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作者从实际教学角度,提出了个人在教学中使用的方法,详细说明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具体组织过程,同时阐述了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对新式教学设备的使用情况。
【关键词】 计算机文化基础;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方法;新式教学设备
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并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如今计算机已深入应用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显得特别重要。
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是各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学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教学目的就是要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并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和探索方法。学好这门课,可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基础。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呢?我结合自己几年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经验,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大家探讨,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提高。
1.讲好第一堂课
第一堂课是展示课程内容的最重要的一节课,我认为第一堂课不宜讲太多内容,而且最好不要讲解概念。我的观点是第一节课多和学生聊一下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和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首先是计算机发展史,不要阐述概念,简单说一下计算机的出现过程,重点是现在生活中出现的计算机方面的新闻,尤其是有娱乐性的新闻和学生一起聊一聊,当然,聊的内容要提前准备好,最好是结合课本内容,把要聊的内容按章节部分串联起来,现在的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很多,本身对计算机有一定了解,只要你精心准备,相信你聊的内容很多学生接触过或听说过,具体的原理不要着急解释,可以留下一句话:“具体原理我们具体讲,到时再给大家具体解释。”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后讲解埋下伏笔,让学生想去上下面的课。另外就是计算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解现在具体生活中计算机的应用,尤其是办公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以后工作中可能用到的计算机工具,这样能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加学生对学好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渴望。
2. 教学情况
众所周知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实用性、技能性的特点,因此高职教育的模式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在确保基础知识扎实稳固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教学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及网络等;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多,课时却很有限,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学方法打破了原来常规式教学,即按照软件的各功能模块划分逐一讲解,改为任务式教学,任务式教学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它是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完成任务练习使学生能够较全面的掌握各类常用软件的使用,锻炼综合操作能力,提高动手能力,為今后继续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该课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软件office系列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机房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融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即优化教学场景),将桌面、窗口、菜单、图标、应用软件的使用,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完以后,再辅以真实操作环境下进行实际上机操作,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加强记忆掌握,又能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省掉板书时间,增大了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互动的环节,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采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授课模式,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把刚刚学习到的新知识进行上机实践,实现知识的掌握及巩固提高,也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学生对新知识接受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一种双赢的状态。
第三,在课堂上,学生对动态的、色彩丰富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打字练习环节中,将游戏引进教学中使用《金山打字》软件,该软件中有许多打字项目都是以游戏的形式在进行的,这样,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完成打字练习,提高打字技巧和速度。
3.改变教学方法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两部分内容应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首先是理论课,理论课的教学最忌“照本宣科”,这种原始的教学方法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现代的教学一定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和实际生活结合。比如讲到软硬件的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平时接触过的各种软硬件,由教师进行纠正和补充,讲到软件分类时也由学生提出,教师讲解,这样既能增加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常用电脑的学生有答对问题的满足感,让接触电脑较少的学生有发现不足而渴望知识的急促感。实验课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实际动手能力的锻炼,所以更加重要,但是也更难掌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层次不一样,而且往往差距很大,有的学生本身感兴趣而且接触计算机机会多,所以很多知识他们已经大致掌握,但是这部分学生往往容易产生自满情绪,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师讲课时就不容易集中精神听讲,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平时接触计算机很少,对计算机有一种特别神秘的感觉,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不敢动手操作。这样就需要我们区别对待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这里我的经验是对学生进行分组。我通过与学生交流和出几道测试题测试了解学生的水平档次,然后进行分组,根据水平较高人数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平均,每组有至少1个水平较高的,最多有2―3个水平很差的,这样以后上机实验课就分组进行。课程内容设置采取任务驱动方式,也就是根据考试和实用需要,每次课布置相应题目,由学生先做,在第一次做之前,我先告诉大家:“计算机的各种设计都是人性化的,大家要敢于去猜操作,猜每一个操作会出现在什么菜单,什么位置。”具体开始以后,水平较高的要去使用多种办法实现,水平较差的则尽量先自己摸索着实现,实在不会则先在组内讨论,仍不能解决则向老师提问,在此期间教师应多转转,了解所有学生的处理情况。等所有学生基本实现所有操作在进行综合讲解,这时就不需要具体每一步都讲了,只需把学生感觉较难和没用到但很实用的操作讲解一下即可。这样,既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观念,又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而且有助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其独立求知与思维的习惯与能力。
4.合理使用教学设备
现在的教学设备越来越先进了,由最早的黑板写板书到使用幻灯片,现在大多数学校已经开始使用“教师机”类型软件,这样教师就可以使用教师机进行幻灯片讲解理论知识,牵涉到具体操作可以直接演示,进行试验时,可以设计好题目,直接通过教师机发送到每台学生机上,这样既方便操作,又能让学生有最直观的感觉,可以把感性和理性理想的结合起来。
以上就是我个人通过实际教学总结出来的一些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效果不错,教学质量明显得到提高。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同仁指正,有更好的办法也希望各位指出,一起讨论进步,让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得到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04,(9):7-10.
[2]伏秋平.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转向信息技术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4,(6):79-80.
[3]韩烈琴.计算机创新人才的培养[J].人才培养,2004,(5):41-42.
【关键词】 计算机文化基础;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方法;新式教学设备
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并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如今计算机已深入应用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显得特别重要。
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是各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学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教学目的就是要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并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和探索方法。学好这门课,可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基础。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呢?我结合自己几年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经验,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大家探讨,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提高。
1.讲好第一堂课
第一堂课是展示课程内容的最重要的一节课,我认为第一堂课不宜讲太多内容,而且最好不要讲解概念。我的观点是第一节课多和学生聊一下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和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首先是计算机发展史,不要阐述概念,简单说一下计算机的出现过程,重点是现在生活中出现的计算机方面的新闻,尤其是有娱乐性的新闻和学生一起聊一聊,当然,聊的内容要提前准备好,最好是结合课本内容,把要聊的内容按章节部分串联起来,现在的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很多,本身对计算机有一定了解,只要你精心准备,相信你聊的内容很多学生接触过或听说过,具体的原理不要着急解释,可以留下一句话:“具体原理我们具体讲,到时再给大家具体解释。”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后讲解埋下伏笔,让学生想去上下面的课。另外就是计算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解现在具体生活中计算机的应用,尤其是办公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以后工作中可能用到的计算机工具,这样能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加学生对学好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渴望。
2. 教学情况
众所周知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实用性、技能性的特点,因此高职教育的模式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在确保基础知识扎实稳固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教学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及网络等;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多,课时却很有限,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学方法打破了原来常规式教学,即按照软件的各功能模块划分逐一讲解,改为任务式教学,任务式教学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它是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完成任务练习使学生能够较全面的掌握各类常用软件的使用,锻炼综合操作能力,提高动手能力,為今后继续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该课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软件office系列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机房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融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即优化教学场景),将桌面、窗口、菜单、图标、应用软件的使用,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完以后,再辅以真实操作环境下进行实际上机操作,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加强记忆掌握,又能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省掉板书时间,增大了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互动的环节,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采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授课模式,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把刚刚学习到的新知识进行上机实践,实现知识的掌握及巩固提高,也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学生对新知识接受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一种双赢的状态。
第三,在课堂上,学生对动态的、色彩丰富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打字练习环节中,将游戏引进教学中使用《金山打字》软件,该软件中有许多打字项目都是以游戏的形式在进行的,这样,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完成打字练习,提高打字技巧和速度。
3.改变教学方法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两部分内容应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首先是理论课,理论课的教学最忌“照本宣科”,这种原始的教学方法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现代的教学一定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和实际生活结合。比如讲到软硬件的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平时接触过的各种软硬件,由教师进行纠正和补充,讲到软件分类时也由学生提出,教师讲解,这样既能增加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常用电脑的学生有答对问题的满足感,让接触电脑较少的学生有发现不足而渴望知识的急促感。实验课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实际动手能力的锻炼,所以更加重要,但是也更难掌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层次不一样,而且往往差距很大,有的学生本身感兴趣而且接触计算机机会多,所以很多知识他们已经大致掌握,但是这部分学生往往容易产生自满情绪,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师讲课时就不容易集中精神听讲,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平时接触计算机很少,对计算机有一种特别神秘的感觉,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不敢动手操作。这样就需要我们区别对待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这里我的经验是对学生进行分组。我通过与学生交流和出几道测试题测试了解学生的水平档次,然后进行分组,根据水平较高人数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平均,每组有至少1个水平较高的,最多有2―3个水平很差的,这样以后上机实验课就分组进行。课程内容设置采取任务驱动方式,也就是根据考试和实用需要,每次课布置相应题目,由学生先做,在第一次做之前,我先告诉大家:“计算机的各种设计都是人性化的,大家要敢于去猜操作,猜每一个操作会出现在什么菜单,什么位置。”具体开始以后,水平较高的要去使用多种办法实现,水平较差的则尽量先自己摸索着实现,实在不会则先在组内讨论,仍不能解决则向老师提问,在此期间教师应多转转,了解所有学生的处理情况。等所有学生基本实现所有操作在进行综合讲解,这时就不需要具体每一步都讲了,只需把学生感觉较难和没用到但很实用的操作讲解一下即可。这样,既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观念,又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而且有助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其独立求知与思维的习惯与能力。
4.合理使用教学设备
现在的教学设备越来越先进了,由最早的黑板写板书到使用幻灯片,现在大多数学校已经开始使用“教师机”类型软件,这样教师就可以使用教师机进行幻灯片讲解理论知识,牵涉到具体操作可以直接演示,进行试验时,可以设计好题目,直接通过教师机发送到每台学生机上,这样既方便操作,又能让学生有最直观的感觉,可以把感性和理性理想的结合起来。
以上就是我个人通过实际教学总结出来的一些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效果不错,教学质量明显得到提高。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同仁指正,有更好的办法也希望各位指出,一起讨论进步,让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得到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04,(9):7-10.
[2]伏秋平.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转向信息技术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4,(6):79-80.
[3]韩烈琴.计算机创新人才的培养[J].人才培养,2004,(5):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