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下海南黎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an_cu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201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有关文化政策频频出台,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006年,黎锦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遗被收入保护名录;2010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而海南正处于“一带一路”南线上。黎锦作为海南文化的重要载体,研究它既利于发挥其文化价值,又有利于展现海南区域文化的优势。
  基于此,我们深入海南进行黎锦的考察研究,希望能够帮助人们更系统的了解黎锦,让濒临消逝的民间文化重焕生机。
  一、概述
  随着我国对非遗的重视,保护黎锦传统技艺成为大家的愿望。经各方努力,2009年,黎锦传统技艺成为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后,国家和海南加强了对黎锦的保护,加大了资金的支持与法律法规的建设,同时注意保护和培养黎锦传承人,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
  二、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1.存在问题
  (一)黎锦面临的危机
  第一,黎族傳统文化受多元文化冲击,消失速度不断加快。
  随着现代文明的广泛传播,现代娱乐形式的日益丰富,打破了黎族封闭式的文化系统,民间传统文化消失的速度开始加快。
  第二,黎锦技艺传承队伍后继无人。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海南黎族村寨的年轻一代,开始接触外部世界和多元的文化,已不热衷学习黎族传统纺织技艺和服饰制作技艺。人员的外流更是造成传统织锦活动的日益减少,仅余一些老者仍然进行着传统的纺织。
  于是,一直靠集体传承的黎锦非遗,越来越失去了原有的参与者:老一辈传承人逐渐离开人世,带走了民族文化的技艺与精品;而新的传承人或已断代或青黄不接,使凝结着黎族人民智慧的非遗面临着人亡歌息、人去艺绝的尴尬局面。
  第三、缺少服饰制作的天然纺料和染料。
  传统黎族服饰的制作主要采用海岛棉、植物染料等原生态原料。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原生态原料的种植已不受重视,使这些染料逐步退出生产制作环节,致使其的制作原料严重匮乏。
  (二)黎锦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法规政策不完善,保护经费投入有限,且缺乏连续性。
  首先,海南政府虽然出台和制定了关于黎锦保护的法规及政策,但都没有形成真正的法律体系。
  其次,“重申轻保”的现象也很严重。近年来,海南省在非遗的申报和立项工作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真正用于保护黎锦非遗的经费并不多。因资金不足造成的工作困难的现象依然存在。
  最后,在针对黎锦手工作坊和民商联合的黎锦企业也没有相应的税费减免政策和鼓励措施。
  第二、黎锦在推向市场的过程中竞争力弱。
  一方面,由于现代时装的冲击,黎锦被认为不够“时尚”,产品得不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另一方面,黎锦技艺十分复杂,生产耗时,成本较高,价格昂贵。造成大多人望而却步,只有政府或单位消费。
  同时,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关于黎锦传统工艺产品外贸公司并不认可,因此将黎锦推向世界的途径受到了限制。而本国中小企业没有经费来源,在初期投入资金做不下去后,纷纷倒闭。
  尽管现在海南一些旅游地区也会编织一些小工艺品,价格相对低些,但与同类商品相比成本和价格依然很高,市场前景依然不容乐观。
  2.提出建议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传统文化的不断变化甚至消逝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面对黎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同时借鉴中外成功的保护范例,才能使黎锦得到可持续的传承与发展。
  (一)完善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使保护工作程序化、规范化。
  黎锦的保护首先应该得到政府的重视。政府应该通过完善政策和法规来保护发展好黎锦的传统技艺,使保护工作更加程序化和规范化。
  (二)扩大宣传,开展民俗活动,营造良好的非遗保护舆论氛围。
  目前,黎锦虽已列入世界级急待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它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却并不高。所以要积极发挥各种媒体的宣传作用,扩大对黎锦的宣传。
  另外,还可以积极开展民俗活动。黎锦是民族非遗的重要载体,将其融入民俗活动无疑是宣扬民族特色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三)加强培训,保护培养继承者,促进保护工作的开展。
  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资助力度,每年由政府拨专款用于培养德艺双馨的优秀传承人,使黎锦真正做到实际有效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黎锦作为黎族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后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遗产。在外部文化的强势冲击下,黎锦传统织造技艺的传承,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危险。致使黎锦技艺除被列入世界级非遗名录的同时还被冠上急待抢救的危名。因此,我们通过此文,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对黎锦更多的了解和关注。
其他文献
在去广东从事革命之前,在政治上尚不得要领的蒋介石,对商道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在上海的经济投机中,股价暴跌,蒋介石却成功解套,在股票市场上大赚了一笔。    1916年,孙中山为了筹措革命经费,派朱执信写了一份申请书交给“北洋政府”农商部,申请在上海创设证券物品交易所,经营证券、花纱、金银、杂粮、皮毛等,资金总额定为当时国币500万元。  对于孙中山的要求,“北洋政府”经办人不知交易所为何物,只
期刊
【摘要】《厄舍古屋的倒塌》是埃德加·爱伦坡所著的心理恐怖小说。叙述人用了大量的笔墨衬托出古屋的灵异和恐怖气氛,在厄舍受惊死去后,叙述者仓皇逃出,看到厄舍古厦化为灰烬。在这篇小说中,为达到恐怖和悬疑效果,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给故事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以及渲染出恐怖气氛也暗示了厄舍古屋必有事情发生。  【关键词】《厄舍古屋的倒塌》;环境描写  一、天气描写  文章从一开始就渲染出阴郁的天气状况:“
期刊
一、引言  对于译者主体性的分析在翻译研究中已不少见,但从评价理论视角出发,分析译者在作品中的评价性语言来分析其主体性的并不多见。文中采用的《声声慢》英译本作者分别为林语堂、许渊冲、杨宪益与朱纯深,都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旨在为翻译研究提供新视角,以期在翻译评价中得出更为准确、客观的结论。  二、评价理论与译者主体性  1.评价理论。评级理论由澳洲语言学家马丁(James.R.Martin)提出,旨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贾府中婢女的基本情况,通过文中宴会展示出的饮食文化和主仆饮食时展现的思想来探究清代婢女的地位,并进行简要总结。  【关键词】《红楼梦》;饮食文化;阶级地位  一、背景意义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故意将时代地点都模糊化,但是实际上曹雪芹及其家族应该处于康雍乾时期,所以古典名著《红楼梦》是以清代社会为写作背景的。清代是我国历史上奴婢制度非常盛行的一个时期。满清入关后
期刊
【摘要】《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三大长篇力作之一,问世后在文坛轰动一时,外界多余该小说的研究也经久不衰。而从空间叙事角度来解读小说主题的研究却寥寥无几,本文运用空间叙事理论,从伦敦,巴黎,塔希提島三个地质空间切换所暗含的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方面分析《月亮和六便士》中的空间叙事艺术。  【关键词】伦敦;巴黎;塔希提岛  毛姆是英国文坛上颇有争议性的一个作家。在世界文坛上,他从未与一流作家们
期刊
【摘要】近代以来日本对于中国的认识和观念的演变,离不开日本在政在野的思想推动。日本对于中国的认识经过了推崇到质疑到蔑视直至敌视的发展变化,而后又转向正视至竞合。究其原因,在主观方面乃是日本价值观念演变为之,同时在客观方面,也是和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强弱状况有关。  【关键词】日本;价值观念;中国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起起伏伏,日本对于中国的看法也经历了阶段性的变化。杨栋梁教授作此书其主要思想主线即是以
期刊
【摘要】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创了信息传播的新模式,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不断增大,互联网和手机已经成为各种信息和思想文化的集散地以及社会舆论的放大器。青年作为新媒体的重要使用主体,其政治思想、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更是不可避免地受到新媒体的影响。为此,如何运用新媒体,引导青年方面发挥出更为积极的正能量,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服务企业发展成为了摆在各级团组织面前的一道难题,探索企业共青团如
期刊
【摘要】20世纪30年代,以蒋廷黻为代表的国家主义者以国家建构为宗旨,崇尚国家秩序至上,主张以武力和中央集权克服分崩离析的内乱,实现国家统一,建设强大政府。国家主义作为现代中国的一种政治思潮,不仅影响了中国思想界,也塑造了现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历程。  【关键词】蒋廷黻;国家主义;回顾;反思  晚清以来,中国对外做不到独立自主,对内保障不了民权民生。为此,政学两界皆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无论是洋务派、维新
期刊
【摘要】史料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历史遗迹,然而历史的不可验证性决定了历史事实的探寻具有间接性,想要增加历史事实的说服力,就必须增强史料的科学性及可信度,将史料的选择、运用与科学的理论分析相结合,使史料不断得到发掘和充实,也使历史认识得以深化。  【关键词】历史论文;史料;运用  梁启超曾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由此可见,史料是接近历史真实的重要途径。在历史论文
期刊
【摘要】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书写了大量“童趣诗”,这些充满童趣的田园诗一方面是诗人对乡村儿童趣味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则展现了自我的“童趣”心境。陆游的童趣书写有其历史和个人的合理性,本文将着眼于陆游的“童趣诗”,探寻其“童趣诗”的主题,分析其中关于生命和人生的哲思。  【关键词】陆游;童趣诗;田园;生命意识  陆游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报国与忧国是其诗歌的主旋律。然而,晚年的陆游却将诗歌创作主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