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机械基础课是士官院校机械类专业必修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机械基础课融合改革的必要性,然后从教学目标的重构、教员的合二为一、教学内容的融合三个方面重点阐述了机械基础课融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机械基础;融合;教学模式
士官教育定为于任职教育,也就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就业教育、终结教育”,是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的。在士官职业教育中,《机械识图》和《机械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实际上还是原大专、本科的缩影,已不能满足士官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与现代任职岗位的要求也不相适应,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我们开展了机械基础课相融合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探讨与实践。
一、《机械识图》与《机械基础》课程特征
机械基础课是我校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前包括《机械识图》和《机械基础》两门课课程。机械识图是一门研究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原理与技巧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分为制图国家标准、识图基础、机械识图以及计算机绘图四大模块,系统性强,逻辑思维严密。它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而对于士官学生来说,这两种能力相当缺乏,因此,学习时难度很大,并随知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
机械基础主要包括机械零件、常用机构、机械传动三大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机械零件、机械传动的基础知识,理解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同时掌握必备的具有初步应用机械标准、规范、和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理论性强,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学习积极性差,整体教学效果不好。
《机械识图》与《机械基础》的内容是相衔接的。如在识图课中学习螺纹、键、销、齿轮的画法的内容,在机械基础课程会学习它们的结构、特点和应用的知识。同时,《机械识图》课中,对空间几何关系的分析研究,为《机械基础》中机构的运动分析,传动的动力学分析间接的提供了空间逻辑思维和空间形象思维的能力基础。从知识结构和相关课程联系起来看,这些内容完全可以即讲画法,又讲应用,内容安排上既不重叠,又不矛盾。
二、《机械识图》与《机械基础》融合式模式的探讨
(一)教学目标的重构
课程目标的改革在整个课程改革中至关重要,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环节的改革都是围绕课程目标而展开的,因此,对课程融合的第一步就是确定课程目标。首先,课程目标必须清晰、明确、不能过于笼统,要明确地列出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又劃分为“熟悉”“理解”“掌握”等不同的层次。其次,要注意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学校教育目标之间的衔接关系。课程必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课程必须正确处理专与博、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遵循以上原则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学习、调研、讨论确定表1所示新的课程目标,新的课程目标更加清晰、具体、更便于操作与考核,更重视学生今后学习与发展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更加突出对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等。
(二)教员的合二为一
机械识图课是最先导的专业基础课,但在教学过程中,识图课教员与机械基础课教员均感觉到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与融合。一方面造成前期讲识图课的教员过于注重基础理论的讲解,如: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等理论知识,而没有与后期机械基础课内容结合,后期教员讲授机械基础课内容时仍需复习前面的基础理论。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时整体性、系统性不强,学了基础理论不知道如何用,而学专业课时又没有理论基础,经常出现这学期学的这学期扔,不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厌学等问题。
为了避免教学的不足,采取“一师制”,即讲授《机械基础》和《机械识图》的教员合二为一,做到了前导课、后继课的有机衔接,教员能够在教学中自觉做到二者的相互融合。课题组老师定期相互切磋,探讨课程大纲要求及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听课、学术研讨、教学内容讨论等方式加强课程建设组教员的沟通,对两课教学重点、分配时数、知识融合、教学模式进行实证探索研究。
(三)内容的融合
将三维CAD建模融入到识读组合体视图中,借助CAD建模讲解。在授课时,老师通过对形体建模、剖切、改变观察视口及动态演示,让学生从不同位置,不同角度观察,加深了学生对各种复杂形体的空间结构和组成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将融入《机械基础》课中的“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轴、轴承”、“键和销”、“齿轮传动”等内容的知识点融入到《机械识图》的零件图的识图内容中,从知识结构和课程联系起来看,这些内容完全融合在一起讲授,即讲画法,又讲应用,内容安排上既不重叠,又不矛盾。学生在理解了零件的结构、特点和应用后再去识读零件图,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介绍装配图的识读时,融入机械基础和计算机绘图的相关内容。真正看懂一个机器的装配图,首先要看明白机器的工作原理。也只有弄懂机器运作的原理,才能准确绘制机器的装配图。故在介绍装配图的读图和画图之前,对机械基础课程中常见几种机构的工作方式进行介绍,使得内容更加连贯。在读装配图所表达装配体的空间结构时,借助CAD软件,边绘制边想象,在看懂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后,完成装配体的组装,从而降低读装配图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机械识图》与《机械基础》的融合无疑增加了很多知识点,这也提高了对学员的要求,使学员不仅能学会还要有兴趣。可利用学员的好奇心,激发学员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杜卫有.浅谈启发式教学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野,2012,33.
[2]刘福军,成文章.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机械基础;融合;教学模式
士官教育定为于任职教育,也就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就业教育、终结教育”,是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的。在士官职业教育中,《机械识图》和《机械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实际上还是原大专、本科的缩影,已不能满足士官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与现代任职岗位的要求也不相适应,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我们开展了机械基础课相融合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探讨与实践。
一、《机械识图》与《机械基础》课程特征
机械基础课是我校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前包括《机械识图》和《机械基础》两门课课程。机械识图是一门研究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原理与技巧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分为制图国家标准、识图基础、机械识图以及计算机绘图四大模块,系统性强,逻辑思维严密。它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而对于士官学生来说,这两种能力相当缺乏,因此,学习时难度很大,并随知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
机械基础主要包括机械零件、常用机构、机械传动三大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机械零件、机械传动的基础知识,理解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同时掌握必备的具有初步应用机械标准、规范、和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理论性强,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学习积极性差,整体教学效果不好。
《机械识图》与《机械基础》的内容是相衔接的。如在识图课中学习螺纹、键、销、齿轮的画法的内容,在机械基础课程会学习它们的结构、特点和应用的知识。同时,《机械识图》课中,对空间几何关系的分析研究,为《机械基础》中机构的运动分析,传动的动力学分析间接的提供了空间逻辑思维和空间形象思维的能力基础。从知识结构和相关课程联系起来看,这些内容完全可以即讲画法,又讲应用,内容安排上既不重叠,又不矛盾。
二、《机械识图》与《机械基础》融合式模式的探讨
(一)教学目标的重构
课程目标的改革在整个课程改革中至关重要,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环节的改革都是围绕课程目标而展开的,因此,对课程融合的第一步就是确定课程目标。首先,课程目标必须清晰、明确、不能过于笼统,要明确地列出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又劃分为“熟悉”“理解”“掌握”等不同的层次。其次,要注意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学校教育目标之间的衔接关系。课程必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课程必须正确处理专与博、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遵循以上原则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学习、调研、讨论确定表1所示新的课程目标,新的课程目标更加清晰、具体、更便于操作与考核,更重视学生今后学习与发展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更加突出对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等。
(二)教员的合二为一
机械识图课是最先导的专业基础课,但在教学过程中,识图课教员与机械基础课教员均感觉到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与融合。一方面造成前期讲识图课的教员过于注重基础理论的讲解,如: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等理论知识,而没有与后期机械基础课内容结合,后期教员讲授机械基础课内容时仍需复习前面的基础理论。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时整体性、系统性不强,学了基础理论不知道如何用,而学专业课时又没有理论基础,经常出现这学期学的这学期扔,不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厌学等问题。
为了避免教学的不足,采取“一师制”,即讲授《机械基础》和《机械识图》的教员合二为一,做到了前导课、后继课的有机衔接,教员能够在教学中自觉做到二者的相互融合。课题组老师定期相互切磋,探讨课程大纲要求及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听课、学术研讨、教学内容讨论等方式加强课程建设组教员的沟通,对两课教学重点、分配时数、知识融合、教学模式进行实证探索研究。
(三)内容的融合
将三维CAD建模融入到识读组合体视图中,借助CAD建模讲解。在授课时,老师通过对形体建模、剖切、改变观察视口及动态演示,让学生从不同位置,不同角度观察,加深了学生对各种复杂形体的空间结构和组成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将融入《机械基础》课中的“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轴、轴承”、“键和销”、“齿轮传动”等内容的知识点融入到《机械识图》的零件图的识图内容中,从知识结构和课程联系起来看,这些内容完全融合在一起讲授,即讲画法,又讲应用,内容安排上既不重叠,又不矛盾。学生在理解了零件的结构、特点和应用后再去识读零件图,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介绍装配图的识读时,融入机械基础和计算机绘图的相关内容。真正看懂一个机器的装配图,首先要看明白机器的工作原理。也只有弄懂机器运作的原理,才能准确绘制机器的装配图。故在介绍装配图的读图和画图之前,对机械基础课程中常见几种机构的工作方式进行介绍,使得内容更加连贯。在读装配图所表达装配体的空间结构时,借助CAD软件,边绘制边想象,在看懂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后,完成装配体的组装,从而降低读装配图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机械识图》与《机械基础》的融合无疑增加了很多知识点,这也提高了对学员的要求,使学员不仅能学会还要有兴趣。可利用学员的好奇心,激发学员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杜卫有.浅谈启发式教学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野,2012,33.
[2]刘福军,成文章.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