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路径分析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t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朗读活动。在诵读中展开想象并表达自己想到的事物,能提升语言建构能力;在推敲词句中体会情感能发展思维能力;展开鉴赏活动能提高审美和创造能力;在对比类文中提升文化理解能力。这些方法都能促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关键词】朗读能力;语文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和作品的情感态度,学会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诵读,表达阅读感悟。由此可见,展开朗读活动不仅要提升学生“读”的能力,还能促使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积累语言,有助于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基于语文核心素养,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朗读变得更有实效性。
  一、展示画面,放飞想象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精彩的作品,在引导学生诵读时要利用视听设备创设情境,引导他们进入到作品的氛围中,促使其丰富想象,在头脑中感受到美的画面。在这个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看到”了什么画面,说说自己如何处理音调的起伏。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诵读和审美能力,其语言建构和应用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学习五年级上册第1课《白鹭》时,笔者鼓励学生展开配乐朗诵,并展示了白鹭的相关照片,让学生看到了其绰约的风姿。此后,鼓励学生一边诵读一边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的内容,思考一下各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怎样的画面。在学生诵读后,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看到”的画面,注意不要简单重复课文中的词句,而要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说出审美体悟。如,有学生在描写白鹭的外貌时,尝试表达:“白鹭的外貌是流线型的,有着长长的嘴巴和脚,它们的长度刚刚好。白鹭的颜色也很漂亮,白的白、黑的黑,让人觉得完美地配合在了一起。”鼓励学生再次诵读,看看文章如何表达同样的内容。
  要提升学生更好地展开语言建构和应用,就要促使学生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提升语感,而诵读是一种积累语感的好方法,学生在诵读中能更好地进入预定情境中,将口头语言和文字结合在一起,提升表达能力。
  二、推敲字词,激发情感
  叶圣陶认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诵读时不可“有口无心”,而要试着推敲作品中的文字,思考这些看似寻常的文字中是否蕴藏了作者的深情厚谊,然后思考如何调整声音、声调,进而展现出这种情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学会如何借助诵读理解文字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了,语文核心素养也随着发展。
  学习五年级上册第4课《梅花魂》时,笔者引导学生找出作品中展现梅花的词句,进行深入诵读,并围绕:“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一句的词句展开分析,说说在这些词句中展现了怎样的情怀。首先,鼓励学生说说作者为何连续使用几个“愈”字,在诵读的时候要运用怎样的语气。学生认为:“要一次比一次读得重,这样能体现出梅花的气节,展现出梅花的象征意义。”鼓励学生思考:“在诵读的时候,你是否体会到了作者对梅花的情感呢?”学生认为:“作者用‘精神、秀气’等词语赞美梅花,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所以在诵读的时候要发自内心地体现出爱。”
  在诵读中推敲文字,能促使学生提升思维能力,他们能借助诵读时获得的直观体验,比较、归纳各种语言现象,进而体会作品的情感,最终让自己的思维更具有灵活性、批判性。
  三、开展竞赛,学会鉴赏
  在小学课本中不少作品诵读起来都给人朗朗上口、回味无穷的感觉。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朗读比赛,促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诵读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诵读后说说自己对声音的处理方法,闭上眼睛回忆文字和画面,这样能让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也有所提升。
  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六年级上册第22课《月光曲》时,鼓励他们展开诵读比赛,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配乐,并将诵读片段上传到网络上,大家评选出优秀的片段。每一个学生在诵读的时候都要说说自己的处理方法,评选的学生也要写下评选的理由。如,有学生在诵读中提到:“在读到展现月光的场景时,我先读得慢一点,展现出唯美的意境。在读到‘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的时候,加快了语气,同时也让声音变得更有力量,这样就能展现出力与美的结合。让读者能从月光曲中品味到一种精神的力量。”在诵读比赛中,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了发展。
  审美鉴赏和创造方面的核心素养包括欣赏、鉴别文字作品,体会并感受作品中的形象美和情感美。在诵读比赛中,学生你追我赶,各展其能,能在竞争的环境中促使其审美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四、适度延伸,比较类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要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以在组织学生展开诵读活动时也要适度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上网寻找其他同类型的文章,展开诵读,并进行比较分析,看看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在对比中,学生的文化视野得到拓展,发展了文化传承和理解方面的核心素养。
  笔者鼓励学生诵读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的《马诗》《石灰吟》《竹石》,并上网寻找其他咏物类的诗歌作品,如,《墨梅》等,展开类文比较,尝试体会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学生认为:“不少咏物类的作品都展现了作者的情怀,体现了他们的人生理想。”引导学生思考在诵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学生发现若能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经历,则会提高诵读的效果。鼓励学生在诵读时将自己想象成作者,如,诵读《石灰吟》时想象作者在遇到困苦打擊的时候会如何坚定信念,这样在诵读时就会融入真挚的情感,用坚定的语气表现作者追求清白人生的心理。
  在类文比较中要特别引导学生寻找一些能展现传统文化的内容,如古诗词等,这样能让他们增强文化自信,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诵读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在教学中要落实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将语言理解和积累、审美感悟和创造、文字分析和思考、人文精神的感悟融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邹克波.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践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8(12):60-62.
  [2]刘西林.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J].小学时代,2020(5):67-69.
其他文献
【摘要】新冠肺炎防控期间,举国上下,停课不停学。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保证学生的学习,教育部提倡采取居家线上学习的方式。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利用教育软件指导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将“钉钉”应用于线上教学中,该如何开展?以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应用为例,从认识“钉钉”并了解其应用于线上教学所具备的功能、用“钉钉”进行直播教学、用“钉钉”来反馈学习效果和培优辅差、用“钉钉”搭建奖惩机制四个方面来探究钉钉软件在数学线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急需要进行创新和变革,帮助学生养成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根本目的,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不断养成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标准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过程中,促使信息技术课程成为满足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对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与以往相比发生显著变化,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传授学生丰富的学科知识,更要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实际运用能力。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其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此外,该阶段的学生对事物还抱有强烈的好奇心,通过对其好奇心的引导和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发
阿尔法狗“吊打”了我国的围棋高手柯洁,我很无语,我国没有围棋高手了吗?如果没有的话,我当,看我怎么打败这个机器人吧。为了梦想加油!  我决定先挑战弟弟。学过两三节围棋课的弟弟,对围棋是略知一二的,我想:“他肯定下得不好,我一定能赢他。”于是,我把棋下得飞快,没想到这个小子下得非常好,一招狠过一招,“打”得我连连“后退”。但是当时我还不知道我已经输了,还在飞快地下着。最后一数,我一下子输了二十多目。
【摘要】本文以幼儿园建构游戏环境创设、游戏时间安排和情感环境的创设为主线开展现状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教师从物质环境、认知环境、情感环境等方面对建构游戏环境创设进行改进,提出了相应策略。  【关键词】建构游戏;环境创设;现状;策略  建构游戏对幼儿发展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它能促进幼儿的认知取社会胜目发展。另一方面,建构游戏因环境、材料和活动过程的特殊性,有着与其它游戏不可比拟的独特教育价值。《幼
【摘要】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是培养个人科学素养的黄金时间,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抽象概念是掌握科学知识的首要任务和关键点。首先,对于抽象概念,书面解释结合实践的场景让学生深入理解,不能死记硬背,在理解基础上认识记忆。其次,学习是抽象到实践、由浅到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要重视对新知识、新概念的首次学习,才有助于后面的深入学习。再者,直观教具是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在理解的前提下采用直观教具,可以使学生从视感到
【摘要】面对地理新高考考试形式、试题内容和评价理念的变化,作为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的重要教学环节——地理作业也要适应高考的要求而变化。本文分析了新高考背景下改进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的必要性,提出多元化作业形式、教师批改和学生互改相结合的批改方式、多元化评价方式、重点讲解的点评方式的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的方案,帮助师生减负增效,更好的与高考衔接。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数学课堂气氛比较压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容易对数学产生厌烦的情绪,此外,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也很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无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数学思想方法,还能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
【摘要】开放的、动态的品德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源泉,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在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既要以教材为蓝本,又要以小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为依托,以课程标准及解读为依据,以动态课堂为平台,以现代媒体为手段,以有机融合为途径,对教材中的素材进行重组、拓展、生发等的再造,努力开发、拓展、优化课程资源,由书本回归儿童的生活。  【关键词】品德;课程资源;开发;拓展;优化  品德课程资源是指根据教学对象所
【摘要】隨着初中体育中考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初中的体育教学也进行了内容上、观念上、方法上以及手段上的全方位改革。特别是在课堂上实行动态热身操和8分钟体能素质练习,这就要求我们体育老师必须把握新课程标准,立足课堂实践,从教与学的实际中进行应用探究,把8分钟专项体能素质练习与体育足球学科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关键词】体能素质练习;初中足球教学;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