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在摸索和实践中逐步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专心学习、健康成长,课改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发现现在的课堂热闹了、花哨了,但热闹的背后却是更多的学生不会学习,有些教师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一种浮躁、盲从的形式化的倾向已悄悄在个别课堂上出现苗头。当我再次冷静地反思自己新课程的教学经历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已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音符。
面对和谐课堂中跳出的不和谐音符,你是视而不见或是冷眼相待,还是倍加关注?这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问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跳出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关注课堂中那些不和谐的“音符”,科学地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天空,课堂会因你的关注而精彩,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应在不断学习课改理念,吃透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让每节课在精心预设中体现教师的教学目的。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从情境创设到问题的提出,再到问题的解决,对本节内容的小结、拓展和延伸应有完整的过程,并能形成一个整体。创设的情境应能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紧扣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过多的无关的信息不仅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掌握,而且会模糊学生的思维,失去情境创设的意义。其次要区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于数学学习。因此,不能盲目地用情境,不应对情境本身做过多的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数学课堂丧失应有的味道。教师应在精心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缜密呈现问题。一节课的问题应设计成问题系统,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梯度,解决了前一个问题,为后一个问题的解决做好铺垫。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形成适当的回答的“度”,让学生在“咀嚼”题干的过程中,能尽快进入思维状态。教学设计的优化,应以教师扎实的基本功为基础。为此,教师应加强教学的基本功的训练,如语言的表述,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等等。
二、充分运用好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努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课堂上最常用的是小组讨论的形式。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应该是:某项任务需要多少人的合作才可以完成,或者是多少人合作比一个人独立完成的效果好。因此,对于学生通过个人学习就可寻找出确切答案的问题,或可通过其他更简捷的方式达到教学目的的问题,就不必安排课堂讨论。对于“高深莫测”、令人望而生畏的任务也不能安排讨论。教师必须选择有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一般小组讨论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即能多角度地理解:问题的难度应适宜,问题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所联系,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问题的派生应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或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而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口味而设计出与教学目标不够紧密的讨论问题。
有效的课堂讨论是建立在学生个体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的,所以,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度和广度,给学生较充足的讨论时间。教师在此过程中不能做旁观者和局外人,要尽量多走动和观察、倾听,必要时可进行参与。教师在学生发表见解时,要善于用鼓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而不要过多地加入个人意见,但当学生出现因知识学习有限、思维受阻,或其他条件所限不能深入的情况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排除障碍。
三、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处理好师生的有效互动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详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上教与学的关系不和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忽视了人,忽视了课堂上“学习的主人”。和谐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表现在课堂上,就要以学生为本,心中时时有学生,时刻想到学生,处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和宽容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老师的关爱。在和谐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思想的垄断者和言语的霸权者,教师从高尚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走进学生心灵,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和伙伴,成为学生课堂活动的积极旁观者和耐心指导者。最后在和谐、融洽、民主、理性的氛围中,师生开展积极有效的沟通互动。师生互动过程中,不仅要较好地突出互动的“主体”——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应有的地位和角色,而且更要把握好“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互动过程中的应有地位和角色。我们应该毫不含糊地铁定: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减弱,更不能退让,教师的“主导”地位绝不能撼动!教师在理清课堂思路、规划课堂路径和驾驭课堂“生成”的“主导”地位绝不能撼动!否则,互动课堂只能是被学生为主体美化了的随意“放羊”,教师应有的地位弱化乃至消失。总之,处理好师生互动有效性,该“放”时就“放”,该“堵”时就“堵”,作为教师是不能含糊的。
实施新课程对于数学教师来讲,既是机遇,更是全新的挑战。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面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如此地潜心钻研与探索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排除和尽量避免课堂教学中不和谐因素的影响制约,从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县五里街中心小学
面对和谐课堂中跳出的不和谐音符,你是视而不见或是冷眼相待,还是倍加关注?这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问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跳出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关注课堂中那些不和谐的“音符”,科学地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天空,课堂会因你的关注而精彩,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应在不断学习课改理念,吃透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让每节课在精心预设中体现教师的教学目的。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从情境创设到问题的提出,再到问题的解决,对本节内容的小结、拓展和延伸应有完整的过程,并能形成一个整体。创设的情境应能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紧扣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过多的无关的信息不仅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掌握,而且会模糊学生的思维,失去情境创设的意义。其次要区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于数学学习。因此,不能盲目地用情境,不应对情境本身做过多的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数学课堂丧失应有的味道。教师应在精心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缜密呈现问题。一节课的问题应设计成问题系统,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梯度,解决了前一个问题,为后一个问题的解决做好铺垫。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形成适当的回答的“度”,让学生在“咀嚼”题干的过程中,能尽快进入思维状态。教学设计的优化,应以教师扎实的基本功为基础。为此,教师应加强教学的基本功的训练,如语言的表述,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等等。
二、充分运用好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努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课堂上最常用的是小组讨论的形式。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应该是:某项任务需要多少人的合作才可以完成,或者是多少人合作比一个人独立完成的效果好。因此,对于学生通过个人学习就可寻找出确切答案的问题,或可通过其他更简捷的方式达到教学目的的问题,就不必安排课堂讨论。对于“高深莫测”、令人望而生畏的任务也不能安排讨论。教师必须选择有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一般小组讨论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即能多角度地理解:问题的难度应适宜,问题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所联系,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问题的派生应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或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而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口味而设计出与教学目标不够紧密的讨论问题。
有效的课堂讨论是建立在学生个体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的,所以,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度和广度,给学生较充足的讨论时间。教师在此过程中不能做旁观者和局外人,要尽量多走动和观察、倾听,必要时可进行参与。教师在学生发表见解时,要善于用鼓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而不要过多地加入个人意见,但当学生出现因知识学习有限、思维受阻,或其他条件所限不能深入的情况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排除障碍。
三、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处理好师生的有效互动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详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上教与学的关系不和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忽视了人,忽视了课堂上“学习的主人”。和谐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表现在课堂上,就要以学生为本,心中时时有学生,时刻想到学生,处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和宽容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老师的关爱。在和谐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思想的垄断者和言语的霸权者,教师从高尚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走进学生心灵,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和伙伴,成为学生课堂活动的积极旁观者和耐心指导者。最后在和谐、融洽、民主、理性的氛围中,师生开展积极有效的沟通互动。师生互动过程中,不仅要较好地突出互动的“主体”——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应有的地位和角色,而且更要把握好“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互动过程中的应有地位和角色。我们应该毫不含糊地铁定: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减弱,更不能退让,教师的“主导”地位绝不能撼动!教师在理清课堂思路、规划课堂路径和驾驭课堂“生成”的“主导”地位绝不能撼动!否则,互动课堂只能是被学生为主体美化了的随意“放羊”,教师应有的地位弱化乃至消失。总之,处理好师生互动有效性,该“放”时就“放”,该“堵”时就“堵”,作为教师是不能含糊的。
实施新课程对于数学教师来讲,既是机遇,更是全新的挑战。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面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如此地潜心钻研与探索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排除和尽量避免课堂教学中不和谐因素的影响制约,从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县五里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