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将生活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方便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知识,利用数学思维有条不紊地解决问题,将实际生活与理论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索
一、生活化教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数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所以,学习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较弱,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还在最初的阶段。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将生活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将实际生活与理论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开拓小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二、在实际教学中,将生活案例融入其中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急于求成,往往会遇到障碍,这样不利于提高数学成绩。理论性强的学科需要具有长期的经验和对于生活的理解才能克服学习困难。所以说,在现阶段,为了解决学生这种困难,要进行生活化的教学。例如,在讲解1 2 … 50的加法求和时,可以教授学生简单的算法,但是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要循循善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其中的规律,1 49,2 48,3 47…相加在一起都等于50,这样这列数字的和就好算了,找到简便的算法,最后查一下一共有几个50,加在一起就等于最终的总数。这类相关的问题,都可以运用这种算法,找到同类的“取整法”,构建一个跟生活相融入的学习氛围,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渗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生活化的学习能力的效果。
三、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学生跟教学材料之间一直都有距离感,学校应该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生活与教材结合在一起。比如说,在进行序列和奇偶数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操场上站好,按照提前报的序号,排成队列,自己观察每一列的人数,根据队列,引导学生对于教师先前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有利地区别奇偶数,奇数在哪站着,偶数在哪站着,分开之后谁是奇数,谁是偶数。然后合并在一起的时候,观察队列的横向和纵向的人数,根据此,也可以学会如何算整个队伍的人数,以及相应的乘法问题。在學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可以将理论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相对应的模型,从而进行反复的练习,将其融会贯通。
四、教材知识与生活相融入
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学习生活中具有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相继探索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此同时,就要求教师在提前教学备案中,可以将生活中与教学知识相对应案例,作为导入知识的突破口,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根据这类知识解决问题,做到举一反三。在课后可以给小学生留课后作业,例如,跟家长去菜市场,妈妈给你10元钱,你买蔬菜花了5元钱,买豆制品花了3元钱,这个时候你应该剩余多少钱?这就是在生活中的习题,让数学知识为生活所服务,自我去发掘寻找同类知识的模型,了解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王洁瑜,金峰,曹文君. 生活化数学与教学创新[M].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12).
[2] 符银芬. 梧桐树下的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M]. 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11).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索
一、生活化教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数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所以,学习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较弱,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还在最初的阶段。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将生活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将实际生活与理论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开拓小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二、在实际教学中,将生活案例融入其中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急于求成,往往会遇到障碍,这样不利于提高数学成绩。理论性强的学科需要具有长期的经验和对于生活的理解才能克服学习困难。所以说,在现阶段,为了解决学生这种困难,要进行生活化的教学。例如,在讲解1 2 … 50的加法求和时,可以教授学生简单的算法,但是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要循循善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其中的规律,1 49,2 48,3 47…相加在一起都等于50,这样这列数字的和就好算了,找到简便的算法,最后查一下一共有几个50,加在一起就等于最终的总数。这类相关的问题,都可以运用这种算法,找到同类的“取整法”,构建一个跟生活相融入的学习氛围,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渗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生活化的学习能力的效果。
三、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学生跟教学材料之间一直都有距离感,学校应该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生活与教材结合在一起。比如说,在进行序列和奇偶数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操场上站好,按照提前报的序号,排成队列,自己观察每一列的人数,根据队列,引导学生对于教师先前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有利地区别奇偶数,奇数在哪站着,偶数在哪站着,分开之后谁是奇数,谁是偶数。然后合并在一起的时候,观察队列的横向和纵向的人数,根据此,也可以学会如何算整个队伍的人数,以及相应的乘法问题。在學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可以将理论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相对应的模型,从而进行反复的练习,将其融会贯通。
四、教材知识与生活相融入
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学习生活中具有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相继探索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此同时,就要求教师在提前教学备案中,可以将生活中与教学知识相对应案例,作为导入知识的突破口,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根据这类知识解决问题,做到举一反三。在课后可以给小学生留课后作业,例如,跟家长去菜市场,妈妈给你10元钱,你买蔬菜花了5元钱,买豆制品花了3元钱,这个时候你应该剩余多少钱?这就是在生活中的习题,让数学知识为生活所服务,自我去发掘寻找同类知识的模型,了解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王洁瑜,金峰,曹文君. 生活化数学与教学创新[M].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12).
[2] 符银芬. 梧桐树下的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M]. 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