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ph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估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对估算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落实点。因此,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和数学应用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小学数学估算能力估算兴趣估算是一种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的口算,它不借助计算工具,而直接通过简化的思维过程,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估计出大约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一种近似的口算,它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估算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培养估算兴趣
  把估算放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游戏中教学,通过设计比较多的游戏环节,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体会估算的乐趣。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估算的兴趣,而且会促进其估算能力的培养和估算意识的发展。如在二年级的加、减法估算中,通过一个模拟的购物活动进行专项练习。课件出示十余种商品的价钱,每组发一张50元、70元、80元、100元不等的购物卡,任意购物。要求记录下每张购物卡最多可以购得哪些商品,看哪个组购物方案多。学生的兴趣高涨,每个小组都设计了多种的购物方案。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既提高了估算兴趣,又运用了估算的方法。
  二、联系生活实际,增强估算意识
  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的第一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例如:估算到超市购物需要的钱,估算一个房间的面积有多大,估计外出旅游的费用,一个体育场大约能容纳多少名观众,2千克鸡蛋大约能称几个,赛前估计雅典奥运会中国最终能获得几枚金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这类有关物体的质量、数量或长度的估算问题。面对上述问题时,没有必要计算出准确的结果或暂时无法得出准确结果时,估算不失为一剂“良方”。
  三、利用时空条件,掌握估算方法
  新课标在第二学段中强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同时又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对学生创设估算情境,恰当渗透估算,教给学生多种估算方法。
  1.在计算教学中渗透估算
  学生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思维活动,它是灵活应用法则、定律或性质的过程,也是系统协调、灵活地应用思维的各种基本方式的过程。如:下列式题计算后,你能迅速估计结果是否正确吗?56-28=84错误(将减法看作加法进行计算了),356 249=505错误(356 200就等于556,结果肯定错误)。要求学生在平时还要善于发现和掌握一些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审视计算结果。再如运用估算确定商的位数:直接说出下列计算的商是几位数,288÷24、 234÷26、118÷16,等等。
  2.在解决问题时渗透估算
  由于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的,因此要结合解决问题经常让学生估算问题的结果并进行适当的解释,体会估算在生活里的应用价值,发展数感。把估算教学放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进行渗透,不仅符合新课标提出的时时渗透估算思想的要求,而且能更进一步地培养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解答能力,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与敏捷性。在教学之前,可先引导学生猜测结果,再计算验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眼力”和“思维”能力。如“沈老师家给长方形的客厅铺地砖,用每块边长4分米的方砖来铺,240块正好铺满。若改用每块边长是8分米的方砖来铺,至少需要多少块?”学生解题:4×4×240÷8=480(块)。出现这样成人认为不可思议的答案,而学生是不会有这样的感觉的,这就需要教师平时的训练和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在解题之前进行估算,主动对信息作出整体把握,并迅速运用直觉思维作出判断,以指导解决问题的方向,做到准确无误,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更敏捷。
  3.教给学生基本的口算方法,形成估算策略
  由于每个学生独特的生理遗传、不同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对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思维方式、水平的不同,估算时,必然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方法。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地开展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解释估算的过程,同时了解他人的算法,使学生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促使学生进行比较和优化。
  四、鼓励算法多样化,提高估算能力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应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估算的结果,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与策略。
  新教材中给出的估算方法,不仅简单而且体现出不同的解决方法,但是教学时教师还要进行必要的创造性处理,不能局限于教材例题的方法。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要积极鼓励学生估算策略的多样化。课件出示十余种商品的价钱,每组发一张50元、70元、80元、100元不等的购物卡,任意购物。要求记录下每张购物卡最多可以购得哪些商品,看哪个组购物方案多。学生的兴趣高涨,每个小组都设计了多种的购物方案。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既提高了估算兴趣,又运用了估算的方法。2.不同内容活用不同的估算策略
  东北师范大学马云鹏教授指出:“数学学习重点应该放在用什么方法解题上。”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能把估算只作为一种单一的技能训练,而应把它放在具体的情景中去研究、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多种多样的估算方法。如我们可以采用“目测法”或“步测法”对“操场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进行估算;一个苹果大约有多重?一般借用平时生活经验,采用“经验法”进行估算。有时还可以联系实际进行估算,如一辆小汽车6小时行驶46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几千米?这辆小汽车每小时行的千米数一般在80千米左右。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估算方法后,就能因“材”选“法”,灵活估算,估算技能也就得以提高。
  总之,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基本的数学意识,取决于教师对估算的理解和对数学教育的理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有不断增强学生的估算兴趣、估算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估算能力的培养,把估算教学始终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
其他文献
教育生活化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一个方向,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政治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的实践生活,通过生活的实例教育学生,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践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政治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政治教育生活实践生活即教育,透过生活教育才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新课程理念倡导教育回归生活,通过生活化的教育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体验和感悟,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道德,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更多的侧
思品课学习兴趣培养有效途径一、从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入手,培养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课前预习是紧密相联的,而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怎样与教师的要求、具体指导分不开。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思品课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让学生做课前准备时可以提供必要的预习提纲,学生则通过预习并查找与本课相关联的内容。这样学习目的明确了,兴趣也随之产生了。  二、重视课堂导语设置,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好的
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时,有些同学很容易把近地卫星(运行轨道在地球表面附近的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混为一谈,从而导致在应用时常常出错。为了帮助同学们正确地理解与区分这两个不同的角速度,下面我们一起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启迪。
从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力争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培养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前提;营造和谐、民主、快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三个方面
当我随着日者拾级而登的时候,我们正好赶上城头的黄昏。落日照大旗,风过处红绸飞舞,豁豁作响。刚才我还震惊于这城墙的高,现在又不能不为垣基的深厚而咋舌了。四马并行,环着城头疾驰,可以无虞于颠仆和下坠,但要留心的是这剥落了的砖石,年久失修,乱草掩盖住窟窿,一脚踩上去便会深深地陷下的。小树在城砖的隙缝里生长,在风里摇曳。风,这城头上的风可真大,日者的衣襟狂飞起来,他正拱着腰在找寻什么。  “是这儿了。这儿
[编者按]安徽省宿州二中2013届高三(4)班胡静同学,在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中夺得一等奖,并被浙江大学提前录取。  我非常有幸能在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中获得一等奖,取得高考保送资格,并顺利通过了浙江大学的保送考试。  自高中入学以来,考入浙江大学就一直是我不懈的追求。每当自己因为前行路上的挫折而茫然徘徊时,如诗如画的浙大校园景象便浮现在我眼前。我想象着自己在这所南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是互动活动的双主体,同时各自具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思考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主动探索、自主发展。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学策略优质、品牌的活力课堂教学是当代教育的核心,死板的理论教学方式,只会使课堂死气沉沉、没有朝气。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多接受一些新的创新教学理念,让课堂充满活力和朝气。培养高中生的学习创新思维,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