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科学需要探究,在科学课堂中让学生亲自体验设计试验方案、观察试验过程和分析试验结果全过程,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热情和发散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科学教学 体验式教学 发散思维 培养兴趣
1.“体验式”试验在科学教学中的意义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科学课程设置引起世界各国教育部门的关注,这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在吸取国内外近年在科学教育领域取得的成果和我国基础教育的基本国情的背景下,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2001)指出:“科学学习要以学生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时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如何设计和组织有利于小学生主动探究科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体会科学的过程和方法,是许多小学科学任课教师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文利用“体验式”实践教学方法,对小学科学教学活动进行探究和实施,在不断总结教学结果的基础上逐步增强科学教学效果。
2.“体验式”实践课堂基本理念
“体验式”实践课堂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同时为学生提供试验设计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体验自己动手操作试验过程、观察试验现象、记录试验数据和思考试验结果。试验结束后,可以展开全班或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动”和“思”中获取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1以贴近生活为原则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儿童社会生活,注重科学与社会的联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实践的综合能力。
2.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通过实践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接近大自然,积极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如通过组织秋游活动,带领学生参观临海市连盘的大火山玄武岩柱状节理、灵岩寺的成层状页岩等,从感官上认识和体验不同种类岩石,可以让学生认识地球和宇宙的神奇力量,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3创新性。
主要体现为“体验-探究”实践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所差别,如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作业等。在很多学校试验演示和动手实践基本上是为了验证教材上的科学理论,学校配置固定仪器设备做相同的试验。本课题鼓励学生开发课本上及课外的知识,倡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设计不同的试验,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2.4探究式学习科学课程。
《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将“科学的探究”定义为“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这种“探究-交流”的教学方法,可使小学生把自己和他人探究的结果通过交流讨论后理解,建立自己的经验体系,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2.5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而且要重视学生求异思维(即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源泉,在科技实践活动中不断鼓励学生求异,促进学生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科学课时间活动中,教师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欲望,是十分必要的。总而言之,在科学课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其切入点很多,关键在于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并善于捕捉和把握创新的契机,设计和组织好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
3.“体验式”实践课堂教学实施与评价
根据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将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内容划分成三个主题: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和物理科学。
本案例选取小学科学三年级课程进行“体验式”试验教学探索。
3.1实践活动。
在教学“秒的认识”之前,组织实施了一次阳光实践课堂活动,实施方案和步骤具体如下:
3.1.1带领学生进入运动场,运动前组织学生自行测脉搏,教师计时,学生10秒脉搏次数。
3.1.2让学生解开红领巾,需要几秒钟。
3.1.3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转呼啦圈,另一组计数,测30秒内转几圈。两组互换,各做两次。
3.1.4測学生跑100米需要几秒?
3.1.5运动后,学生再次测脉搏,10秒钟跳几次。运动前后,脉搏次数进行对比。
3.1.6让学生系上红领巾,需要几秒。
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受“秒”的时间长短。
3.2巩固应用,加深秒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如下设计:
3.2.1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
师:生活中有关时间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来看。选择正确的时间单位
师:你学过哪些时间单位?排一下顺序。
师:秒针从3走到6经过多长时间?分针呢?时针呢?为什么?
师:昨天我们解开红领巾和系红领巾各用了多长时间,所用的时间用秒计量,还有哪些时候也是用“秒”计量时间的?
学生回忆在阳光活动中,运动前后测脉搏10秒钟的跳动次数,30秒转呼啦圈的圈数,以及100米赛跑运动所用时间。
3.2.2谁跑得快?
师:昨天我们进行100米赛跑的时间也用到秒。这是三位学生进行激烈的赛跑场面(课件出示昨天跑步照片),他们的成绩是这样的,谁来说某某同学的成绩,最快的是某位同学? 师:为什么?(所花时间越短,跑得越快)
3.2.3进一步感受1秒的价值。
三位学生跑得确实快,用了不到半分钟就跑完100米。但中国飞人刘翔更快,他在110米跨栏中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而他与第二名之间的差距还不到1秒。
看了这些,你又想说明什么呢?
3.3全课小结,梳理归纳。
师:今天这次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看,现在时间是15:59:50,再过(?)秒钟就到下课的时间了。大家马上整理好东西并且排好队,看看谁所用的时间最少,我来计时,1、2、3、4、5……
在给同学出题的过程中,学生同时在思考几秒钟究竟能做什么事情,锻炼对较短时间的估计能力,以便把课堂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对学生提出的明显不能完成的事情教师及时指导,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学生亲自体会,改善学生的错误印象。
比如脉搏的跳动,让学生按照中医诊脉的方法找到寸关尺的部位,体验脉搏跳动的速度,并且为他们看时间,让他们了解10秒钟自己的脉搏大概跳动了多少下。
让所有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会拨、会认、会出题,充分认识几秒。学生这时争先恐后,十分高兴。手中的学具钟表可以拨时间,闹表可以计算时间,学生玩得不亦乐乎。通过这个活动,学生积极性和兴趣得到极大提高,且玩且学,寓教于乐。
4.结语
根據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要求,利用“体验式”试验教学对小学科学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探究。结果表明,“体验-探究”试验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郝京华.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美国家研究理事会.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戢守志等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4]姚伟.美国小学科学教育课程的特点[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4.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Y201121500)
关键词: 科学教学 体验式教学 发散思维 培养兴趣
1.“体验式”试验在科学教学中的意义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科学课程设置引起世界各国教育部门的关注,这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在吸取国内外近年在科学教育领域取得的成果和我国基础教育的基本国情的背景下,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2001)指出:“科学学习要以学生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时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如何设计和组织有利于小学生主动探究科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体会科学的过程和方法,是许多小学科学任课教师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文利用“体验式”实践教学方法,对小学科学教学活动进行探究和实施,在不断总结教学结果的基础上逐步增强科学教学效果。
2.“体验式”实践课堂基本理念
“体验式”实践课堂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同时为学生提供试验设计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体验自己动手操作试验过程、观察试验现象、记录试验数据和思考试验结果。试验结束后,可以展开全班或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动”和“思”中获取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1以贴近生活为原则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儿童社会生活,注重科学与社会的联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实践的综合能力。
2.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通过实践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接近大自然,积极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如通过组织秋游活动,带领学生参观临海市连盘的大火山玄武岩柱状节理、灵岩寺的成层状页岩等,从感官上认识和体验不同种类岩石,可以让学生认识地球和宇宙的神奇力量,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3创新性。
主要体现为“体验-探究”实践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所差别,如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作业等。在很多学校试验演示和动手实践基本上是为了验证教材上的科学理论,学校配置固定仪器设备做相同的试验。本课题鼓励学生开发课本上及课外的知识,倡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设计不同的试验,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2.4探究式学习科学课程。
《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将“科学的探究”定义为“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这种“探究-交流”的教学方法,可使小学生把自己和他人探究的结果通过交流讨论后理解,建立自己的经验体系,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2.5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而且要重视学生求异思维(即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源泉,在科技实践活动中不断鼓励学生求异,促进学生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科学课时间活动中,教师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欲望,是十分必要的。总而言之,在科学课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其切入点很多,关键在于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并善于捕捉和把握创新的契机,设计和组织好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
3.“体验式”实践课堂教学实施与评价
根据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将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内容划分成三个主题: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和物理科学。
本案例选取小学科学三年级课程进行“体验式”试验教学探索。
3.1实践活动。
在教学“秒的认识”之前,组织实施了一次阳光实践课堂活动,实施方案和步骤具体如下:
3.1.1带领学生进入运动场,运动前组织学生自行测脉搏,教师计时,学生10秒脉搏次数。
3.1.2让学生解开红领巾,需要几秒钟。
3.1.3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转呼啦圈,另一组计数,测30秒内转几圈。两组互换,各做两次。
3.1.4測学生跑100米需要几秒?
3.1.5运动后,学生再次测脉搏,10秒钟跳几次。运动前后,脉搏次数进行对比。
3.1.6让学生系上红领巾,需要几秒。
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受“秒”的时间长短。
3.2巩固应用,加深秒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如下设计:
3.2.1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
师:生活中有关时间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来看。选择正确的时间单位
师:你学过哪些时间单位?排一下顺序。
师:秒针从3走到6经过多长时间?分针呢?时针呢?为什么?
师:昨天我们解开红领巾和系红领巾各用了多长时间,所用的时间用秒计量,还有哪些时候也是用“秒”计量时间的?
学生回忆在阳光活动中,运动前后测脉搏10秒钟的跳动次数,30秒转呼啦圈的圈数,以及100米赛跑运动所用时间。
3.2.2谁跑得快?
师:昨天我们进行100米赛跑的时间也用到秒。这是三位学生进行激烈的赛跑场面(课件出示昨天跑步照片),他们的成绩是这样的,谁来说某某同学的成绩,最快的是某位同学? 师:为什么?(所花时间越短,跑得越快)
3.2.3进一步感受1秒的价值。
三位学生跑得确实快,用了不到半分钟就跑完100米。但中国飞人刘翔更快,他在110米跨栏中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而他与第二名之间的差距还不到1秒。
看了这些,你又想说明什么呢?
3.3全课小结,梳理归纳。
师:今天这次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看,现在时间是15:59:50,再过(?)秒钟就到下课的时间了。大家马上整理好东西并且排好队,看看谁所用的时间最少,我来计时,1、2、3、4、5……
在给同学出题的过程中,学生同时在思考几秒钟究竟能做什么事情,锻炼对较短时间的估计能力,以便把课堂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对学生提出的明显不能完成的事情教师及时指导,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学生亲自体会,改善学生的错误印象。
比如脉搏的跳动,让学生按照中医诊脉的方法找到寸关尺的部位,体验脉搏跳动的速度,并且为他们看时间,让他们了解10秒钟自己的脉搏大概跳动了多少下。
让所有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会拨、会认、会出题,充分认识几秒。学生这时争先恐后,十分高兴。手中的学具钟表可以拨时间,闹表可以计算时间,学生玩得不亦乐乎。通过这个活动,学生积极性和兴趣得到极大提高,且玩且学,寓教于乐。
4.结语
根據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要求,利用“体验式”试验教学对小学科学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探究。结果表明,“体验-探究”试验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郝京华.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美国家研究理事会.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戢守志等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4]姚伟.美国小学科学教育课程的特点[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4.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Y20112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