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沈阳城市文化建设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ping6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志愿服务是城市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城市文明、升华城市形象、凝聚城市精神、推动城市发展的有力抓手。沈阳是东北地区本科高校数量最多的城市,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对构建城市志愿服务文化、提升城市志愿服务水平、完善城市志愿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沈阳农业大学学生志愿服务为研究对象,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对沈阳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根据志愿服务情况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推动沈阳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角度下提出解决思路,使大学生志愿服务与个人成长成才、城市文化建设和谐发展、相互促进。
  关键词: 大学生志愿服务 沈阳 城市文化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沈阳正处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的战略机遇期,全市上下围绕“四个中心”建设、“三引三回”和“三城联创”等中心工作齐心奋斗。在大力发展经济、聚焦科技创新的同时,不断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使城市文化成为沈阳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志愿服务是沈阳城市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促進城市文明、升华城市形象、凝聚城市精神、推动城市发展的有力抓手。
  根据2018年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大学名单,沈阳共有高校49所,其中本科29所,专科19所,本科高校中部属、省属高校19所,是东北地区本科高校数量最多的城市。沈阳农业大学是一所辽宁省与中央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承担着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依托高校共青团阵地、借助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结合专业技能与人才优势,充分发挥高校实践育人功能,对培育沈阳志愿文化、助力沈阳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对沈阳城市文化建设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充分肯定了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积极作用,指出:“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尤其是道德文化文明建设中不容忽视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求“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沈阳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城市,拥有39.8万①在校大学生,大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带着青春活力投身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对沈阳城市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构建沈阳志愿服务文化
  沈阳农业大学学生志愿服务是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在校团委、学院团委、科研团队、学生社团的组织协调下实施开展的,每一项活动都配备指导教师,经过周密策划和安排部署,制订详细活动方案及安全预案,经审批备案后启动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第二课堂”成绩单、暑期社会实践、“西部计划”等工作紧密结合,有效整合资源,保证了参与人数和活动数量。据不完全统计我校近三年组织开展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年均活动数量122项,年均参与人数2551人,单项活动规模30人以上的占活动总数的64%,活动地点为沈阳及周边县市区的占项目总数的91%。可见,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人数众多、规模效应显著。大批的大学生志愿者投身沈阳社会,成为城市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为沈城注入了朝气蓬勃的人文关怀,发挥着强大的带动示范作用。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高尚道德的坚守者、真善美的引领者,是社会的“精神家园”。正是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我校涌现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高齐、宫殿凯、杨笑观,3年献熊猫血2000毫升的赵明阳,拾金不昧、谢绝回报的谢婷婷,他们都是高尚道德的典范和奉献的楷模。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有利于营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氛围,唤醒公众志愿精神,有助于构建沈阳志愿服务文化,为“文明城市”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二)有助于提升沈阳志愿服务水平
  我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涵盖公益宣讲、扶贫支教、义务劳动、关爱老人、景区讲解、科技支农、开设中小学“第二课堂”七大主题,培育起十几个较为成熟的志愿服务品牌,品牌化运作的良好效应已经显现,这也是志愿服务运行模式逐渐走向成熟的表现。韵律生态社团的公益环保行动、“中国好农机”创业实践、“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志愿者服务队义务讲解、“求思”学社党的理论宣讲、“三农”协会科技支农,“理学院支教团队”山区支教、“无人机”社团科技推广,都是经过系统设计、依据专业特色及优势、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创建的志愿服务品牌,品牌服务项目与基地建设相结合,不断开辟志愿服务基地,定向输出。品牌化志愿服务运作模式显著提高了服务品质,为沈阳高校的志愿服务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沈农经验”,有助于提升沈阳城市志愿服务水平,加速志愿服务品牌化进程。
  (三)有助于完善沈阳志愿服务体系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践行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大学生的团体组织性使志愿服务工作可以更有效、更成体系地开展。作为我校课外素质拓展“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认证项目,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时间和内容得到规范记载,服务完成后取得相应学分,给予学生“被认可”的价值认同感,增强就业竞争力,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服务热情。同时,结合每年一度的暑期社会实践表彰、五四表彰等激励机制,利用网站、新媒体平台,牢牢把握志愿服务的思想引领价值,实现对志愿者、志愿组织、志愿活动的全方位宣传报道,形成较为完善的策划、组织、实施、总结、表彰、宣传机制。在开展志愿服务的同时传播志愿服务文化、强化志愿服务理念、注重志愿服务创新、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用系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活动打破以往志愿者与受助者之间简单的“捐与受”的关系,使志愿服务兼备充实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功能②,有助于完善沈阳志愿服务体系。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不强
  在我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中发现,当前一些学生享有良好的家庭物质条件,崇尚个性张扬,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模式,尚未形成为他人和社会奉献的责任意识。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取舍,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阻力时不能妥善处理,容易产生失落感、抱怨等消极情绪,影响了服务效果。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主要依靠学校的组织安排,尽管在各方面制度的激励下具有较高的参与热情,想通过志愿服务锻炼能力、取得学分、获得荣誉,但不可否认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行为中社会责任意识的驱动力不足,存在功利化倾向,未从思想上把志愿服务的意义上升到实现自我价值、践行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发展的层面,不利于服务的长效开展。   (二)志愿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
  近三年我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内容按比例分别为扶贫支教(20%)、公益宣讲(17%)、义务劳动(15%)、关爱老人(15%)、景区讲解(12%)、科技支农(12%)、走进中小学课堂(10%)。受学生身份、活动经费、思维惯性的限制,大学生志愿服务总体仍处于“学雷锋”的浅层次中③,没有有效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特长,把志愿服务和大学生专业技能有机结合。作为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慰问孤寡老人、义务劳动等不需要特殊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后重复性劳动居多的普适性项目。以“走进课堂”、“科技支农”为代表的专业性较强的志愿服务,仍存在深度不够、层次不高的问题。“科技支农”服务项目中,对指导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支农团队建设时忽视了对学生专业水平的要求,导致服务质量有好有差,稳定性不强。除了所学专业外,大学生志愿服务还缺乏系统性培训,如法律知识、应急救助常识、心理疏导技能等,限制了志愿服务水平。当前,沈阳志愿服务事业总体存在专业性不足的问题,专业人士仅占服务总人数的35%左右④,大批大学生志愿者拥有专业知识却不能有效服務,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三)资金和人力保障不足
  我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还处于依赖校方力量筹备组织的状态,资金来源基本依靠大学生活动经费和上级团组织社会实践立项资助,资金十分紧张,限制着志愿服务活动的规模和水平,制约着服务向深层次高质量发展。我市志愿服务资金的专门管理机构沈阳市志愿服务基金会2014年刚刚成立,对高校志愿服务的资助等事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同时,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一部分,尚未设立专门的志愿服务管理指导部门,共青团学生工作出口多、事务杂、工作量大,加之学生流动性强,对专业化管理提出了很高要求,目前的人力配备不能满足工作需求。
  三、沈阳城市文化建设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思路
  (一)建立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长效机制
  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较高道德素质的群体,肩负着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光荣使命,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大学生志愿者也是沈阳市规模最大的志愿群体⑤,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是确保志愿精神薪火相传的关键所在。高校应把建立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长效机制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点,制定社会责任教育实施细则,从制度上明确社会责任教育的地位与意义,把社会责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以传统培训与新媒体宣传相结合,以理论学习与榜样选树相结合,使社会责任意识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逐步建立并广泛传播;加强大学生骨干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培训、素质拓展、志愿服务心得交流会等形式,发挥优秀志愿团队、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和学生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
  (二)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大学生志愿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大大限制了志愿服务水平,组建专业化团队、对接专业化需求十分必要。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青年群体,应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加强专业性志愿服务团队和品牌建设,使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志愿服务紧密结合,与个人的成长成才紧密结合,与社会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以专业特长为依托,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高水平服务团队,配合前期系统性培训,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服务手段有机融合,使志愿服务作为课堂的延伸,既能检验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又能大大提高城市志愿服务水平。在策划志愿服务活动时,高校应加强与沈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沈阳市志愿者协会等部门沟通,借助政府和社会力量,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信息,建立服务需求部门和高校直接对接的协调机制,结合大学生专业需求和沈阳志愿服务需要,双向考虑,高效满足需求。积极与其他兄弟高校的志愿服务组织实施信息共享,利用新媒体环境,快速、实时地对志愿活动进行宣传报道,获得多方积极反馈,加快志愿服务发展,推动沈阳城市文化建设。
  (三)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政府在政策制定时,统筹规划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和保障措施。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向志愿服务经历者倾斜,企业税收政策与资助志愿服务活动挂钩;设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基金,给予高质量品牌活动经费资助;拓宽资金来源,将志愿服务与企业利益有机结合,引导企业支持赞助,鼓励更多企业与大学生志愿者一起参与志愿服务。
  高校设立专门志愿服务管理部门,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管理指导,精心策划组织志愿服务的系统培训、专业团队组建、品牌活动建设、志愿者权益保障、志愿活动宣传报道等,全方位、多角度地跟踪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合理范围内募集资金,如开设校园爱心超市,销售学生生活必需品,所得盈利全部用于志愿服务支出,积极争取商家赞助,开展活动时适当配合宣传等,通过多种渠道积累志愿服务资金,为开展高质量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奠定基础,为城市志愿服务文化构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注释:
  ①依据沈阳市统计局官方网站,2017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6月发布http://www.sysinet.gov.cn/news.aspx?ID=13535
  ②④⑤冷明.志愿失灵理论视角下的沈阳市志愿服务问题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4.
  ③王善玮,杨洋,赵欣.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12).
  参考文献:
  [1]冷明.志愿失灵理论视角下的沈阳市志愿服务问题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4.
  [2]张莉薇.以大学生志愿服务为载体的高校社会责任教育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7.
  [3]康安.基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路径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4).
  [4]王善玮,杨洋,赵欣.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12).
  [5]刘长生,张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与对策——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3).
  [6]沈阳市统计局,2017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www.sysinet.gov.cn/news.aspx?ID=13535,2018.6.
  基金项目:沈阳高校共同培育城市文化专项研究课题: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为载体的沈阳志愿服务文化构建研究(SW-2018-04),课题负责人王继成。
  通讯作者:王继成
其他文献
摘 要: 父亲形象一直被认为是影响孩子成长与发展的关键人物。特别是孩子3—6岁阶段,也是孩子俄狄浦斯情节时期,对孩子的性别认同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以往有关父亲角色的研究主要是定性研究,缺乏定量分析;主要是对父亲形象自身的研究,缺乏从幼儿的角度进行研究。本研究通过绘画投射法和访谈法,以大班幼儿为对象,对孩子心目中的父亲形象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父亲角色对幼儿产生重要影响,对不同性别的幼儿影响有着明
摘 要: 王玉强先生的《深度教学》告诉我们:如何设计课堂,如何解读文本,如何指导学生迅速提升作文成绩,如何从一个文本中提炼出一类作品的表达规律与方法等;它是从教学如何更有深度、更有效果的角度,探求课堂教学规律与方法的一本书。教学不是为了教师的表演和个人魅力的展示,而是在于促进个人成长和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教书读书,乐在其中,这是语文教师的功课,也是教育的功课。  关键词: 读书 深度教学 功课  
摘 要: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实现特色办学的重要渠道。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专业设置与产业行业联系紧密等优势,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专业学科教学环节当中,深化培养方案、师资建设、管理机制、平台建设等领域的全面配套改革,以实现创新创业项目的优化和特色化、个性化发展,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专业
摘 要: 随着全球国际化趋势的发展,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升学校层次及学生水平。民办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要方法,给学生的就业提供多种选择。本文对长春财经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中—美—捷合作办学项目的英语培训的意义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培训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适应国外学习。  关键词: 国际交流 中外合作办学
摘 要: 由“雍熙相国之胄,宪肃钦圣之家”的承平贵戚转变为转战南北,“可以扶持三纲”忠节大臣的向子諲是两宋之交创作咏物词数量众多的词人。其词集《酒边集》一卷176首词中,咏物词足有52篇。所咏之物包括岩桂、梅花、雪、月、荼蘼、琼花、瑞香等具备美好品质的事物。向子諲的咏物词呈现出写词如画,继承苏轼传统推尊词体,“词可以群”,继承“香草美人”传统的艺术特色,自主创造有我之境。向子諲的咏物词创作在唐宋
摘 要: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存在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现状,导致写作教学效果不理想。采取正确的、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写作教学至关重要。本文以任务型教学法为指导,对汉语写作课《我的星期六》进行教学设计,以改进写作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汉语写作课的兴趣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 汉语写作 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写作是一门“既难教又难学”的语言技能课,教师认为写作课难以调动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摘 要: 美丽乡村兼具民俗性、文化性、趣味性的特点,对国内外游客极具吸引力。美丽乡村的旅游牌示语为景区的无声导游,其译文质量直接决定了国外游客的游览质量。以商洛市莽岭绿道沿线美丽乡村旅游牌示语为研究对象,分析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译者主体性的理论指导下,提出美丽乡村旅游牌示语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 美丽乡村 旅游牌示语 莽岭绿道 译者主体性 翻译方法  一、引言  美丽乡村为
摘 要: “五四”先驱者们作为“历史中间物”,在新与旧的夹缝中成长,既是历史的见证者,又是历史的承担者,鲁迅、郁达夫、郭沫若、丰子恺、许钦文、庐隐等人开启了中国现代童年母题文学之风,他们对童年时期所受的创伤书写充分肯定了儿童的独立意义与价值,表达出对个性解放的诉求,而他们对记忆中人物的刻画更多地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爱人”之心,同时,他们也在在文学的精神向度方面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在反观童年时表现出了
摘 要: 张承志的最后一部长篇《心灵史》,不仅是他革命理想的坚持和探索文学本质的实践,更是作为知识分子的张承志独立立场的表达。他的特殊经历和穆斯林身份使其始终独立于时代文学思潮和知识分子环境。《心灵史》的最终完成,无论是对张承志的个人,还是对文学本身和整个知识分子群体的精神探求,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张承志 心灵史 继续“革命”  2012年5月,《心灵史》改定本收藏纪念版印刷发行。
摘 要: 公示语是对外宣传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针对公示语翻译的研究随着城市的国际化进程日趋重要。目前相关研究常见的理论视角主要包括:生态翻译学、功能目的论和跨文化交际。作者借助在湖北省博物馆和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搜集的公示语翻译语料,从以上三种研究视角予以阐释并运用到具体翻译实践中,通过比较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 公示语 外宣翻译 生态翻译学 功能目的论 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