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笔者作为新手教研组长时初触教研策划的所思所感。笔者以“幼儿园教学活动说课反思”教研方案撰写为例,从教研前的思考到指导下的改变,再到梳理教研内容、撰写方案难点及注意事项,以期通过亲身实践,记录下自己在教研策划中的思、想、行,帮助其他新手教研组长了解教研活动策划的基本内容,理清策划思路。
一、触发思考的源起:起于挑战,源于角色
(一)必然而生的角色
园本教研是立园之本、兴园之策、强园之道。我园不断探索符合本园发展的园本教研活动,在策划、组织与实施中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让教研在园内“落地生根”。作为园本教研的基本组织单位,教研组教研功能的发挥、教研舌动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位核心成员——教研组长。
(二)自我角色的定位
在组织园本教研中,我的角色定位源于三点:一是工作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仍是新手教师;二是有参与教研的体验,但缺乏相关组织经验;三是理论知识较为薄弱。
(三)角色转换后的迷茫
1.对教研策划无经验。突然由教研参与者转换为教研活动组织者,从策划到组织再到实施,面对挑战,我深知肩负的责任与期望。对于新角色,我不知能否胜任:对于教研,我的经验仅停留在看课例展示、针对问题进行集体研讨和分享研讨结果上,而对如何确定教研主题、如何策划教研舌动等并不清楚。
2.对教研组织无方向。一开始策划教研活动时,我对教研组织还没有明确的方向。例如:用什么形式组织教研?如何有效引导参研教师围绕研讨主题进行思考?
(四)明确角色后的担当
1.主动思考。明确责任后,我对教研的思考开始由被动转为主动,主动寻找途径了解教研,弥补教研经验的缺失;主动向有经验的教研组长请教,了解研讨主题的确定来源、教研方案的撰写、教研过程的组织策略;制订教研方案之前,主动理清教研主题和思路,提前与有经验的教研组长交流自己的想法,以确保教研的可行性;遇到瓶颈问题时,多方寻找解决策略;制订好方案后,积极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及时调整,确保方案的合理眭。
2.积淀理论。我坚持“活动前反思、活动中反思、活动后反思”的教研思路,始终将“教研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作为研究重点,围绕重点思考解决策略。清晰的思路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支撑,研讨活动开展的质量离不开教研组长的有效组织及教研组长对教学研究的引领。因此,教研组长需要不断学习,掌握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研究方法,熟知《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等指导性理论,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起于挑战,源于角色,有了思考,成了思路,终凝成方案——幼儿园教学活动说课反思教研方案。
二、自我探索中的思考
(一)三点思考
1.教研主题的思考。本次教研主题源于幼儿园的教学实际,服务于幼儿园整体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需要,为初次参研实习的教师搭建起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教师们感受到幼儿园轻松、愉悦的研讨氛围和有爱的人文氛围,在研讨中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增进对教研的认识。本次活动的各个环节应当围绕研讨主题开展。以游戏为例,游戏的选择需要与研讨主题挂钩,可借助游戏的开展为后续研讨环节做铺垫:也可借游戏引申出游戏背后的内涵意义,如重视团队的力量、鼓励参研教师敢于表达等。
2.教研场地的思考。在教研舌动开始之前,我们需要选择教研场地,以便因地制宜地开展教研舌动,同时做好准备工作,如摆放设备、粘贴标志等。
3.教研形式的思考。我们需要根据参研教师的特点选择教研形式,常见的教研形式有三类,即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和学习型教研。教学型教研一般以“课例”为载体,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展开,研究过程渗透或融入教学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中。教学型教研的活动方式主要是基于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和讨论,以文本教案和案例式课堂教学展现研究成果。研究型教研一般以“课题”为载体,围绕一个问题分小组进行课题研究,最终以报告的形式呈现研究成果。与教学型教研相比,研究型教研更深入、更规范、更科学、更具针对性。学习型教研以学习为视角,旨在理解理论的内在本质,利用理论思考和解决自身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学习型教研中,阅读和思考是研究的主线,观摩和交流是研究的途径,研究成果以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等形式呈现。
(二)四项准备
开展教研活动包括四项准备。第一,教研方案的准备,主要包含六方面内容,即教研目的、教研时间、教研地点、参研人员、教研准备、教研过程。第二,活动课例的准备,其主要为教研主题服务,能够让参研教师清晰地看到执教者在教研过程中的组织策略及教学方法。第三,知识经验的准备,主持人、执教者、参研教师在参研前都需要做好相关知识经验储备。第四,教研物质的准备,需要根据活动所需及参研对象的特点来确定。
三、指导下形成的思路
(一)关于思考,让思路更清晰
1.教研主题的思考
(1)主题的选择。说课反思的主题源于三点,即主题本身很重要、掌握很必要、我们很需要。说课反思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是教师从经验型走向研究型的必经之路,也是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更是基于现状的实际需求。实习教师初次接触教学现场,对说课反思的理解正处于形成时期,不清楚说课说什么、应该怎样说,也不明白反思讲什么、应当如何讲,这些问题均有待解决。
(2)主题的呈现。首先,我们以“教研来源”的介绍拉开本次教研的序幕,让参研教师了解说课反思主题确定的由来。其次,我们以“字卡拼拼乐”游戏的形式调动参研教师参与活动的兴趣,重温幼儿学法、教师教法、教学手段,为说课反思的研讨做理论铺垫。然后,我们以“课例观摩”的形式让参研教师直观地感受和观摩教学活动,知道执教者是怎么教的,幼儿是如何学的,为执教者说课反思做铺垫。紧接着,我们通过“执教者说课反思”环节的开展,让参研教师在“知道执教者是怎么教的,幼儿是如何学的”的基础上,更深入地了解执教者是怎样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了解幼儿的学习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学。最后,我们以“分组研讨,分享研讨结果”的形式,有针对性地研讨说课反思,保证研討内容有针对性,研讨过程高效,研讨成果高质。 2.教研形式的思考
本次教研是我园实习教师第一次参与教研活动,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让参研教师更好地感受幼儿园的研讨氛围和人文氛围,拉近教师间的距离,增进对教研的认识?
(二)关于四项准备,让内容更全面
1.教研方案的准备。教研活动开始之前,在资深教师的指导下,我们围绕主题来源、教研目的、教研时间、教研地点、参加人员、教研准备、教研过程等七个方面撰写教研方案。
2.活动课例的准备。课例呈现之前,我们需要与执教老师沟通好执教时间、观摩地点、协教问题及幼儿的参与问题。
3.知识经验的准备。知识经验的准备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作为主持人兼策划人,我们对说课反思的思考应“走在前”。在活动开始之前,我需要多方收集资料,了解说课反思;重温《纲要》《指南》中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及科学(数学)领域相关知识点,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及艺术(绘画)领域相关知识点;撰写好主持稿,将活动的各个流程熟记于心;等等。第二,执教者在活动前应做好课例观摩活动的准备工作,提前撰写好全面说课反思。第三,活动策划者需要提前与实习教师沟通本次教研活动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例如:了解说课反思的内容,明确《纲要》《指南》中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及相关领域知识,等等。
4.教研物质的准备。提前做好参研人员的资料准备(如方案和观摩表),以及活动过程中分组材料、游戏材料、研讨材料的准备。
四、反复修改下的正稿
(一)细节之处显态度
1.方案标题三调整。为了更好地凸显研究主题,我们对教研方案的标题进行了三次修改,一稿标题为《说课反思教研方案》,二稿标题为《幼儿园教研活动说课反思观摩研讨方案》,三稿标题为《幼儿园教学活动说课反思教研方案》。
2.方案内容逐条过。方案的撰写难点在于教研目标的针对性与教学过程的环节设计。我们初稿中的教研方案目标为:能积极地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并能从中体验到教研的乐趣;通过观摩、研讨的形式了解说课反思的基本概念及撰写方法。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教学目标的撰写应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三个维度来确定,并与活动紧密相关,具有针对l生。因此,我们对教研方案的目标进行了修改,最终确定为: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说课反思”教研活动中来,勤于思考,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在思维碰撞的互动中尝试全面化、细致化地对执教者“说课反思”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价与调整,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调整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观摩、集体研讨、归纳引领的方式,了解说课反思,进一步建立起说课反思的框架及撰写思路。
初稿的各个小标题拘于常规,毫无新意,因此,我们对各个小标题进行了修改,命名直指内容又独具新意;对标题符号的使用和字体的设置都有明确的要求;细化要求,使主题更加突出。(见表1)
3.教研表格重细节。在表格的排版方面,我们更加注重整体美观度;在表格的内容上,我们则注重操作的实用性。
4.教研主持稿理流程。我们对主持稿的流程进行了细化,从开场白称谓到各个流程衔接词,再到各环节小结,逐字逐段进行整理、修改、完善。
(二)反复修改敲正稿
经过多次修改,我们最终确定了教研正稿,共包含三个部分,即说明、教研方案及观摩记录表。五、具体教研过程(摘选部分)
(一)慧于心,勤于思——观摩活动课例(见表2)
观摩活动的要求为:重点引导教师观察观摩记录表,了解记录方式;强调往返活动现场的要求,即保持安静,不打扰到幼儿。
(二)善于言,敏于行——执教者说课反思。集体研讨
1.执教者说课反思。执教者展示课件进行说课反思,研讨人员重点观察和记录执教者说课反思的内容是否全面合理。说课反思的要求为:执教者说课反思的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
2.集体研讨。执教者将参研人员划分为说课组和反思组,分别对说课和反思内容进行研讨,主要研讨点为:教师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说课(或反思)?说课(或反思)内容是否全面?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或补充?如此,可以进一步保证研讨内容有针对性,研讨过程高效,研讨成果高质。参研教师集体研讨的要求为:每组选出一位发言人、记录员、噪音控制员,合理分工,高效讨论;研讨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3.以组为单位分享研讨结果。各组整理好教研资料,以纸板书的形式呈现教研成果,并派出一位发言人上台讲述。分享研究结果的要求为:发言人的分享时间应控制在3分钟以内。
六、回顾教研全过程的感悟
(一)策划是有效教研的关键
第一,教研要有针对性。教研组长对活动针对l生的把握直接关乎教研的质量,因此教研组长在策划教研活动时应注重活动本身的针对性,一是着眼于实际,针对已有问题思考解决策略;二是面向教师群体,把握需求。第二,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设性。教研活动是教师成长与进步的阶梯,而能够“蹬梯”的关键在于研讨后建立新知识,形成新启发,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第三,渐进深入的阶段连续性。教研活动必然是坚持对某一专题的持续研究,让教研既有着眼实际、直指问题的深度,又有理论支撑、启发思考的高度。第四,关注过程的生成性。教研活动的目标仅仅是教研组长基于实际及教研内容来确定的,因此教研活动的效果与目标并非完全如预设一般发展和达成。在活动结束后,我们需要对参研教师进行持续关注,关注过程的生成性。第五,理论结合实践的指导性。有的教师在教学实践方面有许多创意想法,但难以道出其中的所以然,因此,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有理论结合实践的指导性。
(二)专家指导引领方向明
新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家的引领与指导。专家在看教研、说教研中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他们看问题深入透彻,能够直指问题所在,提出建设性整改建议或意见,可以为新手教研组长指明策划方向。
(三)自我积淀不可少
教师的成长来源于教学,在日复一日的教学过程中凝结生长点,收获成长。做个教学的有心人,在实际问题中寻求突破点和教育理论的支持,抓住教育发展新趋势。教研组长的工作性质要求其业务精湛,这也就决定了教研组长要主动学习,善于思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一、触发思考的源起:起于挑战,源于角色
(一)必然而生的角色
园本教研是立园之本、兴园之策、强园之道。我园不断探索符合本园发展的园本教研活动,在策划、组织与实施中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让教研在园内“落地生根”。作为园本教研的基本组织单位,教研组教研功能的发挥、教研舌动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位核心成员——教研组长。
(二)自我角色的定位
在组织园本教研中,我的角色定位源于三点:一是工作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仍是新手教师;二是有参与教研的体验,但缺乏相关组织经验;三是理论知识较为薄弱。
(三)角色转换后的迷茫
1.对教研策划无经验。突然由教研参与者转换为教研活动组织者,从策划到组织再到实施,面对挑战,我深知肩负的责任与期望。对于新角色,我不知能否胜任:对于教研,我的经验仅停留在看课例展示、针对问题进行集体研讨和分享研讨结果上,而对如何确定教研主题、如何策划教研舌动等并不清楚。
2.对教研组织无方向。一开始策划教研活动时,我对教研组织还没有明确的方向。例如:用什么形式组织教研?如何有效引导参研教师围绕研讨主题进行思考?
(四)明确角色后的担当
1.主动思考。明确责任后,我对教研的思考开始由被动转为主动,主动寻找途径了解教研,弥补教研经验的缺失;主动向有经验的教研组长请教,了解研讨主题的确定来源、教研方案的撰写、教研过程的组织策略;制订教研方案之前,主动理清教研主题和思路,提前与有经验的教研组长交流自己的想法,以确保教研的可行性;遇到瓶颈问题时,多方寻找解决策略;制订好方案后,积极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及时调整,确保方案的合理眭。
2.积淀理论。我坚持“活动前反思、活动中反思、活动后反思”的教研思路,始终将“教研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作为研究重点,围绕重点思考解决策略。清晰的思路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支撑,研讨活动开展的质量离不开教研组长的有效组织及教研组长对教学研究的引领。因此,教研组长需要不断学习,掌握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研究方法,熟知《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等指导性理论,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起于挑战,源于角色,有了思考,成了思路,终凝成方案——幼儿园教学活动说课反思教研方案。
二、自我探索中的思考
(一)三点思考
1.教研主题的思考。本次教研主题源于幼儿园的教学实际,服务于幼儿园整体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需要,为初次参研实习的教师搭建起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教师们感受到幼儿园轻松、愉悦的研讨氛围和有爱的人文氛围,在研讨中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增进对教研的认识。本次活动的各个环节应当围绕研讨主题开展。以游戏为例,游戏的选择需要与研讨主题挂钩,可借助游戏的开展为后续研讨环节做铺垫:也可借游戏引申出游戏背后的内涵意义,如重视团队的力量、鼓励参研教师敢于表达等。
2.教研场地的思考。在教研舌动开始之前,我们需要选择教研场地,以便因地制宜地开展教研舌动,同时做好准备工作,如摆放设备、粘贴标志等。
3.教研形式的思考。我们需要根据参研教师的特点选择教研形式,常见的教研形式有三类,即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和学习型教研。教学型教研一般以“课例”为载体,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展开,研究过程渗透或融入教学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中。教学型教研的活动方式主要是基于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和讨论,以文本教案和案例式课堂教学展现研究成果。研究型教研一般以“课题”为载体,围绕一个问题分小组进行课题研究,最终以报告的形式呈现研究成果。与教学型教研相比,研究型教研更深入、更规范、更科学、更具针对性。学习型教研以学习为视角,旨在理解理论的内在本质,利用理论思考和解决自身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学习型教研中,阅读和思考是研究的主线,观摩和交流是研究的途径,研究成果以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等形式呈现。
(二)四项准备
开展教研活动包括四项准备。第一,教研方案的准备,主要包含六方面内容,即教研目的、教研时间、教研地点、参研人员、教研准备、教研过程。第二,活动课例的准备,其主要为教研主题服务,能够让参研教师清晰地看到执教者在教研过程中的组织策略及教学方法。第三,知识经验的准备,主持人、执教者、参研教师在参研前都需要做好相关知识经验储备。第四,教研物质的准备,需要根据活动所需及参研对象的特点来确定。
三、指导下形成的思路
(一)关于思考,让思路更清晰
1.教研主题的思考
(1)主题的选择。说课反思的主题源于三点,即主题本身很重要、掌握很必要、我们很需要。说课反思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是教师从经验型走向研究型的必经之路,也是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更是基于现状的实际需求。实习教师初次接触教学现场,对说课反思的理解正处于形成时期,不清楚说课说什么、应该怎样说,也不明白反思讲什么、应当如何讲,这些问题均有待解决。
(2)主题的呈现。首先,我们以“教研来源”的介绍拉开本次教研的序幕,让参研教师了解说课反思主题确定的由来。其次,我们以“字卡拼拼乐”游戏的形式调动参研教师参与活动的兴趣,重温幼儿学法、教师教法、教学手段,为说课反思的研讨做理论铺垫。然后,我们以“课例观摩”的形式让参研教师直观地感受和观摩教学活动,知道执教者是怎么教的,幼儿是如何学的,为执教者说课反思做铺垫。紧接着,我们通过“执教者说课反思”环节的开展,让参研教师在“知道执教者是怎么教的,幼儿是如何学的”的基础上,更深入地了解执教者是怎样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了解幼儿的学习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学。最后,我们以“分组研讨,分享研讨结果”的形式,有针对性地研讨说课反思,保证研討内容有针对性,研讨过程高效,研讨成果高质。 2.教研形式的思考
本次教研是我园实习教师第一次参与教研活动,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让参研教师更好地感受幼儿园的研讨氛围和人文氛围,拉近教师间的距离,增进对教研的认识?
(二)关于四项准备,让内容更全面
1.教研方案的准备。教研活动开始之前,在资深教师的指导下,我们围绕主题来源、教研目的、教研时间、教研地点、参加人员、教研准备、教研过程等七个方面撰写教研方案。
2.活动课例的准备。课例呈现之前,我们需要与执教老师沟通好执教时间、观摩地点、协教问题及幼儿的参与问题。
3.知识经验的准备。知识经验的准备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作为主持人兼策划人,我们对说课反思的思考应“走在前”。在活动开始之前,我需要多方收集资料,了解说课反思;重温《纲要》《指南》中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及科学(数学)领域相关知识点,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及艺术(绘画)领域相关知识点;撰写好主持稿,将活动的各个流程熟记于心;等等。第二,执教者在活动前应做好课例观摩活动的准备工作,提前撰写好全面说课反思。第三,活动策划者需要提前与实习教师沟通本次教研活动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例如:了解说课反思的内容,明确《纲要》《指南》中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及相关领域知识,等等。
4.教研物质的准备。提前做好参研人员的资料准备(如方案和观摩表),以及活动过程中分组材料、游戏材料、研讨材料的准备。
四、反复修改下的正稿
(一)细节之处显态度
1.方案标题三调整。为了更好地凸显研究主题,我们对教研方案的标题进行了三次修改,一稿标题为《说课反思教研方案》,二稿标题为《幼儿园教研活动说课反思观摩研讨方案》,三稿标题为《幼儿园教学活动说课反思教研方案》。
2.方案内容逐条过。方案的撰写难点在于教研目标的针对性与教学过程的环节设计。我们初稿中的教研方案目标为:能积极地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并能从中体验到教研的乐趣;通过观摩、研讨的形式了解说课反思的基本概念及撰写方法。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教学目标的撰写应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三个维度来确定,并与活动紧密相关,具有针对l生。因此,我们对教研方案的目标进行了修改,最终确定为: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说课反思”教研活动中来,勤于思考,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在思维碰撞的互动中尝试全面化、细致化地对执教者“说课反思”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价与调整,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调整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观摩、集体研讨、归纳引领的方式,了解说课反思,进一步建立起说课反思的框架及撰写思路。
初稿的各个小标题拘于常规,毫无新意,因此,我们对各个小标题进行了修改,命名直指内容又独具新意;对标题符号的使用和字体的设置都有明确的要求;细化要求,使主题更加突出。(见表1)
3.教研表格重细节。在表格的排版方面,我们更加注重整体美观度;在表格的内容上,我们则注重操作的实用性。
4.教研主持稿理流程。我们对主持稿的流程进行了细化,从开场白称谓到各个流程衔接词,再到各环节小结,逐字逐段进行整理、修改、完善。
(二)反复修改敲正稿
经过多次修改,我们最终确定了教研正稿,共包含三个部分,即说明、教研方案及观摩记录表。五、具体教研过程(摘选部分)
(一)慧于心,勤于思——观摩活动课例(见表2)
观摩活动的要求为:重点引导教师观察观摩记录表,了解记录方式;强调往返活动现场的要求,即保持安静,不打扰到幼儿。
(二)善于言,敏于行——执教者说课反思。集体研讨
1.执教者说课反思。执教者展示课件进行说课反思,研讨人员重点观察和记录执教者说课反思的内容是否全面合理。说课反思的要求为:执教者说课反思的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
2.集体研讨。执教者将参研人员划分为说课组和反思组,分别对说课和反思内容进行研讨,主要研讨点为:教师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说课(或反思)?说课(或反思)内容是否全面?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或补充?如此,可以进一步保证研讨内容有针对性,研讨过程高效,研讨成果高质。参研教师集体研讨的要求为:每组选出一位发言人、记录员、噪音控制员,合理分工,高效讨论;研讨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3.以组为单位分享研讨结果。各组整理好教研资料,以纸板书的形式呈现教研成果,并派出一位发言人上台讲述。分享研究结果的要求为:发言人的分享时间应控制在3分钟以内。
六、回顾教研全过程的感悟
(一)策划是有效教研的关键
第一,教研要有针对性。教研组长对活动针对l生的把握直接关乎教研的质量,因此教研组长在策划教研活动时应注重活动本身的针对性,一是着眼于实际,针对已有问题思考解决策略;二是面向教师群体,把握需求。第二,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设性。教研活动是教师成长与进步的阶梯,而能够“蹬梯”的关键在于研讨后建立新知识,形成新启发,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第三,渐进深入的阶段连续性。教研活动必然是坚持对某一专题的持续研究,让教研既有着眼实际、直指问题的深度,又有理论支撑、启发思考的高度。第四,关注过程的生成性。教研活动的目标仅仅是教研组长基于实际及教研内容来确定的,因此教研活动的效果与目标并非完全如预设一般发展和达成。在活动结束后,我们需要对参研教师进行持续关注,关注过程的生成性。第五,理论结合实践的指导性。有的教师在教学实践方面有许多创意想法,但难以道出其中的所以然,因此,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有理论结合实践的指导性。
(二)专家指导引领方向明
新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家的引领与指导。专家在看教研、说教研中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他们看问题深入透彻,能够直指问题所在,提出建设性整改建议或意见,可以为新手教研组长指明策划方向。
(三)自我积淀不可少
教师的成长来源于教学,在日复一日的教学过程中凝结生长点,收获成长。做个教学的有心人,在实际问题中寻求突破点和教育理论的支持,抓住教育发展新趋势。教研组长的工作性质要求其业务精湛,这也就决定了教研组长要主动学习,善于思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