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固然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 教育理念更新了,教师、学生在新课程中共同成长。但班级中两极分化现象却日渐严重,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了,并且越到高年级这种就差距越大。
面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越来越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面对越来越多的掉队学生,我们不能再视而不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深刻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从而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使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那么怎样让学困生学而不困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认真分析课标,深入钻研教材
课标是教学的引领,教材是我们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我们面对的学生,无论是从个性特征、心理特征或者家庭环境、知识基础等情况都不尽相同。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新课程提倡教师要依托教材,提炼教材,但更要依据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合理有效地开发教材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认真研究学生,掌握学生的特点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要重视对学生心理状况、身体状况、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思维习惯、性格特征等方面加强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一般的学困生都是由于对学习没有兴趣造成的。教学时可以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在课堂上多关注那些成绩中下的学生,多一些鼓励的评价,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学生一旦对数学有了浓厚兴趣,就会自觉地去探索,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兴趣,重立自信是我们应对学困生的积极的教学策略之一。
四、加强方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有一部分学困生在数学上工夫花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教师要加强对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这些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的指导和学习心理的辅导。
(1)教会学生学会提问。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学生只有自主学习,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才能有所感悟、有所创新。这就要求老师善于创设开放性的教学环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維氛围,努力保护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
(2)教会学生学会“参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及健全的人格,学生参与教学应着眼于所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抽象、完善整个过程。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及时关注,并给予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信心。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虽然“角”在生活中很常见,但让学生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数学意义上的角,需要一个过程,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角,理解角的大小的含义,我让每一位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学生选取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的用纸片、有的用铁丝,有的用小棒,更让我吃惊的是有位平时数学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用空心的塑料管做角的两边,一端用大头针固定,又在管里放了很长的毛线。拉毛线的过程不就是把边延长的过程吗?这个学生对“边的长短与角大小的关系”理解多么深刻,同时他的形象的演示更有利于全体学生对“角”的理解。在制作的过程中他们每一位学生都体会着学习数学的乐趣,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了数学的学习过程中。
(3)教会学生学会“感悟”。感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而学生的感悟能力不是与身俱来的,这与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有着密切的确联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感悟”的情境。例如:在“圆的面积”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展示一个圆经过N等分之后,N越大,它就会无限接近与长方形,从而找出圆的半径和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在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通过图形的动画演示动态变化,让学生思考、感受、体会感悟出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只要教师平时多注意每一个细节和体会,循循善诱,必将为数学教学增添活力,赋予灵性。
新课程的实施固然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 教育理念更新了,教师、学生在新课程中共同成长。但班级中两极分化现象却日渐严重,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了,并且越到高年级这种就差距越大。
面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越来越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面对越来越多的掉队学生,我们不能再视而不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深刻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从而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使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那么怎样让学困生学而不困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认真分析课标,深入钻研教材
课标是教学的引领,教材是我们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我们面对的学生,无论是从个性特征、心理特征或者家庭环境、知识基础等情况都不尽相同。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新课程提倡教师要依托教材,提炼教材,但更要依据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合理有效地开发教材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认真研究学生,掌握学生的特点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要重视对学生心理状况、身体状况、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思维习惯、性格特征等方面加强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一般的学困生都是由于对学习没有兴趣造成的。教学时可以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在课堂上多关注那些成绩中下的学生,多一些鼓励的评价,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学生一旦对数学有了浓厚兴趣,就会自觉地去探索,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兴趣,重立自信是我们应对学困生的积极的教学策略之一。
四、加强方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有一部分学困生在数学上工夫花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教师要加强对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这些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的指导和学习心理的辅导。
(1)教会学生学会提问。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学生只有自主学习,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才能有所感悟、有所创新。这就要求老师善于创设开放性的教学环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維氛围,努力保护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
(2)教会学生学会“参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及健全的人格,学生参与教学应着眼于所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抽象、完善整个过程。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及时关注,并给予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信心。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虽然“角”在生活中很常见,但让学生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数学意义上的角,需要一个过程,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角,理解角的大小的含义,我让每一位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学生选取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的用纸片、有的用铁丝,有的用小棒,更让我吃惊的是有位平时数学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用空心的塑料管做角的两边,一端用大头针固定,又在管里放了很长的毛线。拉毛线的过程不就是把边延长的过程吗?这个学生对“边的长短与角大小的关系”理解多么深刻,同时他的形象的演示更有利于全体学生对“角”的理解。在制作的过程中他们每一位学生都体会着学习数学的乐趣,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了数学的学习过程中。
(3)教会学生学会“感悟”。感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而学生的感悟能力不是与身俱来的,这与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有着密切的确联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感悟”的情境。例如:在“圆的面积”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展示一个圆经过N等分之后,N越大,它就会无限接近与长方形,从而找出圆的半径和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在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通过图形的动画演示动态变化,让学生思考、感受、体会感悟出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只要教师平时多注意每一个细节和体会,循循善诱,必将为数学教学增添活力,赋予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