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_0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LBL与PBL两种模式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表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实施PBL模式对提高课程的说服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大学生学习能力及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探索表明,在实施PBL模式是切实可行的。学校应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PBL模式提供硬件支持和制度保障,承担该课的教学单位应该对PBL模式实施进行指导、跟踪与评价,教师应该在实施PBL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生应该切实改变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PBL模式;LBL模式;思想政治理论;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黄瑞宝(1975-),男,山东临沭人,泰山医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马伟(1973-),女,山东临朐人,泰山医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山东泰安27101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4-0081-02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 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与传统的以学科讲授为基础的教学法相比,PBL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使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PBL模式在国内外医学院、商学院、教育学院以及建筑、法律、工程、社会工作学院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被誉为教育领域“最引人注目的革新”。[1]结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实施的PBL模式,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传统教学模式(LBL)与PBL模式的比较
  1.LBL模式与PBL模式具有不同的认知范式和建构知识的教学理念
  LBL模式的认知范式为“知识是可以传递的”,而PBL的认知范式为“知识是可以在原有认识基础上建构的”。[2]传统教学理念将教学看作是知识的传递,教师认为教学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与教材相关的内容转变为学生的知识,将学习看作是知识的获取过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保证课程的理论性、系统性以及在意识形态中的教育作用,一般以讲授为主,采用满堂灌的方法,形式较为单一。教师教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对社会的认知活动变成为一种消极、被动接受的过程,课堂气氛不活跃。PBL模式通过让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的问题,是一种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自学、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为主要目标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为学生设定不良结构问题,让学生自觉地通过协作与交流去解决问题,去理解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及政策,去解决思想上的困惑。该模式把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提高看作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通过信息资源、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整合,提高学生认识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效果。在“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中强调应用为主,使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与保障,能够极大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LBL模式把师生界定为“权威与服从”的关系,而PBL模式中师生是“知识建构的共同体”。传统教学理念隐含一个假定,那就是教师对于世界的认知、对于社会问题的认识及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水平高于学生,教师在传递知识的内容、方式和视角的选择方面居于权威地位,过多地强调学生对教材中理论及个人观点的接受,但在知识呈爆炸性增长的时代,个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远远小于集体的力量,在某些知识领域教师的能力可能要低于学生,所以在知识传递过程中教师的权威受到很大的挑战。PBL教学模式中师生是知识建构共同体关系,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更多充当参与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师生在建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过程中共同提高。
  2.LBL模式强调知识传授的过程,而PBL更多强调在真实情景中的知识建构
  LBL传统讲授方式是一种应试教育的教学,而PBL模式是一种素质教育的教学。知识是可以通过教材、多媒体等载体在师生之间传递,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一般具有“预习—听课—复习—考试”四个环节。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摆在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教师决定着教学内容,掌握着教学目标、进程和结果,最后通过考试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甄别,把成绩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挂钩。所以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中一般都是理论考核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理论考核通过卷面设计,考察学生对教材内容及授课过程中讲授内容的掌握程度,平时成绩一般是将作业、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进行综合。不论是教师的授课还是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学期末的区分去努力,虽然笔者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方面进行了很多的探索,但仍属于应试教育范畴。而PBL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属于素质教育。PBL 通过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社会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PBL教学模式中一般包括“组织小组—设计问题—后续行动—活动汇报—反思总结”五个环节,在该模式突出“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教学理念。在考察中不再仅针对学生对教材内容及老师所讲内容的掌握程度,而是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教师评价不再是学生学习情况的最终裁定者,而是包括个人自我评价、小组成员相互评价、教师对所属小组整体表现的评价和教师对个人的评价四个部分组成的评价体系。
  3.PBL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时效性更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施LBL教学模式过程中侧重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及教师传授内容的掌握程度。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同一个社会问题,基于不同的视角人们会做出多种解释,在这个多元与包容的世界,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知很难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些差异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能够自由表达,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较多,这些和教材上的内容及教师的讲解往往有一定的出入,学生普遍感到所学知识对现实困惑的解释力度比较小。虽然很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探索与改进,但大部分时间依然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学生排斥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认真听课、逃课现象屡屡发生,这样的授课模式很难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受到抑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大打折扣,教学效果很不理想。PBL教学过程中,通过设定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问题处理过程中,把对问题的分析与知识的建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具有异质性的信息海洋和社会现象中搜集信息、去判断信息的可靠程度、去加工整理信息,从而去解决不良结构问题,进而形成文化自觉与政治自觉,从而增强大学生对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PBL教学法的基础与条件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PBL教学模式改革的社会基础
  PBL教学模式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改革的理念和方法趋势比较一致。面对新时期新阶段出现的新变化和新矛盾,党和政府为解决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思政课教学应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就是这样的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原则非常吻合的教学模式。在PBL模式教学过程中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的问题,以促进他们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比较符合日益强化的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的个性化需求。它是一种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自学、培养学生创新型思维”为主要目标、侧重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信息建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全新教学模式,这一理念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相吻合的。
  2.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施PBL模式提供了现实基础
  大学是从学生时代过渡到社会工作的最佳时期,也是思想逐渐成熟、伦理道德观念和思维方式逐步成型的关键时期。该时期的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理性批判精神,生活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进行创造性学习的欲望高,很适合进行高水平的学习和思维。目前,高校大学生申请并完成一些重大的研究课题、进行创业计划项目立项、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人不少。在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培养过程中,我国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小学生主要侧重于品德与生活,中学生侧重于品德与社会。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认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知经验,具备在原有知识基础上重新建构的客观条件。高校学生处于获取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高级阶段和专家知识学习阶段,所涉及的问题是复杂的、丰富的,属于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我探究性的学习,去洞悉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所以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加侧重于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的培育,侧重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比较鉴别能力,PBL模式在大学生建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教学中能够发挥更大的效能。
  3.“思想政治理论”任课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探索及成果为PBL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践基础
  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测评方面开展了很多专题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教学方法上,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兴奋点式”教学、愉悦教学法、情感式教学等在课堂上得到广泛应用,教学效果在不断提高。为真正突出“以学生为中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由“教师型”积极向“导师型”身份转化,积极开展师生对话、课余文娱活动、社会调查、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大学生辩论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从中可以看到为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与感染力,努力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思政课教师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为PBL模式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三、PBL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的策略
  1.积极稳妥地推进PBL教学改革
  任何新的教学模式在特定学校都需经过严格的论证和教学实践的检验才能大范围应用。在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中,应该采取积极稳妥的态度。应用初期需要针对PBL的进行资源配套先期准备和开发,然后进行小范围试验。通过对学生接受的程度和效果调查和分析,进而对该模式的实施不断改进完善,最后扩展PBL教学模式的实施范围。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在单一课程中采用LBL教学模式和PBL教学模式相结合,对课程中的部分内容采用新的教学模式;第二步,在单一课程中突出PBL教学模式,该课程大部分内容应实施PBL教学模式;第三步,“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部推行PBL教学模式,形成该课程体系应用PBL教学模式的整体方案。
  2.在PBL模式实施过程中各主体应该协调行动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PBL教学模式过程中,学校、教学单位、教师和学生应该对自己在新模式中的地位和责任有着明确的认识,相互协调,共同增进教学效果。
  学校应该为教师实施PBL教学模式提供保障条件。学校应该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讨论论证PBL模式实施的重要意义,通过宣传引导让教学院部系和学生去了解新的教学模式。学校应该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对教师进行培训提供经费保障和时间保障。教务与考务部门应该下放课程考核权利,让教师真正能够将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到一起,在考核中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协同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考核结合到一起。
  教学单位应该对PBL模式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为能够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跟踪与评估,教学单位应该成立“PBL教学模式专家指导小组”,制订适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PBL模式指导纲要。指导小组应该在教师与学校之间架构一个沟通和交流的桥梁,与学生所在院系进行协调,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要求和学校对教师要求及时上传下达,解决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障碍和问题。为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内容重复,专家指导小组应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进行内容整合,比如在“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中有关于思想道德建设和依法治国的内容,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也有相关内容,重复的内容要进行整合,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通过体系建构形成一个完整的PBL教学框架体系。专家指导小组还应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对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评估与评价,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与学生和授课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思政课教师在PBL模式实施过程中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首先要转变观念,PBL模式实施过程中观念转变的难度要大于实施技术难度。教师应该从传统的权威角色中走出来,舍得放权,将课程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做一个学生建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忠实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其次,教师应该储备更多的知识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加强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的能力,提升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能力。最后,为了能够较好地实施新的教学模式还要对学生进行PBL培训,让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新模式在学习和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
  学生应适应PBL教学模式的新要求,及时转变学习思路和方法。PBL教学的成功开展,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认同与配合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学生应该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成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将自己获取的知识和教师传授的书本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建构新的知识,建构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建构道德观和法制观,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儒德.问题式学习:一条集中体现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改革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
  [2]赵海涛,刘继和.“基于问题的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J].外国教育研究,2007,(12).
  [3]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R].
  (责任编辑:宋秀丽)
其他文献
摘要: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促使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越来越紧密,同时也促进高校的教育改革。在物理学的交叉学科背景下,针对大众教育普通工科院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特点,以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教育为根本,讨论“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中如何渗透和推动人文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交叉学科;人文教育;大学物理  作者简介:庞绍芳(1978-),女,山东菏泽人,西安科技大学理学院,讲师;张永元(1
期刊
摘要:简要介绍了我国核电发展战略、核安全工程人才的需求现状和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建设现状,指出了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优势和存在问题,探讨了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内容设置创新、专业教材、师资队伍、教学基本条件、科学研究和对外服务等方面的建设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国内知名、行业一流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安全类本科专业。  关键词:新兴产业;核安
期刊
摘要:介绍了北京工业大学“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立足地方重点院校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按照分类指导原则,进行系列化教材建设,形成由理论教材、实验教材、双语教材、立体化教材及试题库、电子教案等构成的教材体系,基本覆盖该课程的所有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教材建设为先导,推动精品课程建设的做法。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质量工程  作者简介:江捷(1965-),女,浙江奉化人,北京工业大学电子
期刊
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类比创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结合线性代数,通过类比导新、探新、创新的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线性代数的基础知识,而且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尝试,基本具备了类比思维的能力,提高了探新创新的兴趣和信心,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关键词:类比思维;线性代数;矩阵  作者简介:马巧云(1968-),女,河南新密人,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副教授;刘同
期刊
摘要: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总结PBL教学法的实施经验,结合目前“电机与拖动”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详细探讨了PBL模式在电机与拖动课程中的适用性、实施案例、教师的作用和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期为“电机与拖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PBL教学法;电机与拖动;评价体系;师生观念  作者简介:王卫
期刊
摘要:针对流体力学实验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采用MATLAB数学软件完成实验数据的分析整理和图表的处理。通过雷诺实验举例介绍了MATLAB在流体力学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该方法减少人工处理数据带来的烦琐计算,具有快速简便、可靠程度高等优点,是目前本科生处理流体力学实验数据的好帮手,有必要在实验教学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MATLAB;流体力学实验;雷诺实验  作者简介:郭炜(1975-),女,湖北荆
期刊
摘要:从办学的目标定位、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要求来看,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求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教学管理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和监控上多动脑筋、齐抓共管,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才会落到实处,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会得到体现。  关键词: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用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杨建华(1
期刊
摘要:阐述了双语教学的涵义及意义,分析了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从准确定位双语教学、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建设、分流教学、调整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选用合适专业课双语教材、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制定相关规范政策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高等院校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因材施教  作者简介:王英(1976-),女,辽宁铁岭人,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
期刊
摘要:“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理论性强、更新发展快、与工程实际联系密切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时存在着学习心理障碍。就课程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消除学习心理障碍的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心理障碍;启发式教学  作者简介:杨国诗(1960-),男,上海人,淮南师范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贾群(1976-),男,江苏镇江人,淮南师范学院电气信息工程系
期刊
摘要:研究生的信息需求具有时效性、专业性、精品化和全方位等四个特点。当前,研究生信息检索课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研究生信息检索课的具体内容安排应结合研究生信息需求特点合理安排。  关键词:信息检索;研究生;信息需求  作者简介:张静平(1974-),女,安徽肥东人,军械工程学院图书馆信息技术部主任,馆员;胡晖(1971-),女,上海人,军械工程学院图书馆,馆员。(河北石家庄050003)  中图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