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困境、金融深化与我国农业技术进步

来源 :江汉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dog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依据浙、滇和豫三省253个农户问卷,采用专家评估法和多元加权回归分析方法,验证了金融深化和农业技术进步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金融信贷服务规模,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均有助于加快农村的技术进步;而农村金融深化中的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和农户个人的资金积累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明显,说明减缓农业技术进步中的资金约束,不能过度依赖农户自身积累的增长,另外,需要重视当前农村金融深化中引发或者诱发的风险,降低农户信贷的信息不对称性。在继续增加对农业技术进步的财政支持和努力提高农户收入水平的条件下,使用农村金融深化的手段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是当前农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信贷资金;金融深化;农业技术进步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2)06-0044-04
  依靠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让和农业的技术进步,推动“靠天吃饭”、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向依靠科技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是解决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的“担惊受怕”、农产品价格的“发疯癫狂”、粮食安全威胁的“阴魂不散”、生态环境恶化的“触目惊心”等问题的重要手段。我国各级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起到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但是,严重的资金约束已经制约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使用和提高农业技术进步,降低了各级政府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工作的效果。在一些农业科技项目中,许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市场前景看好的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项目无法实施,缺乏必要的资金等外部条件,我国农业技术扩散速度仅有0.234%,远低于全国的1.12%,农业技术对经济贡献率为1.394%,远远低于全国的一般水平5.44%;资金压力下的不少农户会主动放弃价格较高的无公害农药,而选择对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较多的一般农药,这既增加农产品的安全风险,又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农民收入。现代农业和设施农业技术经常因为资金问题而无法进行规模化使用。鉴于此,在当前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中,增加金融深化的相关措施,以减少当前农业技术进步所面临的资金约束,推动农业的技术进步,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理论分析
  从理论上讲,增加政府财政投入、提高农民个人收入水平、提高金融部门的商业信贷水平和吸引农业外资四个维度都有助于缓解农业技术进步所面临的资金约束。
  在第一个维度上,增加财政投入水平,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加农户的可用资金数量。由于农业是准公益性产业,国内外对农业的财政投入都比较大。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政府对农业提供的财政支持相当于农业本身 GDP 的1/4以上①。但是,我国财政投入有限,并且对农业投入逐年下降。1978年,我国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3.4%,1990年是10%,到了2000年下降到7.6%,2010年只有9.5%;而在政府对农业的支出方面,用于农业科技的投资比例更是偏低,1996年到2010年间的年平均投资比例为0.82%。另外,我国的财政支持面较窄,难以满足农业技术进步所需资金需求的快速增长,针对大量的、种类繁多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活动,财政往往无能为力②。
  *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转危为机视角下的我国农村金融深化的路径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09YJC790108)的阶段性成果。
  在第二个维度上,提高农户收入或者个人资金积累来
  缓解技术投资缺口困难大、可行性低。改革开放以来,农户收入占全国收入的比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收入分配的变化总是朝向农户相对收入下降的方向变化,农户没有“闲钱”进行农业投资。在1978、1990、2000、2009年,农户人均纯收入占全国人均GDP 的比重分别为35.4%、36.3%、26.0%和20.5%。另外,由于农户收入增长最主要的因素是工资性收入的增加,提高农民个人收入水平相对于农户必须参加更多的非农工作,才能得到更多的收入增量。一方面,城市对农民就业的歧视和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降低了学历水平普遍较低的农户的工资性收入,用蜗牛速度增长的工资收入来满足现代农业的最低投资规模困难不小;另一方面,非农收入的增长还可能加剧工资性收入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背离。比如,随着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和对城市部门的熟悉,农户会将收入的大部分投资从农业和农村转移到收益率更高的城市和非农产业,从而进一步降低农户工资性收入中用于农业技术进步的比例。
  在第三个维度上,信贷资金也常常“嫌贫爱富”,不愿意弥补农业技术的投资短板。在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农业的技术进步,无论是内源性还是外源性,其引进模仿、推广应用和配套设施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需求旺盛,但由于农业生产面临日益严重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加上农户的收入低、经营风险大、可抵押物少和农业技术投资回收期长的实际情况,农户生产和创业所需资金很难得到商业金融部门的青睐。另外,大部分国有商业银行的只存不贷,政策性银行只限于“粮油”金融,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沉重,在不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上适宜的农村金融工具严重短缺,这更加使得商业金融部门对农业技术投资的“不适用”和“无效率”。在陕西,只有23.6%的农户遇到生产性资金紧张时会选择向金融机构申请支持③;而在湖北,只有16%的创业农民获得金融支持。农户贷款难,农户技术贷款更难④。
  在第四个维度上,1995年国家制定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农、林、牧、渔业就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部门之一,随后国家加大了农业吸引外资的范围和力度,致使国外流入的农业资金呈现良好的增长趋势,我国农业发展因而出现新形势和新面貌⑤。 以2005-2009年为例,外商投资农林牧渔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9.6、19.2、25.8、36.2、29.0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0%、34.4%、7.7%、40.3%,而且这些资金具有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这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技术水平。但是,目前农业外资的比例总体偏小,还无法满足农业技术投资所需。   1973年,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论。与个人积累和财政支持相比,通过金融深化来缓解农户的资金困境被他们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按照这个理论,在农村欠发达地区,增加农村服务的金融工具、增设金融机构的网点、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可以提高农村信贷服务水平,增加农业技术资金的投入规模,提高农业技术水平。虽然,周波等学者依据国外研究成果坚持认为,增加农村的金融信贷制约农户采用现代农业技术⑥,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增加农村融资信贷服务水平等金融深化措施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提供合宜的金融手段和组织模块,农业技术进步甚至可以实现自我推进⑦。我国政府也认为金融和信贷服务的增加可以有效增加技术进步。比如,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涉农信贷投放,加大政策性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等等。
  二、模型建构
  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实践者和农业技术的实际使用者,农业的技术进步便可视为农户进行选择和投资技术并取得更高收益的过程。技术投资的收益越高,技术的选择和使用的可能性就越高,农业的技术进步就越快。根据上文的分析,资金来源包括来自政府部门、个人积累、商业信贷等。于是有:
  ΔKT/KT=W0+Σ[(Wi-Ci)/(1+r)j-1],i=1,2,…,n;j=1.2,…,m (1)
  在(1)式中,KT表示农户的技术水平,ΔKT/KT表示农户的技术进步程度;W0是技术进步中非物质投资的因素,比如农户的人力资本、年龄、民族习俗等,在短期内这些因素可以看作是一个常数;Wi和Ci分别表示使用第i种资金用于技术投资的收益和成本,i表示政府部门、个人积累、商业信贷等渠道资金,Wi和Ci之差表示使用这种资金投入技术的当年净收益水平;r是投资者的资本边际效率,用银行利率代替;j是农户投资技术的收益年限,最高经济年限为m。
  金融深化对农户选择和投资技术的影响,通常从五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多样的金融工具(T),比如,保险、贷款、证券等,在“量身定制”的金融工具的帮助下农户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和使用最多的技术产品;二是便利的金融机构和网点(N),农户不必花费过多的鞋底成本和机会成本,就可以享受较大范围的金融服务;三是产权认可或者保护(RP),比如扩大农村可抵押物品的范围,增加金融机构的抵押贷款数量,增加农户的信贷资金规模;四是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CP),竞争可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降低农户使用金融资源的成本;五是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RK),降低农村的金融服务风险成本,维护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这样,参考公式(1),农户对技术进行投资中来自金融深化的贡献可以表示为:
  (W-C)/(1+r)j-1=F(T,N,RP,CP,RK)(2)
  又由于T、N、RP对农户技术的影响通常直接表现为农户得到的信贷资金规模上,因此用信贷规模S代替这三个变量,(2)可转变为:
  (W-C)/(1+r)j-1=F(S,CP,RK)(3)
  将(3)式代入(1)式,并用IF、IP表示公共补贴和农户的自我资金对农户技术选择和投资中的贡献,线性化处理得:
  ΔKT/KT=W0+α1IF+α2IP+α3S+α4CP+α5RK (4)
  将(4)式转变为本文所使用的计量方程得到:
  ΔKT/KT=β0+β1IF+β2IP+β3S+β4CP+β5RK+μ(5)
  (5)式中,μ为随机误差项。
  三、实证分析
  1. 数据来源
  为了增加一般性,本文选择了我国东中西部各一个省份作为代表进行研究。东部和沿海地区选择浙江省(温州和台州两个市两个村),中部选择河南省(平顶山地区、南阳地区、漯河地区和商丘地区的4个村),西部地区选择云南省(玉溪市和曲靖市的九街、习谦和西平三个村)。在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共得到问卷286份,其中有效问卷253份。
  2. 指标选择与赋值
  一是技术进步指数。为了估算农户的技术进步,需要构建农户的技术水平指数。这是因为在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技术存在明显的“二元结构”:农户一方面开始大规模使用国际先进水平的收割机和国外大公司生产的高效化肥、农药,另一个方面也使用传统的牛耕犁锄技术,由此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农业技术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不能将农户使用的技术和“一元经济”中企业生产函数中的技术视作同性质、同结构,可以使用单位投入的产量、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进行全面描述。另外,农业技术水平的估计指标直接体现农业技术进步的结构,可能为金融深化等政策提供更直接的指引。为此,根据实际情况,从五个方面构建农业技术进步指数(ΔTK/TK):(1)技术基础(A);(2)农户获得新技术的渠道(B);(3)农户的技术使用背景(C),比如产品滞销、农产品品质提升需要等等;(4)农业技术使用的物质条件(D),比如大棚、网络等;(5)农业技术使用的制度条件(E),比如技术的产权保护。然后采用专家评估法,得到这五个方面的权重(各部分权重见表1),进而得到农业技术水平的估计数。
  表1 农业技术水平估算的权重
  资料来源:本文根据专家评估结果进行计算所得。共选择20位专家,其中,农村实际工作者和农户8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6人,大学教授6人。权重的计算方法如下:请专家将农业技术水平的五个方面排序,然后将排列第1至第五分别给出值30、25、20、15、10,计算所有的指标得分,然后将其转化为百分制。
  二是变量赋值。包括技术进步指数的五个指标和方程(4)中的各个变量的取值说明如下:
  (1)技术基础(A),通过农户使用农药的类型来界定,不使用农药和仅仅使用传统农药的农户,设定为1,使用无公害农药的农户,设定为2,使用绿色农药和配方农药的设定为3。   (2)农户获得新技术的渠道(B),自学获取技术设定为1,通过亲朋好友告知和向模范周围农户学习的设定为2,通过向合作社和农技站获得技术的设定为3,其他为4。
  (3)农户的技术使用背景(C),用滞销程度来表示,存在滞销并且表明了滞销数量的农户设定为1,其他为2。
  (4)农业技术使用的物质条件(D),用网上交易的熟悉程度来表示,很了解网上交易设定为1,了解一点、听说过和根本没有听说过,分别赋值为2、3、4。
  (5)农业技术使用的制度条件(E),用两个指标来衡量:一是农村的偷盗抢劫事件是否增加,增加为1,其他为2;二是农村司法费用是否增加,增加为1,其他为2。这两个指标的数值直接相加,得到一个1、2、3、4的数列。
  (6)技术进步(ΔKT/KT),根据表1中的权重,将A、B、C、D、E归一化处理后,计算得到。
  (7)农户收入中的自我积累部分(IP),用农户2010年是否有结余进行赋值,有结余、刚刚够用、欠债分别赋值为1、2、3,与农业技术形成正向关系。
  (8)农户收入中的公共补贴部分(IF),与农业技术形成正向关系,但是,由于数据不全,并且相差太大,最大值有30万,最小值有0,数据不可信,舍去。
  (9)农户享受金融服务的直接信贷情况(S),使用农户获得贷款情况,获得赋值为1,没有获得贷款为2,与农业技术形成正向关系。
  (10)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和完善情况(CP),用是否熟悉高利贷的运行来衡量,如果非常熟悉高利贷,准确知道其利率和运行条件,赋值为1,不知道或者不清楚赋值为2。农户对高利贷了解的越充分,说明农村金融市场竞争越不充分,市场越不完善,农户使用资金的成本就越高,技术投资的净收益就越少,CP与农业技术形成正向关系,
  (11)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RK),用农户贷款难的原因来度量,没有熟人和个人信用成为最主要困难设定为1,而贷款手续复杂导致贷款困难为2,无担保和无抵押设为3,其他设为4。用抵押和担保、甚至制造复杂的手续等手段对农户信贷进行筛选,要优于仅仅依靠亲戚熟人的情况。RK与农业技术形成正向关系。
  3. 计量及其结果分析
  (1)数据单一化处理。为了避免各个指标因为单位所造成的影响,将各个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公式为:
  Yi=(Xi-MINXj)/(MaxXk-MinXj)(6)
  其中,Yi是Xi归一化处理后的指标所得数据,右下标i表示第i 个农户,Xi是该农户的实际值,MaxXk和MinXj分别是所有农户在这个指标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异方差纠正。异方差修正,常用三种方法:首先是White异方差修正方法,这个方法是通过建立辅助回归模型的方式来判断是否存在显著的异方差,先估计一个回归模型,得到每一个残差的平方和,进而将残差平方和关于解释变量的一次项、二次项和交差项进行回归,根据回归方差的R2来进行判断,进而得到是否需要纠正和如何进行纠正;其次是Newey-West的异方差和序列相关修正,这个方法可以同时对异方差和自相关时的协方差矩阵进行一致估计;第三,加权最小二乘法。在较大的样本情况下,如果各个样本的数值和扰动项的标准差的倒数成比例,就可以把扰动项的标准差的开平方后的倒数作为权数,把每一个观察值与对应于该观察值的权数相乘,就可以得到一个没有异方差的回归模型,从而进行估计和预测。由于第三种方法,简单易行,不涉及交叉性回归、协方差处理等问题,因此本文采用第三种方法进行异方差纠正。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使用EVIEWS3.1中的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计量结果如下:
  ΔKT/KT=0.65-0.16IP+0.10CP+0.11S+0.07RK (7)
  t统计量 (8.53)(-1.44)(1.74)(2.03) (0.96)
  概率P (0.00) (0.14)(0.08)(0.04) (0.33)
  在(7)式中,R2为0.79,调整R2为0.78,F为3.25,相应的概率为0.01,这既表明本文的回归方程可以代表样本的大部分信息,方程(7)可以用作下面的经济分析,又表明我国农村的金融深化和农业技术进步存在显著的相互关系。
  在(7)式中,农户的自我积累(IP)系数与前面的假设不符,也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的检验。这与一些研究结论相左,比如Alain等。他们认为,收入高的农户选择倾向于高风险、高收益的先进技术,而收入一般的农户只能选择风险低、收益小的传统技术。农户收入的提高有助于更多的农户选择风险较大的先进技术和整个农业的技术进步⑧。就我国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农户收入,确实有助于减少农户投资技术的资金约束,从而推动农业的技术进步,但蜗牛般增加的农户收入赶不上现代农业最小投资规模,以及由非农收入增长所带来的收入增长,可能会促进农户投资的非农化,结果减少了农户投资技术的资金数量。农户个人积累对技术进步施加这一增一减两个作用力,影响了农户自我积累对技术进步的推动能力。从某种角度讲,短期内将农户的技术选择与其收入相互联系,并无必要,也不应该。
  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因素(CP)和农村的信贷服务(S)的系数都符合前面的假定,并且均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说明两个因素对我国农村地区的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农村的信贷服务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且系数为正,这与前面的假设相一致。而高利贷等民间金融机构可能替代和补充了正规金融信贷所不能满足的部分,因此对农村的技术进步也呈现明显的推动作用(其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以此可知,推动农村金融发展,提升农村金融的竞争强度,增加农村的金融信贷服务,对农村的技术进步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农村深化中的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RK)系数符合前面的假设,但是没有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说明我国农村的金融风险已经较为严重,使得本来应该有助于技术进步的RK对农业技术进步的作用并没有显示出来。因为,金融深化措施可以增强利率等市场杠杆的力量,减少农村金融市场扭曲来维护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降低农村的金融服务风险成本,提高农村金融的信贷服务水平⑨。就目前情况看,在农户的征信工作刚刚启动、个人信息来源单一的情况下,民间金融与政府、正规金融部门的相互渗透,彼此失信,使得仅仅通过农村非正规制度(比如人情世故、亲戚朋友等)和传统金融工具(比如,抵押担保物的评估)进行信贷筛选,难以降低金融信贷中产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出现了新的风险成本,对农户使用信贷资金进行技术投入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⑩。值得注意的是,在全民征信体系缺乏的情况下,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有选择性的“忽略”、商业金融机构的恶意信贷和民间资本相互推波助澜,扩大了信贷资金的使用风险,有些涉农资金还未到技术环节就已经被漏损了。
  注释:
  ① 卢启程等:《西部省区支农财政投入与农民收入的关系研究——以云南省为例》,《改革与战略》2008年第3期。
  ② 杨嫩晓:《农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第50期。
  ③ 李俏、张波:《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陕西省74个村214户农户的抽样调查》,《农村经济》2011年第6期。
  ④ 肖华芳、包晓岚:《农民创业的信贷约束》,《农业技术经济》2011年第2期。
  ⑤ 黄祖辉、吕立才:《我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研究综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⑥ 周波等:《国外农户现代农业技术应用问题研究综述》,《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⑦ 李志平:《自我推进型农业技术进步的模块化设计与政策建议》,《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第11期。
  ⑧ Alainde Janvry, Elisabeth Sadoulet, Rural Poverty in Latin America Determinants and Exit Paths, Food Policy, 2000, (25), pp.389-409.
  ⑨ 樊增强、张迎涛:《农村工地流转制度下农业保险发展路径的现实选择》,《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第2期。
  ⑩ 郭保民:《记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作者简介:李志平,男,1970年生,河北涉县人,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湖北武汉,430070。
  (责任编辑 陈孝兵)
其他文献
摘要:同土地、技术等要素资本一样,人力资本效率的高低也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状况。本文采用1998-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对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人力资本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998年至2001年间私营企业的人力资本效率一直高于国有企业,但是2001年后,后者开始反超前者,并且在整个样本期间,私营企业的人力资本效率增长较慢,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本效率迅速提高。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之间的这种逆向转化,在人力资本
期刊
摘要:中国与希腊作为东西方文化的显著代表,对水神的共同崇拜在远古时代就已存在。我们以中国水神湘妃神话与古希腊海神波塞冬为范本,从二者成为水神途径的不同,外貌与个性的迥异,神话演变的不同归宿等方面,可以看出中希两个民族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气质。   关键词:水神;湘妃;波塞冬;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I2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2)03-
期刊
摘要:史铁生既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个性突出的作家,也是这个语境中一位特殊的宗教思想家。他的作品中一直有着大量的宗教性书写,而其《我的丁一之旅》在这一点上堪称其总结性的“心灵文献”。基督教及佛教元素渗透了这部小说的叙述,这两种元素自始至终矛盾统一于一颗不知所终地祈祷的“心魂”。   关键词:《我的丁一之旅》;宗教思想基质;宗教情怀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编者按:在我国市场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历史学研究基本上被边缘化了,但史学工作者们却依然在学术的道路上艰难求索,正是他们在延续着我们这个悠久国度的文化脉搏,而城市史学研究者则是各个城市文化之根的最终守望者。自古及今,城市乃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与晶核,换句话说,城市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文明发展的程度。对于我国来说,我们刚好处在一个重大的历史节点上。据有关部门统计,就在去年(2011年),我国大陆的城镇人口超过了
期刊
摘要:弗洛姆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自我已经迷失:他们贪婪的欲望达到极致,但自然的本性、情感和人格却被压抑和扭曲。弗洛姆对现代社会和人的问题的剖析是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在文学作品中可以见到大量表征,文学研究亦可借助于这一理论,实现二者的双向互动。   关键词:弗洛姆;灵魂异化;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沈虹光戏剧研究   编者按:沈虹光是湖北省杰出的戏剧作家,创作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优秀剧作,但迄今文学界对她的研究和评论还很不充分。本期刊发著名文学批评家王先霈先生和郑传寅先生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期推动沈光虹戏剧研究进程。其中,王先霈的《成为西西弗斯的狄奥尼索斯——我看沈虹光的“戏剧人生”》认为,沈虹光的剧作,没有大制作,不玩形式,总是为剧团“掂斤簸两”地俭省。她创作的剧本,人物很少,不用龙套,场
期刊
摘要:以赛亚·伯林是一个“古典自由主义者”,他坚持价值多元主义是对自由主义进行辩护的最好基础。关于价值多元主义,伯林和韦伯都认为它是现代文明固有的本质, 但他们却在三个方面产生深刻分歧。通过对伯林与韦伯的价值多元主义进行比较研究,能够发现支持自由主义的伯林的价值多元主义观念的那些特征。   关键词:以赛亚·伯林;马克斯·韦伯;价值多元主义;自由主义   中图分类号:B561.59
期刊
摘要:古典经济学家和早期发展经济学家强调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然而,二战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却与此相悖,许多实证分析也证明自然丰裕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资源诅咒”产生的机制在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导致特定的经济社会环境形成,这种环境会对企业、个人及政府等经济行为主体产生激励,各行为主体在激励下的行为挤出了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如导致了制造业部门的萎缩、物质资本及人力资本投资
期刊
本文的标题引自沈虹光剧作《丢手巾》剧前“但愿不是多余的提示”,这句话不仅是作者对《丢手巾》一剧舞台设置的“提示”,而且也概括了作者对生活与艺术的领悟,同时也是对作者多数剧作艺术特色的概括。沈虹光的剧作大多是平实的,有的场景甚至近乎琐细,但作者能从平实琐细的生活中发现深刻的内涵,能从平易见奇崛,确实创造出了让人震撼的艺术作品。  题材选择:当代都市的斗室微澜  沈虹光剧作的题材具有多样性。《寻找山泉
期刊
*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项目编号:04&ZD016)的阶段成果之一。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政治文明建设道路,其中最具特色也是得到世界普遍认同的是基层政治文明建设。科学认识基层政治文明建设的特殊意义,深刻把握基层政治文明建设以至整个政治文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