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地剪影
1. 主持人相册——学员眼中的主持人
你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语文,还把爱的光芒辐射给我们。(汤华) 你是带领我们实现语文教学华丽转身的引路人。(蔡亚忠)你把我带出了“局限”,你引领着我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王雅琴) 你是导师,引领我们研究语文、思考语文;你像“阿妈”,似春风化雨,引导我们做人做事。(张小红)像严父,像慈母,像朋友,像孩子……敬佩你,喜欢你。(袁晓岚) 你的声音温婉有磁性,总是思之在理,总是充满鼓励。(王美君) 你痴心研究语文,你悉心指导我们。(康燕) 您守护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点滴成绩都会让你把嘴角笑弯。(吴铭) 论年龄,六十;看模样,顶多是个中年女性;可一投入工作,就是一个浑身是劲的年轻人。(汪晴) 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是您今生最美丽的约定;坚守指导语文教师成长的讲台,是您今生最动人的情缘。(倪樱姿、朱红) 你量身订造,满足着我们成长路上的每一个需要。(唐美华、陆春华) 用深厚的专业素养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你引领着我走上智慧课堂的探索之路。(郁秀萍) 喜欢听你的讲座,喜欢听你的评课……你的声音都变成了春雨,滋润着我这株语文园地里的幼苗。(倪翡斐)
2. 学员相册——主持人眼中的学员们
我们是个幸福的大家庭,共有家庭成员16名,16名家庭成员两周一聚,一起关注我们最爱的语文。在我这个“家长”的眼里,15个“孩子”个个完美,因为你们都是那么纯朴善良,都是那么勤奋上进。汤华,是“秘书”,也是“总管”——管理班务,管理网络,他温和淡定,做事细致周到,有了他,我们这个家运作得井然有序。蔡亚忠,自诩“班长”,但我觉得该叫他“老大”——人高马大、豁达大度,机智幽默,写得一手好文章。王雅琴,如兰,难得的“心静”,静能生定,定能生慧。张小红,如葵,热情洋溢,有她在就有阳光和笑声。吴铭,如百合,雅致温婉,上课做事,在轻声细语中让你领略精致的美好。袁晓岚,康乃馨一朵,她的脸上有最亲切的笑容,学生像喜欢妈妈一样喜欢她。康燕,有大将风范,做个主持或评个课,游刃有余。陆春华是小家碧玉的精细,王美君的精彩在课堂。汪晴有一颗玲珑的心,每一篇文章是“活”的。倪翡斐是块璞玉,有悟性有灵气。郁秀萍、唐美华的课像乡间四月的风,和煦、清新。倪樱姿、朱红,从坦直出来的两“姐妹”:倪樱姿的文章更显灵动,朱红的课更显精巧。
3. 秘书相册——那些令人难忘的瞬间
镜头一:张老师给我们作《文本解读》的讲座。“在弄清文本意义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研究作品的语言,应着重研究两种语言现象:体现汉语一般规律的语言现象和陌生化的语言现象……”咦,怎么不讲了?停下手中的笔记,抬头一看,只见张老师端起桌上的咖啡杯,轻轻晃一晃,慢慢呷一口,又轻轻放下杯子。这个动作仿佛会传染,大家都端起了杯子……香醇馥郁的香气缭绕在张老师温婉睿智的声音里。语文与咖啡同行,如此妙不可言。
镜头二:磨课,磨《慈母情深》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教学目标的定位。蔡亚忠说:这一课的教学不仅要对“情”有所感悟,更要对“表达”有所聚焦。王美君说:这篇文章的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起一个侧面烘托的作用,也应该是教学内容之一。张老师沉吟着说:语文课的核心目标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要走出“思想内容”的局限,把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设定为本课的重要教学目标。你一言,我一语。磨课的感觉真美好。
活动聚焦
1. 教师培训聚焦点
工作室围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陶冶教师的专业人格”这一核心目标,对学员实施培训,要求学员“完善知识结构,丰厚专业素养;熟练教学技能,砥砺实践智慧;陶冶专业人格,提升职业境界”。
“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两个方面。如果把“教学技能”喻为“剑法”,那么“专业素养”则可喻为“内气”,要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既要“学剑法”,更要“练内气”,而最终见高下的则是“内气”。一个语文教师只有“内外兼修”,达到“剑气合一”的境界,在教育生涯中才能左右逢源,自成一体。“专业人格”,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依托,只有将敬业精神融入职业生涯,才能具有“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
立足于这一目标,工作室成员通过读书、写作,丰厚文化底蕴,提升职业修养,增加了专业成长的底气和能量。同时,苦练“剑法”,勇于实践,努力将教学技能上升到智慧的高度。
2. 学科培训聚焦点
本工作室学科领域的主攻点是“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课程’的转变”。
近年来,尽管语文教师对“树立课程意识”、阅读教学应该“用课文来教语文”的呼声已耳熟能详,但不可否认,“教课文”仍是当下语文课堂中的一种常态。
语文课程标准同语文教学现状之间的落差,一是来自于沿续千百年至今仍顽强地保留下来的以解读文本内容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形态,这种课程形态在客观上造成了语言学习任务的旁落。二是来自于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本质特性的模糊理解,没有厘清“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往往将“教材内容”当作“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工作室以“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课程’的转变”为学科培训的聚焦点,旨在引领学员真正树立“课程意识”,牢记“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努力完成语文教学“独当其任的任”。
两年来,工作室全体成员“依据课文特点合理开发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特点适当选择课程内容,遵循认知规律有效设计教学流程”,实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特色描述
1. 教师培训特色描述
工作室的培训目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教师专业能力”是一个比较宽泛、模糊的概念,为使培训的目标更清晰,本工作室分析研究了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厘清了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和具体的行为要求,并据此设计了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八个一工程”,使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显性化”, 变成可以操作可以检测的具体行为。 这“八个一”是:①每学年关注和研究一个教学主题,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一份课题研究报告;②写一篇“教材解读”; ③上一堂优质课;④写一篇“教学评析”; ⑤编制一份试卷;⑥写一篇“教学叙事”; ⑦阅读一批优秀作品,写一篇读后感或赏析文章;⑧写一篇“下水作文”或“生活随感”。“八个一工程”关注了教师“内功”的修炼,关注了教师知识结构的逐步完善,关注了教师文化底蕴的不断丰厚。学员按规划逐项实施“八个一工程”,不断自我修炼,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2. 学科培训特色描述
根据区教育局对各基地、工作室提出的“培养一批师德高尚、教育理念新、理论水平高、教学业务精、创新能力强的名教师,促进浦东新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要求,本工作室的教学研究环节旨在促使学员“根基扎实、眼界开阔”;教学实践环节注重要求学员“行知合一,发展创新”。
作为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语文学科的本质应有良好的理解,要熟悉学科课程论、教学论,具有扎实的学科教学知识与技能,要掌握教育科研方法,要了解本学科教学改革的历史,以及学科教学研究的新成果、新视点、新走向。根据以上几个方面,本工作室将《小学语文教学实务》作为学科培训的核心课程,安排了16个专题讲座,对学员进行学科专业知识系列培训,帮助学员深化学科理解,拓宽专业视野,促使学员做到“根基扎实,眼界开阔”。
结合培训课程,要求学员边学边做,行知互化。工作室定时以研究主题下“备课→磨课→上课→观课、评课→反思、总结”的工作坊形式组织学员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促使学员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提升,锤炼教学智慧。
焦点透视
【话题】
从“教课文”转向“教课程”
【观点】
汤华(浦东新区泥城小学):
语文课,要基于阅读情境,对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进行有序训练。不仅要了解言语的表达形式与特点,感知作者是采用什么方式表达思想主旨的,更要创设“语用”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学会表达。
蔡亚忠(浦东新区惠南小学):
语文课重要的不在于疏通故事的情节或贴标签式的情感教育,而在于学生通过学习后在语文知识及语文能力上有收获有提高。
王雅琴(上海市三灶学校):
“从教课文”到“教课程”首先心中要有“课程”,这个课程是指我们的“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个定义明确了语文课的核心目标,那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至于人文精神,情感熏陶等外围目标是应该围绕着“语言文字学习”这个核心目标无痕实现的。
吴铭(浦东新区逸夫小学):
怎么判断不是“教课文”,而是在“教课程”?我认为要看课文上完后学生的主要收获:如果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能够说出“学会”了什么语文知识或语文学习方法,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增量”,那么这就是“教课程”。
张小红(浦东新区新场小学):
从“教课文”到“教课程”,就要用语文意识关注语言形式。也就是说我们要带着学生琢磨语言文字,去发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去感悟为什么作者要这样表达,然后进一步去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
袁晓岚(浦东新区荡湾小学):
现在我们的语文课教的内容往往太多太散,认为有价值的都要教,但只是“教过”而不是“教会”。与其蜻蜓点水,不如“有所聚焦”。心中装着“课标”,聚焦“例子”,根据学情合理地选择课程内容,然后依据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流程。
倪樱姿(上海市康城学校):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师首先要阅读、吃透课程标准,对年段目标了然于胸,然后再去解读、去挖掘、去关注文本的布局谋篇。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会胸有成竹,才会方向明确,才会游刃有余。
康燕(浦东新区周浦第二小学):
要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课程的转变,首先要分清什么是课文内容,什么是课程内容。“课文内容”指教材中一篇篇的阅读材料,是课程内容的载体;“课程内容”简单理解就是阅读的方法、策略、能力等。因此教语文就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从课文中挖掘适合的语言材料,再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汪晴(浦东新区周浦第二小学):
从“教课文”到“教课程”,看起来只是一字之差,做起来却相去甚远。语文老师的心中要有课程,要善于透过课文内容,看到借助这篇课文可以落实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哪些年段目标。
郁秀萍(浦东新区祝桥小学):
教课文,容易在课文内容分析中打转转;教课程,才能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唐美华(浦东新区坦直小学):
教师要引导学生揣摩和发现作者“怎么写”和“为什么这么写”,引领学生在语文的天地中提升素养。
朱红(浦东新区周浦第三小学):
从“教课文”到“教课程”就要从“内容分析”转向策略指导,也就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有了方法才可以举一反三。
陆春华(浦东新区惠南第二小学):
语文能力是在举一反三中形成的。比如概括,我们不仅要教会概括“这一篇”,更要通过“这一篇”及“这几篇”让学生学会概括“这一类”。
倪翡斐(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附属小学):
我们要从整体上思考语文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的选取是有层次的:一是课程内容,二是教材内容,三是教学内容。我们要把课文作为例子,根据课程目标,思考选择什么内容,为什么选择这些内容。
王美君(浦东新区澧溪小学):
语文教材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每一篇课文无不包含字、词、句、段、篇,涵盖听、说、读、写等。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牢固树立课程意识,明确语文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总目标和不同学段、年级的阶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材,合理开发课程内容,在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精选有语文学习价值的教学内容,根据学情进行有实效的教学。 【主持人点评】
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只有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我们要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逐步熟悉和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重点呈现
实现语文课的华丽转身
惠南小学 蔡亚忠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课程,而不是教课文;学语文,而不是学课文。”精当的话语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却很难转化为教师的实践行为。时下,重在疏通故事情节、灌输语文知识、贴标签式的情感教育的教学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如何实现语文课的华丽转身?
一、厘清课程内容的内涵
语文课并不能光简单地“讲课文”,它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课文说什么就讲什么,完全被课文内容牵着走。忽视了语文课的特质,误把教材内容当成了课程内容。那么什么是“课程内容”呢?吴忠豪老师认为,课程内容,是指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就阅读教学而言就是这篇课文“教什么”。所谓的教材内容,是指为有效地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就阅读教学而言就是“用什么来教”,或者说是用哪篇课文来教。
这段话表明了语文课首要考虑的问题是“教什么”。课改以来,语文教学研究大多指向教学过程和方法,当我们的注意力走向“怎么教”的时候,却忽略了“教什么”这个逻辑起点。教学内容不明确,是近年来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根本所在。
二、科学确定教学内容
1. 依据教材特点,关注行文思路的架构。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句话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清文脉,懂得作者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总体上说什么。要懂得作者为了表达某一思想,运用了什么材料,是怎么组织表达的。
如一位老师执教的《颐和园》时,牢牢地抓住了文章第一小节与最后一小节,整体把握住了文章的框架,帮助学生理清作者谋篇布局的基本思路。在这个过程中适当渗透了前后照应与移步换景的表达方法,解决了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
2. 依据课程标准,关注表达方法的迁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综观小学中高年级的教材,只要我们细读文本,都能找到文本精妙的表达方法。如:《慈母情深》可以关注环境描写以及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十年后的礼物》可以关注插叙的表达方法;《太阳》可以关注假设、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找到了文本表达特点,需要教师运用合适的方法,结合语境,巧妙地传授给学生,并反复训练,使学生融会贯通,形成技能。
3. 依据语言特色,关注遣词造句的锤炼。就语文教材来讲,所选课文大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遣词造句都是独具匠心的,是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范本。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富有特点的词句,如:典范的、优美的句式、语段,个性化的语言,富有特点的人物对话……让学生反复朗读,仔细推敲,再三咀嚼,扎实训练,发现与掌握语言规律,学会灵活运用。
三、合理设计教学流程
阅读课的教学过程设计要遵照语文知识或技能学习规律设计教学过程,文本理解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1. 体现“以学定教”的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流程的设计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确定学生“学”的任务,以学生的经验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促使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2. 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过程。张志公认为技能的掌握不能通过口耳相授,而必须通过亲身经验,只有在个体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才能真正获得。阅读教学流程设计应当突出实践性、体验性。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感悟语文教材的形象和情感;重视实践操练和应用,促进学生将理解的知识转化为技能。
3. 适度开发课程资源。“教课程”的目光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文”、“课堂”,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语文素养的提升应该是在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迁移和运用而达成的。因此,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中要注重语文课程资源与其他课程资源的沟通与配合,注重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各类资源与现行语文教材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
1. 主持人相册——学员眼中的主持人
你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语文,还把爱的光芒辐射给我们。(汤华) 你是带领我们实现语文教学华丽转身的引路人。(蔡亚忠)你把我带出了“局限”,你引领着我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王雅琴) 你是导师,引领我们研究语文、思考语文;你像“阿妈”,似春风化雨,引导我们做人做事。(张小红)像严父,像慈母,像朋友,像孩子……敬佩你,喜欢你。(袁晓岚) 你的声音温婉有磁性,总是思之在理,总是充满鼓励。(王美君) 你痴心研究语文,你悉心指导我们。(康燕) 您守护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点滴成绩都会让你把嘴角笑弯。(吴铭) 论年龄,六十;看模样,顶多是个中年女性;可一投入工作,就是一个浑身是劲的年轻人。(汪晴) 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是您今生最美丽的约定;坚守指导语文教师成长的讲台,是您今生最动人的情缘。(倪樱姿、朱红) 你量身订造,满足着我们成长路上的每一个需要。(唐美华、陆春华) 用深厚的专业素养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你引领着我走上智慧课堂的探索之路。(郁秀萍) 喜欢听你的讲座,喜欢听你的评课……你的声音都变成了春雨,滋润着我这株语文园地里的幼苗。(倪翡斐)
2. 学员相册——主持人眼中的学员们
我们是个幸福的大家庭,共有家庭成员16名,16名家庭成员两周一聚,一起关注我们最爱的语文。在我这个“家长”的眼里,15个“孩子”个个完美,因为你们都是那么纯朴善良,都是那么勤奋上进。汤华,是“秘书”,也是“总管”——管理班务,管理网络,他温和淡定,做事细致周到,有了他,我们这个家运作得井然有序。蔡亚忠,自诩“班长”,但我觉得该叫他“老大”——人高马大、豁达大度,机智幽默,写得一手好文章。王雅琴,如兰,难得的“心静”,静能生定,定能生慧。张小红,如葵,热情洋溢,有她在就有阳光和笑声。吴铭,如百合,雅致温婉,上课做事,在轻声细语中让你领略精致的美好。袁晓岚,康乃馨一朵,她的脸上有最亲切的笑容,学生像喜欢妈妈一样喜欢她。康燕,有大将风范,做个主持或评个课,游刃有余。陆春华是小家碧玉的精细,王美君的精彩在课堂。汪晴有一颗玲珑的心,每一篇文章是“活”的。倪翡斐是块璞玉,有悟性有灵气。郁秀萍、唐美华的课像乡间四月的风,和煦、清新。倪樱姿、朱红,从坦直出来的两“姐妹”:倪樱姿的文章更显灵动,朱红的课更显精巧。
3. 秘书相册——那些令人难忘的瞬间
镜头一:张老师给我们作《文本解读》的讲座。“在弄清文本意义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研究作品的语言,应着重研究两种语言现象:体现汉语一般规律的语言现象和陌生化的语言现象……”咦,怎么不讲了?停下手中的笔记,抬头一看,只见张老师端起桌上的咖啡杯,轻轻晃一晃,慢慢呷一口,又轻轻放下杯子。这个动作仿佛会传染,大家都端起了杯子……香醇馥郁的香气缭绕在张老师温婉睿智的声音里。语文与咖啡同行,如此妙不可言。
镜头二:磨课,磨《慈母情深》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教学目标的定位。蔡亚忠说:这一课的教学不仅要对“情”有所感悟,更要对“表达”有所聚焦。王美君说:这篇文章的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起一个侧面烘托的作用,也应该是教学内容之一。张老师沉吟着说:语文课的核心目标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要走出“思想内容”的局限,把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设定为本课的重要教学目标。你一言,我一语。磨课的感觉真美好。
活动聚焦
1. 教师培训聚焦点
工作室围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陶冶教师的专业人格”这一核心目标,对学员实施培训,要求学员“完善知识结构,丰厚专业素养;熟练教学技能,砥砺实践智慧;陶冶专业人格,提升职业境界”。
“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两个方面。如果把“教学技能”喻为“剑法”,那么“专业素养”则可喻为“内气”,要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既要“学剑法”,更要“练内气”,而最终见高下的则是“内气”。一个语文教师只有“内外兼修”,达到“剑气合一”的境界,在教育生涯中才能左右逢源,自成一体。“专业人格”,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依托,只有将敬业精神融入职业生涯,才能具有“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
立足于这一目标,工作室成员通过读书、写作,丰厚文化底蕴,提升职业修养,增加了专业成长的底气和能量。同时,苦练“剑法”,勇于实践,努力将教学技能上升到智慧的高度。
2. 学科培训聚焦点
本工作室学科领域的主攻点是“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课程’的转变”。
近年来,尽管语文教师对“树立课程意识”、阅读教学应该“用课文来教语文”的呼声已耳熟能详,但不可否认,“教课文”仍是当下语文课堂中的一种常态。
语文课程标准同语文教学现状之间的落差,一是来自于沿续千百年至今仍顽强地保留下来的以解读文本内容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形态,这种课程形态在客观上造成了语言学习任务的旁落。二是来自于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本质特性的模糊理解,没有厘清“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往往将“教材内容”当作“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工作室以“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课程’的转变”为学科培训的聚焦点,旨在引领学员真正树立“课程意识”,牢记“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努力完成语文教学“独当其任的任”。
两年来,工作室全体成员“依据课文特点合理开发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特点适当选择课程内容,遵循认知规律有效设计教学流程”,实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特色描述
1. 教师培训特色描述
工作室的培训目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教师专业能力”是一个比较宽泛、模糊的概念,为使培训的目标更清晰,本工作室分析研究了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厘清了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和具体的行为要求,并据此设计了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八个一工程”,使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显性化”, 变成可以操作可以检测的具体行为。 这“八个一”是:①每学年关注和研究一个教学主题,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一份课题研究报告;②写一篇“教材解读”; ③上一堂优质课;④写一篇“教学评析”; ⑤编制一份试卷;⑥写一篇“教学叙事”; ⑦阅读一批优秀作品,写一篇读后感或赏析文章;⑧写一篇“下水作文”或“生活随感”。“八个一工程”关注了教师“内功”的修炼,关注了教师知识结构的逐步完善,关注了教师文化底蕴的不断丰厚。学员按规划逐项实施“八个一工程”,不断自我修炼,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2. 学科培训特色描述
根据区教育局对各基地、工作室提出的“培养一批师德高尚、教育理念新、理论水平高、教学业务精、创新能力强的名教师,促进浦东新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要求,本工作室的教学研究环节旨在促使学员“根基扎实、眼界开阔”;教学实践环节注重要求学员“行知合一,发展创新”。
作为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语文学科的本质应有良好的理解,要熟悉学科课程论、教学论,具有扎实的学科教学知识与技能,要掌握教育科研方法,要了解本学科教学改革的历史,以及学科教学研究的新成果、新视点、新走向。根据以上几个方面,本工作室将《小学语文教学实务》作为学科培训的核心课程,安排了16个专题讲座,对学员进行学科专业知识系列培训,帮助学员深化学科理解,拓宽专业视野,促使学员做到“根基扎实,眼界开阔”。
结合培训课程,要求学员边学边做,行知互化。工作室定时以研究主题下“备课→磨课→上课→观课、评课→反思、总结”的工作坊形式组织学员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促使学员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提升,锤炼教学智慧。
焦点透视
【话题】
从“教课文”转向“教课程”
【观点】
汤华(浦东新区泥城小学):
语文课,要基于阅读情境,对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进行有序训练。不仅要了解言语的表达形式与特点,感知作者是采用什么方式表达思想主旨的,更要创设“语用”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学会表达。
蔡亚忠(浦东新区惠南小学):
语文课重要的不在于疏通故事的情节或贴标签式的情感教育,而在于学生通过学习后在语文知识及语文能力上有收获有提高。
王雅琴(上海市三灶学校):
“从教课文”到“教课程”首先心中要有“课程”,这个课程是指我们的“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个定义明确了语文课的核心目标,那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至于人文精神,情感熏陶等外围目标是应该围绕着“语言文字学习”这个核心目标无痕实现的。
吴铭(浦东新区逸夫小学):
怎么判断不是“教课文”,而是在“教课程”?我认为要看课文上完后学生的主要收获:如果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能够说出“学会”了什么语文知识或语文学习方法,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增量”,那么这就是“教课程”。
张小红(浦东新区新场小学):
从“教课文”到“教课程”,就要用语文意识关注语言形式。也就是说我们要带着学生琢磨语言文字,去发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去感悟为什么作者要这样表达,然后进一步去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
袁晓岚(浦东新区荡湾小学):
现在我们的语文课教的内容往往太多太散,认为有价值的都要教,但只是“教过”而不是“教会”。与其蜻蜓点水,不如“有所聚焦”。心中装着“课标”,聚焦“例子”,根据学情合理地选择课程内容,然后依据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流程。
倪樱姿(上海市康城学校):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师首先要阅读、吃透课程标准,对年段目标了然于胸,然后再去解读、去挖掘、去关注文本的布局谋篇。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会胸有成竹,才会方向明确,才会游刃有余。
康燕(浦东新区周浦第二小学):
要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课程的转变,首先要分清什么是课文内容,什么是课程内容。“课文内容”指教材中一篇篇的阅读材料,是课程内容的载体;“课程内容”简单理解就是阅读的方法、策略、能力等。因此教语文就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从课文中挖掘适合的语言材料,再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汪晴(浦东新区周浦第二小学):
从“教课文”到“教课程”,看起来只是一字之差,做起来却相去甚远。语文老师的心中要有课程,要善于透过课文内容,看到借助这篇课文可以落实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哪些年段目标。
郁秀萍(浦东新区祝桥小学):
教课文,容易在课文内容分析中打转转;教课程,才能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唐美华(浦东新区坦直小学):
教师要引导学生揣摩和发现作者“怎么写”和“为什么这么写”,引领学生在语文的天地中提升素养。
朱红(浦东新区周浦第三小学):
从“教课文”到“教课程”就要从“内容分析”转向策略指导,也就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有了方法才可以举一反三。
陆春华(浦东新区惠南第二小学):
语文能力是在举一反三中形成的。比如概括,我们不仅要教会概括“这一篇”,更要通过“这一篇”及“这几篇”让学生学会概括“这一类”。
倪翡斐(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附属小学):
我们要从整体上思考语文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的选取是有层次的:一是课程内容,二是教材内容,三是教学内容。我们要把课文作为例子,根据课程目标,思考选择什么内容,为什么选择这些内容。
王美君(浦东新区澧溪小学):
语文教材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每一篇课文无不包含字、词、句、段、篇,涵盖听、说、读、写等。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牢固树立课程意识,明确语文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总目标和不同学段、年级的阶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材,合理开发课程内容,在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精选有语文学习价值的教学内容,根据学情进行有实效的教学。 【主持人点评】
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只有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我们要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逐步熟悉和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重点呈现
实现语文课的华丽转身
惠南小学 蔡亚忠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课程,而不是教课文;学语文,而不是学课文。”精当的话语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却很难转化为教师的实践行为。时下,重在疏通故事情节、灌输语文知识、贴标签式的情感教育的教学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如何实现语文课的华丽转身?
一、厘清课程内容的内涵
语文课并不能光简单地“讲课文”,它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课文说什么就讲什么,完全被课文内容牵着走。忽视了语文课的特质,误把教材内容当成了课程内容。那么什么是“课程内容”呢?吴忠豪老师认为,课程内容,是指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就阅读教学而言就是这篇课文“教什么”。所谓的教材内容,是指为有效地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就阅读教学而言就是“用什么来教”,或者说是用哪篇课文来教。
这段话表明了语文课首要考虑的问题是“教什么”。课改以来,语文教学研究大多指向教学过程和方法,当我们的注意力走向“怎么教”的时候,却忽略了“教什么”这个逻辑起点。教学内容不明确,是近年来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根本所在。
二、科学确定教学内容
1. 依据教材特点,关注行文思路的架构。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句话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清文脉,懂得作者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总体上说什么。要懂得作者为了表达某一思想,运用了什么材料,是怎么组织表达的。
如一位老师执教的《颐和园》时,牢牢地抓住了文章第一小节与最后一小节,整体把握住了文章的框架,帮助学生理清作者谋篇布局的基本思路。在这个过程中适当渗透了前后照应与移步换景的表达方法,解决了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
2. 依据课程标准,关注表达方法的迁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综观小学中高年级的教材,只要我们细读文本,都能找到文本精妙的表达方法。如:《慈母情深》可以关注环境描写以及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十年后的礼物》可以关注插叙的表达方法;《太阳》可以关注假设、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找到了文本表达特点,需要教师运用合适的方法,结合语境,巧妙地传授给学生,并反复训练,使学生融会贯通,形成技能。
3. 依据语言特色,关注遣词造句的锤炼。就语文教材来讲,所选课文大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遣词造句都是独具匠心的,是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范本。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富有特点的词句,如:典范的、优美的句式、语段,个性化的语言,富有特点的人物对话……让学生反复朗读,仔细推敲,再三咀嚼,扎实训练,发现与掌握语言规律,学会灵活运用。
三、合理设计教学流程
阅读课的教学过程设计要遵照语文知识或技能学习规律设计教学过程,文本理解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1. 体现“以学定教”的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流程的设计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确定学生“学”的任务,以学生的经验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促使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2. 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过程。张志公认为技能的掌握不能通过口耳相授,而必须通过亲身经验,只有在个体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才能真正获得。阅读教学流程设计应当突出实践性、体验性。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感悟语文教材的形象和情感;重视实践操练和应用,促进学生将理解的知识转化为技能。
3. 适度开发课程资源。“教课程”的目光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文”、“课堂”,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语文素养的提升应该是在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迁移和运用而达成的。因此,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中要注重语文课程资源与其他课程资源的沟通与配合,注重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各类资源与现行语文教材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