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是国家财政在年度教育事业费预算中安排的专项用于高校的房屋修缮、仪器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维修改造的资金。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长,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的比例也有所增大,高校在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管理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急需探索新的管理办法和途径解决。本文从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申报环节、实施环节、验收和绩效考核环节探讨了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的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2
中央级普通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十二五”之前称“教育部直属高校修购资金”)是国家财政在年度教育事业费预算中安排的专门用于高校的房屋修缮、仪器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维修改造的资金,是高校进行房屋修缮、仪器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维修改造资金的重要来源。国家设立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主要目标是调整高等教育支出结构、弥补高校教育事业费不足和强化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作为调整和优化财政投入的一项重要举措,专项资金的设立受到各大高校的广泛欢迎和高度重视。实践证明,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符合公共支出管理的要求,符合中央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也符合高等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管理规范,从项目立项的评审论证、经费申请程序与申报文本格式等都进行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中央部门通过项目评估与排序,建立各高校的滚动项目库,然后根据国家财力可能和高校事业发展的需要择优安排项目,并将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到每个高校的年初预算中。各高校也基本都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对申报和执行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但是,高校在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的管理和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预算编制较粗、项目预算执行随意改变资金用途、项目管理权限不明确等,随着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长,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的比例也有所增大,高校在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管理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急需探索新的管理办法和途径解决。
一、精细化管理思想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现代化管理理念,最早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运用并取得显著成效,它将科学思想、方法和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的系统工程,是一种由结果管理升华到过程管理,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管理方式。它改变过去凭经验、感觉和主观判断进行的粗放式管理,而是通过对常规管理系统进行细化、改进、提升和优化,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效能的一种精益求精的管理方式。它启迪人们要打破常规和经验定势,用创新思维对管理活动、组织系统等进行持续改进、不断优化。
二、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视,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作为高校进行房屋修缮、仪器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维修改造资金的重要来源,也在逐年增长,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繁重的任务,目前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工作存在着管理粗放、不注重细节、管理权限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的效益发挥和高校的发展,因此有必要进行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管理理念和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实行精细化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使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竞争的加剧,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分工也越来越细,资源掠夺性配置越演越烈,竞争成为一种突出的客观存在,高校也面临来自国际国内异常激烈的竞争,如何通过标准化、细节化的管理来增强高校综合竞争力,已成为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现实课题。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作为高校进行房屋修缮、仪器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维修改造资金的重要来源,对高校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发挥着重大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都需要学校房屋、仪器设备和基础设施等的支撑,如何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迫切需要对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实行精细化管理,来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
2.转变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管理方式的需要
目前,一些高校的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管理手段简单、管理形式粗放、管理模式落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工作的开展。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实行精细化管理是保障和推进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工作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有序进行的保证,是促进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精细化管理,既可以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也是对高校发展新阶段的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和标准,从而真正改善管理工作、改进工作方法、全面加强管理,适应竞争和发展环境的变化,保证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目标的实现。
3.加强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管理的需要
预算制是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的基本财务制度,但在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的管理过程中,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有些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管理不规范,转移和挤占挪用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问题较为突出;有些项目预算编制缺乏依据,随意性强,造成单位内部相互攀比,设备重复购置或闲置,使得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益。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的执行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加大了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规范管理的难度。因此有必要以精细化管理的成本管理思想为指导,加强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管理,提高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三、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的精细化管理
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按照工作流程可以分为项目申报、项目执行、项目验收与绩效评价,为加强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管理,提高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有必要对每个阶段实行精细化管理。
(一)项目申报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从近年来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看,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已成为高校(尤其是教育部直属高校)的一项年度常规工作,每年都要进行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申报、执行、验收和绩效评价,但每年申报和下达的时间不定,为更好地开展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工作,将项目申报工作做细做实,提高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高校必须在整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基础上提前做好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规划。一要进行项目前期的调研论证。每个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项目都要从国家设立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的基本导向出发,围绕学校的整体目标,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项目建设的明确目标,在充分论证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实施条件、项目进度与计划安排等的基础上,提出具体方案。二要在进行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项目做出详细准确的经费预算。预算编制细化是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对项目需要采购的仪器设备或房屋修缮、基础设施改造材料等,要提前做好市场调研,了解市场行情,对相关价格波动做出合理预期,对每一笔支出的指标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测算,并充分考虑项目可能发生的费用,提高项目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三要实行专家评审制度。高校应成立由分管财务副校长为组长,计财、监察、审计等部门负责人和项目管理专家组成的项目专家组,负责对全校申报项目进行论证、审核和筛选。对资金额度较大的项目,必须经专家组评审,专家组对大型仪器设备要进行专门论证,对品牌、型号以及购买后的受众面、使用率和维护措施等情况进行全面论证,需要采购进口设备的,还要证实国产无相关设备或设备达不到教学科研要求,以提高申报项目的可行性和质量,保证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投入的效益性。
(二)项目实施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申报立项完毕,就进入了项目的实施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的精细化管理要求此阶段必须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和管理。一是要建立责任人负责制。每个项目必须指定项目责任人, 项目责任人对项目立项、实施, 以及各项经济活动负责, 从而减少项目在立项、实施中的草率性。二是要制定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实施前要提出详细的实施计划, 根据实施计划进行全过程管理。管理部门要根据实施计划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年度检查、完工检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或预算变动时, 对于变动部分应视为新项目, 要经各个部门共同评估会审, 对其变动的原因、必要性、资金量等进行全面审查。三要进行全过程监督,建立项目的全过程跟踪监督制度。首先,项目的每笔支出都要项目负责人、经办人、计财处和其他相关的管理部门负责人签字。项目支出必须按批准的项目及预算执行,不能随意调整或中途调整,确实需要调整的要履行报批手续。计财处要设专门科室分管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对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的每笔支出都要由专人负责与预算核对,保证专项项目的实际支出与预算一致,专款专用。其次,项目需要招投标的,招投标前需将招投标计划送计财处审核,预算内的部分可以进行招投标,预算外的部分则拒绝招投标。项目的招投标书设计、招投标的过程、项目增减变化、以及项目结算等重点环节,都要由专业人员和财务、审计、纪检、资产或基建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再次,计财处每月要编制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统计表,并报校财经领导小组和各个项目负责人,使相关人员及时了解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更好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总之,项目实施阶段的精细化管理要求将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都处于监督之下, 使项目实施规范、有序、高效运行, 并互相监督, 保证程序及信息公正与公开。
(三)项目验收与绩效考核的精细化管理
项目年度终了,学校应组织专家组对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进行验收与绩效考核。各个专项资金项目应在实施计划书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完工后要进行绩效考核。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绩效考核是对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支出与产出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价的行为,是以支出“结果”和“追踪问效”为导向,以定性分析和定量评判为手段的预算支出管理模式。绩效考核对强化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支出管理意识,优化预算支出结构,提高预算支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可将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绩效考核分为自评、听取介绍、现场察看、会议讨论和专家评分五个步骤,从项目经费实际支出情况与预算的偏差、项目执行进度与预算的偏差和项目完成后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考核,最终形成绩效考核结果。学校应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以后年度审批立项和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要完善制度设计,建立奖惩机制,鼓励先进,鞭策落后,通过激发项目责任人的责任心和创造性,抑制项目责任人的不良动机和行为,减少道德风险,避免逆向选择行为。如:对上年项目实施不力的部门,下一年度不予安排或减少安排项目。这样做,既是现实工作的需要,也是财政改革的要求。学校要通过绩效考核带动新一轮的项目建设,要通过绩效考核改进管理工作,明确经济责任。绩效考核要围绕目标进行, 并逐步建立适合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中房屋修缮、仪器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改造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各指标要进行量化考核, 尽量减少主观判断对考核结果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文静.高校修购专项资金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3).
[2]孙海超.高校财政修购专项资金管理使用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经济师,2009(06).
[3]詹儒章.高校修购专项资金管理探索[J].财会通讯,2008(08).
[4]彭晓.高校修购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探讨[J].事业财会,2005(03).
[5]杨显贵,张昌民.精细化管理与大学管理精细化[J].上海管理科学,2008(02).
[6]王树国.以精细化管理加强学校内涵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7(12).
[7]张英杰.以精细化管理加强学校内涵建设[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9).
[8]田广.高校修购专项工作管理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8(12).
[9]刘俐,王义明.浅析修缮购置专项预算执行进度控制[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0(01).
作者简介:曹林凤,硕士,南京农业大学计财处科长。
张 兵,教授,博导,南京农业大学计财处处长,兼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书记。
连小华,南京农业大学计财处科员。
关键词: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2
中央级普通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十二五”之前称“教育部直属高校修购资金”)是国家财政在年度教育事业费预算中安排的专门用于高校的房屋修缮、仪器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维修改造的资金,是高校进行房屋修缮、仪器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维修改造资金的重要来源。国家设立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主要目标是调整高等教育支出结构、弥补高校教育事业费不足和强化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作为调整和优化财政投入的一项重要举措,专项资金的设立受到各大高校的广泛欢迎和高度重视。实践证明,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符合公共支出管理的要求,符合中央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也符合高等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管理规范,从项目立项的评审论证、经费申请程序与申报文本格式等都进行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中央部门通过项目评估与排序,建立各高校的滚动项目库,然后根据国家财力可能和高校事业发展的需要择优安排项目,并将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到每个高校的年初预算中。各高校也基本都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对申报和执行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但是,高校在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的管理和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预算编制较粗、项目预算执行随意改变资金用途、项目管理权限不明确等,随着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长,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的比例也有所增大,高校在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管理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急需探索新的管理办法和途径解决。
一、精细化管理思想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现代化管理理念,最早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运用并取得显著成效,它将科学思想、方法和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的系统工程,是一种由结果管理升华到过程管理,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管理方式。它改变过去凭经验、感觉和主观判断进行的粗放式管理,而是通过对常规管理系统进行细化、改进、提升和优化,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效能的一种精益求精的管理方式。它启迪人们要打破常规和经验定势,用创新思维对管理活动、组织系统等进行持续改进、不断优化。
二、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视,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作为高校进行房屋修缮、仪器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维修改造资金的重要来源,也在逐年增长,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繁重的任务,目前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工作存在着管理粗放、不注重细节、管理权限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的效益发挥和高校的发展,因此有必要进行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管理理念和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实行精细化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使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竞争的加剧,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分工也越来越细,资源掠夺性配置越演越烈,竞争成为一种突出的客观存在,高校也面临来自国际国内异常激烈的竞争,如何通过标准化、细节化的管理来增强高校综合竞争力,已成为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现实课题。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作为高校进行房屋修缮、仪器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维修改造资金的重要来源,对高校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发挥着重大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都需要学校房屋、仪器设备和基础设施等的支撑,如何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迫切需要对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实行精细化管理,来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
2.转变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管理方式的需要
目前,一些高校的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管理手段简单、管理形式粗放、管理模式落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工作的开展。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实行精细化管理是保障和推进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工作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有序进行的保证,是促进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精细化管理,既可以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也是对高校发展新阶段的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和标准,从而真正改善管理工作、改进工作方法、全面加强管理,适应竞争和发展环境的变化,保证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目标的实现。
3.加强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管理的需要
预算制是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的基本财务制度,但在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的管理过程中,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有些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管理不规范,转移和挤占挪用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问题较为突出;有些项目预算编制缺乏依据,随意性强,造成单位内部相互攀比,设备重复购置或闲置,使得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益。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的执行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加大了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规范管理的难度。因此有必要以精细化管理的成本管理思想为指导,加强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管理,提高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三、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的精细化管理
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按照工作流程可以分为项目申报、项目执行、项目验收与绩效评价,为加强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管理,提高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有必要对每个阶段实行精细化管理。
(一)项目申报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从近年来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看,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已成为高校(尤其是教育部直属高校)的一项年度常规工作,每年都要进行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申报、执行、验收和绩效评价,但每年申报和下达的时间不定,为更好地开展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工作,将项目申报工作做细做实,提高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高校必须在整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基础上提前做好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规划。一要进行项目前期的调研论证。每个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项目都要从国家设立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的基本导向出发,围绕学校的整体目标,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项目建设的明确目标,在充分论证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实施条件、项目进度与计划安排等的基础上,提出具体方案。二要在进行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项目做出详细准确的经费预算。预算编制细化是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对项目需要采购的仪器设备或房屋修缮、基础设施改造材料等,要提前做好市场调研,了解市场行情,对相关价格波动做出合理预期,对每一笔支出的指标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测算,并充分考虑项目可能发生的费用,提高项目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三要实行专家评审制度。高校应成立由分管财务副校长为组长,计财、监察、审计等部门负责人和项目管理专家组成的项目专家组,负责对全校申报项目进行论证、审核和筛选。对资金额度较大的项目,必须经专家组评审,专家组对大型仪器设备要进行专门论证,对品牌、型号以及购买后的受众面、使用率和维护措施等情况进行全面论证,需要采购进口设备的,还要证实国产无相关设备或设备达不到教学科研要求,以提高申报项目的可行性和质量,保证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投入的效益性。
(二)项目实施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申报立项完毕,就进入了项目的实施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的精细化管理要求此阶段必须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和管理。一是要建立责任人负责制。每个项目必须指定项目责任人, 项目责任人对项目立项、实施, 以及各项经济活动负责, 从而减少项目在立项、实施中的草率性。二是要制定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实施前要提出详细的实施计划, 根据实施计划进行全过程管理。管理部门要根据实施计划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年度检查、完工检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或预算变动时, 对于变动部分应视为新项目, 要经各个部门共同评估会审, 对其变动的原因、必要性、资金量等进行全面审查。三要进行全过程监督,建立项目的全过程跟踪监督制度。首先,项目的每笔支出都要项目负责人、经办人、计财处和其他相关的管理部门负责人签字。项目支出必须按批准的项目及预算执行,不能随意调整或中途调整,确实需要调整的要履行报批手续。计财处要设专门科室分管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对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的每笔支出都要由专人负责与预算核对,保证专项项目的实际支出与预算一致,专款专用。其次,项目需要招投标的,招投标前需将招投标计划送计财处审核,预算内的部分可以进行招投标,预算外的部分则拒绝招投标。项目的招投标书设计、招投标的过程、项目增减变化、以及项目结算等重点环节,都要由专业人员和财务、审计、纪检、资产或基建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再次,计财处每月要编制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统计表,并报校财经领导小组和各个项目负责人,使相关人员及时了解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更好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总之,项目实施阶段的精细化管理要求将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都处于监督之下, 使项目实施规范、有序、高效运行, 并互相监督, 保证程序及信息公正与公开。
(三)项目验收与绩效考核的精细化管理
项目年度终了,学校应组织专家组对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进行验收与绩效考核。各个专项资金项目应在实施计划书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完工后要进行绩效考核。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绩效考核是对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支出与产出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价的行为,是以支出“结果”和“追踪问效”为导向,以定性分析和定量评判为手段的预算支出管理模式。绩效考核对强化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支出管理意识,优化预算支出结构,提高预算支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可将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绩效考核分为自评、听取介绍、现场察看、会议讨论和专家评分五个步骤,从项目经费实际支出情况与预算的偏差、项目执行进度与预算的偏差和项目完成后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考核,最终形成绩效考核结果。学校应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以后年度审批立项和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要完善制度设计,建立奖惩机制,鼓励先进,鞭策落后,通过激发项目责任人的责任心和创造性,抑制项目责任人的不良动机和行为,减少道德风险,避免逆向选择行为。如:对上年项目实施不力的部门,下一年度不予安排或减少安排项目。这样做,既是现实工作的需要,也是财政改革的要求。学校要通过绩效考核带动新一轮的项目建设,要通过绩效考核改进管理工作,明确经济责任。绩效考核要围绕目标进行, 并逐步建立适合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中房屋修缮、仪器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改造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各指标要进行量化考核, 尽量减少主观判断对考核结果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文静.高校修购专项资金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3).
[2]孙海超.高校财政修购专项资金管理使用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经济师,2009(06).
[3]詹儒章.高校修购专项资金管理探索[J].财会通讯,2008(08).
[4]彭晓.高校修购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探讨[J].事业财会,2005(03).
[5]杨显贵,张昌民.精细化管理与大学管理精细化[J].上海管理科学,2008(02).
[6]王树国.以精细化管理加强学校内涵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7(12).
[7]张英杰.以精细化管理加强学校内涵建设[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9).
[8]田广.高校修购专项工作管理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8(12).
[9]刘俐,王义明.浅析修缮购置专项预算执行进度控制[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0(01).
作者简介:曹林凤,硕士,南京农业大学计财处科长。
张 兵,教授,博导,南京农业大学计财处处长,兼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书记。
连小华,南京农业大学计财处科员。