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在中国现代化中的作用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geyonghuke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两个史无前例的后果
  第一,统治中国千年之久的社会基础之本——意识形念认同的破坏以及由此带来的价值观与社会变动,“仁政”所代表的社会价值观受到冲击,儒生的反省精神超越了民族情绪,出现了一个到敌国去学习的热潮,中国儒家意识形念千年稳固的基础终于首次出现了裂痕并由此迅速扩大,中国的声誉与地位在国际上落千丈。战前,作为清帝国子民的华侨在日本极为神气,战后,情况正好相反,中国留学生在日本街头行走时,连日本妇孺也敢欺负。反日情绪油然而生。不过,更为直接的是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反省与怀疑。
  第二,中国比之鸦片战争后更为全方位的被迫开放,中国大门的真正彻底打开可以说是从这时起,中国积弱积贫己彻底暴露,几乎沦为西方列强与日本及国际共管的殖民地。在这以后的十年中,中国相继受到了四次大型外国军事侵略与干涉(甲午战争、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之役、同俄战争),其中每一次对中国的打击都远远超过了鸦片战争。在此之前,中国对西方的依附是有限的,内地城乡的自然经济基础也稳固依旧,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集中在沿江沿海一带,对内地而言主要是间接的,未能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国的门户还只是部分的开放。而此后外国的渗透则是全方位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无一不入。中国闩益被纳入世界体系中去,闭关自守已完全被打破。
  严格来说,这两个后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罕见的——也许只有三十年代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可以与之相比。它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当然这一进程的加快首先是对同治自强运动的否定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提升。
  2. 对同治自强运动的否定和提升 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促进作用是从否定同治时期的自强运动开始的。“同治中兴”包括两个内容:镇压太平军与洋务运动,即对内与对外两个方面。当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内部问题的解决为解决外部问题提供了可能。洋务运动曾一度如火如荼,可终告失败。这种以“中体西用”为宗旨的“官办现代化”,将现代化与传统这两种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东西奇妙地结合在一起,在当时的条件下,以中国的模式展开,历史证明了它的失败。洋务运动确实为日后的现代化运动打下了一定基础,但它并未也不能使中国走上真正的现代化之路。
  应该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尝试这一举动并无过错,问题在于其框架决定了现代化的方式、途径所能展开的极限。当自强运动触及到体制结构时,它也就走到了尽头。甲午战争实际上是对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成败得失的一次实践检验,也是对这种模式的现代化之路的一种否定,它意味着一个更深层次、更新方式、更为广泛、更加深入的现代化运动的发生。从更高的层面来看,它也是一种现代化方式与层次的提升与拓展。
  3. 意识形态的认同危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分水岭 中国的儒家意识形态是一个与争权合一的整体性思想体系,历代外族入侵,不仅未能伤其毫毛.反为之所同化。意识形态本身也一直充当着抵制、否定洋务运动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发展的角色。然而,着两者却在早期现代化运动中被绑在同一辆战车上,以防卫——自强为宗旨的洋务运动一旦失败,随之而来意识形态必然受到冲击而发生危机。而中国在甲午战败后,出现了政治制度与意识形念的危机,其原因正在于中国社会组织的特殊方式——意识形态与皇权、社会结构的一体化。人们过去常常为戊戌变法失败使中国失去一次现代化的良机而惋惜,却恰恰忘记去研究和评价戊戌维新的反向的间接效果,直接引发了甲午后的第二次意识形念认同危机。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说,甲午之役是一个分水岭:是意识形态认同危机的分水岭,也是现代化道路与速率变化的分水岭。
  4. 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加速器 始于甲午战败的两次意识形态认同危机,使整个社会对现代化的认识逐渐趋同。改革意识十分浓厚。事实上,1901-1905年清末新政远比康有为当年的方案要激进、大胆、全面,它是一种在社会全面危机导致统治基础不稳的前提下而不得不顺应时事以免遭淘汰之举,是一次全方位的社会改革,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作用也十分明显:
  首先,城市化趋势加剧,城市地位急剧上升,不仅逐渐割断了它们与农村的密切联系也使收租方式、乡村自治和农村宗法制度逐渐衰败。
  其次,地方势力的兴起,绅权与王权的对抗,削弱了中央专制集权。1910年从浙江铁路案到四川铁路风潮中,绅权都起着组织与领导的作用,彻底摧毁了本已十分脆弱的中央集权。
  第三,走出传统角色的新一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事实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正是在废科举之后出现的,这批知识分子成为继制度改革之后最后向传统的支柱——意识形态攻击并寻求替代物的主力军,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领域中推动现代化的主干与社会基础。
  第四,传统的“士农工商”结构逐步瓦解,新式商人、资产阶级、新式知识分子、现代产业工人、现代城市市民的出现,为中国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综上所述,甲午战争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真正开始与加速发展启动了倍增器,成为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历史的巨大灾难加速了历史的巨大进步,这是我们不能不注意的。
  收稿日期:2009-06-09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早读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之一,而早读又是朗读训练的黄金时间,是学生温故知新的宝贵时机。早读效率的高低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果。 本文针对语文早读存在的一些无序管理现象,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科学安排、内容有效;形式多样、指导有效;及时检测、朗读有效” 三方面浅谈语文早读的有效性。  【关键词】早
期刊
好习惯可以改变人生。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这说明习惯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学习的一些具体知识可能忘记了,但他已经形成的良好习惯会令他受益终生。什么是习惯?习惯是经过反复教育和训练所形成的、相对稳定又在逐渐发展变化的行为方式。习惯一旦形成,就具备了三个特性:一是稳定性,二是养成型,三是长效型。小学生需要养成的良好习惯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是学会做
期刊
复习小结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与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环节。由于学生之间的数学学习水平各不相同,所以小结的目的、内容、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我分层次教学,曾试行用不同的办法来指导学生来做复习小结,本文欲以这一实践过程为例,表述我在指导学生做复习小结时主要的考虑和做法。  1. 使学生明确做好复习小结的目的与作用 尽管学生在数学学习水平、学习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但很多学生同样对复习小结的目的和作用存在不同程度
期刊
我教的是疆内初中班 ,这些来自南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小学的学习使用的是维吾尔语,有些学生刚来时听不懂一句汉语。有少部分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也上过汉语课,也仅仅局限在能听懂一些汉语,会说一些简单的日常口语,还存在着不能完全用汉语准确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因此突破语言关,能听懂、说出汉语是他们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针对这些情况,我从抓民族学生的诵读入手。    1. 重视民族学生的诵读训练,应建立在读的
期刊
初中化学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其目的必须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通过对学生进行部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等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怎样在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当前化学教师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本人想在这里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研究。  1. 教好学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初步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寻找。”强调了数学学科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建构主义数学观认为:数学是一个活的、动态的、开放的数学活动。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促进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期刊
课程改革关乎基础教育的前途和走向,关乎培养目标的规格标准,进行课程改革是教育内部机制进行自我调节和改善的需要,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符合世界教育潮流的。新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结果、个性化教育、课程的综合性等方面都出现了不确定性,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这不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而是教师立场和职责的转变。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做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老师昵?我认为应具备如下几方面。  1. 做一
期刊
古诗不仅深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底蕴,同时还有多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如今的小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在家里一个个都是爷爷奶奶的“太上皇”,爸爸妈妈的“心头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许多教育专家已经意识到这种情况对未来教育障碍,下面,我仅从古诗教学中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劳动美”的教育。  1. 一丝一缕,当思来之不易 “锄禾日当年,汗滴禾下土,谁知
期刊
【摘要】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是一个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的更加美好的事业。这样的育人任务是由教师完成的,需要教师有很高的专业化水平,需要教师本人就拥有美好的人性,美好的人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时时、处处重视自身的品德修养,力争做到言行一致,实事求是,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自己的学生;要有终身学习和创新的精神。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书;育人    The t
期刊
【摘要】当代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现代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职业素质不仅要求教师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做支撑、知识技能做奠基、更要求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做导航。要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就必须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的质量,培养一支现代的心理健康之师。角色认识、心理环境、人际关系、健全人格四个方面有助教师心理健康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角色认识;心理环境;人际关系;健全人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