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念清,男,词作家,1959年2月出生,湖北恩施人,土家族,本科学历。现任湖北省群众艺术馆馆长、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兼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群文学会理事、中国文化馆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群文学会会长、省舞台艺术重点创作人员、省演艺集团艺术委员会委员。2010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国“群文之星”;2013年被文化部、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文化系统“艺德标兵”,同年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
主要代表作品:
歌曲《天下第一楼》(作词)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创作奖”;
歌曲《古琴台》(作词)获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
男女声对唱《群星耀中华》(作词)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
表演唱《美酒喷喷香》(作词)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
男女声表演唱《哪门搞起》(作词)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
歌曲《携手新跨越》(作词)获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歌曲《美酒喷喷香》(作词)获第一届湖北艺术节“楚天群星大奖”;
歌曲《群星耀中华》(作词)获第一届湖北艺术节“楚天群星大奖”;
歌曲《白云深处》(作词)获第一届湖北艺术节“楚天群星大奖”;
歌舞诗剧《嗯嘎·女儿会》(编剧、作词)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编剧奖,获省委宣传部第八届“屈原文艺奖”;
歌舞诗剧《三峡,我的家乡》(文学统筹、作词)获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第一届湖北艺术节“楚天文华剧目奖”;
歌舞《追爱》(作词)荣登2012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荣誉称号:
文化部全国文艺集成志书“特殊贡献个人奖”。
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先进个人;
文化部授予全国“群文之星”;
省政府授予“湖北省参与上海世博会先进个人”;
“中国第六届京剧艺术节”先进个人;
省文化厅授予“全省群众文化工作特别贡献奖”;
省直机关工委表彰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武昌区委组织部、文体局表彰为“首届武昌文化英才”;
武昌区委、区政府授予“2012-2013年度武昌英才”;
省文联授予“2012十佳湖北音乐年度人物”。
雄伟的武夷山脉,回响千年不绝的涛声。
清辙的清江河水,显现百代延续的妩媚。
巴文化发源地的美丽恩施,素有“山民歌海洋”之称,这里孕育出一辈辈文艺达人,宛若繁星满天,流光溢彩,其中有一颗巨星光芒夺目,他从小山城恩施一路风雨一路歌来到大都市武汉,40多年来,他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和追求在当今音乐艺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荣膺全国“群文之星”、“艺德标兵”等一连串闪光的荣誉。他就是湖北省群众艺术馆馆长、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著名词作家黄念清先生。
他长期从事小提琴演奏、文化史志、文艺集成志书编纂、艺术管理和社会文化活动组织等工作,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护民族民间文化、普及文化知识、培养文艺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湖北省文化厅领导指挥下,带领“文艺鄂军”在第八届、九届中国艺术节上异军突起、捷报频传,使荆楚文化之花绚丽绽放,湖北群文活动风生水起,当仁不让地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湖北文艺事业蓬勃发展与辉煌成就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见证者!
如今,黄念清作为湖北省群众艺术馆馆长,正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抒揽月壮志,扬理想远帆,引领全省广大群文工作者辛勤工作,无私奉献,为促进全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湖北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再立新功!
更令人钦佩的是,黄念清在引领湖北群文活动快速发展、屡创佳绩的同时,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依靠自己扎实深厚的文化底蕴,卓尔不凡的艺术才思,天道酬勤的刻苦精神,厚积薄发,妙笔生花,创作出了一大批脍炙人口、传唱不息的经典歌词作品,如《天下第一楼》、《古琴台》、《哪门搞起》、《白云深处》、《群星耀中华》、《携手新跨越》、《美丽中国》等等,除在国家第八届、九届艺术上荣膺“群星奖”外,又相继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屈原文艺奖”、“楚天群星大奖”、“楚天文华剧目奖”等一系列殊荣!
他的成长,令人刮目相看;他执着的精神,令人钦佩。
近日,记者怀着崇敬与景仰的心情,采访了这位湖北群文活动的“操盘手”黄念清先生。
少年立大志
成功是令人羡慕的。然而在成功人士的背后往往都会有一段艰辛的往事,黄念清也不例外。
1959年2月,黄念清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州沙地乡一个贫苦的土家族农民家庭里。当时,正值“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缺衣少食,生活非常困难,许多人因为饥饿而去世。在黄念清年仅两岁时,他的母亲也因病去世!
虽然童年中少了母亲的呵护与疼爱,但爱好唱山歌的父亲将豪放、乐观、豁达的性格传给了黄念清,遗传给他一副好噪子和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同时,恩施独特的地理地貌以及浓郁的风土人情,也赋予了他少年时代超强的艺术灵气。儿时的黄念清记忆力极强,特别是在唱歌方面,不管什么歌一听就会。每天晚上总要将所有听会的歌一字不漏地唱完才肯睡觉,这或许为他日后成为湖北著名歌词作者的一个最原发的注角。
1970年,长他15岁,已是恩施县城关第二小学校长的哥哥将他带到了县城读书。那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十一二岁的黄念清在没有明白、也无法明白文化大革命究竟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却跟着人们学会了许多样板戏的段子以及当时最流行的一些歌曲。同年底,湖北省京剧团到恩施招收学员。原本,黄念清是没有面试机会的,但在哥哥的帮助下,考官破例一次测试。站在考官们的面前,稚嫩而青涩的黄念清毫无顾虑地唱了一首《大海航行靠舵手》和一段《沙家浜》中的选段《祖国的山河寸土不让》。一曲终了,考官忍不住鼓起掌来,立即对他进行了听觉、节奏等方面的基础考试,更发现他有着一双适合拉小提琴的手。于是,黄念清幸运地作为小提琴学员被录取了,而他也是这所学校乃至全恩施县唯一被省京剧团录取的学生。 当时,与黄念清一道从恩施州招进省京剧团的学员共有12人,黄念清是其中年龄最小的,有人曾经问他:“想家吗?”黄念清很干脆地回答道:“离家远了,离毛主席近了!”此语实在令人惊讶,其实,黄念清本人至今也不明自为什么会说出这句“经典之言”来,或许是山里孩子纯净的心灵受到时代潮流的影响而自然流淌出来的吧。大家对这个率真甚而幼稚的孩子颇有好感。
的确,从小山沟到大城市,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到走上工作岗位,这一切来得太突然,太不可思议了。黄念清自然搞不清里面的究竟,他唯有努力学习,积极工作,才是正道。很快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上了他了,不久他就当上了学员连的排副,大家戏称他“小排长”。
经过几年间的专业学习与淬炼,到了1973年,黄念清作为一名小提琴演奏员正式登台演出,随京剧团进工厂、下农村、到部队,为观众们带去一个个精彩的节目,激发大家的劳动与革命热情。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之余,黄念清特别热爱学习,尤其喜爱读书。只是,当时正值“文革”,剧团的图书室里有许多所谓“毒草”的书不准看。黄念清便经常缠着管理图书的老师,善良的老师于是偷偷地将他锁在图书室里,给他一片氤氲着墨韵书香的美妙天地。
1980年,湖北省京剧团的交响乐队转入到省歌剧团去排演新的节目,黄念清也因此调入了湖北省歌剧团。此时,他已参加工作10年,由当初的稚嫩少年成长为风华正茂的时代英才。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丰富,交游的增广,黄念清的思想,对社会的理解和人生的谋划,都比同龄人要成熟、深刻得多。他清醒地认识到,唯有知识才能够改变人的命运。而在那段特殊的年月里,政治运动频仍,青春被蹉跎,学业被荒废,本该读书求知的美好时光被贻误!为了将那些逝去的青春和失去的知识弥补回来,他焚膏继晷,兀兀穷年,倍加努力地学习,1984年考进了武汉大学中文系。在这黄金岁月,黄念清常常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就连星期天、节假日也不例外,珞珈山上、老舍斋里、六一亭边,图书馆中,无论是褥热难耐的盛夏还是寒风萧瑟的隆冬,无论是晨曦将至或者灯火阑珊之时,总能看到他埋头苦读的身影……
罗兰曾说过,“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暗。”因为热爱音乐,黄念清的生活才绚烂斑斓;因为热爱知识,黄念清的工作才流光异彩;因为执着,黄念清才能在以后的舞台上一展姿彩!
务实担重任
在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诗词以其独特的情感寄托、丰富的描写内容、奇妙的韵律节奏让多少文人倾心于它们的创作,让多少百姓醉心于它们的品读。
在刻苦学习的过程中,黄念清也深深地喜欢上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古典诗词。在他看来,那些古典格律诗是古人们智慧的结晶,讲究平仄,对仗工整,文雅律精,言简意深、意境优美,读来让人兴味盎然,不忍释卷。于是,怀着对古典诗词的痴迷、神往与浓浓兴趣,黄念清认真阅读了《诗经》、《楚辞》、《幼学琼林》、《三字经》、《千家诗》、《全唐诗》、《宋词》、《声律启蒙》等书籍。知识的积累使他成为一位博学的创作者,他自己也开始慢慢尝试着拟写古体诗词,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利用它写歌词,先后写了如《辛勤的园丁》、厂里联欢的厂歌等。那些文辞优美,意味隽永的歌词,得到了院长的支持和认可。这些在他看来的小小成就,却激发了他创作的豪情和灵感,从此,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由他创作出来,并传遍大街小巷。
由于黄念清有着扎实的文学功底、良好的人文修养、务实的工作作风,很快他在工作中脱颖而出。1990年,黄念清调入湖北省文化厅,先后任职于史志办、科教处,并参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湖北卷》、《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北卷》、《中国曲艺志·湖北卷》、《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湖北卷》等“十部集成”的编写工作。这是一项由文化部牵头的全国性的文化大工程,从专业到业余涵盖了几乎所有的文化专业项目,分省成册,可谓是卷帙浩繁、包罗万象。湖北的“十部集成”抽调了上百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编写,黄念清担纲组织者、编纂者的重任。要编写这样一套洋洋数千万字的史料性书籍,其难度可想而知!在重重艰难险阻面前,黄念清并没有畏惧和退缩,也没有表决心立状言,只是默默地组织协调,默默地修改编写文章,用行动证明着自己的能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上百位专家、学者整整10年时间的辛勤努力和无私付出,湖北省“十部集成”在全国率先完成,黄念清也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全国文艺集成志书“特殊贡献个人奖”。望着那一本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籍,黄念清并没有心潮起伏、彻夜难眠,只是静静地点燃一支烟,任凭丝丝青烟在额头渐渐消散。古人云:“十年磨一剑”。10年的皓首穷经,10年的辛勤付出,10年的持之以恒,应该说,黄念清内心深处是感到无比幸运的。十年,如此浩繁的文艺专业大综合,他学到了多少知识,领略了多少艺术领域中的迷人风采,武汉大学的学习给了他一支流畅的笔,而这十年艺术领域中的探寻,极大地丰富了他的艺术修养,浸润了他创作的内涵。这为他日后在艺术的广袤天地里搏击长空、大展身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勇夺最高奖
一个杰出的艺术家,最能体现他对艺术事业和人民群众作用价值的并不是他在公众视野的曝光度。任何一门艺术的诞生和发展都是为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而服务的,只有从群众中来、群众积极参与和广泛传播,才有它深厚的根基和广阔的土壤。
“楚天群星奖”是湖北省文化厅主办多年的一项大型活动,也是湖北群众文化艺术的最高奖项。前几届“楚天群星奖”的举办,基本是照搬全国群星奖的模式,但到了2000年第五届“楚天群星奖”评选时,黄念清等一线指挥者大胆改革,改演出后评委评奖为现场评奖。这一改,不仅公正、公开、更加透明,而且大大调动了演员的积极性和观众的参与性。此后,这种评奖办法一直沿用至今。
从1987年首届中国艺术节开始,湖北的文艺项目特别是群文项目虽然多次获金奖,但总体来说,依然无法排到全国前列。2007年,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在湖北举办,黄念清成了最忙碌的人,除了为“八艺节”创作参赛歌曲《天下第一楼》暨第十四届“群星奖”闭幕式颁奖晚会创作主题词《一花引来万花开》外,从整体的统筹,会议的组织,人员的分工,到节目的设置,剧本的审议,到灯光、音响、舞美、视频的设计,再到后勤的保障等等,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在他的带领和努力下,湖北共获43个奖项,占全国设奖总数的12.5%,居全国第一。其中,8件作品荣获“群星大奖”,18件作品获创作奖,12件作品获表演奖,5个集体或个人获服务奖。 虽然取得了这样骄人的成绩,黄念清却没能笑出声来。有人说,湖北这次占了天时、地利,如果换个省份举办,结果未必如此。黄念清不予置评,只是在心里对自己说:那就再战一场。2010年5月,在广州举办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湖北省13个节目获“群星奖”作品奖,名列全国第三,4个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获“群星奖”项目奖,6位群文工作者获“群星奖”群文之星称号。其中,湖北省群众艺术馆业务人员创作的9个节目获作品奖;1个品牌活动获“群星奖”项目奖;3位创作人员获“群文之星”称号,获“群文之星”总数居全国省级群艺馆之首。由于贡献突出,黄念清在“九艺节”闭幕式上荣获“全国群文之星”,这亦是对他辛勤付出的最高褒奖!
获奖专业户
歌曲创作对黄念清来说是天赋本质中一种不可抗拒的冲动。
如果说群文工作是黄念清先生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注脚与符号,那么,歌词创作,则是他毕生热爱之、学习之、追求之的高雅艺术,是他人生皇冠上那颗熠熠闪耀着的明珠。此间,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生活阅历,长期的艺术积累,过人的创作禀赋,创作出了一大批流传广泛、传唱不衰、极具艺术价值的优秀歌词,在湖北文艺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最终成为一名声名远播、驰誉全国的著名词作家。
2005年,为发掘武汉地域文化,展示武汉新形象,武汉市委宣传部、市文联联合开展了“黄鹤之声”歌曲征集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以黄鹤楼、古琴台、东湖、汉口江滩等标志性景观为题材的优秀歌曲。当得知这个消息后,对“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怀有深厚感情的黄念清文如泉涌,以饱蘸深情的笔墨一气呵成,写下了赞美黄鹤楼的歌词《天下第一楼》——
你是一座名楼,名扬方圆九州。你是一首诗篇,诗传千载不朽。你是一道风景,风景这边独秀。你是一幅画卷,画尽江山风流。啊!黄鹤楼,天下第一楼。身在白云间,根在蛇山头。栉风沐雨守日月,一路悲欢付春秋。……
应该说,自古以来赞美黄鹤楼的诗词如恒河沙数,不胜枚举,然而,黄念清先生的《天下第一楼》独出机杼,自出新意,站在独特的视角,并采用“你”之第二人称手法,于众多的排比句中将黄鹤楼的前世今生、风雨沧桑娓娓道来。在他的眼里,黄鹤楼不只是一座楼,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个“人”名震寰宇、声传九州,这个“人”的一举一动,让人挂念,这个“人”记录着泱泱华夏几千年的荣辱兴衰、悲欢离合。但无论是繁荣还是灾难,高昂还是屈辱,这个“人”始终代表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强自立的精神昂扬于世。这便是黄念清先生独到的艺术眼光,他赋予了黄鹤楼全新的生命,用艺术的感召力写活了一座静静的楼,让黄鹤楼活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整首歌词显得大气磅礴,气势雄强,意境高远。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笔者曾经反复聆听了这首歌,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正是缘于这首歌词无以伦比的美,《天下第一楼》从众多的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不久,由著名作曲家王原平先生谱曲,邹一娜演唱的《天下第一楼》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上一炮打响,引起轰动,荣获“八艺节”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创作奖”!
在如潮的赞誉和好评面前,黄念清先生再一次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投入到了歌词创作中。此间,他吐珠泻玉,笔耕不辍,一首首绝妙的歌词从他的笔底下源源不断地诞生,如为湖北省首届地方戏艺术节、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晚会撰写的歌词《荆楚百戏奏华章》、《荆楚记忆》等等。那一枚枚耀眼的奖章、一张张烫金的奖状,记录着他在作词艺术领域的深厚造诣与卓然成就——
2008年,歌曲《汉江扬帆》获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2009年,歌曲《拥抱长江》成为武汉“国际渡江节”节歌中标作品;2010年,大型民俗歌舞音画《白云深处》(文学总监、作词)获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歌曲《古琴台》获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
寂寥古琴台,梅花独自开,斜阳残照晚风里,我静静走来。岁月如沧海,往事落尘埃,高山流水遇知音,佳话传千载。弦已断,音犹在,天未老,情可哀。大江滔滔东流去,鹤舞月徘徊。……
这是黄念清先生作词的歌曲《古琴台》。武汉是白云黄鹤的故乡,钟子期与俞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便发生于此,成为中华民族流传千古的佳话。当笔者细细地品味这首犹如古诗词一般的歌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组优美的画面——在寒冬斜阳的晚霞之中,作者“静静走来”,凭吊怀古,思接千载,心游万仞,琴台、明月、白鹤、梅花、斜阳、江水、古人、今人,一帧帧的画面依次在他的脑海里闪过,让他浮想联翩,感慨万千……词作中所描述的那唯美、婉约的场景,所勾勒的那空灵、悠远的意境,夹带着一丝“青山依旧在,物是人已非”的淡淡的忧伤和愁绪,令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再听歌声时,那动人心魄的琴声,清悠婉转的曲调,再加上演唱者们细腻生动的演绎,真让人怦然心动,如痴如醉!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这首歌一经上演便艳惊四座,因其词美、曲美、唱得也美,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赞赏和高度评价,一举夺得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
2012年,黄念清先生再一次迎来了艺术创作上的丰收之年——土家风情歌舞诗剧《嗯嘎·女儿会》(编剧、作词)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荣获表演金奖、编剧奖等11个奖项;歌舞诗《三峡,我的家乡》(文学统筹、作词),歌曲《携手新跨越》获省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歌曲《群星耀中华》、《白云深处》荣获第一届湖北艺术节“群星大奖”;歌舞诗《三峡,我的家乡》获湖北艺术节“楚天文华剧目奖”等,其中《群星耀中华》、《美酒喷喷香》、《哪门搞起》均入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决赛。同时,民族舞蹈《追爱》荣登2012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获得全国观众的一致好评。
2012年黄念清先生曾受邀为湖北省的十多台大型晚会撰写主题歌,如第一届湖北艺术节主题歌《幸福欢歌》、闭幕式歌曲《璀璨荆楚》;“中三角”晚会主题歌《携手新跨越》、《江南名楼唱风流》;深圳代表团访鄂晚会《那一年,这一天》、《春天的交响》;广东代表团访鄂晚会《湖广熟,天下足》;中国企业家高峰论坛《老大,你好》、《夏日的光芒》;南水北调晚会《记住这一天》;迎新春军民联欢晚会《走在春天里》、2013年新春团拜会《中国梦正圆》、2014年春节团拜会《美丽中国》以及原创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主题歌等等,深受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在漫漫的长夜里,点亮东方晨曦,你的出现给世界带来惊喜;在滚滚的红尘中,历经风雨洗礼,你的创造给人类带来福气;你把阳光洒向大地,春风吹万里,你把绿色织成锦绣,花香飘四季。啊,我的中国,你很美丽,我们真心热爱你,播种希望,书写传奇,百姓越来越富裕。……
这首《美丽中国》的歌词,黄念清从宏观上把握建设美丽中国这个时代、群体性主题的同时,把自己对美丽中国的感悟、体验进行了生动而形象地表达。每当晚会歌舞《美丽中国》曲终时,现场观众齐齐站起,报以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
除了歌词创作外,黄念清先生多才多艺,编剧、撰稿、主持等样样拿手。而且,他酷爱唱歌,不论通俗、美声、戏曲、民乐等信手拈来,张口即唱。上世纪90年代初,他在省里业余组歌唱比赛中多次获奖,被誉为“获奖专业户”。他唱歌乐感好、韵味足、充满激情,尤其是“样板戏”唱得有板有眼,字正腔圆。更令人赞叹的是,他可以将“样板戏”的台词、音乐、唱腔等(包括打击乐)倒背如流。这一切,都缘于他对歌、歌词的理解、热爱以及深厚的艺术积累。
群艺成品牌
2010年9月,黄念清先生调任湖北省群众艺术馆馆长,人生至此翻开了新的一页。这既是省文化厅领导对他工作能力的高度认可,也是对他给予的新的更高的期望。
作为湖北省文化厅直属的全省履行群众文化服务职能的龙头单位,湖北省群众艺术馆的工作职责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摄影、书法、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的培训、辅导、策划、组织和群文理论研究,承担全省群众艺术创作的示范指导,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辅导、群众文艺骨干的培训辅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等职能。
履新后,黄念清馆长深知自己的职责光荣,使命神圣,任重而道远。同时,他又豪情满怀,对自己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因为,之前在省文化厅各个处室工作的资深履历,以及曾经负责湖北《十大集成》编纂的独特经历,使他耳濡目染,深受浸润,对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摄影、书法、文学等众多的艺术门类均有涉猎,并对分布在荆楚大地上的诸如民歌、故事、剪纸、皮影戏、谚语等所有民间艺术的特征、现状谙熟于心。从多种层面上而言,由黄念清担任馆长并领导全省的群文工作,可谓是水道渠成,顺其自然,再合适不过的了。
上任后,黄念清馆长将他勤奋工作、求真务实、敢于开拓、甘于奉献的一贯工作作风带到了新的岗位上。在他的高度重视、积极呼吁和多方奔走下,省群艺馆经多方筹资,对原来陈旧的馆舍重新进行了装修,拥有了一个温馨、整洁、舒适的办公环境。同时,作为一馆之长,他唯才是举,尊重人才,胸襟豁达,善于包容他人的缺点和不足,待人诚恳厚道,从而在整个单位内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此外,通过组织培训、建立绩效激励机制等多种措施,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激发全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创作激情。
通过积极的努力,湖北省群艺馆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拥有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出成果的创作队伍。2012年,在第一届湖北艺术节暨第十五届“楚天群星奖”颁奖活动中,省群艺馆有7件作品荣获“楚天群星大奖”,占总数的58.3%,2013年10月,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湖北群文军团共斩获13个作品“群星奖”、3个项目“群星奖”、4个“群文之星”和4个“优秀演出奖”,其中,作品“群星奖”位列全国第三,这是继八艺节取得全国第一、九艺节全国第三之后,湖北又一次进入全国前三甲。
在锐意进取、创新改革的同时,黄念清馆长团结并带领全馆人员,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立足于本职工作,先后策划、组织和承办了“湖北楚天群星奖”、“湖北省中小学生幼儿书画大赛”、“湖北省高校美展”、“湖北省绝技绝活大赛”、“湖北省少儿音乐、舞蹈才艺大赛”、“湖北省中老年人才艺大赛”、”湖北省首届春节花灯调展”、“湖北省民间音乐舞蹈电视比赛” 等一系列有特色、有影响的全省性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从而使湖北的群文活动精彩纷呈,倍受瞩目,受到湖北省委、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2009年春节,承办了在澳门举行的“洞庭南北贺新岁”、“万家喜庆贺牛年”大型春节习俗湖北展览与演出。
——2010年4月,承办了在台湾举办的“湖北(武汉)台湾周·湖北民间美术展”,时任省委书记罗清泉、李明波秘书长和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张荣恭等观看展览。
——2010年6月,承办了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文艺晚会《凤舞龙腾端午情》。
——2010年10月,承办了“上海世博会·湖北活动周”4场演出和巡游踩街活动,与兄弟单位一道共同完成了开周仪式。
——2011年春节,组织、设计、制作的4部花车和4个表演方阵参加“悉尼春节巡游”;此后,相继承办了省直机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歌颂共产党、万人大合唱”纪念活动、“首届湖北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群文系列活动” 等大型主题活动。
——2012年,承办了湖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表彰大会专场文艺晚会《汉水丹心》、湖北省廉政文艺晚会《清风礼赞》、大型电视文化片《凤舞神州》拍摄封镜晚会《凤之魂》、“激情飞越——喜迎十八大,热烈庆祝建军85周年”文艺汇演等大型表演活动。
——2013年1月,承办了湖北省迎新春军民联欢晚会。
——2013年7月,承办“中国梦”湖北原创主题音乐新作品赏析会、湖北舞台艺术精品晚会。
——2014年2月,承办湖北省委、省政府春节团拜会。
——2014年9月,承办全省首届群众广场舞展演和“秋之韵”东湖音乐会。
此外,省群艺馆利用创收资金支撑起各项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先后在黄鹤楼公园、首义广场、汉口江滩、武汉天地等地开展了春节、“五一”、“十一”等一系列大型公益文化惠民演出活动,进行了“1+8”城市圈巡演活动,以及少儿、老年、残疾人等专场文艺演出和《湖北省群众艺术馆美术书法摄影展》等主题展览。
值得关注的是,在黄念清馆长的带领下,省群艺馆注重塑造文化精品,打造响誉全国的地方性群众文艺节目。近几年来,群艺馆创作人员深入基层,先后与神农架林区、宜城市、通山县、钟祥市、保康县、宜昌夷陵区、宣恩县、恩施市等地的群文专家合作,创作推出了《神农架梆鼓敲起来》、《汉水谣》、《白云深处》、《钟聚祥瑞》、《荆山楚源》、《绚恩溢彩》等一批富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情的大型歌舞诗,受到广泛好评,彰显出强劲的创作实力。其中,《神农架梆鼓敲起来》、《白云深处》、《钟聚祥瑞》获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在连续两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中,《土苗兄妹》、《土家撒叶儿嗬组合》获原生态组金奖。
在此基础上,湖北省群艺馆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研究和保护,并为之做了大量深入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工作。自2003年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以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非遗”普查成果丰硕,名录体系完善,传承保护初见成效,区域性整体保护工作有序推进,理论研究扎实开展,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正式铺开,宣传展示反响热烈,数据库建设取得新成效,立法工作取得新进展。截止目前,湖北省共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项、国家级名录项目84项(106个项目保护单位),省级名录项目353项,国家级传承人57,省级传承人299人。
缘于出色的工作业绩,2009年,湖北省群艺馆被省直机关工委表彰为“2007—2008年度省直机关文明单位”;2011年,被武昌区委、武昌区政府表彰为“2009—2010年度区级最佳文明单位”;2011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命名表彰群艺馆党委为“上海世博会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省级文明单位”。一连串闪光的荣誉背后,凝聚着以黄念清馆长为代表的省群艺馆全体馆员们杰出的智慧、辛勤的付出以及无数的心血!湖北省群艺馆举办的活动成为全省文化活动的品牌。
路还在延伸,一扇新的大门才刚刚打开。在平凡的世界里,黄念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创造了辉煌的成绩,创造了专属于自己的那个大写的人生。
主要代表作品:
歌曲《天下第一楼》(作词)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创作奖”;
歌曲《古琴台》(作词)获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
男女声对唱《群星耀中华》(作词)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
表演唱《美酒喷喷香》(作词)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
男女声表演唱《哪门搞起》(作词)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
歌曲《携手新跨越》(作词)获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歌曲《美酒喷喷香》(作词)获第一届湖北艺术节“楚天群星大奖”;
歌曲《群星耀中华》(作词)获第一届湖北艺术节“楚天群星大奖”;
歌曲《白云深处》(作词)获第一届湖北艺术节“楚天群星大奖”;
歌舞诗剧《嗯嘎·女儿会》(编剧、作词)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编剧奖,获省委宣传部第八届“屈原文艺奖”;
歌舞诗剧《三峡,我的家乡》(文学统筹、作词)获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第一届湖北艺术节“楚天文华剧目奖”;
歌舞《追爱》(作词)荣登2012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荣誉称号:
文化部全国文艺集成志书“特殊贡献个人奖”。
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先进个人;
文化部授予全国“群文之星”;
省政府授予“湖北省参与上海世博会先进个人”;
“中国第六届京剧艺术节”先进个人;
省文化厅授予“全省群众文化工作特别贡献奖”;
省直机关工委表彰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武昌区委组织部、文体局表彰为“首届武昌文化英才”;
武昌区委、区政府授予“2012-2013年度武昌英才”;
省文联授予“2012十佳湖北音乐年度人物”。
雄伟的武夷山脉,回响千年不绝的涛声。
清辙的清江河水,显现百代延续的妩媚。
巴文化发源地的美丽恩施,素有“山民歌海洋”之称,这里孕育出一辈辈文艺达人,宛若繁星满天,流光溢彩,其中有一颗巨星光芒夺目,他从小山城恩施一路风雨一路歌来到大都市武汉,40多年来,他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和追求在当今音乐艺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荣膺全国“群文之星”、“艺德标兵”等一连串闪光的荣誉。他就是湖北省群众艺术馆馆长、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著名词作家黄念清先生。
他长期从事小提琴演奏、文化史志、文艺集成志书编纂、艺术管理和社会文化活动组织等工作,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护民族民间文化、普及文化知识、培养文艺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湖北省文化厅领导指挥下,带领“文艺鄂军”在第八届、九届中国艺术节上异军突起、捷报频传,使荆楚文化之花绚丽绽放,湖北群文活动风生水起,当仁不让地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湖北文艺事业蓬勃发展与辉煌成就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见证者!
如今,黄念清作为湖北省群众艺术馆馆长,正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抒揽月壮志,扬理想远帆,引领全省广大群文工作者辛勤工作,无私奉献,为促进全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湖北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再立新功!
更令人钦佩的是,黄念清在引领湖北群文活动快速发展、屡创佳绩的同时,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依靠自己扎实深厚的文化底蕴,卓尔不凡的艺术才思,天道酬勤的刻苦精神,厚积薄发,妙笔生花,创作出了一大批脍炙人口、传唱不息的经典歌词作品,如《天下第一楼》、《古琴台》、《哪门搞起》、《白云深处》、《群星耀中华》、《携手新跨越》、《美丽中国》等等,除在国家第八届、九届艺术上荣膺“群星奖”外,又相继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屈原文艺奖”、“楚天群星大奖”、“楚天文华剧目奖”等一系列殊荣!
他的成长,令人刮目相看;他执着的精神,令人钦佩。
近日,记者怀着崇敬与景仰的心情,采访了这位湖北群文活动的“操盘手”黄念清先生。
少年立大志
成功是令人羡慕的。然而在成功人士的背后往往都会有一段艰辛的往事,黄念清也不例外。
1959年2月,黄念清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州沙地乡一个贫苦的土家族农民家庭里。当时,正值“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缺衣少食,生活非常困难,许多人因为饥饿而去世。在黄念清年仅两岁时,他的母亲也因病去世!
虽然童年中少了母亲的呵护与疼爱,但爱好唱山歌的父亲将豪放、乐观、豁达的性格传给了黄念清,遗传给他一副好噪子和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同时,恩施独特的地理地貌以及浓郁的风土人情,也赋予了他少年时代超强的艺术灵气。儿时的黄念清记忆力极强,特别是在唱歌方面,不管什么歌一听就会。每天晚上总要将所有听会的歌一字不漏地唱完才肯睡觉,这或许为他日后成为湖北著名歌词作者的一个最原发的注角。
1970年,长他15岁,已是恩施县城关第二小学校长的哥哥将他带到了县城读书。那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十一二岁的黄念清在没有明白、也无法明白文化大革命究竟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却跟着人们学会了许多样板戏的段子以及当时最流行的一些歌曲。同年底,湖北省京剧团到恩施招收学员。原本,黄念清是没有面试机会的,但在哥哥的帮助下,考官破例一次测试。站在考官们的面前,稚嫩而青涩的黄念清毫无顾虑地唱了一首《大海航行靠舵手》和一段《沙家浜》中的选段《祖国的山河寸土不让》。一曲终了,考官忍不住鼓起掌来,立即对他进行了听觉、节奏等方面的基础考试,更发现他有着一双适合拉小提琴的手。于是,黄念清幸运地作为小提琴学员被录取了,而他也是这所学校乃至全恩施县唯一被省京剧团录取的学生。 当时,与黄念清一道从恩施州招进省京剧团的学员共有12人,黄念清是其中年龄最小的,有人曾经问他:“想家吗?”黄念清很干脆地回答道:“离家远了,离毛主席近了!”此语实在令人惊讶,其实,黄念清本人至今也不明自为什么会说出这句“经典之言”来,或许是山里孩子纯净的心灵受到时代潮流的影响而自然流淌出来的吧。大家对这个率真甚而幼稚的孩子颇有好感。
的确,从小山沟到大城市,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到走上工作岗位,这一切来得太突然,太不可思议了。黄念清自然搞不清里面的究竟,他唯有努力学习,积极工作,才是正道。很快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上了他了,不久他就当上了学员连的排副,大家戏称他“小排长”。
经过几年间的专业学习与淬炼,到了1973年,黄念清作为一名小提琴演奏员正式登台演出,随京剧团进工厂、下农村、到部队,为观众们带去一个个精彩的节目,激发大家的劳动与革命热情。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之余,黄念清特别热爱学习,尤其喜爱读书。只是,当时正值“文革”,剧团的图书室里有许多所谓“毒草”的书不准看。黄念清便经常缠着管理图书的老师,善良的老师于是偷偷地将他锁在图书室里,给他一片氤氲着墨韵书香的美妙天地。
1980年,湖北省京剧团的交响乐队转入到省歌剧团去排演新的节目,黄念清也因此调入了湖北省歌剧团。此时,他已参加工作10年,由当初的稚嫩少年成长为风华正茂的时代英才。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丰富,交游的增广,黄念清的思想,对社会的理解和人生的谋划,都比同龄人要成熟、深刻得多。他清醒地认识到,唯有知识才能够改变人的命运。而在那段特殊的年月里,政治运动频仍,青春被蹉跎,学业被荒废,本该读书求知的美好时光被贻误!为了将那些逝去的青春和失去的知识弥补回来,他焚膏继晷,兀兀穷年,倍加努力地学习,1984年考进了武汉大学中文系。在这黄金岁月,黄念清常常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就连星期天、节假日也不例外,珞珈山上、老舍斋里、六一亭边,图书馆中,无论是褥热难耐的盛夏还是寒风萧瑟的隆冬,无论是晨曦将至或者灯火阑珊之时,总能看到他埋头苦读的身影……
罗兰曾说过,“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暗。”因为热爱音乐,黄念清的生活才绚烂斑斓;因为热爱知识,黄念清的工作才流光异彩;因为执着,黄念清才能在以后的舞台上一展姿彩!
务实担重任
在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诗词以其独特的情感寄托、丰富的描写内容、奇妙的韵律节奏让多少文人倾心于它们的创作,让多少百姓醉心于它们的品读。
在刻苦学习的过程中,黄念清也深深地喜欢上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古典诗词。在他看来,那些古典格律诗是古人们智慧的结晶,讲究平仄,对仗工整,文雅律精,言简意深、意境优美,读来让人兴味盎然,不忍释卷。于是,怀着对古典诗词的痴迷、神往与浓浓兴趣,黄念清认真阅读了《诗经》、《楚辞》、《幼学琼林》、《三字经》、《千家诗》、《全唐诗》、《宋词》、《声律启蒙》等书籍。知识的积累使他成为一位博学的创作者,他自己也开始慢慢尝试着拟写古体诗词,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利用它写歌词,先后写了如《辛勤的园丁》、厂里联欢的厂歌等。那些文辞优美,意味隽永的歌词,得到了院长的支持和认可。这些在他看来的小小成就,却激发了他创作的豪情和灵感,从此,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由他创作出来,并传遍大街小巷。
由于黄念清有着扎实的文学功底、良好的人文修养、务实的工作作风,很快他在工作中脱颖而出。1990年,黄念清调入湖北省文化厅,先后任职于史志办、科教处,并参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湖北卷》、《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北卷》、《中国曲艺志·湖北卷》、《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湖北卷》等“十部集成”的编写工作。这是一项由文化部牵头的全国性的文化大工程,从专业到业余涵盖了几乎所有的文化专业项目,分省成册,可谓是卷帙浩繁、包罗万象。湖北的“十部集成”抽调了上百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编写,黄念清担纲组织者、编纂者的重任。要编写这样一套洋洋数千万字的史料性书籍,其难度可想而知!在重重艰难险阻面前,黄念清并没有畏惧和退缩,也没有表决心立状言,只是默默地组织协调,默默地修改编写文章,用行动证明着自己的能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上百位专家、学者整整10年时间的辛勤努力和无私付出,湖北省“十部集成”在全国率先完成,黄念清也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全国文艺集成志书“特殊贡献个人奖”。望着那一本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籍,黄念清并没有心潮起伏、彻夜难眠,只是静静地点燃一支烟,任凭丝丝青烟在额头渐渐消散。古人云:“十年磨一剑”。10年的皓首穷经,10年的辛勤付出,10年的持之以恒,应该说,黄念清内心深处是感到无比幸运的。十年,如此浩繁的文艺专业大综合,他学到了多少知识,领略了多少艺术领域中的迷人风采,武汉大学的学习给了他一支流畅的笔,而这十年艺术领域中的探寻,极大地丰富了他的艺术修养,浸润了他创作的内涵。这为他日后在艺术的广袤天地里搏击长空、大展身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勇夺最高奖
一个杰出的艺术家,最能体现他对艺术事业和人民群众作用价值的并不是他在公众视野的曝光度。任何一门艺术的诞生和发展都是为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而服务的,只有从群众中来、群众积极参与和广泛传播,才有它深厚的根基和广阔的土壤。
“楚天群星奖”是湖北省文化厅主办多年的一项大型活动,也是湖北群众文化艺术的最高奖项。前几届“楚天群星奖”的举办,基本是照搬全国群星奖的模式,但到了2000年第五届“楚天群星奖”评选时,黄念清等一线指挥者大胆改革,改演出后评委评奖为现场评奖。这一改,不仅公正、公开、更加透明,而且大大调动了演员的积极性和观众的参与性。此后,这种评奖办法一直沿用至今。
从1987年首届中国艺术节开始,湖北的文艺项目特别是群文项目虽然多次获金奖,但总体来说,依然无法排到全国前列。2007年,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在湖北举办,黄念清成了最忙碌的人,除了为“八艺节”创作参赛歌曲《天下第一楼》暨第十四届“群星奖”闭幕式颁奖晚会创作主题词《一花引来万花开》外,从整体的统筹,会议的组织,人员的分工,到节目的设置,剧本的审议,到灯光、音响、舞美、视频的设计,再到后勤的保障等等,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在他的带领和努力下,湖北共获43个奖项,占全国设奖总数的12.5%,居全国第一。其中,8件作品荣获“群星大奖”,18件作品获创作奖,12件作品获表演奖,5个集体或个人获服务奖。 虽然取得了这样骄人的成绩,黄念清却没能笑出声来。有人说,湖北这次占了天时、地利,如果换个省份举办,结果未必如此。黄念清不予置评,只是在心里对自己说:那就再战一场。2010年5月,在广州举办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湖北省13个节目获“群星奖”作品奖,名列全国第三,4个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获“群星奖”项目奖,6位群文工作者获“群星奖”群文之星称号。其中,湖北省群众艺术馆业务人员创作的9个节目获作品奖;1个品牌活动获“群星奖”项目奖;3位创作人员获“群文之星”称号,获“群文之星”总数居全国省级群艺馆之首。由于贡献突出,黄念清在“九艺节”闭幕式上荣获“全国群文之星”,这亦是对他辛勤付出的最高褒奖!
获奖专业户
歌曲创作对黄念清来说是天赋本质中一种不可抗拒的冲动。
如果说群文工作是黄念清先生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注脚与符号,那么,歌词创作,则是他毕生热爱之、学习之、追求之的高雅艺术,是他人生皇冠上那颗熠熠闪耀着的明珠。此间,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生活阅历,长期的艺术积累,过人的创作禀赋,创作出了一大批流传广泛、传唱不衰、极具艺术价值的优秀歌词,在湖北文艺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最终成为一名声名远播、驰誉全国的著名词作家。
2005年,为发掘武汉地域文化,展示武汉新形象,武汉市委宣传部、市文联联合开展了“黄鹤之声”歌曲征集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以黄鹤楼、古琴台、东湖、汉口江滩等标志性景观为题材的优秀歌曲。当得知这个消息后,对“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怀有深厚感情的黄念清文如泉涌,以饱蘸深情的笔墨一气呵成,写下了赞美黄鹤楼的歌词《天下第一楼》——
你是一座名楼,名扬方圆九州。你是一首诗篇,诗传千载不朽。你是一道风景,风景这边独秀。你是一幅画卷,画尽江山风流。啊!黄鹤楼,天下第一楼。身在白云间,根在蛇山头。栉风沐雨守日月,一路悲欢付春秋。……
应该说,自古以来赞美黄鹤楼的诗词如恒河沙数,不胜枚举,然而,黄念清先生的《天下第一楼》独出机杼,自出新意,站在独特的视角,并采用“你”之第二人称手法,于众多的排比句中将黄鹤楼的前世今生、风雨沧桑娓娓道来。在他的眼里,黄鹤楼不只是一座楼,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个“人”名震寰宇、声传九州,这个“人”的一举一动,让人挂念,这个“人”记录着泱泱华夏几千年的荣辱兴衰、悲欢离合。但无论是繁荣还是灾难,高昂还是屈辱,这个“人”始终代表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强自立的精神昂扬于世。这便是黄念清先生独到的艺术眼光,他赋予了黄鹤楼全新的生命,用艺术的感召力写活了一座静静的楼,让黄鹤楼活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整首歌词显得大气磅礴,气势雄强,意境高远。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笔者曾经反复聆听了这首歌,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正是缘于这首歌词无以伦比的美,《天下第一楼》从众多的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不久,由著名作曲家王原平先生谱曲,邹一娜演唱的《天下第一楼》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上一炮打响,引起轰动,荣获“八艺节”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创作奖”!
在如潮的赞誉和好评面前,黄念清先生再一次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投入到了歌词创作中。此间,他吐珠泻玉,笔耕不辍,一首首绝妙的歌词从他的笔底下源源不断地诞生,如为湖北省首届地方戏艺术节、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晚会撰写的歌词《荆楚百戏奏华章》、《荆楚记忆》等等。那一枚枚耀眼的奖章、一张张烫金的奖状,记录着他在作词艺术领域的深厚造诣与卓然成就——
2008年,歌曲《汉江扬帆》获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2009年,歌曲《拥抱长江》成为武汉“国际渡江节”节歌中标作品;2010年,大型民俗歌舞音画《白云深处》(文学总监、作词)获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歌曲《古琴台》获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
寂寥古琴台,梅花独自开,斜阳残照晚风里,我静静走来。岁月如沧海,往事落尘埃,高山流水遇知音,佳话传千载。弦已断,音犹在,天未老,情可哀。大江滔滔东流去,鹤舞月徘徊。……
这是黄念清先生作词的歌曲《古琴台》。武汉是白云黄鹤的故乡,钟子期与俞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便发生于此,成为中华民族流传千古的佳话。当笔者细细地品味这首犹如古诗词一般的歌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组优美的画面——在寒冬斜阳的晚霞之中,作者“静静走来”,凭吊怀古,思接千载,心游万仞,琴台、明月、白鹤、梅花、斜阳、江水、古人、今人,一帧帧的画面依次在他的脑海里闪过,让他浮想联翩,感慨万千……词作中所描述的那唯美、婉约的场景,所勾勒的那空灵、悠远的意境,夹带着一丝“青山依旧在,物是人已非”的淡淡的忧伤和愁绪,令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再听歌声时,那动人心魄的琴声,清悠婉转的曲调,再加上演唱者们细腻生动的演绎,真让人怦然心动,如痴如醉!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这首歌一经上演便艳惊四座,因其词美、曲美、唱得也美,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赞赏和高度评价,一举夺得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
2012年,黄念清先生再一次迎来了艺术创作上的丰收之年——土家风情歌舞诗剧《嗯嘎·女儿会》(编剧、作词)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荣获表演金奖、编剧奖等11个奖项;歌舞诗《三峡,我的家乡》(文学统筹、作词),歌曲《携手新跨越》获省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歌曲《群星耀中华》、《白云深处》荣获第一届湖北艺术节“群星大奖”;歌舞诗《三峡,我的家乡》获湖北艺术节“楚天文华剧目奖”等,其中《群星耀中华》、《美酒喷喷香》、《哪门搞起》均入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决赛。同时,民族舞蹈《追爱》荣登2012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获得全国观众的一致好评。
2012年黄念清先生曾受邀为湖北省的十多台大型晚会撰写主题歌,如第一届湖北艺术节主题歌《幸福欢歌》、闭幕式歌曲《璀璨荆楚》;“中三角”晚会主题歌《携手新跨越》、《江南名楼唱风流》;深圳代表团访鄂晚会《那一年,这一天》、《春天的交响》;广东代表团访鄂晚会《湖广熟,天下足》;中国企业家高峰论坛《老大,你好》、《夏日的光芒》;南水北调晚会《记住这一天》;迎新春军民联欢晚会《走在春天里》、2013年新春团拜会《中国梦正圆》、2014年春节团拜会《美丽中国》以及原创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主题歌等等,深受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在漫漫的长夜里,点亮东方晨曦,你的出现给世界带来惊喜;在滚滚的红尘中,历经风雨洗礼,你的创造给人类带来福气;你把阳光洒向大地,春风吹万里,你把绿色织成锦绣,花香飘四季。啊,我的中国,你很美丽,我们真心热爱你,播种希望,书写传奇,百姓越来越富裕。……
这首《美丽中国》的歌词,黄念清从宏观上把握建设美丽中国这个时代、群体性主题的同时,把自己对美丽中国的感悟、体验进行了生动而形象地表达。每当晚会歌舞《美丽中国》曲终时,现场观众齐齐站起,报以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
除了歌词创作外,黄念清先生多才多艺,编剧、撰稿、主持等样样拿手。而且,他酷爱唱歌,不论通俗、美声、戏曲、民乐等信手拈来,张口即唱。上世纪90年代初,他在省里业余组歌唱比赛中多次获奖,被誉为“获奖专业户”。他唱歌乐感好、韵味足、充满激情,尤其是“样板戏”唱得有板有眼,字正腔圆。更令人赞叹的是,他可以将“样板戏”的台词、音乐、唱腔等(包括打击乐)倒背如流。这一切,都缘于他对歌、歌词的理解、热爱以及深厚的艺术积累。
群艺成品牌
2010年9月,黄念清先生调任湖北省群众艺术馆馆长,人生至此翻开了新的一页。这既是省文化厅领导对他工作能力的高度认可,也是对他给予的新的更高的期望。
作为湖北省文化厅直属的全省履行群众文化服务职能的龙头单位,湖北省群众艺术馆的工作职责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摄影、书法、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的培训、辅导、策划、组织和群文理论研究,承担全省群众艺术创作的示范指导,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辅导、群众文艺骨干的培训辅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等职能。
履新后,黄念清馆长深知自己的职责光荣,使命神圣,任重而道远。同时,他又豪情满怀,对自己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因为,之前在省文化厅各个处室工作的资深履历,以及曾经负责湖北《十大集成》编纂的独特经历,使他耳濡目染,深受浸润,对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摄影、书法、文学等众多的艺术门类均有涉猎,并对分布在荆楚大地上的诸如民歌、故事、剪纸、皮影戏、谚语等所有民间艺术的特征、现状谙熟于心。从多种层面上而言,由黄念清担任馆长并领导全省的群文工作,可谓是水道渠成,顺其自然,再合适不过的了。
上任后,黄念清馆长将他勤奋工作、求真务实、敢于开拓、甘于奉献的一贯工作作风带到了新的岗位上。在他的高度重视、积极呼吁和多方奔走下,省群艺馆经多方筹资,对原来陈旧的馆舍重新进行了装修,拥有了一个温馨、整洁、舒适的办公环境。同时,作为一馆之长,他唯才是举,尊重人才,胸襟豁达,善于包容他人的缺点和不足,待人诚恳厚道,从而在整个单位内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此外,通过组织培训、建立绩效激励机制等多种措施,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激发全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创作激情。
通过积极的努力,湖北省群艺馆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拥有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出成果的创作队伍。2012年,在第一届湖北艺术节暨第十五届“楚天群星奖”颁奖活动中,省群艺馆有7件作品荣获“楚天群星大奖”,占总数的58.3%,2013年10月,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湖北群文军团共斩获13个作品“群星奖”、3个项目“群星奖”、4个“群文之星”和4个“优秀演出奖”,其中,作品“群星奖”位列全国第三,这是继八艺节取得全国第一、九艺节全国第三之后,湖北又一次进入全国前三甲。
在锐意进取、创新改革的同时,黄念清馆长团结并带领全馆人员,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立足于本职工作,先后策划、组织和承办了“湖北楚天群星奖”、“湖北省中小学生幼儿书画大赛”、“湖北省高校美展”、“湖北省绝技绝活大赛”、“湖北省少儿音乐、舞蹈才艺大赛”、“湖北省中老年人才艺大赛”、”湖北省首届春节花灯调展”、“湖北省民间音乐舞蹈电视比赛” 等一系列有特色、有影响的全省性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从而使湖北的群文活动精彩纷呈,倍受瞩目,受到湖北省委、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2009年春节,承办了在澳门举行的“洞庭南北贺新岁”、“万家喜庆贺牛年”大型春节习俗湖北展览与演出。
——2010年4月,承办了在台湾举办的“湖北(武汉)台湾周·湖北民间美术展”,时任省委书记罗清泉、李明波秘书长和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张荣恭等观看展览。
——2010年6月,承办了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文艺晚会《凤舞龙腾端午情》。
——2010年10月,承办了“上海世博会·湖北活动周”4场演出和巡游踩街活动,与兄弟单位一道共同完成了开周仪式。
——2011年春节,组织、设计、制作的4部花车和4个表演方阵参加“悉尼春节巡游”;此后,相继承办了省直机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歌颂共产党、万人大合唱”纪念活动、“首届湖北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群文系列活动” 等大型主题活动。
——2012年,承办了湖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表彰大会专场文艺晚会《汉水丹心》、湖北省廉政文艺晚会《清风礼赞》、大型电视文化片《凤舞神州》拍摄封镜晚会《凤之魂》、“激情飞越——喜迎十八大,热烈庆祝建军85周年”文艺汇演等大型表演活动。
——2013年1月,承办了湖北省迎新春军民联欢晚会。
——2013年7月,承办“中国梦”湖北原创主题音乐新作品赏析会、湖北舞台艺术精品晚会。
——2014年2月,承办湖北省委、省政府春节团拜会。
——2014年9月,承办全省首届群众广场舞展演和“秋之韵”东湖音乐会。
此外,省群艺馆利用创收资金支撑起各项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先后在黄鹤楼公园、首义广场、汉口江滩、武汉天地等地开展了春节、“五一”、“十一”等一系列大型公益文化惠民演出活动,进行了“1+8”城市圈巡演活动,以及少儿、老年、残疾人等专场文艺演出和《湖北省群众艺术馆美术书法摄影展》等主题展览。
值得关注的是,在黄念清馆长的带领下,省群艺馆注重塑造文化精品,打造响誉全国的地方性群众文艺节目。近几年来,群艺馆创作人员深入基层,先后与神农架林区、宜城市、通山县、钟祥市、保康县、宜昌夷陵区、宣恩县、恩施市等地的群文专家合作,创作推出了《神农架梆鼓敲起来》、《汉水谣》、《白云深处》、《钟聚祥瑞》、《荆山楚源》、《绚恩溢彩》等一批富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情的大型歌舞诗,受到广泛好评,彰显出强劲的创作实力。其中,《神农架梆鼓敲起来》、《白云深处》、《钟聚祥瑞》获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在连续两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中,《土苗兄妹》、《土家撒叶儿嗬组合》获原生态组金奖。
在此基础上,湖北省群艺馆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研究和保护,并为之做了大量深入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工作。自2003年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以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非遗”普查成果丰硕,名录体系完善,传承保护初见成效,区域性整体保护工作有序推进,理论研究扎实开展,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正式铺开,宣传展示反响热烈,数据库建设取得新成效,立法工作取得新进展。截止目前,湖北省共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项、国家级名录项目84项(106个项目保护单位),省级名录项目353项,国家级传承人57,省级传承人299人。
缘于出色的工作业绩,2009年,湖北省群艺馆被省直机关工委表彰为“2007—2008年度省直机关文明单位”;2011年,被武昌区委、武昌区政府表彰为“2009—2010年度区级最佳文明单位”;2011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命名表彰群艺馆党委为“上海世博会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省级文明单位”。一连串闪光的荣誉背后,凝聚着以黄念清馆长为代表的省群艺馆全体馆员们杰出的智慧、辛勤的付出以及无数的心血!湖北省群艺馆举办的活动成为全省文化活动的品牌。
路还在延伸,一扇新的大门才刚刚打开。在平凡的世界里,黄念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创造了辉煌的成绩,创造了专属于自己的那个大写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