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对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长期以来语文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教师只注重读写的训练,而忽视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平时不愿意说,公众面前不敢说,具体表达不会说。从而在课堂上不肯发言,即使回答也是吞吞吐吐,语句不完整,意思表达不清。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笔者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所取得的成效与各位同仁来进行交流:
1.基础知识是说话训练的基石
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学好语文的前提,说话训练离不开基础知识的规范和指导,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说话能力也能得到规范和提高。例如:学习了同义词的辨析,主要从意义上(轻重、范围、大小),色彩上(感情色彩、语气色彩)、用法上(适用对象、搭配习惯)等几方面比较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用“关心、关怀、关切、关注”各说一句话。再如在复习学过的各种修辞手法时,可以让学生以《我的家乡》为题说上一段话,注意应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各种修辞手法。这样不仅较好的复习了修辞知识,同时也教会了学生把话说生动的方法。
2.朗读教学是说话训练的有效途径
首先,练习说话的完整性。低年级学生入学时间短,语言表达能力差,说话不完整。根据低年级教材与学生平时口语接近的特点,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领会课文中的句式,并把它运用到说话中去,有利于学生说完整话。如第二册《你姓什么》中有这样几句话:“你姓什么?我姓李。什么李?木子李。他姓什么?他姓张。什么张?弓长张。”这是基本的问句和答句。我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后,学生很快就能学以致用。当我指着旁边的吴君问:“他姓什么?”学生齐声回答:“她姓吴,口天吴。”
其次,练说话的语气。低年级学生说话,有的结结巴巴,有的拖腔拖调,让人听起来很不自然。我在指导朗读中,注意训练学生正确地读、理解地读、读出符合人物性格、心情的语气来。如:《小猫钓鱼》一文,朗读时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要求朗读的语气符合人物的性格。
3.各类训练相结合是说话的延伸和拓展
一是说话训练与写作训练相结合。为了让学生写得更好,不妨让学生在写作之前谈谈自己的审题、立意、选材及布局谋篇,并在班上广泛酝酿、讨论。写之后,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在班上朗读,然后组织学生对习作进行评议、分析,积极的进行发言,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是说话训练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生的课外活动为学生的说提供了丰富多彩、充满生机的素材。令学生有说不完的事,抒不尽的情,讲不尽的理。如学校组织学生春游便可让学生说说,春游一路所见的景,一路所生的情;学校组织学生观看了某部电影便可让学生说说电影的故事梗概,评评剧中的人物,谈谈观后的感情和启示;学校及社会上发生的重大而有教育意义的事件,也尽可以让学生发表对该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三是说话训练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结合。学生个体在说话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对学生的说话训练不能用一个尺度,应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因人而异。对于害羞、不爱说话的学生,要多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说话的勇气和信心;对于敢说,但往往词不达意,条理性差的学生。则侧重于说话的条理性、准确性方面的训练;说话基础较好同学,应提高要求,做到说话声音洪亮、仪态大方、说话完整、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言得体。
总之,说话训练应从多方面加强,充分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使学生说话能力得到稳步提升,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基础知识是说话训练的基石
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学好语文的前提,说话训练离不开基础知识的规范和指导,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说话能力也能得到规范和提高。例如:学习了同义词的辨析,主要从意义上(轻重、范围、大小),色彩上(感情色彩、语气色彩)、用法上(适用对象、搭配习惯)等几方面比较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用“关心、关怀、关切、关注”各说一句话。再如在复习学过的各种修辞手法时,可以让学生以《我的家乡》为题说上一段话,注意应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各种修辞手法。这样不仅较好的复习了修辞知识,同时也教会了学生把话说生动的方法。
2.朗读教学是说话训练的有效途径
首先,练习说话的完整性。低年级学生入学时间短,语言表达能力差,说话不完整。根据低年级教材与学生平时口语接近的特点,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领会课文中的句式,并把它运用到说话中去,有利于学生说完整话。如第二册《你姓什么》中有这样几句话:“你姓什么?我姓李。什么李?木子李。他姓什么?他姓张。什么张?弓长张。”这是基本的问句和答句。我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后,学生很快就能学以致用。当我指着旁边的吴君问:“他姓什么?”学生齐声回答:“她姓吴,口天吴。”
其次,练说话的语气。低年级学生说话,有的结结巴巴,有的拖腔拖调,让人听起来很不自然。我在指导朗读中,注意训练学生正确地读、理解地读、读出符合人物性格、心情的语气来。如:《小猫钓鱼》一文,朗读时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要求朗读的语气符合人物的性格。
3.各类训练相结合是说话的延伸和拓展
一是说话训练与写作训练相结合。为了让学生写得更好,不妨让学生在写作之前谈谈自己的审题、立意、选材及布局谋篇,并在班上广泛酝酿、讨论。写之后,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在班上朗读,然后组织学生对习作进行评议、分析,积极的进行发言,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是说话训练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生的课外活动为学生的说提供了丰富多彩、充满生机的素材。令学生有说不完的事,抒不尽的情,讲不尽的理。如学校组织学生春游便可让学生说说,春游一路所见的景,一路所生的情;学校组织学生观看了某部电影便可让学生说说电影的故事梗概,评评剧中的人物,谈谈观后的感情和启示;学校及社会上发生的重大而有教育意义的事件,也尽可以让学生发表对该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三是说话训练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结合。学生个体在说话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对学生的说话训练不能用一个尺度,应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因人而异。对于害羞、不爱说话的学生,要多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说话的勇气和信心;对于敢说,但往往词不达意,条理性差的学生。则侧重于说话的条理性、准确性方面的训练;说话基础较好同学,应提高要求,做到说话声音洪亮、仪态大方、说话完整、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言得体。
总之,说话训练应从多方面加强,充分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使学生说话能力得到稳步提升,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