加,汇编成一个新的小故事。
三、“团结与智慧”
《拔萝卜》《小黑鱼》均是表现“团结与智慧”主题的绘本,也能够反映出“个体”与“整体”的相互关系。当然,此类绘本运用到美术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在画面中表达出团结的力量。在这一部分,笔者就绘本《拔萝卜》作美术教学总结与实施建议。
将绘本《拔萝卜》引入美术教学中,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一边读文字,一边运用肢体语言做拔萝卜的动作,也可以故意设置悬念来让同学们猜想是“谁”又来帮忙了呢?在文字描述的层层叠加中,学生很快就会跟读起来,文本中融入拟声词“嘿哟”、“嘿哟”,加深了学生对于“拔”这个词的理解。最后终于成功的那一刻,学生也体会到了无限的满足感。课程中可以加入拔萝卜的游戏,运用游戏激发法,使学生体会到语言游戏与肢体游戏的乐趣。
当然,还可以把儿童歌谣《拔萝卜》(据了解小学低段学生在幼儿园期间就已经学过此歌谣)融入到课程设计中。接下来的环节可以对课程进行引申,让学生自己设计拔萝卜的场景。根据绘本表现的题材,通过“剪”、“贴”、“画”的形式来表现萝卜的形,最后通过添画的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的主角,运用自己的方式来“拔萝卜”。
四、小结
在美术教学中,对绘本的主题分类,文献与著述并没给予很多明确的建议与参考。以上对绘本的分类与教学实施建议,是基于对小学学生这一主体需求的理解,立足于美术学科本体来进行把握的。以上就是笔者参与教学的总结与想法,将其予以呈现,可为研究绘本融入美术教学的教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梦.模式与实施:绘本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2]余治莹,王林.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4.
[3]姜文如.《儿童图画书融入国小低年级[生活]课程之延伸教学研究》[D].新竹师范学院美劳教育研究所,20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