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怎样使语文教学真正摆脱拘泥于对文字的考证、词语的理解和语法的分析这一气氛沉闷、效率低下的困境,以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所倡导的创新教育要求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必须以学生的终身和个性发展为立足点,着力于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质之目的。只有开放课堂教学,努力摆脱各种枷锁,才能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开放式教学;教学课堂
早在70年代,吕叔湘先生就呼吁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必须彻底解决,但时至今日,语文教学的现状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存在的问题颇多,可概括为“三多”“三少”,即教师讲授知识多,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少;教师讲解分析多,学生主动思考发问少;课文教学时间多,课外阅读指导少。不管哪篇课文——无论是阅读训练课文,还是写作训练课文、听说训练课文;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议论文,都是介绍作者→学习生字词→划分层次→归纳中心→揭示写作特点等几个步骤。南京师范大学讲师边霞指出,我国中学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沿用前苏联“文学分析法”模式,注重教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理解,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理解,参考书的标准答案代替了学生的自我思考。它的不足之处在于不顾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然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以人为本,倡导开放性教学。经笔者调研与实践,认为应该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建立开放式的教学系统,实现语文教学过程全方位的开放,拓展学生的创造时空,给予学生创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开放式教学活动呢?
首先,开放教学观念,把语文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学观念的开放,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根本前提。语文教师要敢于把学习语文的主动权完完全全交给学生,实现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学生被动学习为积极参与,变学生的被动思维为积极主动的探索,变学生自我封闭的学习为互助合作开放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导学,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字词,如何读懂课文,如何赏析优美语段,如何写好作文。教师还要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情境,给学生学习活动较大的自由度,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发现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从而针对学生实际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或者难点,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起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从而真正地做到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第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角色转化。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学氛围关键所在,也是激发学习兴趣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的“交互主体性”关系,以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特点。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实行教与学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语文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具备民主、平等意识,以及优秀的人格品位。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理智地同情、关怀、了解与辅导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查看档案、开家长会、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做相应的记录。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预习、讨论、总结。同样,学生也应该对教师有基本的了解,体谅教师,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其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或精心启发、悉心观察,或耐心等待、有心保留、导而有方,营造最佳的教学气氛,使学生都学有所得。
第三,开放语文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资源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态,不仅有静态的教学资源,如教材、图书馆、阅览室、留守儿童之家和乡土资源,而且还有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资源,如网络资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调整和选择教学内容,精选一些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如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增补一些对学生学习有奠基作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语文教学的内容,只有扩展到学生平时的生活实际中去,才会有生命力。凡是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杂志、科普作品、小说传记等,我们都可以拿到课堂上去让学生阅读欣赏,凡是有益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视听资料都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去领悟体验。我们农村初中条件有限,但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数量和水平,开拓学生的视野,我还是因陋就简地根据教科书指定的阅读篇目,要求同学们自凑一部分书籍,在班上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图书角,并且定期开展每周“一读一记一交流”的活动,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第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调动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习目标具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必须打破通常的习惯做法,摒弃积久的思维定势,实行多元化、开放式的语文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发现是学习兴趣的最显性表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前提和条件。如果语文教学没有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感宫,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意,没有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授予探索的方法,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只能让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之中,对于所学内容只能是生吞活剥、似懂非懂、一知半解。要改变这种现狀,必须重视发现学习。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应注意培养发现问题的意识,大胆质疑的能力,根据已有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课文中的一些事件、人物、场景等用比较迁移的方法,类比推理,求同求异,归纳概括等,特别是一些语言上的着力点、着眼点、着重点,更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应该细细揣摩玩味思索。引导学生从陈旧、单一的学习方式中走出来,学会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
第五,运用开放式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要坚决摒弃“满堂灌”的教法,增强师生活动的多项性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要根据教材、学情、教情的不同特点,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质疑式、情境式、问题式、辩论式等教学方法。教学中还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自由、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思维激活状态,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求新知。另外,在教学中还应视具体情况选择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既要重视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也不应忽视传统教学中有用的方法。
同时,改讲读为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去,我总把“讲读”错误地理解为以教师为主体的讲和读,以“教”统治“学”,代替学,学生在课堂上即成了书记员,只管记笔记,压抑了学生的思维,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正如于漪所说:“把学生弄成压干的花朵。”
怎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处在主体地位上,我认为应改讲读为点拨,即使学生明确重难点,又不致于完全让教师牵着鼻子走。
【关键词】初中语文;开放式教学;教学课堂
早在70年代,吕叔湘先生就呼吁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必须彻底解决,但时至今日,语文教学的现状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存在的问题颇多,可概括为“三多”“三少”,即教师讲授知识多,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少;教师讲解分析多,学生主动思考发问少;课文教学时间多,课外阅读指导少。不管哪篇课文——无论是阅读训练课文,还是写作训练课文、听说训练课文;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议论文,都是介绍作者→学习生字词→划分层次→归纳中心→揭示写作特点等几个步骤。南京师范大学讲师边霞指出,我国中学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沿用前苏联“文学分析法”模式,注重教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理解,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理解,参考书的标准答案代替了学生的自我思考。它的不足之处在于不顾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然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以人为本,倡导开放性教学。经笔者调研与实践,认为应该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建立开放式的教学系统,实现语文教学过程全方位的开放,拓展学生的创造时空,给予学生创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开放式教学活动呢?
首先,开放教学观念,把语文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学观念的开放,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根本前提。语文教师要敢于把学习语文的主动权完完全全交给学生,实现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学生被动学习为积极参与,变学生的被动思维为积极主动的探索,变学生自我封闭的学习为互助合作开放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导学,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字词,如何读懂课文,如何赏析优美语段,如何写好作文。教师还要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情境,给学生学习活动较大的自由度,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发现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从而针对学生实际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或者难点,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起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从而真正地做到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第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角色转化。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学氛围关键所在,也是激发学习兴趣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的“交互主体性”关系,以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特点。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实行教与学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语文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具备民主、平等意识,以及优秀的人格品位。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理智地同情、关怀、了解与辅导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查看档案、开家长会、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做相应的记录。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预习、讨论、总结。同样,学生也应该对教师有基本的了解,体谅教师,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其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或精心启发、悉心观察,或耐心等待、有心保留、导而有方,营造最佳的教学气氛,使学生都学有所得。
第三,开放语文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资源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态,不仅有静态的教学资源,如教材、图书馆、阅览室、留守儿童之家和乡土资源,而且还有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资源,如网络资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调整和选择教学内容,精选一些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如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增补一些对学生学习有奠基作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语文教学的内容,只有扩展到学生平时的生活实际中去,才会有生命力。凡是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杂志、科普作品、小说传记等,我们都可以拿到课堂上去让学生阅读欣赏,凡是有益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视听资料都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去领悟体验。我们农村初中条件有限,但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数量和水平,开拓学生的视野,我还是因陋就简地根据教科书指定的阅读篇目,要求同学们自凑一部分书籍,在班上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图书角,并且定期开展每周“一读一记一交流”的活动,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第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调动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习目标具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必须打破通常的习惯做法,摒弃积久的思维定势,实行多元化、开放式的语文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发现是学习兴趣的最显性表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前提和条件。如果语文教学没有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感宫,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意,没有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授予探索的方法,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只能让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之中,对于所学内容只能是生吞活剥、似懂非懂、一知半解。要改变这种现狀,必须重视发现学习。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应注意培养发现问题的意识,大胆质疑的能力,根据已有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课文中的一些事件、人物、场景等用比较迁移的方法,类比推理,求同求异,归纳概括等,特别是一些语言上的着力点、着眼点、着重点,更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应该细细揣摩玩味思索。引导学生从陈旧、单一的学习方式中走出来,学会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
第五,运用开放式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要坚决摒弃“满堂灌”的教法,增强师生活动的多项性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要根据教材、学情、教情的不同特点,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质疑式、情境式、问题式、辩论式等教学方法。教学中还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自由、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思维激活状态,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求新知。另外,在教学中还应视具体情况选择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既要重视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也不应忽视传统教学中有用的方法。
同时,改讲读为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去,我总把“讲读”错误地理解为以教师为主体的讲和读,以“教”统治“学”,代替学,学生在课堂上即成了书记员,只管记笔记,压抑了学生的思维,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正如于漪所说:“把学生弄成压干的花朵。”
怎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处在主体地位上,我认为应改讲读为点拨,即使学生明确重难点,又不致于完全让教师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