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流程化管理在危重症患儿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314例实施院内转运的危重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5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内转运方法进行转运,观察组采用流程化管理法转运,包括制定危重症患儿院内安全转运制度及流程,加强转运前、中、后的流程化管理等。比较两组患儿一次转运成功率及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均一次转运成功,对照组147例一次转运成功,10例实施二次转运成功,观察组一次转运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转运不良事件6例,对照组为2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将流程化管理应用于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使转运医疗行为制度化、流程化,能有效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规避转运风险,为患儿安全转运提供保障,降低医疗风险。
关键词:流程化管理;危重症患儿;院内安全转运
危重症患儿经初步救治后,常需进行全方位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或转运至危重症病房进行进一步诊。然而,院内转运过程风险重重,治疗环境的改变、抢救药品的不足、监护设备的缺乏,是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不断上升.【1】为确保危重症患儿的院内转运安全,我科自2018年1月起对院内转运的危重症患儿采取科学、规范的流程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4月入住我科的危重症患儿31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57例。对照组中男性87例,女性70例,年龄介于1-11岁,平均年龄(6±2岁);重症手足口病37例,重症脑炎28例,重症肺炎40例,高热惊厥22例,小儿气胸10例,重症心肌炎12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8例;观察组中男性80例,女性77例,年龄介于1-10岁,平均年龄为(6±1.5岁)。难治性肾病综合征13例,重症肺炎43例,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5例,重症心肌炎36例,重症手足口病40例,难治性腹泻1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病种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我科自2018年1月起对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实施科学、规范的流程管理。即:成立安全转运小组,制定安全转运制度及流程;设立安全转运评估表,转运前评估患儿转运风险程度,以判断是否适宜转运以及转运途中需携带的急救物品及药品;转运中密切关注患儿生命体征及病情,及时处理突发事件;转运后再次评估患儿病情,连接各类监护设备,做好交接班并签名,清点用物,归位放置。
1.3 评价指标 (1)转运成功率:患儿从预约转运至安全返回病室的危重症患儿例数占总转运患儿例数的比率;(2)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危重症患儿在转运途中出现不良事件的比率,如心律失常、低氧血症、导管脱落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间一次转运成功率比较见表1。
2.2 两组间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见表2。
由表1、表2可见,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危重症患儿生命体征极度不稳定,常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转运途中,呼吸支持治疗及监测均受限制,容易发生生命体征的波动,而且不易及时发现;同时,转运途中如患儿发生意外,常常不能得到及时的抢救设备及药物支持,因而存在颇大风险。【2】对危重症患儿的院内安全转运实施科学、规范的流程化管理可减低转运风险【3】。
保障患儿转运安全是我科流程管理的核心,为了减少风险,降低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我科成立了安全轉运小组,并制定了院内安全转运制度及流程,设立安全转运评估表并应用与转运全过程。通过两组比较可以看出,观察组在转运过程中明显优于对照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另外,传统的院内转运医护人员的交接均是口头交接,优化交接后均需在交接单上签字,这样更加明确交接双方的职责,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保障患儿安全。
综上所述,将流程化管理应用于危重症患儿院内安全转运中,能有效降低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危重症患儿的安全,降低医疗风险。
参考文献:
[1]杨红霞,佘艮珍。危重症患儿院内安全转运流程化管理,护理学杂志。2016,7:35
[2]李永红。流程管理在重危病人术后转送中的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4):509-560。
[3]程云清,陈凌,谢雪均,等。优化流程管理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转运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12):48-50.
关键词:流程化管理;危重症患儿;院内安全转运
危重症患儿经初步救治后,常需进行全方位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或转运至危重症病房进行进一步诊。然而,院内转运过程风险重重,治疗环境的改变、抢救药品的不足、监护设备的缺乏,是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不断上升.【1】为确保危重症患儿的院内转运安全,我科自2018年1月起对院内转运的危重症患儿采取科学、规范的流程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4月入住我科的危重症患儿31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57例。对照组中男性87例,女性70例,年龄介于1-11岁,平均年龄(6±2岁);重症手足口病37例,重症脑炎28例,重症肺炎40例,高热惊厥22例,小儿气胸10例,重症心肌炎12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8例;观察组中男性80例,女性77例,年龄介于1-10岁,平均年龄为(6±1.5岁)。难治性肾病综合征13例,重症肺炎43例,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5例,重症心肌炎36例,重症手足口病40例,难治性腹泻1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病种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我科自2018年1月起对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实施科学、规范的流程管理。即:成立安全转运小组,制定安全转运制度及流程;设立安全转运评估表,转运前评估患儿转运风险程度,以判断是否适宜转运以及转运途中需携带的急救物品及药品;转运中密切关注患儿生命体征及病情,及时处理突发事件;转运后再次评估患儿病情,连接各类监护设备,做好交接班并签名,清点用物,归位放置。
1.3 评价指标 (1)转运成功率:患儿从预约转运至安全返回病室的危重症患儿例数占总转运患儿例数的比率;(2)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危重症患儿在转运途中出现不良事件的比率,如心律失常、低氧血症、导管脱落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间一次转运成功率比较见表1。
2.2 两组间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见表2。
由表1、表2可见,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危重症患儿生命体征极度不稳定,常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转运途中,呼吸支持治疗及监测均受限制,容易发生生命体征的波动,而且不易及时发现;同时,转运途中如患儿发生意外,常常不能得到及时的抢救设备及药物支持,因而存在颇大风险。【2】对危重症患儿的院内安全转运实施科学、规范的流程化管理可减低转运风险【3】。
保障患儿转运安全是我科流程管理的核心,为了减少风险,降低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我科成立了安全轉运小组,并制定了院内安全转运制度及流程,设立安全转运评估表并应用与转运全过程。通过两组比较可以看出,观察组在转运过程中明显优于对照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另外,传统的院内转运医护人员的交接均是口头交接,优化交接后均需在交接单上签字,这样更加明确交接双方的职责,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保障患儿安全。
综上所述,将流程化管理应用于危重症患儿院内安全转运中,能有效降低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危重症患儿的安全,降低医疗风险。
参考文献:
[1]杨红霞,佘艮珍。危重症患儿院内安全转运流程化管理,护理学杂志。2016,7:35
[2]李永红。流程管理在重危病人术后转送中的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4):509-560。
[3]程云清,陈凌,谢雪均,等。优化流程管理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转运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1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