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动起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zhiwei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指南》健康领域中幼儿动作发展的目标要求,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的、有趣的、形式多样的幼儿活动,让幼儿的平衡、协调等能力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动作发展  幼儿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18-02.
  《指南》中提出:“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幼儿阶段是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灵敏性发展的重要时期,科学的、有趣的、适宜的幼儿园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重要而有效手段。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在活动中善于观察幼儿,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在安排一日活动内容时,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结合《指南》中“动作发展”这一子领域中提出的目标,科学合理地开展一日活动。我们坚持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原则,积极创设游戏情境,合理安排活动内容,比如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方面,小班老师创设了游戏“送娃娃过小河”、“小熊过桥”、“帮鸭妈妈捡蛋”、“小兔子采蘑菇”等;中班老师创设了“小马过河”、“走大鞋”、“狼来了”等;大班老师则创设了、“鸡毛信”、“两人三足”、“梅花桩”、“踩高跷”、“走轮胎”等游戏活动,将活动内容赋予一定的情节,角色结构等,使之具有趣味性、自主性、以达到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材料丰富多样,支持幼儿探索、尝试。
  皮亚杰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由此可见,游戏材料是影响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运动器械。这样,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各种活动,环境与材料的丰富性是幼儿充分运动的前提。目前,我园运动器械一方面靠购买,另一方面,老师们聚焦生活中的自然物、废旧物品及原始材料,充分挖掘废旧材料的潜力,经过挖空、拼接等艺术加工与创新自制了几十种的运动器械,如:用大纸箱做成坦克、山洞;用纸板做成飞盘;用旧毛线做成流星球;用布条做成尾巴、毽子;用竹竿、油桶做成扁担、水桶;用饮料瓶做成拉力器等等;这些活动器械的制作,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资源库。
  活动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幼儿探索材料本身的活动价值,还引导幼儿将材料和其它器材进行组合,从而生发出更多的玩法。如:竹梯和椅子组合成小山、竹梯和轮胎组合成小河、翘翘板、竹梯与垫子组合成山洞等等。通过“一物多玩”,原本单一的运动器械和材料发挥了更大的运动价值,幼儿在不断的尝试中体验着探索的快乐。
  三、活动形式多样,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如果要达到幼儿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单纯的一种活动形式无法满足。幼儿园需要开展丰富多样的幼儿体育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幼儿园基本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包括(如早操、午间操、体育教学活动、户外体育活动、幼儿运动会、运足活动、幼儿集体舞)。
  1.早操、午间操
  早操和午间操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它是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幼儿体质的有效手段。在早操编排中,我们根据《指南》要求,遵循幼儿动作发展的客观规律,编排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大、中、小班各一套早操,内容包括:热身运动、体能运动、操节运动、放松运动。幼儿园的午间操是指小朋友起床后的做操锻炼,能愉悦幼儿身心,缓解午睡起床后的困意,让幼儿精神饱满地参加下午的活动。
  2.体育教学活动
  体育教学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属于一种正规性形式的体育活动。它采用课堂教学形式,以基本动作、基本体操、体育游戏、器械活动等为内容,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发展儿童的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增强儿童的体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重点要思考如何选择活动内容、确定活动的目标以及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运用、活动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反应而做出的调整。如大班的体育活动《用椅子做运动》,活动中,孩子的能力在不同的环节表现出有差异,如用椅子练习跳跃,有的孩子用两把椅子对拼跳过去,而有的孩子站在那里,露出胆怯的表情,我便让他尝试把椅背躺在地上练习,这样很容易跳过去。活动中,我们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尊重幼儿,适时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3.户外体育活动
  相对于体育教学活动这一正规性形式的体育活动而言,户外体育活动则属于非正规性形式的体育活动,其组织形式较松散,且教师大多采取间接指导的方式来组织和实施活动。
  为保证每天的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首先,我园在一日活动安排上,把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在晨间、上下午户外活动时间。其次,为幼儿提供充足的体育器材,宽阔的体育场地,设置若干活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机会,如: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运动项目和运动器械,自主寻找游戏伙伴,可以在自己班级进行游戏,还可以跨班交往。这种活动形式打破幼儿年龄和班级的界限,扩大幼儿之间的广泛接触与交往,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能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影响,同时,也能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和愿望 。
  4.远足活动
  《指南》中要求幼儿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我们除了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儿入离园多走路,住楼房的自己上下楼梯,幼儿园还有意识的开展远足活动。我们幼儿园的远足活动一般选择在春、秋季进行,形式有参观生活小区,参观超市、菜场、邮局、银行,游览公园、动物园等;陈鹤琴先生曾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们结合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走出园门,感受社会和大自然的教育价值。在游览过程中,不仅能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幼儿良好的组织纪律性,而且还能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   5.幼儿集体舞
  为了让幼儿园的孩子动起来,我们将幼儿集体舞这一活动形式在全园进行推广,各个年级部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规律,编排了适合本年级部的幼儿集体舞。幼儿集体舞训练,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利用户外活动时间进行,每个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年级部进行汇演,邀请家长观摩、参与表演。幼儿集体舞的推广,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体验表现和创造的快乐,幼儿的动作协调性、灵活性、相互协作能力及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四、注重领域渗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指南》围绕幼儿小肌肉动作的发展提出了“手的动作灵活协调”的发展目标,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注重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如:午餐时中班的孩子就练习用筷子吃饭,午睡时幼儿自己穿脱衣服、鞋子,我们还利用了区域活动、角色游戏、美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如:在生活区,让幼儿用筷子练习夹豆子,培养幼儿用筷子的能力;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让幼儿通过帮娃娃穿衣服、扣纽扣、系鞋带,在《豆豆小吃店》游戏中,幼儿可以包饺子、搓元宵、包包子、做面条等,在《美美服装店》里,幼儿学会设计服装、练习裁剪、粘贴。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制作活动,我们在美术活动中提供画笔、剪刀、纸张、橡皮泥等工具和材料,或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让幼儿进行画、剪、粘、折、撕、捏、揉等美工活动,在建构游戏中,幼儿通过动手拼搭、构造,手部的协调性、灵活性得到很好的发展。
  五、挖掘传统游戏,丰富活动内容
  传统游戏种类繁多,富有趣味性,形式简单,便于操作,不仅增强了幼儿体能,开发了幼儿智力,丰富幼儿生活,还能培养幼儿的机智、勇敢、坚韧、顽强的性格,具有现代游戏无法替代的作用。如:“滚铁环”“跳房子”、“踢毽子”、“跳皮筋”、“打陀螺”、“翻绳”、“丢沙包”、“弹玻璃球”、“放风筝”、“城门城门几丈高”、“炒黄豆”等这些民间传统游戏,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是任何昂贵的高档玩具都替代不了的,也是那些电子游戏所不能取代的。这样的传统游戏,既让孩子们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合作精神,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应该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传统游戏回归,让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体验快乐,感受成长的乐趣。
  六、争取家长支持参与,架起共育桥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因此,我们将《指南》中的针对幼儿的“动作发展”的目标及目标下的各个年龄段的典型表现和教育建议印发给家长,同时,召开家长会,一起学习、理解、领会《指南》的精神,鼓励家长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促进幼儿的动作发展,如:对筷子的使用,首先,让家长鼓励孩子吃饭时坚持使用筷子,对那些手指不太灵活的孩子,家长不要指责,要多鼓励,同时,还可以提供多尝试用筷子的机会,如可以玩亲子夹豆子、夹小球等游戏,激发孩子用筷子的兴趣。
  有位心理学家这样说过:“动作是智力大厦的砖瓦。”幼儿在动作方面的良好发展是进行各类游戏、早期阅读、绘画、表演等活动的能力基础。幼儿园要从小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与习惯,从而为增强其体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帼眉著.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2]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3]馮晓霞主编.幼儿园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
  [4]许卓娅著.学前儿童体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
  [5]顾荣芳著.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4.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方案的制定,黄淮学院做了一些探索,在制定后执行的过程中,对于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专业方向课开设,选修课以及实习实训方面做了剖析,根据发现的一些问题,试图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法,希望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转型的过程中,对于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应用型 培养方案 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学生生活社区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90后大学生的特点,探索将高校学生生活社区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寻求适合高校学生生活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为进一步发挥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维护校园稳定,进行有益尝试很有必要。  【关键词】学生生活 社区 管理 治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新课程理念,立足于课堂内外,通过仿写、写日记、修改习作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练笔,从而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丰富语感,夯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底蕴,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仿写 日记 修改 练笔 语感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
期刊
有人提出现在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而在这三者中,很多中学生又尤其怕写作文。这一现象不能不引发每位中学语文老师的思考: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知法可写呢?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乐于写作呢?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内需乃至持久的兴趣最终享受写作的快乐呢?  笔者认为,为了给传统作文教学注入新鲜的“活来水”,让作文教学有趣、有味、有效,那么适时、适量、适度地运用信息技术协助作文教学就显得
期刊
【摘要】本文将初步探讨职业中专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并通过此方法来提高课堂实效,保证政治课的教育质量。基于这一原因, 继而在政治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政治,体会到政治课堂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政治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政治的魅力,为将走上社会的中职生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需求,也是诠释教材的需要。  【
期刊
【摘要】“动漫日语”是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为顺应网络化时代对动漫日语教学的需求,于2010年推出的新型网络学习平台。该平台在如何将广大动漫爱好者的兴趣爱好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方面进行了诸多可贵的尝试,对传统日语教育模式有了重要的突破。本文就“动漫日语”为出发点就以动漫爱好为出发点,谈如何转化为学习日语的动力,并提高日语水平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动漫日语 日语学习 转化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通过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合理、有效地设计课堂教学方式,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效率 课堂教学方式 交流与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13-02  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的推进,正在向课堂这个学校中最平常、最基本的细胞逼近。
期刊
【摘要】本文借鉴“间性理论”来探讨文本内外各种因素对翻译过程和翻译作品所产生的复杂和深远的影响,选择文学文本和法律文本两种最具代表特征的文本类型,进行初步的研究,得出无论是何种体裁,文本外哪些因素对翻译过程和翻译作品的最终产生和对受众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促进翻译传播的有效研究。  【关键词】间性理论 文学文本 法律文本 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獻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