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泮岭传承国术48年
陈泮岭(1892~1967)字俊峰。河南省西平县城东十五里陈庄村人。聪慧轩昂,胸怀大志,诚朴坚毅,有胆识,异于常人。受父亲的影响,自幼在家习少林拳。
台湾武林名宿刘锡五先生,是山东人,69军大刀队教官,陈泮岭先生的武林挚友。为《陈泮岭先生纪念集》撰文,详介了陈先师的生平。陈泮岭在民国三年(1914)北上求学,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民国六年(1917)到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读书。期间,求师“定兴三李”之李子扬,带少林技艺,学练形意拳技艺,全身心的投入,且禀赋殊胜,被李子扬认为是不可多得的习武人才,推荐给师伯、天津“中华武士会”会长李存义。收了弟子韩子衡后已不再收徒的李存义,也识陈泮岭是良才,又破格收其为弟子,悉心教导至民国八年(1919),“专攻形意,获益实多”(陈泮岭先生语)。
1919年,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爆发,在北洋大学读书的陈泮岭组织、领导北洋大学的学生积极投身“五·四”运动,遭到天津军警的缉捕。为避迫害,陈泮岭重回北京,在北京大学继读学业。
陈泮岭学业有成,1921年毕业后创办教育,成立水利工程测绘学校。1937年,发生芦沟桥事变,陈先生奉命回豫督导抗战,组织军民抗日,遏制日寇,卓有功勋。1947年,任黄河水利工程总局局长,接受整理黄河归故道的艰巨任务。1949年赴台,陈泮岭先生又创办逢甲学院,策划兴修水利大业,为水利界培养了许多人材。
陈泮岭先生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国民习练国术,强健民众体魄的大业。还针对不同类型人员编撰教材50余种,挂图40余幅,组织“中华国术进修会”、“太极拳俱乐部”,组织举办国术比赛,编撰99式太极拳技艺,成立“儿九健身会”等,传承武艺46年,民众受益非浅。
1967年,陈泮岭先生辞世,蒋中正、严家淦、孙科、陈立夫诸先生均挥毫题挽,在台各级官员、各级教育机构、民间组织的人员都来参加葬礼。更有数不清的民众,站立在道路两侧行肃穆礼节,再送倾心为民众谋福祉的陈泮岭先生最后一程。其影响度及规模,足见陈先生在台岛民众心中的位置。
陈云庆继父业传承国术
陈云庆,陈泮岭先生的七儿,在其10岁的时候,跟着父亲来在台湾。自孩童时跟父亲习练武艺,70年一如既往,在海外传播中华国术,并培养侄女陈晓怡习武,继承衣钵。
陈云庆先生还把父传技艺编撰成书籍,饱享学员。在欧洲,美国,澳州等地成立多个拳馆,一起交流、研修陈泮岭传承下来的武艺。支持侄女陈晓怡在日本九州岛、静冈开办习武馆。
相关链接:
天津形意拳研究会代表赴台湾武史寻踪
2013年5月1日,天津形意拳研究会成立,笔者编撰的《形意拳侠》一书得到副会长张贵发先生的好评。在与张副会长的闲谈中,谈及了书中有一令我困惑不已的问题,即陈泮岭先生是否为李存义的弟子,陈泮岭是如何拜李存义为师的?
李存义1898年来到天津刘快庄传播形意拳技艺,至1921年4月,应上海精武会及震旦大学(现复旦大学)的邀请,进沪传播形意拳技艺。李存义在天津生活了23年,接受拜帖的弟子五人,有刘云集(后世称云大爷)、门广兴(二爷)、张鸿庆(三爷)、姬哑巴(四爷)、韩子衡(五爷)。而笔者又从“定兴三李”后世保存的文字中接触到了时任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武术教员李子扬,举荐学员陈泮岭给师伯李存义。而李存义在收徒韩子衡以后闭门,再破例收陈泮岭为形意拳传人的史料。文字记录陈泮岭在民国三年(1914)北上读大学,又参加了1919年在天津发生的“五四”学生运动,至1921年大学毕业,学期长达七年。此中细节语焉不详。在《形意拳侠》一书中,笔者编入了“李存义闭门后破例收弟子陈泮岭落居台湾”一节,其实是含糊掠过,心中并无把握,一直担心误导读者。
为了准确记述在津门成长起来的形意拳侠,2013年12月9日,天津东方中医院院长、天津形意拳研究会副会长张贵发,邀韩子衡之孙、天津形意拳研究会会长韩文书和笔者一同飞赴台湾,做两岸武学文化的交流,一行得到刘康毅先生的热情帮助。陈泮岭先师之子陈云庆先生热情捉供了详实的史料,让笔者一解疑惑,于心大快。相互间挚情交流,只恨太晚,沟通来迟。是为记。(编者:本编于网络上觅得陈泮岭先生自撰之《七十回忆录》,其中“效力国民体育”一节有如下文字,录出以飨读者:“幼年追随先父学习少林;于就读北京大学预科时,从佟联吉、刘彩臣、程海亭诸先生,学习八卦、形意;又从吴鉴泉、杨少侯两先生学太极;我除上课读书外,就是练习武术,所从未沾染一切的不良嗜好。民国六年,转入天津北洋大学时,该校原有武术会。一次我在会中表演后,颇受重视,而该武术会,亦由我之加入而更形发达。当时武术教授为李子扬先生,系形意名家李存义先生之得意弟子,后经转介,拜李存义先生为师,专攻形意,获益实多!……我庆获此良师,用功益勤,专练形意,对形意门中所有之拳术器械,得学习完全,皆出自李师之厚爱所赐。”)
陈泮岭(1892~1967)字俊峰。河南省西平县城东十五里陈庄村人。聪慧轩昂,胸怀大志,诚朴坚毅,有胆识,异于常人。受父亲的影响,自幼在家习少林拳。
台湾武林名宿刘锡五先生,是山东人,69军大刀队教官,陈泮岭先生的武林挚友。为《陈泮岭先生纪念集》撰文,详介了陈先师的生平。陈泮岭在民国三年(1914)北上求学,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民国六年(1917)到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读书。期间,求师“定兴三李”之李子扬,带少林技艺,学练形意拳技艺,全身心的投入,且禀赋殊胜,被李子扬认为是不可多得的习武人才,推荐给师伯、天津“中华武士会”会长李存义。收了弟子韩子衡后已不再收徒的李存义,也识陈泮岭是良才,又破格收其为弟子,悉心教导至民国八年(1919),“专攻形意,获益实多”(陈泮岭先生语)。
1919年,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爆发,在北洋大学读书的陈泮岭组织、领导北洋大学的学生积极投身“五·四”运动,遭到天津军警的缉捕。为避迫害,陈泮岭重回北京,在北京大学继读学业。
陈泮岭学业有成,1921年毕业后创办教育,成立水利工程测绘学校。1937年,发生芦沟桥事变,陈先生奉命回豫督导抗战,组织军民抗日,遏制日寇,卓有功勋。1947年,任黄河水利工程总局局长,接受整理黄河归故道的艰巨任务。1949年赴台,陈泮岭先生又创办逢甲学院,策划兴修水利大业,为水利界培养了许多人材。
陈泮岭先生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国民习练国术,强健民众体魄的大业。还针对不同类型人员编撰教材50余种,挂图40余幅,组织“中华国术进修会”、“太极拳俱乐部”,组织举办国术比赛,编撰99式太极拳技艺,成立“儿九健身会”等,传承武艺46年,民众受益非浅。
1967年,陈泮岭先生辞世,蒋中正、严家淦、孙科、陈立夫诸先生均挥毫题挽,在台各级官员、各级教育机构、民间组织的人员都来参加葬礼。更有数不清的民众,站立在道路两侧行肃穆礼节,再送倾心为民众谋福祉的陈泮岭先生最后一程。其影响度及规模,足见陈先生在台岛民众心中的位置。
陈云庆继父业传承国术
陈云庆,陈泮岭先生的七儿,在其10岁的时候,跟着父亲来在台湾。自孩童时跟父亲习练武艺,70年一如既往,在海外传播中华国术,并培养侄女陈晓怡习武,继承衣钵。
陈云庆先生还把父传技艺编撰成书籍,饱享学员。在欧洲,美国,澳州等地成立多个拳馆,一起交流、研修陈泮岭传承下来的武艺。支持侄女陈晓怡在日本九州岛、静冈开办习武馆。
相关链接:
天津形意拳研究会代表赴台湾武史寻踪
2013年5月1日,天津形意拳研究会成立,笔者编撰的《形意拳侠》一书得到副会长张贵发先生的好评。在与张副会长的闲谈中,谈及了书中有一令我困惑不已的问题,即陈泮岭先生是否为李存义的弟子,陈泮岭是如何拜李存义为师的?
李存义1898年来到天津刘快庄传播形意拳技艺,至1921年4月,应上海精武会及震旦大学(现复旦大学)的邀请,进沪传播形意拳技艺。李存义在天津生活了23年,接受拜帖的弟子五人,有刘云集(后世称云大爷)、门广兴(二爷)、张鸿庆(三爷)、姬哑巴(四爷)、韩子衡(五爷)。而笔者又从“定兴三李”后世保存的文字中接触到了时任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武术教员李子扬,举荐学员陈泮岭给师伯李存义。而李存义在收徒韩子衡以后闭门,再破例收陈泮岭为形意拳传人的史料。文字记录陈泮岭在民国三年(1914)北上读大学,又参加了1919年在天津发生的“五四”学生运动,至1921年大学毕业,学期长达七年。此中细节语焉不详。在《形意拳侠》一书中,笔者编入了“李存义闭门后破例收弟子陈泮岭落居台湾”一节,其实是含糊掠过,心中并无把握,一直担心误导读者。
为了准确记述在津门成长起来的形意拳侠,2013年12月9日,天津东方中医院院长、天津形意拳研究会副会长张贵发,邀韩子衡之孙、天津形意拳研究会会长韩文书和笔者一同飞赴台湾,做两岸武学文化的交流,一行得到刘康毅先生的热情帮助。陈泮岭先师之子陈云庆先生热情捉供了详实的史料,让笔者一解疑惑,于心大快。相互间挚情交流,只恨太晚,沟通来迟。是为记。(编者:本编于网络上觅得陈泮岭先生自撰之《七十回忆录》,其中“效力国民体育”一节有如下文字,录出以飨读者:“幼年追随先父学习少林;于就读北京大学预科时,从佟联吉、刘彩臣、程海亭诸先生,学习八卦、形意;又从吴鉴泉、杨少侯两先生学太极;我除上课读书外,就是练习武术,所从未沾染一切的不良嗜好。民国六年,转入天津北洋大学时,该校原有武术会。一次我在会中表演后,颇受重视,而该武术会,亦由我之加入而更形发达。当时武术教授为李子扬先生,系形意名家李存义先生之得意弟子,后经转介,拜李存义先生为师,专攻形意,获益实多!……我庆获此良师,用功益勤,专练形意,对形意门中所有之拳术器械,得学习完全,皆出自李师之厚爱所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