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陆和台湾没恢复探亲前,龙应台回过一次湖南。她是从香港那边过来的。她丈夫是德国人,她可能拿了美国的居留证。那是1985年,她回衡东找她从没见过的哥哥。我当时正想要出龙应台的书,虽然《丑陋的中国人》这本台湾书惹了些麻烦。我给龙应台写了封信,请她授权《野火集》交给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我觉得她应该会同意授权,她应该知道我们湖南已经出了柏杨和三毛的书了,再就是我觉得她应该有很浓的乡情。
《丑陋的中国人》是1986年9月,牧惠(时任《红旗》杂志社文教部主任)让他的夫人寄给我的。那个时候寄印刷品,还要检查,特别是在北京,检查得更严格,检查完后。才能把信封口子封上,怕里面夹带泄露什么国家秘密的信件。牧惠第一次让她夫人去寄,邮局检查的人一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就不让寄了,说书名就吓人。后来牧惠找了熟人。才夹在包裹里寄给了我。
当时,我编的《当代杂文选粹》快要付印了。在编的时候,我就想过要把台湾的柏杨和龙应台的编进来,只是当时只听说了他们的名字,还没看到过他们的书。收到北京寄来的包裹,我打开一看。当时就被书名吓住了,《丑陋的中国人》啊!读了几篇,觉得文笔犀利,敢于把疮疤亮出来,不同凡响,看了能促进我们正视我们民族的一些弱点,很有价值。
我编《当代杂文选粹》。邀请了两个特约主编,一个是人民出版社的总编、社长严秀,一个就是牧惠。那个包裹里还有牧惠的信,说他和严秀都希望我能考虑争取在湖南把这本书出出来。这本书的风险,我们三个都知道,但我们也觉得,值得冒这个风险。当时因为我们的(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黄起衰的身体原因,基本上出版社的工作实际上是由我主持,所以出版《丑陋的中国人》的选题报告,只有我一个人署名,我也没想到要他也署名。怕万一出了事连累到他。当时出版局的局长和副局长也都签字同意这本书出版。出版的手续很顺利。但还是有些担心出版后会有些麻烦,我们三个人就一起署名写了个后记,事先表明我们的态度,说“对于柏杨先生有些篇目某些观点,并不是我们都能同意的,我们相信读者的判断力”。
当时是铅印,我们湖南出书是很快的,别的地方,排版、印刷搞下来至少要三个月,我们一个月不到就出来了。搞这么快,这么抢时间。是怕这本书要出版的消息传出去后。书还没印,就被叫停。11月份去排字、印书。是在望城县的湘江印刷厂。社里那个时候还没车,每天早上,我坐摩托到望城,印刷厂给我准备一盆白炭火。下午下班,我再搭班车回来。
1986年12月中旬,《丑陋的中国人》就印出来了。书发出去后,很抢手,甚至有人等到印刷厂提货。到年底,就累计印了90万册。这本书禁得也快。1987年1月15日,国家出版局就下了通知,说坚决停止《丑陋的中国人》一书的出版安排,已出版的,要保证停止发行。我们接到通知时。印刷厂还有10多万册没发出去。我觉得这10多万册书打成纸浆太可惜了,就向上面主管部门申述,我觉得这本书是没有不准出版的理由的。
申述了半年多,有结果了,新闻出版署图书司打电话来,说我写给刘果(时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的信收到了,经研究决定,同意我们提出的意见,同意把库存的书发出去。这本书的影响是很大的,后来(中国)华侨出版公司还专门出了本《<丑陋的中国人>风波》。
1986年,大陸和台湾还没有恢复往来。我们出《丑陋的中国人》并没有取得柏杨的授权。给他的稿费,也是两年后,大陆和台湾恢复往来了,我在北京给他的,按当时最高的稿费标准。
比《丑陋的中国人》早十几天出版的台湾作家的书,是三毛的散文集。当时我和三毛也还没取得联系。我大概是1985年下半年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报道,说姚雪垠到新加坡参加国际文学活动遇到了台湾作家三毛,三毛对大陆作家非常热情,要求姚老在她脸上亲一下;那个报道还说了三毛不平凡的经历以及在台湾掀起的“三毛热”。
我看完那个报道就写信给香港的朋友作家林真,让他想办法找几本三毛的书寄给我。林真给我寄了6本,《撒哈拉沙漠的故事》《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等等。书收到后,我和我两个读中学的小孩没几天就都看完了,都很喜欢。又给林真写信,让他再找些三毛的书寄过来。
当时湖南文艺出版社刚成立不久,我意外地被推到第一副总编辑的岗位上,正好我分管的是诗歌散文,我有话语权——那个时候。港台书最热的是金庸和梁羽生他们的武侠,大陆的散文书没什么市场。我把我仔细读过的8本三毛的书交给相关的编辑室,让他们去编。原来还很担心三毛散文的市场,没想到会比武侠还受欢迎,发行部的人搞得忙手脚不赢。
我是1989年初才和三毛建立通信联系的。第一封给三毛的信是请别人转寄的,当时我知道她预计4月份到杭州,我说我会去杭州找她。把稿费给她。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情,我不能去杭州了。三毛从大陆回到台北后给我回了信。她不知道我的地址,只写了湖南文艺出版社。她很担心我收不到,因为在台北有几百家出版社,她担心湖南也有很多出版社,不写具体地址就收不到。那封信她抄了两份,另一份还是由我们之间的那个朋友转寄。两封信我都收到了。
大陆和台湾没恢复探亲前,龙应台回过一次湖南。她是从香港那边过来的。她丈夫是德国人。她可能拿了美国的居留证,当时她在美国教书。龙应台第一次回湖南,是1985年,她回衡东找她从没见过的哥哥——她父亲告诉了她衡东老家的地名。当时她的名字在大陆没几个人知道。她找到了她的老家。她这次回湖南,当时我并不晓得,是过了两年以后,衡阳一个叫单新元的读者写信告诉我的。单新元问我有没有和龙应台联系。他在信里面还寄了张龙应台和她丈夫在衡东的合影。还告诉了我龙应台在美国的地址。
我当时正想要出龙应台的书,虽然《丑陋的中国人》惹了些麻烦。三毛的散文和《丑陋的中国人》出来后,我和台湾的几个作家通过香港的朋友有了些联系。我向他们打听过龙应台,但他们都说和她没有联系,只知道她当时不在台湾。所以,我接到单新元的信后,赶紧就给龙应台写了封信,请她授权《野火集》交给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我觉得她应该会同意授权,《野火集》和《丑陋的中国人》一样在台湾都很受争议,大陆应该还没哪家出版社和她联系过。然后,她应该知道我们湖南已经出了柏杨和三毛的书了,再就是我觉得她应该有很浓的乡情。
龙应台给我的第一封回信写了四页纸,我现在还记得,开篇就是“弘征先生,谢谢您的来信。‘野火’能在大陆出版,表示大陆的政治气氛与以往不同了,实在令人寄以希望……”
当时龙应台对大陆的了解不多,有人为了争得她的授权,给龙应台写信说“大陆由于地方大,营销网的不足,往往有多重授权的情况”,《野火集》开印前,龙应台问我《野火集》我们湖南出,别的省份能不能买到书,我回复说我们的书都是全国发行。
《野火集》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一版一印出版,印了64500册。序言是她专门写的,标题是《开往梦境的火车——给家乡的读者》,写得很深情:“《野火集》正式在湖南出版,满足了我对大陆那股浪漫的思乡情怀。我不必再殷勤问客是否知道寒梅的消息;书在父母的故乡出版,就好像自己已经回到了寒梅怒放的窗前……”
《丑陋的中国人》是1986年9月,牧惠(时任《红旗》杂志社文教部主任)让他的夫人寄给我的。那个时候寄印刷品,还要检查,特别是在北京,检查得更严格,检查完后。才能把信封口子封上,怕里面夹带泄露什么国家秘密的信件。牧惠第一次让她夫人去寄,邮局检查的人一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就不让寄了,说书名就吓人。后来牧惠找了熟人。才夹在包裹里寄给了我。
当时,我编的《当代杂文选粹》快要付印了。在编的时候,我就想过要把台湾的柏杨和龙应台的编进来,只是当时只听说了他们的名字,还没看到过他们的书。收到北京寄来的包裹,我打开一看。当时就被书名吓住了,《丑陋的中国人》啊!读了几篇,觉得文笔犀利,敢于把疮疤亮出来,不同凡响,看了能促进我们正视我们民族的一些弱点,很有价值。
我编《当代杂文选粹》。邀请了两个特约主编,一个是人民出版社的总编、社长严秀,一个就是牧惠。那个包裹里还有牧惠的信,说他和严秀都希望我能考虑争取在湖南把这本书出出来。这本书的风险,我们三个都知道,但我们也觉得,值得冒这个风险。当时因为我们的(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黄起衰的身体原因,基本上出版社的工作实际上是由我主持,所以出版《丑陋的中国人》的选题报告,只有我一个人署名,我也没想到要他也署名。怕万一出了事连累到他。当时出版局的局长和副局长也都签字同意这本书出版。出版的手续很顺利。但还是有些担心出版后会有些麻烦,我们三个人就一起署名写了个后记,事先表明我们的态度,说“对于柏杨先生有些篇目某些观点,并不是我们都能同意的,我们相信读者的判断力”。
当时是铅印,我们湖南出书是很快的,别的地方,排版、印刷搞下来至少要三个月,我们一个月不到就出来了。搞这么快,这么抢时间。是怕这本书要出版的消息传出去后。书还没印,就被叫停。11月份去排字、印书。是在望城县的湘江印刷厂。社里那个时候还没车,每天早上,我坐摩托到望城,印刷厂给我准备一盆白炭火。下午下班,我再搭班车回来。
1986年12月中旬,《丑陋的中国人》就印出来了。书发出去后,很抢手,甚至有人等到印刷厂提货。到年底,就累计印了90万册。这本书禁得也快。1987年1月15日,国家出版局就下了通知,说坚决停止《丑陋的中国人》一书的出版安排,已出版的,要保证停止发行。我们接到通知时。印刷厂还有10多万册没发出去。我觉得这10多万册书打成纸浆太可惜了,就向上面主管部门申述,我觉得这本书是没有不准出版的理由的。
申述了半年多,有结果了,新闻出版署图书司打电话来,说我写给刘果(时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的信收到了,经研究决定,同意我们提出的意见,同意把库存的书发出去。这本书的影响是很大的,后来(中国)华侨出版公司还专门出了本《<丑陋的中国人>风波》。
1986年,大陸和台湾还没有恢复往来。我们出《丑陋的中国人》并没有取得柏杨的授权。给他的稿费,也是两年后,大陆和台湾恢复往来了,我在北京给他的,按当时最高的稿费标准。
比《丑陋的中国人》早十几天出版的台湾作家的书,是三毛的散文集。当时我和三毛也还没取得联系。我大概是1985年下半年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报道,说姚雪垠到新加坡参加国际文学活动遇到了台湾作家三毛,三毛对大陆作家非常热情,要求姚老在她脸上亲一下;那个报道还说了三毛不平凡的经历以及在台湾掀起的“三毛热”。
我看完那个报道就写信给香港的朋友作家林真,让他想办法找几本三毛的书寄给我。林真给我寄了6本,《撒哈拉沙漠的故事》《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等等。书收到后,我和我两个读中学的小孩没几天就都看完了,都很喜欢。又给林真写信,让他再找些三毛的书寄过来。
当时湖南文艺出版社刚成立不久,我意外地被推到第一副总编辑的岗位上,正好我分管的是诗歌散文,我有话语权——那个时候。港台书最热的是金庸和梁羽生他们的武侠,大陆的散文书没什么市场。我把我仔细读过的8本三毛的书交给相关的编辑室,让他们去编。原来还很担心三毛散文的市场,没想到会比武侠还受欢迎,发行部的人搞得忙手脚不赢。
我是1989年初才和三毛建立通信联系的。第一封给三毛的信是请别人转寄的,当时我知道她预计4月份到杭州,我说我会去杭州找她。把稿费给她。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情,我不能去杭州了。三毛从大陆回到台北后给我回了信。她不知道我的地址,只写了湖南文艺出版社。她很担心我收不到,因为在台北有几百家出版社,她担心湖南也有很多出版社,不写具体地址就收不到。那封信她抄了两份,另一份还是由我们之间的那个朋友转寄。两封信我都收到了。
大陆和台湾没恢复探亲前,龙应台回过一次湖南。她是从香港那边过来的。她丈夫是德国人。她可能拿了美国的居留证,当时她在美国教书。龙应台第一次回湖南,是1985年,她回衡东找她从没见过的哥哥——她父亲告诉了她衡东老家的地名。当时她的名字在大陆没几个人知道。她找到了她的老家。她这次回湖南,当时我并不晓得,是过了两年以后,衡阳一个叫单新元的读者写信告诉我的。单新元问我有没有和龙应台联系。他在信里面还寄了张龙应台和她丈夫在衡东的合影。还告诉了我龙应台在美国的地址。
我当时正想要出龙应台的书,虽然《丑陋的中国人》惹了些麻烦。三毛的散文和《丑陋的中国人》出来后,我和台湾的几个作家通过香港的朋友有了些联系。我向他们打听过龙应台,但他们都说和她没有联系,只知道她当时不在台湾。所以,我接到单新元的信后,赶紧就给龙应台写了封信,请她授权《野火集》交给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我觉得她应该会同意授权,《野火集》和《丑陋的中国人》一样在台湾都很受争议,大陆应该还没哪家出版社和她联系过。然后,她应该知道我们湖南已经出了柏杨和三毛的书了,再就是我觉得她应该有很浓的乡情。
龙应台给我的第一封回信写了四页纸,我现在还记得,开篇就是“弘征先生,谢谢您的来信。‘野火’能在大陆出版,表示大陆的政治气氛与以往不同了,实在令人寄以希望……”
当时龙应台对大陆的了解不多,有人为了争得她的授权,给龙应台写信说“大陆由于地方大,营销网的不足,往往有多重授权的情况”,《野火集》开印前,龙应台问我《野火集》我们湖南出,别的省份能不能买到书,我回复说我们的书都是全国发行。
《野火集》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一版一印出版,印了64500册。序言是她专门写的,标题是《开往梦境的火车——给家乡的读者》,写得很深情:“《野火集》正式在湖南出版,满足了我对大陆那股浪漫的思乡情怀。我不必再殷勤问客是否知道寒梅的消息;书在父母的故乡出版,就好像自己已经回到了寒梅怒放的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