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食管癌的X线与CT表现,提高对食管癌综合影像检查作用的认识。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20例食管癌,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部位为胸上段2例,胸中段9例,胸下段2例,病变长度2.5~13cm。钡餐造影显示为髓质型11例。蕈伞型2例,缩窄型3例,混合型4例。CT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及腔内肿块,并可显示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情况。按照改良的MOSS食管癌CT分期标准Ⅰ期4例,Ⅱ期9例,Ⅲ期6例,Ⅳ期1例。结论:两种检查手段的结合对早期食道癌的发现,术前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食管肿瘤 放射摄影 体层摄影术
资料与方法
选择资料完整的20例食管癌,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20例中男14例,女6例,年龄39~70岁。钡餐造影用气钡双对比法,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扫描范围自下颈部胸廓入口起达肝下缘水平。层厚及层距各10mm,于病变段加扫5mm薄层。平扫后作增强扫描,对比剂为优维显(300mg/ml),用高压注射器推注,给药量80~100ml,注药流率3ml/秒。
判断标准:①气管、支气管受侵。病变食管与气管、支气管间正常脂肪间隙消失、气管支气管后壁受压塌陷;②主动脉受侵。病变食管与主动脉间脂肪消失、两者间接触面增大,接触角>90°;③纵隔淋巴结直径>10mm考虑为转移。
结 果
部位:20例中病变发生在胸上段2例,胸中段9例,胸下段7例,下段2例。
长度:病变长度2.5~13cm。其中≤5cm者6例,5~7cm者6例,7~10cm者7例,>10cm者1例。
X线与CT表现:20例中髓质型10例,蕈伞型2例,缩窄型3例,混合型5例。CT表现为病变处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及向腔内突出的肿块。其中偏侧性管壁增厚管腔狭窄13例,管壁环形增厚3例,管腔闭塞消失1例,腔内肿块3例,病变上方管腔不同程度扩张11例。增强扫描肿瘤较明显强化并显示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主动脉受侵1例。气管支气管受侵犯3例,肝脏多发转移1例。按照改良的MOSS食道癌CT分期标准,本组Ⅰ期4例,Ⅱ期9例,Ⅲ期6例,Ⅳ期1例。
讨 论
新疆是食管癌的高发区。目前X线食管钡餐造影仍是食管癌影像学诊断的最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CT检查可深入了解肿瘤的范围,了解邻近结构的侵犯,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脏器转移,明确食管癌的分期,对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1]。对两种检查资料的综合分析将使诊断更为完善。
在病变长度上,本组病例食管钡餐造影与CT测量结果基本一致。由于X线可观察食管黏膜改变,一般认为其测量长度较准确,而CT扫描因受层厚、层距影响,可能会出现误差。
本组两者测量结果无明显差异,根据食管黏膜的改变,结合CT相应层面有无管壁增厚,可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本组病例显示病变长度与管腔狭窄、管壁增厚程度间无相关性。但管腔≤3mm的重度狭窄,其长度超过4cm,CT示管壁增厚达3cm,文献报告这种情况下肿瘤无法切除[2]。
食管X线钡餐造影对腔内特征性改变显示清楚,可观察病变区黏膜改变,易检出充盈缺损和溃疡型的龛影。CT则主要表现为管壁不规则增厚及管腔狭窄,肿块与管壁的境界常不易区分。溃疡型食管癌的龛影CT显示不如X线片清楚明确,仅见肿块表面不规整,边缘有结节样突起。若口服造影剂后,CT扫描可见到造影剂充填溃疡。
CT检查尤其是增强扫描,对食管与纵隔结构对比清楚。本组气管、支气管受侵3例,气管、支气管被肿块推压前移,气管支气管后壁出现不同程度突向腔内的块影。主动脉受侵犯1例,食管肿块与降主动脉接触面>90°。
食管癌的分期,按CT分期标准I期和Ⅱ期属可切除至少可行手术探查。Ⅲ期和Ⅳ期原则上不宜做根治术,应采取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这样可避免不必要的探查手术。但纵隔区域淋巴结转移对手术可切除性并无直接影响,一般在术中可与肿瘤一并切除[3]。本组有12例行手术治疗,11例切除肿瘤,1例为探查术。我们认为将X线与CT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早期食管癌的发现,术前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均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康荣,主编.胸部颈面部CT.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167~172
2 周钢.食管癌向管壁浸润程度的CT与病理研究.中华心血管外科杂志,1993;316~318
3 雷益,邱德正,翁准,等.食管癌手术可切除性的MRI评估.放射学实践,2005,20(8):711~713
关键词食管肿瘤 放射摄影 体层摄影术
资料与方法
选择资料完整的20例食管癌,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20例中男14例,女6例,年龄39~70岁。钡餐造影用气钡双对比法,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扫描范围自下颈部胸廓入口起达肝下缘水平。层厚及层距各10mm,于病变段加扫5mm薄层。平扫后作增强扫描,对比剂为优维显(300mg/ml),用高压注射器推注,给药量80~100ml,注药流率3ml/秒。
判断标准:①气管、支气管受侵。病变食管与气管、支气管间正常脂肪间隙消失、气管支气管后壁受压塌陷;②主动脉受侵。病变食管与主动脉间脂肪消失、两者间接触面增大,接触角>90°;③纵隔淋巴结直径>10mm考虑为转移。
结 果
部位:20例中病变发生在胸上段2例,胸中段9例,胸下段7例,下段2例。
长度:病变长度2.5~13cm。其中≤5cm者6例,5~7cm者6例,7~10cm者7例,>10cm者1例。
X线与CT表现:20例中髓质型10例,蕈伞型2例,缩窄型3例,混合型5例。CT表现为病变处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及向腔内突出的肿块。其中偏侧性管壁增厚管腔狭窄13例,管壁环形增厚3例,管腔闭塞消失1例,腔内肿块3例,病变上方管腔不同程度扩张11例。增强扫描肿瘤较明显强化并显示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主动脉受侵1例。气管支气管受侵犯3例,肝脏多发转移1例。按照改良的MOSS食道癌CT分期标准,本组Ⅰ期4例,Ⅱ期9例,Ⅲ期6例,Ⅳ期1例。
讨 论
新疆是食管癌的高发区。目前X线食管钡餐造影仍是食管癌影像学诊断的最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CT检查可深入了解肿瘤的范围,了解邻近结构的侵犯,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脏器转移,明确食管癌的分期,对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1]。对两种检查资料的综合分析将使诊断更为完善。
在病变长度上,本组病例食管钡餐造影与CT测量结果基本一致。由于X线可观察食管黏膜改变,一般认为其测量长度较准确,而CT扫描因受层厚、层距影响,可能会出现误差。
本组两者测量结果无明显差异,根据食管黏膜的改变,结合CT相应层面有无管壁增厚,可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本组病例显示病变长度与管腔狭窄、管壁增厚程度间无相关性。但管腔≤3mm的重度狭窄,其长度超过4cm,CT示管壁增厚达3cm,文献报告这种情况下肿瘤无法切除[2]。
食管X线钡餐造影对腔内特征性改变显示清楚,可观察病变区黏膜改变,易检出充盈缺损和溃疡型的龛影。CT则主要表现为管壁不规则增厚及管腔狭窄,肿块与管壁的境界常不易区分。溃疡型食管癌的龛影CT显示不如X线片清楚明确,仅见肿块表面不规整,边缘有结节样突起。若口服造影剂后,CT扫描可见到造影剂充填溃疡。
CT检查尤其是增强扫描,对食管与纵隔结构对比清楚。本组气管、支气管受侵3例,气管、支气管被肿块推压前移,气管支气管后壁出现不同程度突向腔内的块影。主动脉受侵犯1例,食管肿块与降主动脉接触面>90°。
食管癌的分期,按CT分期标准I期和Ⅱ期属可切除至少可行手术探查。Ⅲ期和Ⅳ期原则上不宜做根治术,应采取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这样可避免不必要的探查手术。但纵隔区域淋巴结转移对手术可切除性并无直接影响,一般在术中可与肿瘤一并切除[3]。本组有12例行手术治疗,11例切除肿瘤,1例为探查术。我们认为将X线与CT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早期食管癌的发现,术前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均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康荣,主编.胸部颈面部CT.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167~172
2 周钢.食管癌向管壁浸润程度的CT与病理研究.中华心血管外科杂志,1993;316~318
3 雷益,邱德正,翁准,等.食管癌手术可切除性的MRI评估.放射学实践,2005,20(8):71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