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X线与CT诊断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食管癌的X线与CT表现,提高对食管癌综合影像检查作用的认识。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20例食管癌,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部位为胸上段2例,胸中段9例,胸下段2例,病变长度2.5~13cm。钡餐造影显示为髓质型11例。蕈伞型2例,缩窄型3例,混合型4例。CT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及腔内肿块,并可显示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情况。按照改良的MOSS食管癌CT分期标准Ⅰ期4例,Ⅱ期9例,Ⅲ期6例,Ⅳ期1例。结论:两种检查手段的结合对早期食道癌的发现,术前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食管肿瘤 放射摄影 体层摄影术
  
  资料与方法
  选择资料完整的20例食管癌,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20例中男14例,女6例,年龄39~70岁。钡餐造影用气钡双对比法,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扫描范围自下颈部胸廓入口起达肝下缘水平。层厚及层距各10mm,于病变段加扫5mm薄层。平扫后作增强扫描,对比剂为优维显(300mg/ml),用高压注射器推注,给药量80~100ml,注药流率3ml/秒。
  判断标准:①气管、支气管受侵。病变食管与气管、支气管间正常脂肪间隙消失、气管支气管后壁受压塌陷;②主动脉受侵。病变食管与主动脉间脂肪消失、两者间接触面增大,接触角>90°;③纵隔淋巴结直径>10mm考虑为转移。
  
  结 果
  部位:20例中病变发生在胸上段2例,胸中段9例,胸下段7例,下段2例。
  长度:病变长度2.5~13cm。其中≤5cm者6例,5~7cm者6例,7~10cm者7例,>10cm者1例。
  X线与CT表现:20例中髓质型10例,蕈伞型2例,缩窄型3例,混合型5例。CT表现为病变处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及向腔内突出的肿块。其中偏侧性管壁增厚管腔狭窄13例,管壁环形增厚3例,管腔闭塞消失1例,腔内肿块3例,病变上方管腔不同程度扩张11例。增强扫描肿瘤较明显强化并显示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主动脉受侵1例。气管支气管受侵犯3例,肝脏多发转移1例。按照改良的MOSS食道癌CT分期标准,本组Ⅰ期4例,Ⅱ期9例,Ⅲ期6例,Ⅳ期1例。
  
  讨 论
  新疆是食管癌的高发区。目前X线食管钡餐造影仍是食管癌影像学诊断的最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CT检查可深入了解肿瘤的范围,了解邻近结构的侵犯,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脏器转移,明确食管癌的分期,对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1]。对两种检查资料的综合分析将使诊断更为完善。
  在病变长度上,本组病例食管钡餐造影与CT测量结果基本一致。由于X线可观察食管黏膜改变,一般认为其测量长度较准确,而CT扫描因受层厚、层距影响,可能会出现误差。
  本组两者测量结果无明显差异,根据食管黏膜的改变,结合CT相应层面有无管壁增厚,可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本组病例显示病变长度与管腔狭窄、管壁增厚程度间无相关性。但管腔≤3mm的重度狭窄,其长度超过4cm,CT示管壁增厚达3cm,文献报告这种情况下肿瘤无法切除[2]
  食管X线钡餐造影对腔内特征性改变显示清楚,可观察病变区黏膜改变,易检出充盈缺损和溃疡型的龛影。CT则主要表现为管壁不规则增厚及管腔狭窄,肿块与管壁的境界常不易区分。溃疡型食管癌的龛影CT显示不如X线片清楚明确,仅见肿块表面不规整,边缘有结节样突起。若口服造影剂后,CT扫描可见到造影剂充填溃疡。
  CT检查尤其是增强扫描,对食管与纵隔结构对比清楚。本组气管、支气管受侵3例,气管、支气管被肿块推压前移,气管支气管后壁出现不同程度突向腔内的块影。主动脉受侵犯1例,食管肿块与降主动脉接触面>90°。
  食管癌的分期,按CT分期标准I期和Ⅱ期属可切除至少可行手术探查。Ⅲ期和Ⅳ期原则上不宜做根治术,应采取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这样可避免不必要的探查手术。但纵隔区域淋巴结转移对手术可切除性并无直接影响,一般在术中可与肿瘤一并切除[3]。本组有12例行手术治疗,11例切除肿瘤,1例为探查术。我们认为将X线与CT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早期食管癌的发现,术前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均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康荣,主编.胸部颈面部CT.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167~172
  2 周钢.食管癌向管壁浸润程度的CT与病理研究.中华心血管外科杂志,1993;316~318
  3 雷益,邱德正,翁准,等.食管癌手术可切除性的MRI评估.放射学实践,2005,20(8):711~713
其他文献
例1:31岁,孕4,产3,以停经27+4周,全身皮肤瘙痒1周为主诉,于2004年3月入院。早孕反应轻,孕4个半月感胎动至今,1周前出现双下肢瘙痒,渐及躯干,腹部严重,颜面及两上肢较轻,夜间加剧,伴有腹泻,黄色稀便,无恶心、呕吐,无纳差、厌油。于1998年足月顺产一孩,羊水黄绿色,孕妇于妊娠晚期出现全身皮肤瘙痒、黄染伴腹泻,未诊治,新生儿出生时重度窒息死亡,于2000年孕34周难免早产一孩,生后第2
期刊
患儿,男,13岁,主因外伤后神志不清,颜面肿胀2小时入院。查体:诉头痛、头晕、烦躁不安,无呕吐,抽搐,口唇及左眼出血不止。既往史:平素健康,无传染病史,无药物、食物、花粉过敏史,无输血史。临床诊断:脑震荡。医嘱给予营养脑细胞、抗炎、镇静、支持对症治疗。营养脑细胞用欣普善20ml10%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大约滴注10分钟左右,进入液体约20ml,患儿开始出现发热,T38.5℃,面部潮红,烦躁,
期刊
资料与方法  标本来源:下级医院送 一患者两份静脉血标本,一份为室温放置2天,ELISA检测HBsAg阳性,一份为新鲜标本,ELISA检测HBsAg阴性。  HBsAg①试剂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工司生产的HBsAg试剂盒。②方法和结果判断均严格按照说明书。  细菌鉴定:分别取两份标本接种于血平板37℃培养24小时,室温下放置的标本第2天在血平板上长出大量细菌,优势菌落为圆形,凸起,白色湿润,光滑整
期刊
在腹部外科手术中胆管损伤屡有发生,主要原因为胆囊切除术,文献报道为78.6%~80.0%[1],若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收集本院1987年8月~2005年8月发生的19例胆管损伤病例,做一回顾性分析,探讨胆管损伤的原因与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9例中,男6例,女13例,年龄13~78岁。其中本院手术15例,外院转入4例。14例为胆囊切除术时发生损伤,5例
期刊
患者,女,70年,农民。右手背水疱伴局部肿胀发疡3日,于2005年11月11日入院。于入院前10余日接触并食用患炭疽(经本市畜牧中心对后死数只羊检测证实)被屠宰的自家羊肉,11月9日右手背出现水疱伴瘙痒。11月11日水疱增大,周围皮肤肿胀,无疼痛、畏寒、发热。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右手背可见2.5cm×3.5cm,暗红色水,无破溃,周围皮肤肿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血白细胞总
期刊
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外伤性骨折漏诊的几率越来越低,但是在临床中也仍有部分外伤性骨折漏诊,给患者、家属及医院、社会带来一些影响。所以防止漏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们2001~2005年处理的32例初期漏诊的外伤性骨折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32例外伤性骨折,男23例,女9例。年龄6~71岁,平均36岁。均有外伤史,交通伤6例,砸伤5例,摔伤21例
期刊
例1:患儿,男,50天。1天前出现嗜睡,口吐白沫,继而发热、喘憋、拒奶。查体:T38℃,P130次/分,R60次/分,嗜睡,面色灰暗,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光反射迟钝,两肺闻及密集中小水泡音。血常规示:WBC15×109/L,N0.76, L0.24。诊断:支气管肺炎。给予吸氧、抗生素及对症处理,病情渐恶化。入院6小时出现昏迷、抽搐。经反复追问病史,患儿于发病前1天,其母在床上喷洒过敌敌畏
期刊
摘 要 总结40例急性心梗病人抢救成功的护理经验。结果表明对急性心梗病人给予及时,有效的吸氧、监护、止痛、心理护理、正确指导饮食、睡眠,活动以及做好并发症的护理,对临床治疗、抢救措施等方面起着十分有力的作用。  关键词 急性心梗 护理 体会    急性心梗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护士掌握该病的护理措施,对病人施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对治疗疾病,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已经抢救成功的40例
期刊
手术是外科根除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术后疼痛又给病人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持续疼痛能引起病人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和严重的心理变化,与疾病的转归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现对198例胸腹部手术病人术后疼痛的护理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198例中,男123例,女75例;儿童8例,青少年132例,中老年58例。其中胸部手术17例,腹部手术181例;横切口术式35例,纵切口术式163例;浅部位手术16例,深部
期刊
摘 要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CT检查与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影像临床价值。方法:分析34例临床表现脑梗死症状较为典型,均行CT检查平扫和DSA全脑血管检查。经导管介入行溶栓治疗。结果:34例中发病均小于12小时,CT检查6例诊断为脑梗死,12例提示脑梗死,16例未见明确异常,行DSA脑血管检查发现有6例大脑中动脉闭塞,2例一侧颈内动脉闭塞,12例大脑中动脉穿支动脉闭塞,7例未见明确的闭塞血管。结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