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典的钢琴组曲《阿根廷舞曲》是阿尔伯托·吉纳斯特拉早期代表作,由《老牧牛人之舞》、《欢快的少女之舞》和《热情的高楚牧人之舞》三部分组成。论文简单分析了《阿根廷舞曲》的创作风格、特点,并阐述了其独特的演奏技巧,帮助进一步理解《阿根廷舞曲》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阿根廷舞曲;内涵;演奏技巧
阿尔伯托·吉纳斯特拉是阿根廷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活动家,尤其是在钢琴音乐上具有卓越的贡献。他早期的作品《阿根廷舞曲》包含了《老牧牛人之舞》、《欢快的少女之舞》和《热情的高楚牧人之舞》三部分,是独具民族性的典范代表。
一、《阿根廷舞曲》的作品内涵阐释
吉纳斯特拉创作的《阿根廷舞曲》是民族音乐同现代潮流的碰撞交融结果,结合了阿根廷当地民族音乐与现代作曲技法,拥有丰富多样的节奏性、多重调性,使得整首钢琴舞曲灵动、狂野,极富张力。
《老牧牛人之舞》是典型的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乐曲中处处显露着阿根廷传统民间音乐——马蓝波舞曲元素,通过快速、复杂的6\8拍节奏,来凸显舞者高超的舞蹈技巧、强健的体力、节奏感、灵敏度、热情等②。其特点表现在现代派作曲技巧的运用,是一首独特的双调性作品,指在作品中一个声部在一个调上,而另一个声部则在另一调上进行,如曲谱所示:
图1 《老牧牛人之舞》的双调性
《欢快的少女之舞》是三部舞曲中被演奏最多的曲子,它同样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合阿根廷的森巴舞曲,节奏速度多在慢板和中板间,宁缓而温存,便于抒发乐曲中的浪漫温馨情怀。该乐曲中具有19世纪键盘音乐中舞蹈作品的特征,如:在曲子的低声部采用的是重复的伴奏音,旋律如歌具有民间音乐色彩。同时具有南美舞曲的流动感,更具诱惑力,整支舞曲完整的勾勒出少女的思绪起伏,倾诉-宣泄-叹息等情绪都通过阿根廷民谣“德利斯特”进行了完美诠释,仿佛一个多情欢快的少年在眼前翩翩起舞。
《热情的高楚牧人之舞》则是一个托卡塔风格的乐曲,也是6\8拍节奏,其篇幅较长,因此采用的是复三部曲式。该作品最富趣味的是,巧妙的糅合了传统与现代两种不同的因素。吉纳斯特拉在该舞曲中大量的融入阿根廷乡村舞曲——猫舞,狂放不羁、节奏感强烈,营造出紧张感的气氛,具有一定的活力及挑战性,其节奏模式如图2所示③,加上不规则的切分节奏和重音现代特点,天衣无缝的完美结合,再现了一群年轻力壮的牧人在阿根廷草原上尽情狂舞的充沛生命力。
图2 《热情的高楚牧人之舞》第93~103小节曲谱
二、《阿根廷舞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阿根廷舞曲》由三部不同舞曲组成,由于每个舞曲都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在进行钢琴演奏时,也具有不同的演奏技巧。
其中《老牧牛人之舞》重点要注意对节奏的把握,马蓝波舞曲将节奏进行切分,这是钢琴演奏过程中要把握的重难点。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要保持肩膀下沉松弛,小臂快速重复起落,再配合好手腕,通过掌关节来进行整个手臂的支撑,才能准确有效的演奏出切分节奏中的和弦强拍。当然,在演奏中,左手方向进行的断奏音型贯穿整支曲子,保持节奏的欢快明丽。因此,在弹奏时要确保指尖的迅敏,以及同手腕的配合,找好舞曲的节拍重音和规律才能最大程度的表现该舞曲的魅力。
《欢快的少女之舞》在演奏时,要注意表达乐曲中少女如歌如诉、娓娓道来的清新流畅,优美旋律中的细腻情感,不同层次的弹奏出少女的情绪起伏变化。在伴奏部分,手要贴键弹奏,手指放平,放慢触键④;进入乐曲高声部时,要注意手腕的放松,通过手指将力量层层的向下传递,突显乐曲的整体自然流畅;在乐曲的后段,手掌要撑住演奏出大量的柱式和弦,通过指间关节来传递少女激动的情绪,将乐曲氛围进行渲染,尽展阿根廷游牧民族狂放不羁的民族性格。
当然在《欢快的少女之舞》演奏过程中,调整呼吸也是十分重要的,节奏的快慢应同演奏者的切身感受相结合,根据乐曲情感的起伏变化,不断的调整呼吸及表情,才能更加贴切、自然、流畅的展现乐曲的韵味。
《热情的高楚牧人之舞》是阿根廷传统民间音乐与现代创作技法的完美糅合,因此在进行钢琴演奏时,要结合民间音乐的特点,注意对平行和弦的处理。演奏者要保持掌关节、指尖的坚挺,通过肩膀以下手臂甚至腰部上肢的力量来快速有力的进行击键,同时抓住“和声效果”来强调乐曲力度的厚重稳健,突出其强大的穿透力。为了把握节奏力度、速度转换的准确性,可以通过踏板来进行和声演奏,加强对慢放、力度的控制,避免出现声音浑浊的情况。例如:在乐曲进行到第一个高潮时,用来进行音乐延伸的踏板要踩到底,增强和弦打击乐的共鸣效果。
在乐曲演奏进行到最高潮时,踏板的使用将更加深重,需要加快换踏板的速度,采用抖动踏板等来达到紧张热烈的音效,同时要把握踏板踏踩的深浅,根据乐曲情绪变化来变换踏板的演奏。而在乐曲演奏结束后,踏板还应该保留一段时间,用来增长乐曲狂野、热烈、刺激的音效⑤。
三、结语
综上所述,吉纳斯特拉的代表作《阿根廷舞曲》,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与时代意义,充分展现了传统民族音乐同现代作曲技法的巧妙融合,具有创造性意义。
参考文献:
①舒灼.吉拉斯特拉阿根廷舞曲赏析[J].音乐时空.2012(2):40~41
②谢琳.浅析钢琴组曲《阿根廷舞曲》的作品内涵与演奏技巧[J].民族音乐.2011(5):43~44
③徐向黎.传统与现代之间——简析吉纳斯特拉的钢琴组曲《阿根廷舞曲》[J].乐府新声.2007(3):159~162
④刘碧琳.《阿根廷舞曲》作品风格分析及对我国民族钢琴的启示[J].音乐大观.2012(6):154
⑤刘莉.黑白键上的南美舞蹈——试析《三首阿根廷舞曲》的风格及演奏技巧[J].音乐创作.2014(5):163~164
【关键词】阿根廷舞曲;内涵;演奏技巧
阿尔伯托·吉纳斯特拉是阿根廷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活动家,尤其是在钢琴音乐上具有卓越的贡献。他早期的作品《阿根廷舞曲》包含了《老牧牛人之舞》、《欢快的少女之舞》和《热情的高楚牧人之舞》三部分,是独具民族性的典范代表。
一、《阿根廷舞曲》的作品内涵阐释
吉纳斯特拉创作的《阿根廷舞曲》是民族音乐同现代潮流的碰撞交融结果,结合了阿根廷当地民族音乐与现代作曲技法,拥有丰富多样的节奏性、多重调性,使得整首钢琴舞曲灵动、狂野,极富张力。
《老牧牛人之舞》是典型的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乐曲中处处显露着阿根廷传统民间音乐——马蓝波舞曲元素,通过快速、复杂的6\8拍节奏,来凸显舞者高超的舞蹈技巧、强健的体力、节奏感、灵敏度、热情等②。其特点表现在现代派作曲技巧的运用,是一首独特的双调性作品,指在作品中一个声部在一个调上,而另一个声部则在另一调上进行,如曲谱所示:
图1 《老牧牛人之舞》的双调性
《欢快的少女之舞》是三部舞曲中被演奏最多的曲子,它同样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合阿根廷的森巴舞曲,节奏速度多在慢板和中板间,宁缓而温存,便于抒发乐曲中的浪漫温馨情怀。该乐曲中具有19世纪键盘音乐中舞蹈作品的特征,如:在曲子的低声部采用的是重复的伴奏音,旋律如歌具有民间音乐色彩。同时具有南美舞曲的流动感,更具诱惑力,整支舞曲完整的勾勒出少女的思绪起伏,倾诉-宣泄-叹息等情绪都通过阿根廷民谣“德利斯特”进行了完美诠释,仿佛一个多情欢快的少年在眼前翩翩起舞。
《热情的高楚牧人之舞》则是一个托卡塔风格的乐曲,也是6\8拍节奏,其篇幅较长,因此采用的是复三部曲式。该作品最富趣味的是,巧妙的糅合了传统与现代两种不同的因素。吉纳斯特拉在该舞曲中大量的融入阿根廷乡村舞曲——猫舞,狂放不羁、节奏感强烈,营造出紧张感的气氛,具有一定的活力及挑战性,其节奏模式如图2所示③,加上不规则的切分节奏和重音现代特点,天衣无缝的完美结合,再现了一群年轻力壮的牧人在阿根廷草原上尽情狂舞的充沛生命力。
图2 《热情的高楚牧人之舞》第93~103小节曲谱
二、《阿根廷舞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阿根廷舞曲》由三部不同舞曲组成,由于每个舞曲都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在进行钢琴演奏时,也具有不同的演奏技巧。
其中《老牧牛人之舞》重点要注意对节奏的把握,马蓝波舞曲将节奏进行切分,这是钢琴演奏过程中要把握的重难点。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要保持肩膀下沉松弛,小臂快速重复起落,再配合好手腕,通过掌关节来进行整个手臂的支撑,才能准确有效的演奏出切分节奏中的和弦强拍。当然,在演奏中,左手方向进行的断奏音型贯穿整支曲子,保持节奏的欢快明丽。因此,在弹奏时要确保指尖的迅敏,以及同手腕的配合,找好舞曲的节拍重音和规律才能最大程度的表现该舞曲的魅力。
《欢快的少女之舞》在演奏时,要注意表达乐曲中少女如歌如诉、娓娓道来的清新流畅,优美旋律中的细腻情感,不同层次的弹奏出少女的情绪起伏变化。在伴奏部分,手要贴键弹奏,手指放平,放慢触键④;进入乐曲高声部时,要注意手腕的放松,通过手指将力量层层的向下传递,突显乐曲的整体自然流畅;在乐曲的后段,手掌要撑住演奏出大量的柱式和弦,通过指间关节来传递少女激动的情绪,将乐曲氛围进行渲染,尽展阿根廷游牧民族狂放不羁的民族性格。
当然在《欢快的少女之舞》演奏过程中,调整呼吸也是十分重要的,节奏的快慢应同演奏者的切身感受相结合,根据乐曲情感的起伏变化,不断的调整呼吸及表情,才能更加贴切、自然、流畅的展现乐曲的韵味。
《热情的高楚牧人之舞》是阿根廷传统民间音乐与现代创作技法的完美糅合,因此在进行钢琴演奏时,要结合民间音乐的特点,注意对平行和弦的处理。演奏者要保持掌关节、指尖的坚挺,通过肩膀以下手臂甚至腰部上肢的力量来快速有力的进行击键,同时抓住“和声效果”来强调乐曲力度的厚重稳健,突出其强大的穿透力。为了把握节奏力度、速度转换的准确性,可以通过踏板来进行和声演奏,加强对慢放、力度的控制,避免出现声音浑浊的情况。例如:在乐曲进行到第一个高潮时,用来进行音乐延伸的踏板要踩到底,增强和弦打击乐的共鸣效果。
在乐曲演奏进行到最高潮时,踏板的使用将更加深重,需要加快换踏板的速度,采用抖动踏板等来达到紧张热烈的音效,同时要把握踏板踏踩的深浅,根据乐曲情绪变化来变换踏板的演奏。而在乐曲演奏结束后,踏板还应该保留一段时间,用来增长乐曲狂野、热烈、刺激的音效⑤。
三、结语
综上所述,吉纳斯特拉的代表作《阿根廷舞曲》,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与时代意义,充分展现了传统民族音乐同现代作曲技法的巧妙融合,具有创造性意义。
参考文献:
①舒灼.吉拉斯特拉阿根廷舞曲赏析[J].音乐时空.2012(2):40~41
②谢琳.浅析钢琴组曲《阿根廷舞曲》的作品内涵与演奏技巧[J].民族音乐.2011(5):43~44
③徐向黎.传统与现代之间——简析吉纳斯特拉的钢琴组曲《阿根廷舞曲》[J].乐府新声.2007(3):159~162
④刘碧琳.《阿根廷舞曲》作品风格分析及对我国民族钢琴的启示[J].音乐大观.2012(6):154
⑤刘莉.黑白键上的南美舞蹈——试析《三首阿根廷舞曲》的风格及演奏技巧[J].音乐创作.2014(5):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