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藤摸瓜,看清文心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xi2xjp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说阅读中,学生往往难以正确把握小说主题:要么全篇阅读下来不知所云,要么言谈起来离题万里,以致一说到小说主题,学生便退避三舍。出现这种情况我想有两种原因:一是,学生的阅读量积累还不够,对小说的感性认识还不够,感悟和积淀还不够;二是,对小说主题归纳的方法缺乏认识,技巧掌握还不够。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们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长远计划,难以急就;对于第二种情况,我們倒是可以从老师的角度给予指导,授人以术。笔者曾对小说主题把握方法做了一些探索,愿与大家分享。
  其实主题并不陌生,对于一篇小说,在阅读之后,我们总会问问:这篇小说在表达什么?这个什么其实就是小说的主题。主题,乃是一篇小说的精髓,是小说的心。我们阅读小说往往要透过外在的因素来洞察那颗深藏于内的心,看清了这颗心,我们才可以说,对此篇小说有所了解和感悟。
  然而小说的主题难以直接得到,就像盐溶于水,虽咸味无处不在,但盐的形状却无迹可寻。所以,当我们分析和鉴赏小说主题时,就必须要学会看“心”:从小说的要素中看出小说的“心”来。一般来说,可以从小说的情节、小说的人物、小说的情感这三个方面入手。
  一 千变万化呈其“心”——小说情节现文心
  情节即小说的故事。故事的意义往往取决于如何来讲故事,情节的内容、安排、添减,都可以直接影响小说的主题。
  在高尔基的《丹柯》中,当丹柯带领族人到达自由的土地时,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情节发生了:
  充满了希望的快乐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他的死,也没有看到丹柯的勇敢的心还在他的尸首旁边燃烧。只有一个仔细的人注意到这个,有点害怕,拿脚踏在那颗骄傲的心上……那颗心裂散开来,成了许多火星,熄了……
  这个情节,即使删掉,小说的完整性也丝毫不受影响。那么,这个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它让小说的主题从单一浅显的层次升华到一种丰富而深沉的境地。如果我们去掉这个情节的话,小说的主题就限制在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之上。
  “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他的死”,可见当时人们对英雄的遗忘。这是人们无情和冷酷的一面。“拿脚踏在那颗骄傲的心上……那颗心裂散开来”,可见人们不光有遗忘,还有伤害。这颗心应该被手轻轻捧起,被浓浓的敬意所祭拜。可见,《丹柯》一文寓意更深一层,既有对英雄牺牲的观照,也有对人类劣根性的观照。全文在赞美之后,有着更深沉的悲痛和伤感。
  同时,这颗“熄了”的心,是否早早就预知这种结局呢?从前面的情节看,应该是的。于是,这个情节生发了一个思考:丹柯既然已预知这个悲惨的结局,为什么还要抓出那颗心来,直至燃烧成灰呢?深究这个情节,可以看出作者不光要写出英雄那种不计自我的牺牲精神,更要写出这种精神背后的悲壮感,即英雄们那种悲悯的情怀——拯救所有受苦受难的人,而不拯救自己。于是全文有着一种深沉的悲壮感和肃穆感,深厚,不轻浮。
  可见,通过情节的对比、添加、挖掘等手段可以看清文心。
  二 有所见人皆见“心”——小说人物现文心
  有些小说的主题是通过人物来展现的,从人物一出场,所有细微的描写都向主题走近。阅读小说时,我们要关注人物的衣着举止,还要关注人物的性格品行,更要关注人物的发展,即人物的心理、情感、形象的发展。
  在课文《炼金术士》中,男孩开始对自己的梦是不相信的,因为这个梦没有任何现实的根据,荒谬难以实现。所以在吉卜赛老妇人释梦的时候,男孩的心理表现是:恐惧、骗人、不安、意外、气恼、浪费时间、失望、再也不把梦当一回事了……通过这些神态或心理的描写,把一个对梦想没有执着,甚至没有理解梦想就轻易抛弃的形象塑造了出来。
  之后,他遇到了撒冷王化成的老人,心灵开始成长,梦再一次出现在他的心中,且难以磨灭。
  天命就是一个人总梦想着去实现的事情,每一个人在他年轻的时候,都知道他自己的天命是什么。
  ……
  文中这些充满哲理的话,让男孩对自己的梦境充满了力量,对梦想的期盼和执着也油然而生。其实这些话是男孩心理成长的感悟,形象由幼稚到成熟。
  分析男孩逐渐成长的形象,即可得出小说的主旨:
  梦想看起来都缥缈难以实现,但只要我们迈步,执着地走下去,便会实现;实现梦想的过程,可以让人成为真正的人。
  可见,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探讨,可以让我们把握和深化小说的主题。有时,小说的人物不止一个,人物间的关系也是主题表现的主要因素。
  三 情感摇曳通其“心”——小说情感呈文心
  小说的情感有时指两种情况:一是指小说中人物的情感,一是指作者的情感。这两种情感都可以指向小说的主题。
  如我们高一学过的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就是通过人物的情感发展变化来表达主题的。小说中“我”的生命历程跌宕起伏,情感悲喜交集:被俘虏的痛苦,逃脱的喜悦,丧失妻女、家园的悲痛,闻儿参军的欣慰,独子战死的绝望,收养孤儿的慰藉,生活艰辛的忧患……这一系列的情感变化正表现了战争的残酷,让人经历了非人的遭遇,从而控诉了战争的罪恶。从这些情感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始终不曾倒下,这又表现了人性中的坚忍。同时,当我们分析“我”和孤儿相遇时的感情,可以真实地感触人类那颗博大宽厚的悲悯之心,它在生命枯竭之时不曾消逝。
  以上我们结合课文,从三个角度去分析和鉴赏小说的主题。这个三个角度比较容易抓住小说的主题,从而让我们更快更深地走进小说。
其他文献
流淌于山间的小溪哗哗作响,收纳百川的大海却平静无澜;跳跃于灌木丛的燕雀叽叽喳喳,翱翔于青云的鹏鸟却一语不发;肚子里半瓶水晃荡的人慷慨激昂,胸中有沟壑的人却少言寡语。  今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面对媒体不断闪烁的镁光灯和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的话筒,不但没有丝毫的沾沾自喜,反而愈发谦逊。她从不刻意卖弄自己的学识,在她看来,她所做的无非是将中医中很小的一部分加以延伸开来,让它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而不是将
期刊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李白如是说,亦践行之。据《新唐书》本传记载,李白“性
期刊
暑气未消,雨后初晴,我们几个沉迷大自然野趣的发烧者驱车前往开化。沿着蜿蜒的池淮河,行走在彩虹出没的山谷间。  奔向高高西山   长虹乡如一片芭蕉叶片,池淮河就是叶的主脉。雨后的树枝与草叶,雾气升腾,露珠在乍晴的阳光里闪烁点点光影。时令早已过了处暑,茶园逼人的翠绿却丝毫不减。戴着遮阳帽、护袖套的中年妇女,悠闲地在茶垄间采茶。年轻的采茶姑娘哪儿去了?问过之后才知道,和这些清香的茶一样,都去了繁华的大都
期刊
一盘好菜,绝不能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酸要酸得动人,甜要甜得清冽,苦要苦得劲道,辣要辣得深入,咸要咸得有味。同样的道理,一篇好的作文,绝不能缺少打动人的地方。上一篇中我谈了“酸”与“甜”,这篇就谈谈“苦”“辣”“咸”。  苦  提起“苦”似乎都让人皱眉,“苦”字似乎不应该出现在这个繁荣和谐的社会上。事实上,苦的食品往往带给人的却是健康,苦尽甘来的感受往往更加美好。能够大胆地去写“苦”的文章更容易
期刊
青年的幽默: “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借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兄”,幽默地表达了对自身命运安排的不满。这只猪身上发生的怪事越多,就越证明那个时代的荒谬,可猪最后跑了,“我”却依然固守原地,恐怕看到这里大家都笑不出来了。  插队的时候,我喂过猪,也放过牛。假如没有人来管,这两种动物也完全知道该怎样生活。它们会自由自在地闲逛,饥则食渴则
期刊
从小到大,我读过古今中外许多人的作品,但让我回味无穷,在我的青春年华中留下最浓厚的一笔的,要数J.R.R.托尔金的作品了。更让我喜爱的则是他的巅峰之作《魔戒》。作为世界奇幻小说之父的托尔金,用这部作品让全世界的人了解到他的中土世界,也让全世界的读者走进了一个不一样的虚幻世界——中洲。  一枚神奇的指环,一个充满了世间所有的邪恶、贪婪和欲望的戒指,给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带来了一次惊险的旅程。生活在夏尔
期刊
当失约变得稀松平常,当怀疑淡漠成为必备的社交常识,当诚信成为遥远的海市蜃楼,当一诺千金渐渐成为传说”,在这个社会,仍有为守约抱柱而死的尾生,有为一言九鼎践诺而放弃收益的商人,在遥远偏僻的地方,还有“衣冠简朴古风存”的人们。   物以稀为贵,正因为诚信的缺失,才更需要我们诚实守信,才更彰显了诚信的价值。台湾某地有人摆了一个蔬菜自助摊,各种时令蔬菜任人自取,随意投钱。这种互相信任的人情氛围多么可贵。而
期刊
就议论文写作而言,如果把观点比作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写作材料根据特点可分为两类,一是事实材料,二是观点材料。用充分、生动、典型、新鲜的材料去表现主题,文章才会显得内容丰富,才会有较强的说服力。但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有一对矛盾值得关注:文章中需要材料来支撑观点,但所运用的材料往往无法准确地表现主题。下面笔者以温州市高三八校联考的作文题“走进高三”为例,谈谈一些关于材料运用的观点。  
期刊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本该是忙碌于紧张的学业,被试卷埋没的日子。但就在那段时间里,我有幸参加了宁波中学组织的社会实践课程——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走校”活动。  我们全年级四百多名师生,一起前往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提早体验了大学生活。  因为对化工感興趣,我选了化工专业。我也随着化工专业的师生们,度过了一天的走校生活。  “同学们知道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成就是什么吗?”这是老师问我们的第一句话。 
期刊
作为与“时间”一词对应的概念,“空间”,从来就不缺少内涵和外延的多重与丰富。它是人类对浩瀚宇宙与自身存在认知的一根坐标轴,也是万物安身立命的必要之所在,还是人类深邃内心世界的写照。宏观的空间,可以是一日千里壮阔的场面,也可以是来自数百光年之外的浩瀚星河;微观的空间,更是早已经在原子的基礎上走得更远,纳米、DNA这些反映微观世界的词,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出现。人们对空间的认知,呈现着千姿百态丰富的层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