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视是一种时空艺术,它汲取了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元素,相互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本性。在叙事性艺术中,像戏剧、小说、电影,它们的空间环境是由于各自不同的本性和语言形式所决定的。在影视剧中,环境是一个必要的因素。空间环境必须是真实的,摄影机的记录功能决定了记录形式。在这种逼真中生发出一种哲理的内涵。在很多成功的故事片中,情节决定了环境,环境又提供了故事发展的空间,是情节的驱动力,两者相辅相成。
影视区别于其他门类的艺术,它的特征有两点:一是被摄体——剧中人物始终在空间中运动,从而呈现出真实的连续的时空幻觉;二是在这一过程中,空间环境是真实的、物质的,同时又具有象征的涵义。影视的特性决定了影视美术在创作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影视美术的综合性
影视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已经人所共知。所以影视美术创作不能独立于影片内容之外。影视剧中的美术设计师,为了把自己的创作构思转化为实际的可供拍摄的环境造型和人物造型,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包括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和庞杂的组织工作。他既是一部片子空间环境的创作者,也是实现创作构思的具体实施者。因此,必须具有相应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摄制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责,有分工也有合作。你必须协调处理好上下左右的关系,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纵向来说,导演是一部片子的艺术负责人,在创作思想上要和导演经常沟通,保持一致:制片主任负责整部影片的生产,在制作预算、生产安排等问题上,要寻求他的理解和支持;美术师的工作除了直接影响一部影片的艺术质量,还直接影响到制作经费的投入。美术设计负责影片的造型部分,各职能部门包括:化妆、服装、道具、置景、绘景等。作为这个部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你必须具备指导他们工作的能力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横向来讲,即美术师和摄影、照明部门的合作。在舞台上,美术师可以实现自己对各种光调色调的设计构思,而在影视剧中,技术上讲光是由摄影师掌握的。因而,美术师和摄影师在共同地、正确地运用光调色调方面的合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影视美术的特性
影视美术的特性是由影视的本性所决定的。
第一是逼真性。自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影片《工厂的大门》开始,就奠定了写实主义的基础。早期的影片虽然是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其中也存在有美术的因素,有摄影画面的内部构成。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美术的因素也是无所不在,只是我们在进行影片创作时,有意识地、自觉地对生活的素材加以提炼、概括加工,赋予影片一种完美的外部造型形式。另一位电影先驱梅里艾在把戏剧引进电影的同时,也把舞台以及舞台布景的机关装置用到了电影中。像那时的舞台演出样,使用“画幕”造成幻觉。随着电影美学和技术的发展,这种绘画布景逐步发展成为构筑布景,即在摄影场地使用物质材料搭建布景,确定了电影美术向逼真性发展的方向。
第二是运动性。前面说过,我们影片的故事和人物始终是在时间的空间和环境的空间中运动,这就要求美术师在创作时应该考虑到影视画面的连续性和环境的延续性。布景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演员的行为动作,还要考虑相应的摄影机的动作以及摄影器材(如轨道、升降机等)的活动空间。形成复杂的人和摄影机相互运动及配合的调度关系。要避免自然主义的“盖房子”的现象。只有周密地思考才可能精细地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的任务
有人这样说:“影视美术设计师是第一个把文学形象转变为视觉形象的人。要体现导演关于场景的创作意图,总是先由美术师设计布景、道具、服装,然后通过演员的表演来深刻地揭示内容。”事实上,观众在银屏上看到的一切环境和造型都和美术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
影视的空间环境设计,要求美术师富于创造性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不能仅仅停留在剧情需要的场景这浅表层面。环境设计首先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要起到深化主题、表现人物的身份、情绪和心理变化等作用。这个创作过程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把剧本的主题、内容、情节、人物“烂熟于心”,使未来画面的空间环境在心里逐渐成型,要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种种素材形象中提炼出最切题的具体物体造型形象加以典型化。
环境设计的第一步是“纸上谈兵”,把自己对未来影视作品的整体造型构思、设计意图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要求美术师的绘画功底和设计能力及由此涉及的建筑制图、置景工艺等专业知识。
美术师的整个创作过程是繁杂艰辛的。案头准备工作是别人看不到的,需要消耗很大的精力,遇到历史题材的影片更是如此。一个人的经历和阅历是有限的,你必须坐下来研究剧中年代的历史、风土人情、建筑、家具、服饰、礼仪典制乃至日常生活用品等等,然后才能进入创作阶段。这个阶段需要采景、多次的读剧本、研究剧本、分析人物、列出场景表,一方面和导演沟通,领会导演的意图,确定未来影片的风格式样和设计方向。一方面和制片主任沟通,明确工作量,确定美术部门工作人员,商量制作经费的投入,编制预算,了解生产周期,提前进入筹备制作。根据需要画出剧本涉及的场景气氛图、道具设计图、服装设计图以至人物造型图。要使这些平面绘画设计付诸实施,还要精心画出一整套的搭景用的建筑技术图纸(平面图、主视图、侧视图、透视图等),并负责组织与监督整个搭景制作过程,包括搭景材料的选择和制作,直到最后的完成效果。在这些反复的劳动中,美术师不能像一个画家那样独立自主的创作。他的工作受到时间、经济以及合作者的约束,受到实地搭景时具体困难的限制。有时候你会感觉自己是个艺术家,有时像个外联制片、生产制片,有时像个工艺匠人。总之,影视美术师是个“杂家”。
美术师除了内景的搭制,还要进行外景的选择和改造。根据情况有时候需要外景内搭或内景外搭,通常是内外景结合,内景、外景在造型上的衔接和统一,则又成为影视布景设计中的一个艺术和技术性的问题。
在一部影视作品里,美术设计师有着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电影艺术词典》对“美术师”一词的解释是:“负责整部影片造型设计的主要创作人员。国外称艺术导演、艺术总设计师、艺术指导或美术指导。”随着影视知识的普及,首先我们影视队伍中的成员已经有了空间环境的意识,开始认识到了美术设计在创作中的重要性。那种认为任何一个画画的人都可以干影视美术的观点,那种认为一个好的道具师可以代替美术师的观点,那种认为随便找一个环境就可以拍摄的观点等等,已经越来越少了。而我们也应该换一个角度反省一下我们影视美术自身队伍的建设问题。由于我国影视事业的起步较晚,对影视美术行业认识程度不够,造成了影视美术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当今时代,影视艺术和技术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市场经济的规律也开始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每当一个新的剧本摆在你面前的时候,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新的挑战,我们不可能重复自己、重复昨天。每一部影视作品的创作都是一个自我挑战、自我完善的过程。这是一个现实的也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影视区别于其他门类的艺术,它的特征有两点:一是被摄体——剧中人物始终在空间中运动,从而呈现出真实的连续的时空幻觉;二是在这一过程中,空间环境是真实的、物质的,同时又具有象征的涵义。影视的特性决定了影视美术在创作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影视美术的综合性
影视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已经人所共知。所以影视美术创作不能独立于影片内容之外。影视剧中的美术设计师,为了把自己的创作构思转化为实际的可供拍摄的环境造型和人物造型,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包括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和庞杂的组织工作。他既是一部片子空间环境的创作者,也是实现创作构思的具体实施者。因此,必须具有相应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摄制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责,有分工也有合作。你必须协调处理好上下左右的关系,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纵向来说,导演是一部片子的艺术负责人,在创作思想上要和导演经常沟通,保持一致:制片主任负责整部影片的生产,在制作预算、生产安排等问题上,要寻求他的理解和支持;美术师的工作除了直接影响一部影片的艺术质量,还直接影响到制作经费的投入。美术设计负责影片的造型部分,各职能部门包括:化妆、服装、道具、置景、绘景等。作为这个部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你必须具备指导他们工作的能力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横向来讲,即美术师和摄影、照明部门的合作。在舞台上,美术师可以实现自己对各种光调色调的设计构思,而在影视剧中,技术上讲光是由摄影师掌握的。因而,美术师和摄影师在共同地、正确地运用光调色调方面的合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影视美术的特性
影视美术的特性是由影视的本性所决定的。
第一是逼真性。自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影片《工厂的大门》开始,就奠定了写实主义的基础。早期的影片虽然是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其中也存在有美术的因素,有摄影画面的内部构成。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美术的因素也是无所不在,只是我们在进行影片创作时,有意识地、自觉地对生活的素材加以提炼、概括加工,赋予影片一种完美的外部造型形式。另一位电影先驱梅里艾在把戏剧引进电影的同时,也把舞台以及舞台布景的机关装置用到了电影中。像那时的舞台演出样,使用“画幕”造成幻觉。随着电影美学和技术的发展,这种绘画布景逐步发展成为构筑布景,即在摄影场地使用物质材料搭建布景,确定了电影美术向逼真性发展的方向。
第二是运动性。前面说过,我们影片的故事和人物始终是在时间的空间和环境的空间中运动,这就要求美术师在创作时应该考虑到影视画面的连续性和环境的延续性。布景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演员的行为动作,还要考虑相应的摄影机的动作以及摄影器材(如轨道、升降机等)的活动空间。形成复杂的人和摄影机相互运动及配合的调度关系。要避免自然主义的“盖房子”的现象。只有周密地思考才可能精细地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的任务
有人这样说:“影视美术设计师是第一个把文学形象转变为视觉形象的人。要体现导演关于场景的创作意图,总是先由美术师设计布景、道具、服装,然后通过演员的表演来深刻地揭示内容。”事实上,观众在银屏上看到的一切环境和造型都和美术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
影视的空间环境设计,要求美术师富于创造性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不能仅仅停留在剧情需要的场景这浅表层面。环境设计首先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要起到深化主题、表现人物的身份、情绪和心理变化等作用。这个创作过程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把剧本的主题、内容、情节、人物“烂熟于心”,使未来画面的空间环境在心里逐渐成型,要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种种素材形象中提炼出最切题的具体物体造型形象加以典型化。
环境设计的第一步是“纸上谈兵”,把自己对未来影视作品的整体造型构思、设计意图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要求美术师的绘画功底和设计能力及由此涉及的建筑制图、置景工艺等专业知识。
美术师的整个创作过程是繁杂艰辛的。案头准备工作是别人看不到的,需要消耗很大的精力,遇到历史题材的影片更是如此。一个人的经历和阅历是有限的,你必须坐下来研究剧中年代的历史、风土人情、建筑、家具、服饰、礼仪典制乃至日常生活用品等等,然后才能进入创作阶段。这个阶段需要采景、多次的读剧本、研究剧本、分析人物、列出场景表,一方面和导演沟通,领会导演的意图,确定未来影片的风格式样和设计方向。一方面和制片主任沟通,明确工作量,确定美术部门工作人员,商量制作经费的投入,编制预算,了解生产周期,提前进入筹备制作。根据需要画出剧本涉及的场景气氛图、道具设计图、服装设计图以至人物造型图。要使这些平面绘画设计付诸实施,还要精心画出一整套的搭景用的建筑技术图纸(平面图、主视图、侧视图、透视图等),并负责组织与监督整个搭景制作过程,包括搭景材料的选择和制作,直到最后的完成效果。在这些反复的劳动中,美术师不能像一个画家那样独立自主的创作。他的工作受到时间、经济以及合作者的约束,受到实地搭景时具体困难的限制。有时候你会感觉自己是个艺术家,有时像个外联制片、生产制片,有时像个工艺匠人。总之,影视美术师是个“杂家”。
美术师除了内景的搭制,还要进行外景的选择和改造。根据情况有时候需要外景内搭或内景外搭,通常是内外景结合,内景、外景在造型上的衔接和统一,则又成为影视布景设计中的一个艺术和技术性的问题。
在一部影视作品里,美术设计师有着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电影艺术词典》对“美术师”一词的解释是:“负责整部影片造型设计的主要创作人员。国外称艺术导演、艺术总设计师、艺术指导或美术指导。”随着影视知识的普及,首先我们影视队伍中的成员已经有了空间环境的意识,开始认识到了美术设计在创作中的重要性。那种认为任何一个画画的人都可以干影视美术的观点,那种认为一个好的道具师可以代替美术师的观点,那种认为随便找一个环境就可以拍摄的观点等等,已经越来越少了。而我们也应该换一个角度反省一下我们影视美术自身队伍的建设问题。由于我国影视事业的起步较晚,对影视美术行业认识程度不够,造成了影视美术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当今时代,影视艺术和技术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市场经济的规律也开始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每当一个新的剧本摆在你面前的时候,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新的挑战,我们不可能重复自己、重复昨天。每一部影视作品的创作都是一个自我挑战、自我完善的过程。这是一个现实的也是一个长期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