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寒地水稻旱育稀植及栽培的过程
铁力市属于高寒山区、半山区,自1984年引进旱育稀植技术,试验示范105亩,获亩产403公斤,取得成功,比当时66147亩直播水稻平均亩产258公斤,每亩增加稻谷145公斤,增产36%。我市水稻旱育稀植面积迅猛发展,到1990年增加到11万亩,平均亩产430公斤。近些年来,在巩固老稻区的基础上,旱改水的面积不断扩大;到2010年,市属水田面积发展到4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5%,亩产提高到530公斤。
就如何实现水稻的再高产这个问题,1999年在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5000亩的水稻超稀植示范,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平均亩产比旱育稀植水稻增产15.5%,实现亩产540公斤,摸索出了继早育稀植之后的又一个增产新途径,这项新技术在水田已被稻农所接受,应用面积逐年扩大,到2010年,水稻旱育超稀植面积已达到20万亩,平均亩产突破565公斤。
在推广水稻超稀植品种、旱育稀植技术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高产典型户和高产区,水稻高产区如年丰乡年丰村、吉松村、双丰镇长安村、王杨乡长富村、工农乡新兴村等亩产达600公斤,个别农业科技示范户亩产超过700公斤。示范和带动了全市水稻生产水平。
2.高寒山区优质水稻高产高效机理
铁力市属于黑龙江省第三、四积温带,热量资源有限。近些年来,在大幅度扩大大棚适时旱育苗面积的同时,我们着重对插秧规格进行改进,将原来的30厘米行距扩大到33-36厘米,将10厘米的穴距扩大到13.3-16.5厘米。这样每平方米的穴数由原来的25-28穴下降到20-23穴,每穴基本苗由原来的3-5株减少到2-3株。使水稻育苗成本减少一半。同时亩产比原来增加67-100公斤,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分析其增产机理,有以下几点:
2.1选用穗重型分蘖力较强优质的中熟品种
选用穗重型分蘖力较强优质的中熟品种是高寒山区优质高产高效超稀植栽培成功的前提。在超稀植栽培条件下,应充分发挥个体生产潜力,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分蘖,培育壮秆大穗,以穗重获高产。
2.2提高水稻光能利用率
提高水稻光能利用率是增产的核心。利用超级稻品种,使用超稀植技术改变了过去以密度保穗数的栽培理念,从而改善和优化了水稻群体结构,组成合理的高光效群体,提高水稻空间营养,特别是改善了水稻中、后期的生理生态条件,使水稻生育后期受光态势良好,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决定期和产量生产期的光能利用。通过水肥等科学管理,协调穗、叶、茎、根的关系,使稻株活秆成熟。
2.3稀播育壮秧
水稻稀播育苗,单株营养面积大,通风透光好,可育出带蘖壮秧。尤其是我市近几年推广的大棚钵育摆插、钵育抛摆技术,更为高寒山区水稻优质高产高效超稀植栽培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实践告诉我们,每平方米播150克一200克芽籽的苗比普通旱育稀植每平方米播350-400克芽籽的苗茎粗增加0.02cm,充实度都在0.35以上,带蘖率80%以上。蘖多,根系就发达,返青快,插秧后旱生根快发苗。
自我市开始示范、推广寒地水稻超稀植技术以来,水稻产量稳步增长,旱育超稀植面积逐年增加,这里面除了农技部门的宣传推广和科技进步外,主要是稻农们的认识提高,能自觉应用该项技术,说明这项技术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一是抢农时,争取有效积温。高寒山区优质高产高效超稀植栽培技术充分发挥水稻延长营养生长期的优势。通过早播,有效地延长水稻生育日数15-20天,增加积温150—200~C,可以充分利用发挥中晚熟品种的增产优势,充分利用有限的光照和温度资源。
二是充分发挥了水稻的分蘖特性。普通旱育稀植技术在我市经历了近20年,生产实践证明了一般品种如龙粳20、龙粳25等,在9寸x3寸、9寸×4寸的情况下,分蘖在每穴20-25株;可是在利用超级稻品种龙粳14、龙联1号,在超稀植栽培情况下,每穴分蘖可达30-35株,而且穗大粒多,活秆成熟。据调查,同一品种普通旱育稀植栽培穗粒数在60左右,超稀植栽培穗粒数在80以上。不仅如此,水稻收获前超稀植能保持3-3.5片叶,而普通旱育稀植仅有2.5叶。
三是寒地水稻超稀植可实现优质高效,增产增收。我国有三分之二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在商品粮中,稻米占50%以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大米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唯一出路。
(作者单位:152500黑龙江省铁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铁力市属于高寒山区、半山区,自1984年引进旱育稀植技术,试验示范105亩,获亩产403公斤,取得成功,比当时66147亩直播水稻平均亩产258公斤,每亩增加稻谷145公斤,增产36%。我市水稻旱育稀植面积迅猛发展,到1990年增加到11万亩,平均亩产430公斤。近些年来,在巩固老稻区的基础上,旱改水的面积不断扩大;到2010年,市属水田面积发展到4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5%,亩产提高到530公斤。
就如何实现水稻的再高产这个问题,1999年在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5000亩的水稻超稀植示范,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平均亩产比旱育稀植水稻增产15.5%,实现亩产540公斤,摸索出了继早育稀植之后的又一个增产新途径,这项新技术在水田已被稻农所接受,应用面积逐年扩大,到2010年,水稻旱育超稀植面积已达到20万亩,平均亩产突破565公斤。
在推广水稻超稀植品种、旱育稀植技术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高产典型户和高产区,水稻高产区如年丰乡年丰村、吉松村、双丰镇长安村、王杨乡长富村、工农乡新兴村等亩产达600公斤,个别农业科技示范户亩产超过700公斤。示范和带动了全市水稻生产水平。
2.高寒山区优质水稻高产高效机理
铁力市属于黑龙江省第三、四积温带,热量资源有限。近些年来,在大幅度扩大大棚适时旱育苗面积的同时,我们着重对插秧规格进行改进,将原来的30厘米行距扩大到33-36厘米,将10厘米的穴距扩大到13.3-16.5厘米。这样每平方米的穴数由原来的25-28穴下降到20-23穴,每穴基本苗由原来的3-5株减少到2-3株。使水稻育苗成本减少一半。同时亩产比原来增加67-100公斤,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分析其增产机理,有以下几点:
2.1选用穗重型分蘖力较强优质的中熟品种
选用穗重型分蘖力较强优质的中熟品种是高寒山区优质高产高效超稀植栽培成功的前提。在超稀植栽培条件下,应充分发挥个体生产潜力,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分蘖,培育壮秆大穗,以穗重获高产。
2.2提高水稻光能利用率
提高水稻光能利用率是增产的核心。利用超级稻品种,使用超稀植技术改变了过去以密度保穗数的栽培理念,从而改善和优化了水稻群体结构,组成合理的高光效群体,提高水稻空间营养,特别是改善了水稻中、后期的生理生态条件,使水稻生育后期受光态势良好,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决定期和产量生产期的光能利用。通过水肥等科学管理,协调穗、叶、茎、根的关系,使稻株活秆成熟。
2.3稀播育壮秧
水稻稀播育苗,单株营养面积大,通风透光好,可育出带蘖壮秧。尤其是我市近几年推广的大棚钵育摆插、钵育抛摆技术,更为高寒山区水稻优质高产高效超稀植栽培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实践告诉我们,每平方米播150克一200克芽籽的苗比普通旱育稀植每平方米播350-400克芽籽的苗茎粗增加0.02cm,充实度都在0.35以上,带蘖率80%以上。蘖多,根系就发达,返青快,插秧后旱生根快发苗。
自我市开始示范、推广寒地水稻超稀植技术以来,水稻产量稳步增长,旱育超稀植面积逐年增加,这里面除了农技部门的宣传推广和科技进步外,主要是稻农们的认识提高,能自觉应用该项技术,说明这项技术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一是抢农时,争取有效积温。高寒山区优质高产高效超稀植栽培技术充分发挥水稻延长营养生长期的优势。通过早播,有效地延长水稻生育日数15-20天,增加积温150—200~C,可以充分利用发挥中晚熟品种的增产优势,充分利用有限的光照和温度资源。
二是充分发挥了水稻的分蘖特性。普通旱育稀植技术在我市经历了近20年,生产实践证明了一般品种如龙粳20、龙粳25等,在9寸x3寸、9寸×4寸的情况下,分蘖在每穴20-25株;可是在利用超级稻品种龙粳14、龙联1号,在超稀植栽培情况下,每穴分蘖可达30-35株,而且穗大粒多,活秆成熟。据调查,同一品种普通旱育稀植栽培穗粒数在60左右,超稀植栽培穗粒数在80以上。不仅如此,水稻收获前超稀植能保持3-3.5片叶,而普通旱育稀植仅有2.5叶。
三是寒地水稻超稀植可实现优质高效,增产增收。我国有三分之二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在商品粮中,稻米占50%以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大米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唯一出路。
(作者单位:152500黑龙江省铁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