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法制渗透的探讨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11023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是个依法、讲法的国度,在社会生活、活动等方面,都有相对应的制衡,人们可以通过法律来保护自己,也应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制度。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法律教育,不仅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目标,而且能够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当今学校教育不能仅限于知识培养,还应加强他们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融合法制教育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从高中语文教学中法制渗透的重要性入手,对存在的现状与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法制;重要性;现状;策略
  高中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该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迈向成熟的历程,特别容易受社会、网络等不良风气所影响与侵蚀,如若在日常没有学习法制等方面的常识,则会在盲目跟风中触犯法律法规。因此,在高中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时间里,学校的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其展开法制方面的教育。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从中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知法守法,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 高中语文教学中法制渗透的重要性
  法制是指,立法、执法、守法及法律实施监督,也包括法律宣传教育在内,以促进人们在多层次的法律制度概念内规范、约束自身的行为。高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合理利用语文课堂,传授语文知识点,同时向学生讲授法律知识,是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因而,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习性、认知规律与接受能力,构建有效的法律知识体系,积极主动地挖掘课文中的法律素材,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在恰到好处的教学活动中,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高中语文教学中法制渗透的现状
  (一) 高中生的法律意识淡薄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探其根源,造成法律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父母过度的关心与呵护,使孩子如温室里长大的花朵,承受不起严酷环境的考验,一旦遇到问题或挫折,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通过不良的行为举止发泄负面的情绪;另一方面是多数学生普遍存在好奇心强、是非曲直的辨别能力偏差,面对不好的社会现象,有些学生的自制能力偏低,容易被不良风气感染。因而在语文教学内容整合法制教育,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二) 教学流于表面形式
  目前,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师,受传统思想意识的影响,早已经习惯“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对于整合法制教育几乎存在排斥的心理,为了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教师都是在课堂中走走形式,对法律知识的宣传与教育都是流于表面形式,致使学生们对法律知识面模棱两可。长期如此,容易导致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
  三、 高中语文教学中法制渗透的策略
  (一) 在课堂的教学中渗透法律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学校即生活,生活即学校。”由此可见,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所以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只有融合法律教育,才能在人们的生长过程中给予正确的引导与规范。作为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因材施教,对他们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等方面严加管教,强化他们的法律认知,促进他们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如,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文章时,首先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分析林冲的思想、性格特征,对于林冲怒杀陆虞侯的行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想想在现代社会,林冲冲动的报仇方式会有怎样的后果,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明白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然后,学习有关“严重不良行为”的法律,让学生明白拦截殴打他人、索要他人财物是犯罪行为,通过有效的引导与启发,使其明白法律法规,在法制社会中,学会用法律捍卫自己,从而提高法制观念。
  (二) 构建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遵纪守法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提出质疑、质疑探究等能力,且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所以教师应该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联系起来,让小组成员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相互影响,并在潜移默化中遵纪守法。如,教学《窦娥冤》一课时,首先讲解封建社会的无赖与贪官相互勾结而草菅人命的情节,而性格善良刚强的窦娥,被残酷的现实推向深渊,在邪恶势力的压迫下,毫不犹豫地进行坚决的斗争。然后,请学生思考“假如窦娥的冤屈发生在现代,那么她还会被判死刑吗?”通过这种对比促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交流与讨论,让他们认识到封建社会官场黑暗、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社会现实,间接致使窦娥无处申冤、最终落得个含冤而死的惨状,若是窦娥生在现代,则不会出现含冤的情况,因为现代的法律条文以保护人民为根本,人们有权通过法律途径为自己辩解是非曲直。
  (三) 利用课堂活动的教学渗透法律教育
  多元化、内容新颖的语文课堂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质。因而,构建活跃的课堂活动,是顺利施展法制认知的最佳途径,也是促进学生畅所欲言、踊跃参与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他们在参与中悟出的知识,才能记忆犹新、难以忘却。如,教学《热爱生命》时,首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阐述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认识生命的本质、意义,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关心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去享受生活。然后,举办“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讲座,促进学生深刻地认识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损害健康、扰乱社会治安等负面影响,使得学生自觉抵制、防止、禁止毒品,进而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珍惜生命等良好习惯。
  四、 结束语
  高中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作为语文教师,在讲解知识侧重点的同时,要灵活运用知识点向他们传授法律知识,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促进他们体验、感受法律的权威,使其学法、守法与用法,从而做一个良好、合格的公民。
  参考文献:
  [1]王洁琼.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法制观念的渗透[J].中學教学参考,2016(3):17.
  [2]罗晓丽.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未来英才,2016(15):123.
  [3]杨永寿.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J].课外语文,2016(14):162.
  作者简介:
  余立红,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贵定中学。
其他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与实施,对农产品等级规格标准的制定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28条指出,“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
介绍独山子1000kt/a乙烯项目建设概况及HSE管理模式。阐述项目HSE管理基本做法:全员培训和有效的监督;JHA分析及作业过程控制,事故报告、调查分析及通报;弘扬企业安全文化;安全经验
摘要:语文教学目的就是培养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从而提升文化素养。现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增加,需要学生们在学习中除了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外,还应拥有一定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古文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充当着重要角色,需要引导学生重视言语运用、感悟和积累,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审美情趣,养成良好习惯和健全人格。  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方法
摘要:在如今信息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不断升级的新时代背景下,翻转课堂就是信息与互联网的融合品,并且已经成为现今教育改革中新的热潮。其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能够更好地服务我国的数学教学。对于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来说,由于数学本身存在复杂性且不易为学生所理解,也导致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一直无法突破现有的这种教学模式,思想严重固定化,此时就需要一种新型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打破高中教学老师的思想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SMI)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对97例冠心病病人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DCG)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共检出心肌缺血762阵次,其中SMI 687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血脂代谢特征.方法:比较两型糖尿病病人血脂代谢与空腹血糖、年龄、体重的关系.结果:①不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均以TG升高为主,TG值明
在甲状腺癌的治疗中,改良根治性颈清术比传统根治性颈清术能保留较多的功能,又不影响肿瘤的根治。它适用于甲状腺髓样癌、分化性甲状腺癌及部分甲状腺微小癌,而对未分化癌是否有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析了阅读情感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作用、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人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具备积极、健康的情感有助于人去适应各种人生境遇。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它担当着铸魂的重任,所以,我们教书的同时,也要做好一个真诚的情感引导者,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情感教育资源,努力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